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框架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6-24 22:59: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框架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框架主要用于固定连接器,从而实现一个固定效果。框架包括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两个部件之间为铰接连接,然后实现了封闭与打开两个状态,但是现有的框架,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较低,导致实际在使用过程中,铰接连接处容易受到外力影响断裂,从而导致无法正常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框架的连接结构。
4.本实用新型所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框架的连接结构,其中,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以及弹性卡件,第一部件朝向第二部件的两端上均设有配合腔以及阶梯槽,配合腔内设有转轴孔、第一限位面以及第二限位面,第一限位面位于阶梯槽的反方向上,第二限位面与阶梯槽一端连接;第二部件朝向第一部件的两端上设有支脚以及与阶梯槽配合的阶梯凸起,支脚前端设有与转轴孔适配的转轴部,第一限位面与第二限位面均位于支脚侧面的运动轨迹上,弹性卡件一端与第一部件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部件连接。
5.采用此种结构设置,当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位于封闭状态时,阶梯槽与阶梯凸起相抵,第二限位面与支脚侧面相抵,同时,通过弹性卡件从而确保在封闭状态下,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的连接牢固度,防止过度转动导致支脚断裂;当转动第一部件或第二部件时,由于第一限位面与支脚侧面相抵,从而实现限位固定的效果,此时,可以将连接器从两个部件之间取出。此种结构,结构稳定,连接强度高、不易断裂。弹性卡件的设置,使得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始终位于连接状态,而且弹性卡件提供一定的复位力,实现快速复位的效果。
6.其中,第一部件上设有第一固定槽,第二部件上设有第二固定槽,弹性卡件一端伸入至第一固定槽内固定,另一端伸入至第二固定槽内固定。
7.两个固定槽的设置,使得弹性卡件更好的实现一个固定效果,防止发生脱落。
8.其中,第一部件上设有第一凹槽,第二部件上设有第二凹槽,弹性卡件部分嵌入至第一凹槽内,弹性卡件部分嵌入至第二凹槽内。
9.两个凹槽的设置,使得弹性卡件固定更为牢固,起到一定的限位效果,使得弹性卡件的复位力在同一水平线上。
10.其中,配合腔内设有第一弧面部,支脚前端在第一弧面部上相对转动。
11.其中,第一部件上设有第一固定孔,第二部件上设有第二固定孔,封闭状态时,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为同轴心设置。
12.采用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的设置,在封闭状态时,可以通过螺栓穿过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连接固定,从而实现进一步提高整体固定效果,防止发生脱落。
13.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的配合,使得螺栓在紧固过程中更为方便,同时使得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连接固定更为牢固。
14.其中,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上均设有若干个呈阵列分布的安装孔。
15.安装孔用于与连接器更好的配合,实现安装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视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二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弹性卡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实施例1:
24.参照附图1-7所示,一种新型框架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部件1以及第二部件2。
25.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连接形成一个供连接器固定的腔室,实现连接器的固定效果。本实施例中,框架还可以用于接地连线,实现一个接地效果,其具体的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故本实施例中不展开描述。
26.第一部件1为u字型,其u型开口为朝向右侧,即朝向第二部件2一侧设置。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连接的两端结构大体上相同,其区别仅在于一端顶面用于连接公头,一端顶面用于连接母头。本实施例中仅描述其中一端的结构。
27.第一部件1上设有配合腔3、阶梯槽11、第一固定槽12、第一凹槽13以及第一凸台14。
28.配合腔3、阶梯槽11、第一凸台14均为第一部件1朝向第二部件2的一端上。配合腔3为朝向第二部件2开口,配合腔3内设有转轴孔31、第一弧面部32、第一限位面33以及第二限位面34。
29.第一弧面部32位于配合腔3的最内端,即第一弧面部32具体第二部件2最远,第一弧面部32上端与转轴孔31连接,第一弧面部32下端与第二限位面34连接。此处第一弧面部32的弧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转轴孔31用于与转轴部41配合,实现转轴部41与转轴孔31之间相对转动效果,此处转轴孔31的尺寸大于转轴部41的尺寸,从而确保转轴部41在转动过程中,转轴孔31不过过多的干涉到转轴部41的转动。转轴孔31与配合腔3为连通设置。
30.第一限位面33则是一端与转轴孔31连接,另一端朝向开口处延伸,且与第一部件1的边壁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面33优选为斜面设置,其倾斜角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第一限位面33在打开状态下,实现一个限位固定的效果。
31.第一弧面部32与第二限位面34一端连接,第二限位面34的另一端朝向开口一侧延伸,且与第一部件1的边壁连接,本实施例优选第二限位面34与阶梯槽11连接。还需要说明
的是,第二限位面34与第一平面部331为平行设置。
32.阶梯槽11一端与第二限位面34连接,另一端朝向第一部件1的底面上延伸,此处阶梯槽11的阶梯数量以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中,阶梯槽11的数量优选为两个,本实施例中的阶梯槽11均为直角设置,确保在使用过程中,形成面与面相抵的效果,进一步提高整体的固定强度。
33.第一凸台14位于第一部件1靠近第二部件2的底面上,第一凸台14上设有第一固定孔141,第一固定孔141与第二固定孔241配合,使得在封闭状态下,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的连接强度更高。
34.第一固定槽12、第一凹槽13用于与弹性卡件5配合,实现弹性卡件5的连接固定效果,此处第一固定槽12位于远离第二部件2的侧面上,第一凹槽13则是位于第一部件1的顶面上,此处第一凹槽13为贯穿第一部件1的前后两个侧面。
35.第二部件2朝向第一部件1的两端结构相同,故本实施例中仅描述其中一端的结构。第二部件2上设有支脚4、阶梯凸起21、第二固定槽22、第二凹槽23以及第二凸台24。
36.支脚4、阶梯凸起21、第二凸台24均是位于朝向第一部件1的一端上。
37.支脚4的前端也是弧形设置,用于与第一弧面部32配合,形成一个转动效果。支脚4的上端上设有转轴部41,当支脚4伸入至配合腔3后,转轴部41伸入至转轴孔31内,从而实现了转轴部41与转轴孔31之间的相对转动效果。
38.支脚4伸入至配合腔3内的两个侧面均是平面设置,靠近第一限位面33的侧面与第一限位面33配合,形成限位固定效果,靠近第二限位面34的侧面与第二限位面34配合,形成另一种状态的限位固定效果。
39.阶梯凸台则是与阶梯槽11配合,实现相抵固定的效果。
40.采用此种结构设置,当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位于封闭状态时,阶梯槽11与阶梯凸起21相抵,第二限位面34与支脚4侧面相抵,同时,通过弹性卡件5从而确保在封闭状态下,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的连接牢固度,防止过度转动导致支脚4断裂;当转动第一部件1或第二部件2时,由于第一限位面33与支脚4侧面相抵,从而实现限位固定的效果,此时,可以将连接器从两个部件之间取出。此种结构,结构稳定,连接强度高、不易断裂。
41.第二凸台24位于第二部件2靠近第一部件1的底面上方,即第二凸台24距离底面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第二凸台24上设有第二固定孔241,在封闭状态下,第一凸台14与第二凸台24贴合,此处优选为第二凸台24位于第一凸台14的上方,此时,第一固定孔141与第二固定孔241为同轴心设置,通过螺栓穿过第一固定孔141与第二固定孔241连接固定,实现了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的固定效果,使得封闭状态下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的连接强度更高。
42.第二固定槽22、第二凹槽23用于与弹性卡件5配合,实现弹性卡件5的连接固定效果,此处第二固定槽22位于远离第一部件1的侧面上,第二凹槽23则是位于第二部件2的顶面上,此处第二凹槽23为贯穿第二部件2的前后两个侧面。
43.弹性卡件5包括第一固定部51、第一折弯部52、第一水平部53、第二折弯部54以及第二固定部55。第一水平部53是平行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水平部53部分嵌入至第一凹槽13与第二凹槽23内,形成一定的固定效果。
44.第一水平部53的一端与第一折弯部52垂直连接,此处把第一水平部53认为是位于
y轴上,那么第一折弯部52位于z轴上,从而实现垂直连接的效果。第一固定部51则是位于x轴上,第一固定部51与第一折弯部52垂直连接,此处第一固定部51伸入至第一固定槽12内,从而实现固定效果。
45.第一水平部53的另一端与第二折弯部54垂直连接,此处把第一水平部53认为是位于y轴上,那么第二折弯部54位于z轴上,从而实现垂直连接的效果。第二固定部55则是位于x轴上,第二固定部55与第二折弯部54垂直连接,此处第二固定部55伸入至第二固定槽22内,从而实现固定效果。弹性卡件5的设置,使得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始终位于连接状态,而且弹性卡件5提供一定的复位力,实现快速复位的效果。弹性卡件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本实施例中弹性卡件5的数量以一个为例,仅固定其中一端。
46.进一步,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上均设有若干个呈阵列分布的安装孔6。此处安装孔6为对应设置,安装孔6用于与连接器更好的配合,实现安装固定效果。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