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具有由装备有航空摇臂的机构控制的襟翼的推力反向器的制作方法

2022-06-22 21:06: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用于飞行器推进单元的推力反向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叶栅反向器领域。


背景技术:

2.叶栅推力反向器通常包括能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的外结构部。可移动外结构部在这些位置之间的移动通常包括该结构部沿着与发动机的轴线大致平行的轴线的平移。
3.在闭合位置,可移动外结构部被构造成在推进单元中沿喷射喷管方向引导流体流,从而产生用于推进飞行器的推力。
4.在打开位置,可移动外结构部使径向开口畅通,叶栅叶片被布置在该径向开口中,以向推进单元的前方重新引导流体流的一部分,从而产生制动反推力。
5.装备有涵道式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推进单元通常装备有叶栅反向器。在这种推进单元中,主流在穿过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气体发生器的主流通道中流通,次级流在围绕气体发生器的次级流通道中流通,次级流通道在径向内部由固定的内结构部界定并且在径向外部由可移动外结构部界定。
6.为了产生来自次级流的反推力,该流的一部分通常由开闭式襟翼引导朝向叶栅叶片,开闭式襟翼在次级流通道中展开。在直接推力构造中,这些襟翼抵靠壁而缩回或者缩回在可移动外结构部的壳体内。
7.在常规架构中,开闭式襟翼的展开和缩回由连接杆执行,连接杆一方面连接到襟翼,另一方面连接到固定的内结构部,以通过可移动外结构部的移动来驱动。
8.在直接推力构造中,这种连接杆在次级流通道中在固定的内结构部和可移动外结构部之间径向地延伸,这扰乱了次级流,并且降低了推进单元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9.为了克服该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种用于飞行器推进系统的推力反向器,该反向器包括固定的外结构部、可移动外结构部、至少一个开闭式襟翼以及控制机构,控制机构被配置成使反向器在以下构造之间转变:
[0010]-直接推力构造,在直接推力构造中,可移动外结构部处于闭合位置,并且襟翼处于缩回位置,以在如下管道中引导流体流,该管道在径向外部由可移动外结构部界定,以及
[0011]-推力反向构造,在推力反向构造中,可移动外结构部处于使径向开口畅通的打开位置,并且在推力反向构造中,襟翼处于展开位置,以使朝向所述径向开口的所述流体流的至少一部分转向。
[0012]
根据本发明,控制机构包括至少一个传动构件,该传动构件:
[0013]-通过第一铰接部连接到可移动外结构部,以使传动构件能够相对于可移动外结构部围绕第一铰接部的旋转轴线旋转,
[0014]-通过第一连接构件连接到固定的外结构部,第一连接构件被构造成:当可移动外结构部朝向打开位置移动时,使传动构件围绕第一铰接部的旋转轴线沿第一方向旋转地移动,当可移动外结构部朝向闭合位置移动时,使传动构件围绕第一铰接部的旋转轴线沿第二方向旋转地移动,
[0015]-通过第二连接构件连接到襟翼,第二连接构件被构造成:当传动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使襟翼朝向展开位置移动,当传动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使襟翼朝向缩回位置移动。
[0016]
因此,本发明使得能够控制襟翼的位置,而无需用于将襟翼与固定的内结构部连接的任何装置,固定的内结构部在径向内部界定所述流体流管道。
[0017]
因此,在直接推力构造中能够防止控制机构的一部分延伸到该管道中,这特别地使得能够减少在直接推力构造中对流体流扰动并且减少燃料消耗。
[0018]
在一个实施例中,流体流管道在径向外部也可以由襟翼的内表面界定。
[0019]
特别地,这使得能够简化反向器的架构,襟翼可以抵靠可移动外结构部而被简单地折叠起来。
[0020]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驱动连接杆,驱动连接杆一方面铰接到传动构件,另一方面铰接到固定的外结构部。
[0021]
使用这种驱动连接杆使得能够简化几何形状并且减小传动构件的尺寸和质量。
[0022]
因此,例如,传动构件可以呈摇臂的形式。
[0023]
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连接杆可以是可伸缩连接杆。
[0024]
当反向器从直接推力构造转变到推力反向构造时,可伸缩驱动连接杆使得能够延迟襟翼的展开,并且当反向器从推力反向构造转变到直接推力构造时,可伸缩驱动连接杆使得能够在可移动外结构部到达闭合位置之前完成襟翼的缩回。
[0025]
这导致在反向器的构造变化期间,枢转传动构件的总移动的幅度减小,这使得能够减小传动构件和第一连接构件的相对尺寸和质量,并且减小传动构件和/或第一连接构件与襟翼干涉的风险。
[0026]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伸缩连接杆可以包括引导部分和在引导部分的内壳体内的滑动部分,可伸缩连接杆通过引导部分铰接到传动构件,可伸缩连接杆通过滑动部分的远侧端部铰接到固定的外结构部。
[0027]
可伸缩连接杆相对于固定的外结构部的这种构造导致连接杆沿如下方向定向:在该方向上,滑动部分相对于流体(特别地,在推力反向构造中,至少对于流体的被引导朝向襟翼的部分)在管道中的流动方向被指向上游,引导部分相对于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方向被指向下游。
[0028]
因此,能够通过限制将灰尘引入到引导部分的内壳体中来改进对可伸缩连接杆的保护。
[0029]
在一个实施例中,襟翼可以包括前端部和后端部,在直接推力构造中,前端部和后端部被构造成使得所述流体流在管道中沿着从该前端部朝向该后端部的方向流通,襟翼的后端部铰接在可移动外结构部上。
[0030]
襟翼通过襟翼的后端部的铰接使得能够简化襟翼的控制机构的整体架构。
[0031]
特别地,这使得能够避免传动构件与襟翼干涉的任何风险,这将需要在襟翼中形
成开口,或者以两个部分来形成襟翼。
[0032]
因此,这样铰接的襟翼使得能够使用连续的一体的襟翼,或者更通常地使用常规的非分体式的襟翼。
[0033]
优选地,襟翼可能因此形成连续的一体的结构部。
[0034]
这种襟翼使得能够通过使偏转表面最大化、降低襟翼的制造成本、便于在襟翼上增加声学处理构件、降低襟翼的质量来改进推力反向性能,并且因此提高推进单元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0035]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杆,连接杆一方面铰接到传动构件,另一方面铰接到襟翼。
[0036]
使用这种连接杆使得能够简化几何形状并且减小传动构件的尺寸和质量。
[0037]
优选地,在直接推力构造中、在推力反向构造中、以及在从这些构造中的一个构造转变到另一个构造期间,控制机构可以被配置成使得传动构件被容纳于在径向内部由襟翼界定的空间内。
[0038]
这种控制机构使得能够使用如以上所描述的铲舀襟翼,并且从由这种襟翼所赋予的上述优点中获益。
[0039]
在一个实施例中,传动构件可以通过第二铰接部铰接到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并且通过第三铰接部铰接到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限定第一传动方向,第一铰接部和第三铰接部限定第二传动方向,第一传动方向和第二传动方向彼此相割。
[0040]
根据该实施例的第一变型,反向器可以被构造成使得在推力反向构造中,第一传动方向大致平行于第一连接构件沿其延伸的方向。
[0041]
根据该实施例的第二变型,反向器可以被构造成使得在推力反向构造中,第二传动方向大致平行于第二连接构件沿其延伸的方向。
[0042]
这些第一变型和第二变型可以结合在一起。
[0043]
这种变型及其组合使得能够获得大致线性的力路径,这使得能够改进反向器在推力反向构造中的鲁棒性,并且简化和减少控制机构的质量。
[0044]
在一个实施例中,反向器可以包括可移动的叶栅叶片。
[0045]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飞行器的推进单元,该推进单元可能包括如上所描述的反向器。
[0046]
通过阅读以下详细的非限制性描述,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特征将显现。
附图说明
[0047]
以下详细描述参照附图,在附图中:
[0048]
[图1]是飞行器推进单元的轴向截面的示意图;
[0049]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处于直接推力构造的推力反向器的轴向截面的半示意图;
[0050]
[图3]是图2的处于第一中间构造的反向器的轴向截面的半示意图;
[0051]
[图4]是图2的处于第二中间构造的反向器的轴向截面的半示意图;
[0052]
[图5]是图2的处于第三中间构造的反向器的轴向截面的半示意图;
[0053]
[图6]是图2的处于第四中间构造的反向器的轴向截面的半示意图;
[0054]
[图7]是图2的处于推力反向构造的反向器的轴向截面的半示意图;
[0055]
[图8]是图2的处于所述第四中间构造的反向器的襟翼和致动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6]
在图1中,示出了包括涡轮机2的飞行器推进单元1,机舱3使涡轮机成流线型。在该示例中,涡轮机2是双轴涵道式涡轮喷气发动机。
[0057]
接下来,当推进单元1施加推力时,术语“上游”、“下游”、“前部”以及“后部”是相对于穿过推进单元1的气体流的方向d1来限定的。
[0058]
涡轮喷气发动机2具有纵向中心轴线a1,涡轮喷气发动机的不同的组件围绕纵向中心轴线延伸,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组件从涡轮喷气发动机2的上游到下游为:风扇4、低压压缩机5、高压压缩机6、燃烧室7、高压涡轮8以及低压涡轮9。压缩机5和6、燃烧室7、以及涡轮8和9形成了气体发生器。
[0059]
在涡轮喷气发动机2运行期间,空气流10经由机舱3上游的空气入口进入推进单元1,穿过风扇4,然后分开成中心主流10a和次级流10b。主流10a在主气体流流通通道11a中流动,主气体流流通通道穿过压缩机5和6、燃烧室7以及涡轮8和9。另外,次级流10b在次级流通道11b中流动,次级流通道围绕气体发生器并且在径向外部由机舱3界定。
[0060]
本发明涉及如在图2至图7中示出的推力反向器20,推力反向器用于使由推进单元1产生的推力反向。
[0061]
反向器20一方面包括相对于涡轮喷气发动机2的定子固定的固定元件,其中,这些固定元件包括固定的内结构部21和固定的外结构部22,固定的外结构部形成前框架。
[0062]
该反向器20进一步包括可相对于上述固定元件移动的可移动元件,其中,这些可移动元件包括形成可移动整流罩的可移动外结构部25、开闭式襟翼26以及叶栅叶片27。
[0063]
如下文所述,这些可移动元件相对于固定元件的移动使得能够改变反向器20的构造。
[0064]
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开闭式襟翼26围绕反向器20的纵向中心轴线周向地分布,反向器的纵向中心轴线在该示例中对应于涡轮喷气发动机2的轴线a1。
[0065]
图2示出了处于直接推力构造(也被称为直接喷射)的反向器20。在该构造中,可移动整流罩25处于闭合位置,在闭合位置中,可移动整流罩紧密地、轴向地抵靠前框架22而支承。固定到可移动整流罩25的叶栅叶片27被接纳在前框架22的壳体内。
[0066]
在直接喷射时,可移动整流罩25和固定的内结构部21在它们之间径向地界定出管道,该管道形成了次级流通道11b的下游部分。
[0067]
在该构造中,开闭式襟翼26处于缩回位置,以不阻塞次级流通道11b。更具体地,襟翼26抵靠可移动整流罩25而支承,使得襟翼26的内表面30在径向外部界定次级流通道11b的相应部分。
[0068]
可移动整流罩25形成内表面31,在襟翼26的下游,该内表面在径向外部界定次级流通道11b的另一部分。
[0069]
在直接喷射时,为了限制对次级流10b的扰动,开闭式襟翼26和可移动整流罩25被布置成减小襟翼26的内表面30和可移动整流罩25的内表面31之间的不连续性。为此,在该示例中,可移动整流罩25的内表面31由面板36形成,该面板形成过厚部,使得襟翼26的内表面30和可移动整流罩25的内表面31齐平。
[0070]
因此,在图2的构造中,反向器20使得能够引导次级流10b朝向推进单元1的后部,使得该流10b完全有助于飞行器的推进。
[0071]
图7示出了处于推力反向构造(也被称为反向喷射)的反向器20。在该构造中,可移动整流罩25处于打开位置,在打开位置中,可移动整流罩使在该示例中由叶栅叶片27的开口形成的径向开口畅通,叶栅叶片在前框架22和可移动整流罩25之间轴向地延伸。
[0072]
在反向喷射时,开闭式襟翼26处于展开位置,以使次级流10b的一部分10b1朝向叶栅叶片27转向。该部分10b1可以大致形成全部次级流10b。
[0073]
因此,在图7的构造中,反向器20使得能够通过次级流10b来产生反推力,以用于制动飞行器。
[0074]
为了改变反向器20的构造,反向器包括用于控制可移动整流罩25的位置和襟翼26的位置的机构。
[0075]
在该示例中,控制机构通常包括汽缸(未示出),以使可移动整流罩25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该移动导致固定到可移动整流罩25的叶栅叶片27的相同的移动。在另一个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从直接推力构造到推力反向构造的转变导致叶栅叶片27和可移动整流罩25的差异移动。
[0076]
此外,控制机构包括多个致动系统40,下文将详细描述该致动系统,当可移动整流罩25改变位置时,致动系统被构造成改变开闭式襟翼26的位置。
[0077]
致动系统40中的每一个致动系统被构造成改变相应的开闭式襟翼26的位置。
[0078]
以下描述涉及单个致动系统40和单个对应的襟翼26,并且同样地适用于在图2至图8中未示出的其他致动系统和对应的襟翼26中的每一个。
[0079]
通常,致动系统40被构造成使得可移动整流罩25从闭合位置(图2)移动到打开位置(图7)导致开闭式襟翼26从缩回位置移动到展开位置。
[0080]
通常,致动系统40被构造成使得可移动整流罩25从打开位置(图7)移动到闭合位置(图2)导致该开闭式襟翼26从展开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
[0081]
参照图8,致动系统40包括传动构件42、第一连接构件44以及第二连接构件46。
[0082]
传动构件42包括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三角形的三个部段51、52以及53。
[0083]
换言之,这些部段51、52以及53分别沿着第一传动方向dr1、第二传动方向dr2以及第三传动方向dr3延伸,使得传动方向dr1、dr2以及dr3彼此相割。
[0084]
传动构件42被构造成通过三个不同的铰接部56、57以及58(分别被称为第一铰接部56、第二铰接部57以及第三铰接部58)来连接到反向器20的其他元件。
[0085]
在该示例中,铰接部56、57以及58中的每一个铰接部形成如下轴:该轴确保围绕该轴的相应旋转轴线旋转地引导该传动构件42。
[0086]
为此,传动构件42在由此形成的三角形的每个顶点处包括配合元件(未示出)(例如孔),配合元件与这些铰接部56、57以及58中的相应的铰接部配合。在这种情况下,由部段51和52形成的顶点包括用于与第一铰接部56配合的第一元件,由部段51和53形成的顶点包括用于与第二铰接部57配合的第二元件,并且由部段52和53形成的顶点包括用于与第三铰接部58配合的第三元件。
[0087]
部段51、52以及53中的每一个部段在铰接部56、57以及58中的两个铰接部之间形成力传递元件。
[0088]
这种传动构件42形成具有三个铰接部的被称为“摇臂”的连接杆。
[0089]
传动构件42通过第二铰接部57连接到第一连接构件。
[0090]
在该示例中,第一连接构件44是沿方向a2延伸的可伸缩驱动连接杆。
[0091]
可伸缩连接杆44是无源构件,可伸缩连接杆包括引导部分61(例如被称为可伸缩管的管)和滑动部分62(例如被称为可伸缩杆的杆),可伸缩杆被接纳在可伸缩管61的内壳体内。
[0092]
可伸缩管61和可伸缩杆62中的每一个包括近侧端部和远侧端部。可伸缩杆62的近侧端部被容纳在可伸缩管61内,而可伸缩杆的远侧端部63在可伸缩管的外部延伸,同时限定可伸缩连接杆44的第一端部。可伸缩管61的远侧端部限定可伸缩连接杆44的第二端部。因此,可伸缩管61的与可伸缩管的远侧端部相对的近侧端部根据方向a2位于可伸缩杆44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
[0093]
可伸缩连接杆44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即可伸缩管61的远侧端部和可伸缩杆62的远侧端部之间)的距离限定了长度l1。
[0094]
该长度l1的值根据可伸缩杆62的位置而变化,可伸缩杆可以相对于可伸缩管61沿着方向a2在可伸缩连接杆44缩回的位置和可伸缩连接杆展开的位置之间平移移动,从而限定可伸缩连接杆44的行程。在该示例中,可伸缩连接杆44包括限制可伸缩连接杆的展开的止挡部(未示出),以限定长度l1的与连接杆44的最大展开对应的最大值。
[0095]
为了将传动构件42连接到可伸缩连接杆44,可伸缩管61的远侧端部包括用于与第二铰接部57配合的元件(未示出),以使传动构件42能够相对于可伸缩管61(并且因此相对于可伸缩连接杆44)围绕该第二铰接部57的旋转轴线旋转。第二铰接部57的旋转轴线大致垂直于方向a2。
[0096]
此外,传动构件42通过第三铰接部58连接到第二连接构件46。
[0097]
在该示例中,第二连接构件46是布置有两个配合元件(未示出)的、被称为连接杆的常规连接杆。
[0098]
连接杆46的所述配合元件中的一个配合元件与第三铰接部58配合,以使传动构件42能够相对于连接杆46围绕该第三铰接部58的旋转轴线旋转。
[0099]
连接杆46的所述配合元件中的另一个配合元件被构造成通过第四铰接部71将连接杆46连接到襟翼26,在该示例中,第四铰接部71由如下轴形成:该轴确保围绕该轴71的旋转轴线旋转地引导连接杆46。襟翼26包括安装在该襟翼26上的对应的配合元件(未示出)。在该示例中,该配合元件是u形的耳型铰链元件,该铰链元件固定地接纳形成第四铰接部71的轴,该铰链元件相对于襟翼26的外表面32突出,并且被安装在襟翼的在襟翼的前端部e1和襟翼的后端部e2之间的中心部分上。
[0100]
因此,传动构件42在该示例中经由连接杆46连接到襟翼26。
[0101]
如下文所述,参照图6,刚描述的致动系统40被安装在反向器20上。
[0102]
传动构件42通过第一铰接部56连接到可移动整流罩25,以使传动构件42能够相对于可移动整流罩25围绕该第一铰接部56的旋转轴线旋转。形成该第一铰接部56的轴固定到可移动整流罩25。
[0103]
这限定了襟翼26的前端部e1和后端部e2。参照图2,当反向器20处于直接推力构造时,襟翼26被构造成使得次级流10b在次级流通道11b中沿从该襟翼26的前端部e1朝向襟翼
的后端部e2的方向流通。
[0104]
参照图6,襟翼26通过第五铰接部72以后端部e2连接到可移动整流罩25,以使襟翼26能够相对于可移动外结构部25围绕该第五铰接部72的旋转轴线旋转。在该示例中,第五铰接部72由固定到可移动整流罩25的轴形成,该轴确保围绕该轴72的旋转轴线旋转地引导襟翼26。
[0105]
通过可伸缩杆62的远侧端部63的配合元件(未示出)的配合,可伸缩杆62通过第六铰接部73连接到前框架22,以使可伸缩杆62能够相对于固定的外结构部22围绕第六铰接部73的旋转轴线旋转,并因此使可伸缩连接杆44能够相对于固定的外结构部围绕第六铰接部的旋转轴线旋转。该配合元件在此是接纳第六铰接部73的孔,第六铰接部也由固定到固定的外结构部22的轴形成,以确保围绕该第六铰接部73的旋转轴线旋转地引导可伸缩杆62。
[0106]
在该示例中,铰接部56、57、58、71、72以及73的旋转轴线大致相互平行,并且大致垂直于纵向中心轴线a1。
[0107]
这样安装在反向器20上的致动系统40和襟翼26使得当可移动整流罩25改变位置时能够通过简单地、机械地驱动襟翼26来改变襟翼26的位置。
[0108]
图2至图7示出了处于不同构造的反向器20,特别是处于直接推力构造(图2)、推力反向构造(图7)以及中间构造(图3至图6)的反向器,这使得能够说明致动系统40的运动机制。
[0109]
在该特定示例中,当反向器20从直接推力构造(图2)转变到推力反向构造(图7)时,图2至图7的构造分别对应于可移动外结构部25的已经完成0%、19%、25%、40%、75%以及100%的打开行程的位置。
[0110]
相反地,当反向器20从推力反向构造(图7)转变到直接推力构造(图2)时,图2至图7的构造分别对应于可移动外结构部25的已经完成100%、81%、75%、60%、25%以及0%的打开行程的位置。
[0111]
以下描述涉及打开行程,并且通过类比适用于闭合行程。图8中的附图标记中的所有附图标记未在图2至图7中的每一个附图中重复,在下文中,默认情况下参照图8。
[0112]
在直接推力构造(图2)中,可伸缩连接杆44缩回。传动构件42被定向成使得穿过第一铰接部56和第二铰接部57的传动方向dr1大致平行于纵向中心轴线a1,并且使得第一铰接部56相对于第二铰接部57在上游。此外,可伸缩连接杆44被定向成使得方向a2与传动方向dr1形成小于45
°
的角度,可伸缩杆62的远侧端部63相对于第二铰接部57在上游。
[0113]
当打开行程开始时,可移动整流罩25的移动通过第一铰接部56沿方向d1对传动构件42的所述第一配合元件施加驱动力。该力通过部段51和第二铰接部57传递到可伸缩管61。
[0114]
当反向器20处于直接推力构造(图2)时,考虑到致动系统40的构造,因此可移动整流罩25的移动导致可伸缩连接杆44展开直到图3的构造,在图3的构造中,该连接杆44完全展开。
[0115]
可移动整流罩25从图2的闭合位置到图3的位置的移动限定了打开行程的第一阶段。
[0116]
在该第一阶段期间,考虑到可伸缩连接杆44的展开,传动构件42和襟翼26都不被驱动而相对于可移动整流罩25旋转,可伸缩连接杆44的展开延迟了襟翼26的展开。
[0117]
打开行程的第二阶段在可移动整流罩25从图3的构造移动到图7的构造期间完成。
[0118]
在该第二阶段期间,通过将沿方向d1的移动从可伸缩管61的远侧端部传递到可伸缩杆62的远侧端部63,可伸缩连接杆44保持完全展开并且表现得像标准连接杆。
[0119]
在打开行程的该第二阶段期间,可移动整流罩25的移动仍然通过第一铰接部56沿方向d1对传动构件42施加驱动力。该力通过部段51和第二铰接部57传递到可伸缩连接杆44。
[0120]
可伸缩连接杆44被完全展开,部段51根据第一传动方向dr1的相应定向以及连接杆44根据方向a2的相应定向使得传动构件42能够被驱动而相对于可移动整流罩25沿第一旋转方向s1围绕第一铰接部56的旋转轴线旋转。
[0121]
传动构件42的旋转由以下各项的相互作用产生:
[0122]-一方面,通过第一铰接部56施加在传动构件42上的驱动力,该驱动力沿平行于纵向中心轴线a1的方向并且沿与d1相同的方向施加在传动构件42的所述第一配合元件上,
[0123]-另一方面,通过第二铰接部57施加在传动构件42上的对应的驱动力,该驱动力沿平行于纵向中心轴线a1的方向并且沿与方向d1相反的方向施加在传动构件42的所述第二配合元件上,
[0124]
在打开行程期间,传动构件42的旋转导致第三铰接部58围绕第一铰接部56的旋转轴线旋转地移动,从而导致连接杆46的移位,使得该连接杆46的铰接到襟翼26的端部根据径向向内定向的路径移动。
[0125]
在襟翼26通过襟翼的后端部e2经由第五铰接部72铰接到可移动整流罩25的情况下,传动构件42在打开行程期间的旋转导致襟翼26的展开。
[0126]
当反向器20达到推力反向构造(图7)时,第一传动方向dr1大致平行于可伸缩连接杆44的方向a2,使得力可以通过可伸缩连接杆44和传动构件42的部段51在可移动整流罩25和前框架22之间线性地传递。
[0127]
此外,在该推力反向构造中,第二传动方向dr2大致平行于方向a3,连接杆46沿着方向a3延伸,使得力可以通过传动构件42和传动构件42的部段52在襟翼26和可移动整流罩25之间线性地传递。襟翼26在大致垂直于连接杆46的方向a3的平面中进一步延伸。
[0128]
当反向器20处于推力反向构造时,这导致襟翼26的力路径和致动系统40的力路径的改进。
[0129]
如根据图2至图7以及前面的描述所推断出的,在该示例中,致动系统40保持完全被容纳于在径向内部由襟翼26界定的空间内,并且在反向器20的构造中的每一个构造中都是如此。因此,能够使用连续的一体的襟翼26,即该襟翼不包括在某些阶段期间旨在被致动系统40的一部分穿过的开口。
[0130]
反向器20可以包括导流罩(未示出),该导流罩被构造成保护可伸缩连接杆44免受可能损坏可伸缩连接杆的机构的凸起的影响,和/或减少在推力反向构造中对次级流10b的朝向叶栅叶片27重新定向的部分10b1的扰动。
[0131]
前面的描述绝不是限制性的。例如,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叶栅叶片27被固定、紧固到固定的外结构部22。在另一个未示出的实施例中,驱动连接杆44不是可伸缩连接杆,而是类似于连接杆46的具有两个铰接部的常规连接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