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双层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组群管理控制方法与流程

2022-06-22 16:07: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双层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双层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将统括地对多个电梯进行控制的系统称为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系统。特别是,将各电梯由连结了上轿厢和下轿厢的双层电梯构成的组群管理控制系统称为双层组群管理控制系统。利用者的等待时间等的服务性能被称为组群管理性能,希望构建组群管理性能高的组群管理控制系统。
3.在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系统中,当利用者在乘梯处登记乘梯处呼叫时,进行决定对该呼叫进行响应的轿厢(分配轿厢)以使得能够效率最好地运送利用者的分配处理。
4.在进行对与多台电梯有关的乘梯处呼叫的分配处理时,设想多个电梯的分配模式,该多个电梯的分配模式对首先产生的乘梯处呼叫暂时分配了各种各样的电梯。并且,按所设想的分配模式估计到响应乘梯处呼叫的响应为止所需要的时间,对于乘梯处呼叫和已登记的呼叫选择能够在整体上尽量早地进行响应的最好的分配模式。并且,基于所选出的分配模式下的信息来实际地进行分配。


技术实现要素:

5.近年来,有时为了在将来维持良好的组群管理性能,预先准备数个程度的作为设想了将来会发生的呼叫的“假想呼叫”,使用该假想呼叫来进行分配处理。
6.在使用了假想呼叫的分配处理中设想多个分配模式,该多个分配模式对于所产生的乘梯处呼叫和假想呼叫暂时分配了成为分配候选的各种各样的轿厢。并且,对于所设想的模式分别进行运行预测,将所产生的乘梯处呼叫、假想呼叫以及已登记的呼叫作为对象,对到响应为止所需要的时间进行评价,选择在整体上成为最好的模式。并且,将在成为最好的模式下对乘梯处呼叫分配的轿厢决定为作为分配处理的结果所选定的轿厢(分配轿厢)。
7.当在双层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系统中使用该分配处理时,与在具有1台轿厢的单层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系统中进行使用的情况相比,轿厢的数量成为电梯的台数的2倍,因此,所生成的分配模式的数量变得非常多。因此,存在分配处理所需要的处理变复杂、处理负荷变高这一问题。
8.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状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低处理负荷执行具有高服务性能的组群管理控制的双层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双层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方法。
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双层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具备假想呼叫信息存储部、电梯组群分配模式生成部、电梯组群分配模式评价部以及分配轿厢决定部。假想呼叫信息存储部存储预测会发生而生成的假想呼叫信息。电梯组群分配模式生成部对于乘梯处呼叫,将双层电梯的上轿厢和下轿厢作为分配对象,对于假想呼叫,仅将上轿厢和下
轿厢中的任一个作为分配对象,生成电梯组群分配模式的信息,该电梯组群分配模式的信息表示对于乘梯处呼叫和假想呼叫的多台双层电梯组群的轿厢的分配模式。电梯组群分配模式评价部按电梯组群分配模式算出评价值。分配轿厢决定部根据评价值,选择最佳的电梯组群分配模式,决定分配给乘梯处呼叫的轿厢。
附图说明
10.图1是利用了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双层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双层组群管理控制系统的框图。
11.图2a是表示由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双层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在产生了乘梯处呼叫时所执行的动作的流程图。
12.图2b是表示由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双层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在产生了乘梯处呼叫时所执行的动作的流程图。
13.图3是表示由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双层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生成的单体分配模式信息的例子的图。
14.图4a是表示由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双层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生成的电梯组群分配模式信息的例子的图。
15.图4b是表示由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双层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生成的电梯组群分配模式信息的例子的图。
16.图5是表示由以往的单层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生成的电梯组群分配模式信息的例子的图。
17.图6是表示由以往的单层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生成的单体分配模式信息的例子的图。
18.图7是表示由以往的双层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生成的单体分配模式信息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在说明实施方式时,首先对在使用了多台双层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系统中产生了乘梯处呼叫时所执行的轿厢的分配处理进行说明。
20.在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系统中,当利用者在乘梯处登记乘梯处呼叫时,进行决定对该呼叫进行响应的轿厢(分配轿厢)以使得能够效率最好地运送利用者的分配处理。在分配处理中,将成为决定分配轿厢的对象的乘梯处呼叫称为分配要求。
21.在分配处理中,首先按照根据由利用者的操作产生的分配要求和已经登记的分配给了电梯的呼叫等生成的运行安排,进行各电梯的运行预测处理。在运行预测处理中,根据对分配要求暂时分配哪个轿厢来设想多个分配模式,按各个分配模式预测将来的运行。在该处理中,存在与能够分配给分配要求的轿厢的台数相应的分配模式。
22.接着,按各分配模式估计到对分配要求进行响应为止所需要的时间,算出与服务性能有关的评价值。并且,选择能够在整体上尽量早地对分配要求和已登记的呼叫进行响应的、也即是评价高的最佳的分配模式。并且,基于所选出的分配模式下的信息,实际地进行分配。
23.作为对各分配模式进行评价来决定分配轿厢的方法的例子,具有如下方法:对于分配要求和已登记的乘梯处呼叫,根据运行预测的结果来预测从各呼叫被进行登记到轿厢在各呼叫的出发层进行响应为止的时间(等待时间),将各呼叫的等待时间之和或者各呼叫的等待时间的平方和作为该模式的评价值,选择评价值成为最小的模式,将在该模式下分配了分配要求的轿厢作为最终的分配轿厢。
24.那时,通过预先准备数个程度的作为设想了将来会发生的呼叫的“假想呼叫”,使用该“假想呼叫”来进行分配处理,从而能够在将来维持良好的组群管理性能。假想呼叫例如是指设想为从产生分配要求起15秒后在3层产生的去往层为7层的向上(up)方向的呼叫、设想为30秒后在7层产生的去往层为3层的向下(down)方向的呼叫等。
25.在使用了假想呼叫的分配处理中设想多个分配模式,该多个分配模式对分配要求和假想呼叫暂时分配了成为分配候选的各种各样的轿厢。对于所设想的分配模式分别进行运行预测,将分配要求、假想呼叫以及已登记的呼叫作为对象,对到响应为止所需要的时间进行评价,选择在整体上成为最好的模式。并且,将在成为最好的模式下分配给分配要求的轿厢决定为作为分配处理的结果所选定的分配轿厢。
26.当将轿厢的数量设为c、将假想呼叫的个数设为n时,产生分配要求而进行分配处理时所生成的暂时分配的分配模式的数量存在c(n 1)个。例如,在对3台单层电梯(a号机电梯、b号机电梯以及c号机电梯)进行管理的组群管理系统中产生了分配要求时,在使用预先设定的2个假想呼叫生成分配模式的信息的情况下,所设想的分配模式如图5所示成为27个。在此,各分配模式对一个分配要求和两个假想呼叫这三个呼叫分配各自不同的电梯。例如模式no.20表示如下模式:对分配要求分配了b号机电梯,对假想呼叫(1)分配了a号机,对假想呼叫(2)分配了c号机电梯。
27.与此相对,当考虑具有上轿厢和下轿厢的双层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系统时,电梯的台数即使相同,轿厢的数量也成为2倍,分配模式的数量非常大。例如在3台电梯、2个假想呼叫的情况下,c=6,n=2,因此,产生216个的分配模式。该数量与单层电梯的情况相比非常多,分配处理所需要的处理变得复杂,处理负荷变高,有可能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正常地结束处理。
28.另外,在组群管理控制系统中进行分配处理时,有时执行如下的分散处理,该分散处理为:在产生了分配要求时,首先按各电梯算出与各单体分配模式的服务性能有关的评价值,使用该评价值来对系统整体算出各电梯组群分配模式的评价值。在该情况下,关于1台电梯生成的单体分配模式例如在3台单层电梯、2个假想呼叫的情况下如图6那样成为8个。
29.与此相对,对于在3台双层电梯、2个假想呼叫的情况下关于1台电梯生成的单体分配模式,当考虑能够对假想呼叫分配各电梯的上轿厢和下轿厢这两方时,如图7所示成为27个,与单层电梯的情况相比显著地变多。因此,在使用所生成的各双层电梯的各单体分配模式的评价值算出系统整体的各电梯组群分配模式的评价值时,处理仍然变得复杂,处理负荷变高。
30.在一般的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系统中,以如上所述那样执行对于乘梯处呼叫的分配处理为前提,以下对双层组群管理控制系统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31.〈利用了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双层组群管理控制系统的构
成〉
32.参照图1对利用了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双层组群管理控制系统的构成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双层组群管理控制系统1具备设置在m层楼的建筑物内的多台双层电梯、设置在各层的乘梯处的乘梯处呼叫登记装置20-1~20-m、以及组群管理控制装置30。本实施方式中的多台双层电梯为a号机电梯10a、b号机电梯10b以及c号机电梯10c。
33.a号机电梯10a具有上轿厢11a、下轿厢12a以及a号机控制装置13a。a号机控制装置13a向组群管理控制装置30输出电梯信息。在此,电梯信息是指上轿厢11a和下轿厢12a的位置信息、行驶状况信息、电梯门开闭状况信息、载荷状态信息等。另外,a号机控制装置13a根据来自组群管理控制装置30的分配指令,使a号机电梯10a对呼叫的登记层进行响应,使相应的轿厢的电梯门打开。
34.b号机电梯10b和c号机电梯10c具有与a号机电梯10a同样的构成,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35.乘梯处呼叫登记装置20-1~20-m分别是用于对乘梯处的利用者指定去往层的方向来呼叫轿厢11a~11c、12a~12c中的任一个的乘梯处呼叫进行登记的装置。此外,乘梯处呼叫登记装置20-1~20-m也可以是输入去往层的乘梯处去往层登记装置。
36.组群管理控制装置30对a号机电梯10a、b号机电梯10b以及c号机电梯10c进行组群管理。组群管理控制装置30具有乘梯处呼叫登记部31、假想呼叫信息存储部32、电梯信息取得部33、单体分配模式生成部34、单体分配模式评价部35、电梯组群分配模式生成部36、电梯组群分配模式评价部37、分配轿厢决定部38以及分配信息输出部39。
37.乘梯处呼叫登记部31受理从乘梯处呼叫登记装置20-1~20-m取得的乘梯处呼叫的信息并进行登记。假想呼叫信息存储部32存储预测为将来会发生而生成的假想呼叫信息。电梯信息取得部33取得从各控制装置13a~13c输出的电梯信息。
38.单体分配模式生成部34按电梯10a、10b、10c生成单体分配模式信息,该单体分配模式信息表示对于在乘梯处呼叫登记部31所登记的乘梯处呼叫和存储于假想呼叫信息存储部32的假想呼叫的轿厢的分配模式。那时,单体分配模式生成部34对于乘梯处呼叫,将上轿厢和下轿厢都不分配的情况、分配上轿厢的情况以及分配下轿厢的情况这三个情况作为应用对象。另外,单体分配模式生成部34对于假想呼叫,将上轿厢和下轿厢都不分配的情况以及分配上轿厢的情况这两个情况作为应用对象,或者将上轿厢和下轿厢都不分配的情况以及分配下轿厢的情况这两个情况作为应用对象。
39.单体分配模式评价部35按由单体分配模式生成部34生成的各电梯10a、10b、10c各自的单体分配模式,算出与服务性能有关的评价值。将在此所算出的评价值称为单体评价值。
40.电梯组群分配模式生成部36生成电梯组群分配模式信息,该电梯组群分配模式信息表示对于在乘梯处呼叫登记部31所登记的乘梯处呼叫和存储于假想呼叫信息存储部32的假想呼叫的、双层电梯组群(a号机电梯10a~c号机电梯10c)的轿厢的分配模式。那时,对于乘梯处呼叫,将双层电梯组群的上轿厢和下轿厢作为分配对象,对于假想呼叫,仅将双层电梯组群的上轿厢和下轿厢中的任一个作为分配对象。
41.电梯组群分配模式评价部37基于由单体分配模式评价部35算出的单体评价值,按
由电梯组群分配模式生成部36生成的各电梯组群分配模式,算出与服务性能有关的评价值。将在此所算出的评价值称为电梯组群评价值。
42.分配轿厢决定部38基于由电梯组群分配模式评价部37算出的电梯组群评价值选择最佳的电梯组群分配模式,基于所选择的电梯组群分配模式决定分配给分配要求的轿厢。
43.分配信息输出部39基于由分配轿厢决定部38决定的分配轿厢的信息,向相应的电梯输出分配指令。
44.〈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双层组群管理控制系统的动作〉
45.在本实施方式中,单体分配模式生成部34被设定为:对于乘梯处呼叫,将电梯10a、10b以及10c的上轿厢和下轿厢作为分配对象,对于假想呼叫,仅将电梯10a、10b以及10c的下轿厢作为分配对象,生成单体分配模式信息。另外,电梯组群分配模式生成部36被设定为:对于乘梯处呼叫,将电梯10a、10b以及10c的上轿厢和下轿厢作为分配对象,对于假想呼叫,仅将电梯10a、10b以及10c的下轿厢作为分配对象,生成电梯组群分配模式信息。
46.在此,分配要求是实际产生了的呼叫,根据分配给上轿厢、下轿厢的哪个,利用者实际乘坐的轿厢的设想会改变。因此,单体分配模式生成部34和电梯组群分配模式生成部36需要设想对分配要求分配上轿厢的情况、对分配要求分配下轿厢的情况这两方来生成相应的分配模式。
47.另外,以下对在单体分配模式生成部34生成单体分配模式时以及电梯组群分配模式生成部36生成电梯组群分配模式时对于假想呼叫而作为分配对象的轿厢可以仅为下轿厢的理由进行说明。
48.如后述的那样,假想呼叫是如“从产生分配要求起x秒后产生的从3f出发、去往7f”那样指定产生的定时和出发层以及去往层来预先设定的。假想呼叫是以如下为目的来设定的,即在登记了成为分配处理的对象的乘梯处呼叫的时间点以后,也通过进行设想了持续产生呼叫的状况的预测和评价,从而使得在产生了假想呼叫的层和/或其附近确保将来能够较快地进行响应的状况。例如,在希望改善出入建筑物时所使用的出发基准层和建筑物上端部附近的服务性能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假想呼叫设定为出发基准层和上端部的层。
49.当不使用假想呼叫而进行分配处理时,即使对于在产生了分配要求的时间点所存在的呼叫能够实现好的服务,也无法进行考虑了之后产生的呼叫的运行,因此,对于将来产生的乘梯处呼叫,等待时间有可能变长。假想呼叫是为了避免那样的状况而准备的。
50.一般而言,在考虑将基准层以外的层作为出发层的假想呼叫、例如在最上层附近从7f出发、去往3f的假想呼叫时,该假想呼叫想要与限定为7层来估计产生呼叫相比而会在上方的层产生呼叫这一程度的具有幅度的位置。在对该假想呼叫分配了下轿厢的情况下、也即是下轿厢对7f进行了响应、上轿厢对8f进行了响应的状态下和对该假想呼叫分配了上轿厢的情况下、也即是下轿厢对6f进行了响应、上轿厢对7f进行了响应的状态下,位置只是错开(偏移)1个楼层,在彼此的情形中给电梯的运行整体带来的差异小。因此,只是仅关于对该假想呼叫分配了下轿厢的情况生成相应的分配模式是足够的。
51.当这样考虑时可知:对于假想呼叫,只要在使得在下端部附近产生假想呼叫的情况下、使得在上端部附近产生假想呼叫的情况下仅暂时分配上下中的一方的轿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下轿厢),在使用上就是足够的。
52.此外,在使对于假想呼叫的分配对象为下轿厢的情况下,假想呼叫需要避开最上层来设定其出发层和去往层。另外,在使对于假想呼叫的分配对象为上轿厢的情况下,假想呼叫需要避开最下层来设定其出发层和去往层。以上,结束使对于假想呼叫设为分配对象的轿厢仅为下轿厢的理由的说明。
5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假想呼叫信息存储部32中存储有设想为在从产生分配要求起15秒后在3层产生的向上方向(去往层为7层)的假想呼叫(1)、和设想为在30秒后在7层产生的向下方向(去往层为3层)的假想呼叫(2)。以下对假想呼叫的设定方法进行说明。
54.存储于假想呼叫信息存储部32的假想呼叫将出发层和去往层成对进行设定作为基本。在双层组群管理控制中,在总是将假想呼叫分配给下轿厢的设想下生成单体分配模式或者电梯组群分配模式的情况下,在下轿厢对于假想呼叫的出发层的响应、和上轿厢对于假想呼叫的出发层的上一层的响应中,所需要的时间是共同的。例如,对“出发层为3层、去往层为7层”的假想呼叫分配下轿厢的分配模式进行与对假想呼叫的上一层的“出发层为4层、去往层为8层”的呼叫分配上轿厢的分配模式相同的工作。
55.仅生成对假想呼叫分配了下轿厢的分配模式而不生成分配了上轿厢的分配模式是由于在分配了下轿厢的情况下和分配了上轿厢的情况下楼层差只为1、对于运行预测的结果不会预计有较大的差异。
56.另一方面,在仅特定层具有大的需要等情况下,有时也需要进行考虑。对于双层电梯的出发基准层(进行出入建筑物时所使用的层),设定下轿厢进行响应的下方基准层和上轿厢进行响应的上方基准层的连续的2个楼层。当电梯从出发基准层错开1楼层而停止时,多余的停止会增加1次,运行效率会降低,因此,多数情况下会对服务进行了限制以使得无法进行这样的响应。
57.在将假想呼叫分配给下轿厢来生成单体分配模式或者电梯组群分配模式的情况下,将假想呼叫的出发层设定为下方基准层,在将假想呼叫分配给上轿厢来生成分配模式的情况下,将假想呼叫的出发层设定为上方基准层,由此,能够以在假想呼叫响应时在下轿厢位于了下方基准层、上轿厢位于了上方基准层的状态下进行响应的方式进行预测,能够预测符合了实际状态的运行。
58.在对假想呼叫分配下轿厢来生成单体分配模式或者电梯组群分配模式的情况下,基本为假想呼叫的出发层、去往层都设为下轿厢能够进行服务的层。但是,在仅上轿厢进行服务的模式下进行组群管理控制等、下轿厢的利用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假想呼叫设定为利用多的上轿厢服务层的1层楼下方的层,作为运行预测,一边对下轿厢进行暂时分配,一边以上轿厢在利用多的层停止的方式进行预测评价。
59.例如,即使是在无法利用下方基准层的状况下,若上方基准层持续进行服务,则通过设想对将出发层设定为下方基准层的假想呼叫分配了下轿厢的情况来进行运行预测评价,从而也能够进行与上轿厢响应上方基准层同样的运行预测评价。以上,结束假想呼叫的设定方法的说明。
60.参照图2a和图2b的流程图,对在预先设定了这些信息的状态下由双层组群管理控制系统1执行的动作进行说明。
61.当利用者用建筑物内的任一楼层的乘梯处的乘梯处呼叫登记装置、例如1层乘梯处的乘梯处呼叫登记装置20-1进行乘梯处呼叫登记操作时,对组群管理控制装置30的乘
梯处呼叫登记部31登记该乘梯处呼叫(分配要求)的信息(s1的“是”)。当分配要求的信息被登记时,单体分配模式生成部34按各双层电梯生成单体分配模式信息(s2),该单体分配模式信息表示对于在乘梯处呼叫登记部31所登记的分配要求和存储于假想呼叫信息存储部32的假想呼叫的轿厢的分配模式。
62.那时,单体分配模式生成部34对于乘梯处呼叫,将各电梯的上轿厢和下轿厢都不分配的情况、分配上轿厢的情况以及分配下轿厢的情况这3个情况作为应用对象。另外,单体分配模式生成部34对于假想呼叫,将各电梯的上轿厢和下轿厢都不分配的情况和分配下轿厢的情况这两个情况作为应用对象。
63.也即是,单体分配模式生成部34如上所述那样对于乘梯处呼叫,将各电梯的上轿厢和下轿厢作为分配对象,对于假想呼叫,仅将各电梯的下轿厢作为分配对象,生成单体分配模式信息。
64.将所生成的单体分配模式信息的例子表示于图3。对于在此所生成的单体分配模式,若假想呼叫为n个,则生成3
×
2n个单体分配模式,因此,在图3的单体分配模式信息中,假想呼叫为2个而生成了12个单体分配模式。通过这样生成单体分配模式,与能够对2个假想呼叫分配各电梯的上轿厢和下轿厢这两方来生成的图7的单体分配模式(27个)相比,模式数量显著地变少。
65.接着,单体分配模式评价部35按由单体分配模式生成部34生成的各双层电梯的单体分配模式,算出与服务性能有关的评价值。
66.单体分配模式评价部35首先对于作为评价值算出对象而关于a号机电梯10a所生成的单体分配模式信息的模式no.1、也即是对分配要求、假想呼叫(1)以及假想呼叫(2)的全部都不分配a号机电梯10a的模式,开始处理。
67.单体分配模式评价部35判断在该单体分配模式中是否分配了无法对分配要求进行响应的轿厢(不能分配的轿厢)(s3)。在此,判断为未分配无法对分配要求进行响应的轿厢(s3的“否”),转移至步骤s4。在步骤s4中,单体分配模式评价部35进一步判断是否在该单体分配模式中分配了无法对任一假想呼叫进行响应的轿厢(不能分配的轿厢)、且即使使该假想呼叫向上方错开1个楼层上轿厢也无法进行响应、也即是相应的a号机电梯10a的上轿厢处于无法在该假想呼叫的上一楼层的层打开电梯门的状态(s4)。
68.在此,判断为不符合步骤s4的条件(s4的“否”),单体分配模式评价部35按照该单体分配模式进行a号机电梯10a的运行预测,根据其结果,根据各呼叫的产生时刻算出出发层响应时刻(等待时间)等,算出并存储与服务性能有关的单体评价值(s5)。
69.在步骤s3或者步骤s4中判断为了符合条件的情况下(s3的“是”或者s4的“是”),单体分配模式评价部35认为该单体分配模式不在单体评价值的算出对象范围内来进行存储(s6)。此时,在步骤s4中,包括假想呼叫中的只有一个符合条件的假想呼叫的单体分配模式设为不在单体评价值的算出对象范围内。
70.单体分配模式评价部35按电梯(循环(1))及其单体分配模式信息的单体分配模式(循环(2))执行步骤s3~s6的处理。
71.接着,电梯组群分配模式生成部36生成电梯组群分配模式信息(s7),该电梯组群分配模式信息表示对于在乘梯处呼叫登记部31所登记的乘梯处呼叫和存储于假想呼叫信息存储部32的假想呼叫的、双层电梯组群(a号机电梯10a~c号机电梯10c)的轿厢的分配模
式。
72.那时,电梯组群分配模式生成部36对于乘梯处呼叫,将双层电梯组群的上轿厢和下轿厢作为分配对象,对于假想呼叫,仅将双层电梯组群的下轿厢中的任一个作为分配对象。
73.将所生成的电梯组群分配模式信息的例子表示于图4a和图4b。在图4a和图4b中,“a号机单体pt”表示对于a号机电梯10a采用的单体分配模式no.。“b号机单体pt”表示对于b号机电梯10b采用的单体分配模式no.。“c号机单体pt”表示对于c号机电梯10c采用的单体分配模式no.。
74.对于在此所生成的电梯组群分配模式,若双层电梯为e台(轿厢为2
×
e台)、假想呼叫为n个,则生成2
×
e(n 1)个电梯组群分配模式。在图4a和图4b的电梯组群割模式信息中,双层电梯为3台(轿厢6台)、假想呼叫为2个而生成54个电梯组群分配模式。通过这样生成电梯组群分配模式,在双层电梯为3台、假想呼叫为2个的情况下,与模式数量成为216个的能够分配各电梯的上轿厢和下轿厢这两方来进行了生成的情况相比,模式数量显著地变少。
75.接着,电梯组群分配模式评价部37按由电梯组群分配模式生成部36所生成的电梯组群分配模式,算出与服务性能有关的评价值。电梯组群分配模式评价部37首先作为评价值算出对象,对电梯组群割模式信息的模式no.1开始处理。
76.电梯组群分配模式评价部37作为属于该电梯组群分配模式no.1的单体分配模式,确定a号机电梯10a的单体分配模式为no.11、b号机电梯10b的单体分配模式为no.1、c号机电梯10c的单体分配模式为no.1。并且,电梯组群分配模式评价部37关于所确定的各个单体分配模式,取得在步骤s5中所存储的评价值(s8)。
77.在此,电梯组群分配模式评价部37判断在属于该电梯组群分配模式no.1的单体分配模式中是否包括在步骤s6中判断为了不在单体评价值的算出对象范围内的单体分配模式(s9)。在此,判断为不包括相应的单体分配模式(s9的“否”)而转移至步骤s10。在步骤s10中,电梯组群分配模式评价部37算出并存储与该电梯组群分配模式no.1的服务性能有关的电梯组群评价值(s10)。
78.此时,电梯组群分配模式评价部37通过求出相应的各单体分配模式的单体评价值之和,算出相应的电梯组群评价值。通过这样算出电梯组群评价值,不对电梯组群分配模式分别重新进行运行预测,就能够通过简单的处理算出电梯组群评价值。
79.在步骤s9中,在判断为了包括判断为不在单体评价值的算出对象范围内的单体分配模式的情况下(s9的“是”),电梯组群分配模式评价部37判断为该电梯组群分配模式no.1无法实施、不在电梯组群评价值的算出对象范围内(s11)。
80.电梯组群分配模式评价部37按各电梯组群分配模式(循环(3))执行步骤s9~s11的处理。
81.由此,例如如图4b所示,作为属于电梯组群分配模式no.44的单体分配模式,确定a号机电梯10a的单体分配模式为no.3、b号机电梯10b的单体分配模式为no.4、c号机电梯10c的单体分配模式为no.7,求出这些单体评价值之和,由此,算出该电梯组群分配模式no.44的电梯组群评价值。
82.接着,分配轿厢决定部38根据由电梯组群分配模式评价部37算出的电梯组群评价值选择最佳的电梯组群分配模式,基于所选择的电梯组群分配模式决定分配给相应的乘梯
处呼叫的轿厢(s12)。
83.然后,分配信息输出部39基于由分配轿厢决定部38决定的对分配要求的分配轿厢的信息,向相应的电梯的控制装置输出分配指令(s13)。各控制装置13a~13c对各电梯10a~10c内的设备进行控制以使得基于所取得的分配指令来对相应的乘梯处呼叫进行响应。
84.根据以上的实施方式,双层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能够以低处理负荷执行具有高服务性能的组群管理控制。
85.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在单体分配模式生成部34和电梯组群分配模式生成部36中对于假想呼叫而仅将电梯10a~10c的下轿厢作为分配对象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为仅将上轿厢作为分配对象来分别生成相应的分配模式的信息。
86.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存储于假想呼叫信息存储部32的假想呼叫,也可以设定按星期几、时间段而不同的假想呼叫。另外,也可以具有没有设定假想呼叫的星期几、时间段。另外,对于假想呼叫,也可以通过组群管理控制装置30执行预先设定的程序,基于预定的规则、例如在从下轿厢进行响应的下方基准层到最上层的下一层为止的范围内进行设定的规则等来自动生成并设定于假想呼叫信息存储部32。
87.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组群管理控制装置30执行单体分配模式的生成、单体评价值的算出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为由各电梯的控制装置执行这些处理、向组群管理控制装置发送所取得的信息。
88.以上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提示的,并不是意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宗旨内,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