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建筑设施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2022-06-24 22:30: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巡检机器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建筑设施智能巡检机器人。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工智能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线,智慧化园区、智能化社区的建设为人们带了一系列的便利,人工智能将成为其新的竞争热点,巡检机器人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3.现有的具有智能巡检机器人在使用时,机器人出现故障时,无法第一时间进行观察,机器人在夜间工作时,无法使人们得到更好的识别与防护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建筑设施智能巡检机器人。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建筑设施智能巡检机器人,便捷且高效的对巡检机器人进行适配安装。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建筑设施智能巡检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所述机器人的中部安装有增光组件,所述机器人的顶端安装有报警器,且报警器的前端连接有中央处理器,所述机器人的底端两侧安装有防护组件。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增光组件包括固定框、荧光贴和卡座,且增光组件的中部安装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外表面粘接有荧光贴,所述固定框的底端开设有卡座。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框与荧光贴之间为粘接连接,所述固定框与卡座之间为固定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组件包括防护板、卡条和卡槽,所述防护组件的两侧安装有防护板,且防护板的底端设置有卡条,所述卡条的底端开设有卡槽。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板与卡条之间为焊接连接,所述卡槽与卡条之间为紧密贴合。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机器人与增光组件之间为活动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机器人与防护组件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防护组件设置有两组。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增光组件,便于晚间机器人在巡检时起到辅助光源的作用,防止夜间机器人在巡检时,不便于使用者识别机器人的精确位置,通过固定框外表面粘接有荧光贴,通过荧光贴对夜间机器人进行光线加强,将固定框的卡座卡合在机器人的中
部安装;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防护组件,通过机器人的底端两侧设置有防护组件,通过防护组件的防护板对机器人的底部进行防护处理,防止机器人底部受到碎石的撞击的影响,通过防护板的卡条在卡槽进行卡合安装,便于对防护板进行快速安装与拆卸。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机器人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增光组件的局部放大结构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机器人的仰视结构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放大结构图。
19.其中:1.机器人;2、增光组件;201、固定框;202、荧光贴;203、卡座;3、报警器;4、中央处理器;5、防护组件;501、防护板;502、卡条;503、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1.实施例:
22.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建筑设施智能巡检机器人,包括机器人1,机器人1的中部安装有增光组件2,机器人1的顶端安装有报警器3,且报警器3的前端连接有中央处理器4,机器人1的底端两侧安装有防护组件5。
23.机器人1的中部安装有增光组件2,便于晚间机器人1在巡检时起到辅助光源的作用,防止夜间机器人1在巡检时,不便于使用者识别机器人1的精确位置,通过固定框201外表面粘接有荧光贴202,通过荧光贴202对夜间机器人1进行光线加强,将固定框201的卡座203卡合在机器人1的中部,通过机器人1的顶端设置有报警器3,通过报警器3的启动,发出报警,将信息传达给中央处理器4,中央处理器4对报警器3传达的信息进行识别与判定,将机器人1进行断电处理,通过机器人1的底端两侧设置有防护组件5,通过防护组件5的防护板501对机器人1的底部进行防护处理,防止机器人1底部受到碎石的撞击的影响,通过防护板501的卡条502在卡槽503进行卡合安装,便于对防护板501进行快速安装与拆卸。
24.在其他实施例中,增光组件2包括固定框201、荧光贴202和卡座203,且增光组件2的中部安装有固定框201,固定框201的外表面粘接有荧光贴202,固定框201的底端开设有卡座203,固定框201与荧光贴202之间为粘接连接,固定框201与卡座203之间为固定连接。
25.通过机器人1的中部安装有增光组件2,便于晚间机器人1在巡检时起到辅助光源的作用,防止夜间机器人1在巡检时,不便于使用者识别机器人1的精确位置,通过固定框201外表面粘接有荧光贴202,通过荧光贴202对夜间机器人1进行光线加强,将固定框201的卡座203卡合在机器人1的中部。
26.在其他实施例中,防护组件5包括防护板501、卡条502和卡槽503,防护组件5的两侧安装有防护板501,且防护板501的底端设置有卡条502,卡条502的底端开设有卡槽503,防护板501与卡条502之间为焊接连接,卡槽503与卡条502之间为紧密贴合。
27.通过机器人1的底端两侧设置有防护组件5,通过防护组件5的防护板501对机器人1的底部进行防护处理,防止机器人1底部受到碎石的撞击的影响,通过防护板501的卡条502在卡槽503进行卡合安装,便于对防护板501进行快速安装与拆卸。
28.在其他实施例中,机器人1与增光组件2之间为活动连接,机器人1与防护组件5之间为活动连接,防护组件5设置有两组。
29.通过增光组件2为夜间工作的机器人1提供辅助光线,便于更好的提供识别,通过机器人1的底端设置有防护组件5,便于对机器人1的底端进行保护。
3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