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减振组件及风扇的制作方法

2022-06-24 22:31: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减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振组件及风扇。


背景技术:

2.风扇作为家庭生活中应用最为普遍的生活电器,其应用范围广泛,受用群体众多,市场需求也相对稳定。但也伴随着竞争力的增加,所以针对目前风扇开发不仅要趋向于多样化,更要趋向于节能、低耗以及轻巧上来。
3.以落地扇而言,其基本结构是相同的,大致都分为了机头组件、机身组件以及风扇前后网罩结构。通过机头上的电机,驱动网罩中的扇叶转动,以实现物理降温。而在落地扇的创新设计上,降本与节能就作为了首选方案。因此,落地扇可以由交流电机方案转为直流电机方案,以降低成本和节省能源。
4.但是,直流电机的运转,可能与机头发生共振,带来的噪声振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振组件及风扇,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噪声振动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减振组件及风扇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7.此提案能够在落地扇方案更改后,在保证直流电机优势的前提下,通过结构改进方案降低其负面因素带来的影响,通过此减振方案,可有效解决直流电机振动噪声方面的问题
8.一种减振组件,包括槽孔和减振支架,减振支架包裹在动力装置外并与动力装置外壁相贴合,减振支架外包裹有减振垫,减振垫外壁套设在槽孔内。
9.进一步的,减振支架形成有开口,开口供动力装置套入。
10.进一步的,减振支架设置开口的一侧插入槽孔,使减振支架端面与槽孔平齐。
11.进一步的,槽孔设置在机头支架上,机头支架固接有罩盖,罩盖封闭槽孔;罩盖通过减振垫与减振支架抵接,以固定动力装置。
12.进一步的,动力装置一端设有主板,主板、减振支架和罩盖供动力装置的输出轴贯穿。
13.进一步的,减振垫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从两侧套设在减振支架外并相互拼合,以包裹在减振支架外。
14.进一步的,动力装置设有安装凸台,安装凸台侧面形成有凸出的定位凸块;减振支架端面内侧形成有定位筋,定位筋夹持在定位凸块两侧,以固定动力装置。
15.进一步的,减振支架端面与定位凸块螺钉连接。
16.进一步的,槽孔内壁形成相对设置的限位筋,减振垫沿限位筋插入槽孔,限位筋末端与减振垫外壁抵接。
17.一种风扇,包括上述的减振组件。
18.本实用新型的减振组件及风扇具有以下优点:
19.1、该减振方案通过分级式结构,将电机安装在减振支架上为一级,再将减振支架整体装入机头支架槽孔中为一级,两级分开安装并以减振垫隔开,从而完成达到减振目的。
20.2、由于原来的直流电机是直接安装在电机支架的罩盖上,导致振动集中,现更改为电机安装在单独的减振支架上,整个减振支架包裹减振垫与机头支架槽孔安装,接触面积均匀分散在整个电机周围,减振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头爆炸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头剖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头结构示意图(罩盖隐藏);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与减振垫装配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头爆炸图(罩盖隐藏);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减振支架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垫体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垫体结构示意图;
30.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头支架结构示意图;
31.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32.图中标记说明:
33.1、机头支架;11、槽孔;12、限位筋;13、外槽;2、减振支架;21、通孔;22、定位筋;23、避让孔;24、端子槽;3、电机;31、输出轴;32、主板;321、电容;33、安装凸台;34、定位凸块;35、插线端子;4、第一垫体;41、通口;5、第二垫体;6、罩盖;7、支撑板;71、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减振组件及风扇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35.本实用新型的减振组件,用于为振动源减振,使用于各种安装电机3等工作会产生振动的设备上,比如风扇、滑台等等。以下以风扇为例,具体阐述结构。
36.风扇,包括机头、机身与底座,机头通过机身架设在底座上。机头上设置有电机3,电机3的输出轴31上安装有位于网罩内的扇叶,从而电机3工作,使扇叶转动,带动空气流动。
37.如图1-图5所示,由于电机3采用直流电机3,为了减少电机3这一动力装置带来的振动,采用分级装配的减振组件,将机头支架1和减振支架2分为两个部分,并以减振垫隔离。从而,通过橡胶材质的减振垫实现软连接方式,减低直流电机3在运转过程中的振动问题,也减弱了机头支架1由电机3振动引起的共振效果,从而解决直流电机3方案的不利效果。
38.具体讲,减振组件包括设置在机头支架1上的槽孔11,以及用于设置直流电机3的减振支架2。其中,减振支架2远离端面一侧形成有开口,开口供电机3套入。减振支架2内壁
与电机3外壁相适配,从而减振支架2包裹在动力装置外并与动力装置外壁相贴合,减振支架2外包裹有减振垫,减振垫外壁套设在槽孔11内,从而达到减振的效果。由于,减振支架2不直接与机头支架1接触,此为一级减振,在传递过程中通过减振垫消耗为二级减振。从而通过增加直接的接触面积,由原来的安装凸台33接触,转为整个外包周向减振,能够更有效地缓解局部高频振动,将电机3振动减振。
39.其中,结合图6所示,电机3一端设有主板32,主板32供电机3的输出轴31贯穿。主板32在通孔21四周设有安装凸台33,安装凸台33侧面形成有凸出的定位凸块34,用于安装固定。主板32上还有设有电容321等电器件,以满足电机3的正常工作需求。而主板32边缘设有插线端子35,以供和主板32电连接。
40.相应的,结合图7所示,减振支架2端面开有供输出轴31贯穿的通孔21。而且减振支架2端面内侧形成有定位筋22,定位筋22夹持在定位凸块34两侧,以固定电机3。而且减振支架2端面与定位凸块34螺钉连接,从而在定位筋22限位的同时,使对应的螺钉孔和圆孔对齐,以便完成螺钉连接。减振支架2还开有避让孔23,避让孔23避让电器件,以防止干涉。减振支架2边缘形成有端子槽24,端子槽24供插线端子35套入。
41.由于端子槽24凸出设置于减振支架2的侧壁上,减振垫难以一次性套入。因此,结合图8和图9所示,减振垫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垫体4和第二垫体5,第一垫体4和第二垫体5从两侧套设在减振支架2外并相互拼合,以包裹在减振支架2外。第一垫体4开有通口41,通口41供端子槽24插入。当然,减振垫也可以设置更多,但是不便于安装,因此一般设置两个。
42.结合图10所示,由于电机3的形状,减振垫的主体呈圆柱部,且侧面形成有凸出的长方部。因此,需要在长方部的两侧,以及圆柱部靠近长方部的一侧设置限位机构。而槽孔11内壁形成相对设置的限位筋12,减振垫沿限位筋12插入槽孔11,限位筋12末端与减振垫外壁抵接。而槽孔11侧壁形成有外槽13,以将插线端子35露出。
43.减振支架2设置开口的一侧插入槽孔11,使减振支架2端面与槽孔11平齐。机头支架1通过螺钉固接有罩盖6,罩盖6封闭槽孔11,而且罩盖6通过减振垫与减振支架2抵接,以固定电机3。
44.结合图11所示,而且为了安装固定机头支架1,机头支架1一侧螺钉连接有支撑板7,支撑板7设有贯穿机头支架1的支撑杆71,支撑杆71与机身连接,从而固定机头支架1。而且机头支架1设有与支撑板7相对于安装孔,安装孔供螺丝刀贯穿,以便于转动螺丝以固定支撑板7。
45.此外,减振组件不仅限于电机3,对于振动较大的机构,做隔离阻振的处理时也采用本技术的减振组件。
46.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