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快速折叠晾衣架的制作方法

2022-06-18 23:30: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晾衣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快速折叠晾衣架。


背景技术:

2.现有的a字型晾衣架,在折叠收纳时,需要先对下部格栅进行操作,由于下部格栅的位置较低,往往需要弯腰进行操作,存在一定的不便,且仅对下部格栅操作往往不能使晾衣架完全折叠,还需要额外操作,例如将晾衣架提起,不能一步到位,使用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晾衣架折叠收纳繁琐的问题,提供一种快速折叠晾衣架。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快速折叠晾衣架,包括上晾衣组件、下晾衣组件、落地支架,所述上晾衣组件与所述下晾衣组件均设于所述落地支架上,下晾衣组件设于上晾衣组件下方,且上晾衣组件与落地支架铰接,下晾衣组件与落地支架铰接或滑动连接或扣接;还包括提拉组件,所述提拉组件一端与落地支架和/或上晾衣组件活动连接,另一端与下晾衣组件连接;提拉组件向上运动可带动下晾衣组件向上折叠使落地支架折叠收纳。
6.上述方案中,上晾衣组件用于晾晒衣物,下晾衣组件不仅可以用于晾晒衣服,而且还起对落地支架的限位及支撑,使落地支架可支承上晾衣组件的重量,并使整个晾衣架可以稳固地放置于地面上,同时,下晾衣组件在晾衣架折叠收纳时可起带动作用,只要解除了下晾衣组件对落地支架的限位就可使落地支架进行折叠,下晾衣组件与落地支架之间有三种常用的连接方式,其中一种是铰接,也可以是滑动连接或扣接,铰接的连接方式可使下晾衣组件在提拉组件的拉动下相对于落地支架转动进而向上折叠;而下晾衣组件也可以是一端与落地支架铰接,另一端与落地支架滑动连接,通过提拉组件向上带动下晾衣组件相对于落地支架进行滑动,进而实现下晾衣组件相对于落地支架向上折叠;下晾衣组件与落地支架之间也可以进行可拆卸连接,通过下晾衣组件与落地支架进行扣接,使下晾衣组件在提拉组件的带动下解除下晾衣组件与落地支架之间的扣接,进而使下晾衣组件相对于落地支架向上折叠。
7.进一步地,所述下晾衣组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晾晒部与第二晾晒部,所述第一晾晒部与所述第二晾晒部均与所述落地支架铰接;所述提拉组件与第一晾晒部和/或第二晾晒部连接。通过提拉组件实现对组成下晾衣架组件的第一晾晒部及第二晾晒部的提拉,使第一晾晒部与第二晾晒部从中间拱起,即可解除下晾衣组件的“死点”状态,使落地支架进行折叠收纳,从而实现单手操作折叠,既快速,又省事,而且无需弯腰,即可轻松实现晾衣架的快速折叠,此种结构即为上述的下晾衣组件与落地支架之间进行铰接的一种。
8.进一步地,所述提拉组件包括横杆与连接杆,所述横杆与所述上晾衣组件和/或所述落地支架顶部连接,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一晾晒部及第二晾晒部的铰接处连接,另
一端与横杆活动连接。横杆作为连接杆的顶部支撑,使连接杆可以稳固地放置,连接杆作为连接下晾衣组件与上晾衣组件或落地支架顶部的桥梁,一方面,便于通过连接杆顶部进行施力,实现无需弯腰即可解除下晾衣组件对落地支架的限位,轻松快速简便地对晾衣架进行折叠;另一方面,连接杆将力传递到第一晾晒部及第二晾晒部的铰接处,使第一晾晒部与第二晾晒部可以做连接杆的带动下向上转动实现折叠。
9.进一步地,所述提拉组件还包括中间设有活动腔的提手,所述提手设于连接杆顶部,且连接杆穿过横杆与提手连接,所述横杆活动套接于提手的活动腔内。提手作为提拉组件的受力部,可以便于把持或手握,给连接杆提供了施力点与着力点,便于对连接杆的提拉。横杆穿过提手的活动腔,使提手得以支撑,并且提手可相对于横杆在活动腔的范围内进行上下移动,使下晾衣组件实现或解除对落地支架的限位。
10.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晾晒部及第二晾晒部的铰接处设有支杆,所述支杆分别与第一晾晒部及第二晾晒部转动连接,支杆还与连接杆底部活动连接。支杆位于第一晾晒部及第二晾晒部的铰接交界处,是第一晾晒部及第二晾晒部的共有部分,支杆同时与第一晾晒部及第二晾晒部连接;连接杆通过带动支杆向上运动,使第一晾晒部及第二晾晒部相对于支杆进行转动,进而实现第一晾晒部与第二晾晒部对折叠收纳,同时也解除了第一晾晒部与第二晾晒部对落地支架的限位,使落地支架可以进行折叠。此处,将支杆还与连接杆底部采用活动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可以使提手的活动腔不必做的很大,如果连杆和下晾衣组件件之间是固定连接,则下晾衣组件折叠时,连杆需要向上移动很大的距离,那么提手的活动腔就要做的很大,这样提手太大很难握住,操作不便,也增加了提手的生产成本。
11.进一步地,所述提拉组件还包括第一套筒和螺母,所述螺母设于所述连接杆底部,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支杆套接,所述连接杆依次穿过第一套筒及支杆后与螺母螺纹连接。第一套筒与支杆活动套接,以增大连接杆与支杆的接触面积,缓解支杆处的应力集中和磨损,防止长时间使用导致支杆变形或折断;螺母用于防止连接杆从第一套筒上滑出,使连接杆始终与第一套筒连接,也使连接杆始终插入并穿过支杆,保持连接杆与支杆的连接可靠性。
12.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第一晾晒部及第二晾晒部与支杆连接处的上端设有用于限制第一晾晒部及第二晾晒部转动角度的限位部。限位部用于在第一晾晒部与第二晾晒部向下运动,使下晾衣组件展开进而使落地支架展开,并实现对落地支架的限位作用时,使第一晾晒部与第二晾晒部展开时形成水平放置;限位部同时限制了第一晾晒部与第二晾晒部,使两者只能通过向上运动形成一个夹角,而无法通过向下运动形成夹角,使下晾衣组件只能通过向上移动的方式折叠。当第一晾晒部与第二晾晒部展开时,第一晾晒部与第二晾晒部的自重促使两者保持基本水平的状态,使第一晾晒部与第二晾晒部靠近落地支架的端部受到来自落地支架向内的挤压作用时,仍能保持展开的状态,从而保持两个落地支架之间的距离,使晾衣架的展开状态更稳定。
1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为直杆或倒y型结构或门框型结构。直杆状的连接杆结构最为简单,但已能满足对第一晾晒部与第二晾晒部的向上提起作用;而倒y型机构的连接杆,可以增加连接杆与第一晾晒部与第二晾晒部之间的着力点,便于第一晾晒部与第二晾晒部对均衡受力,使操作更便捷及动作更流畅;而门框型结构的晾衣杆在具备倒y型结构的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了连接杆的长度与面积,还能增加晾衣架的晾晒区域。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晾晒部包括第一纵梁与第一晾衣杆,所述第一纵梁为两根,所述第一晾衣杆为若干根,若干第一晾衣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一纵梁连接;所述第二晾晒部包括第二纵梁与第二晾衣杆,所述第二纵梁为两根,所述第二晾衣杆为若干根,若干第二晾衣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二纵梁连接。两根第一纵梁设于若干第一晾衣杆的两侧,作为第一晾晒部的支撑,第一晾衣杆一方面起辅助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可以用于挂晾衣物;若干第一晾衣杆之间间隔有间隙,且端部的第一晾衣杆还与落地支架连接,使第一晾晒部与落地支架进行连接;第二晾晒部的结构与第一晾晒部的结构类似,第二纵梁的作用与第一纵梁的作用相似,起连接第二晾衣杆与对第二晾衣杆的支撑作用,第二晾衣杆的作用与第一晾衣杆的作用相似。位于第二纵梁端部的第二晾衣杆也与落地支架连接,使第二晾晒部与落地支架连接。
15.进一步地,若干第一晾衣杆在第一纵梁上均匀分布,若干第二晾衣杆均在第二纵梁上均匀分布。相邻的两根第一晾衣杆或第二晾衣杆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可以使晾晒衣物时保持空气流通,使衣物更容易晾干。
16.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晾晒部边缘的第一晾衣杆与落地支架连接的端部活动套接有第二套筒,在第二晾晒部边缘的第二晾衣杆与落地支架连接的端部活动套接有第三套筒。第二套筒的作用与第三套筒的作用相似,均能实现连接过渡的目的,分别使第一晾晒部与第二晾晒部和落地支架之间保持一定距离,防止晾衣架折叠过程中下晾衣架组件与其他铰接在落地支架上的部件发生磕碰,从而使晾衣架的折叠更加顺畅。
17.进一步地,所述落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顶部均与上晾衣组件铰接。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分别形成对上晾衣组件的左右支撑,使整个落地支架可以实现对整个晾衣架良好的支撑作用。第一晾晒部与第一支架连接,第二晾晒部与第二支架连接,在第一晾晒部与第二晾晒部处于展开状态时,形成对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限位,使上晾衣组件平稳地放置;在解除了第一晾晒部与第二晾晒部对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的限位后,第一晾晒部可相对第一支架进行折叠,第二晾晒部可相对第二支架进行折叠,然后还可以将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折叠在一起,实现整个晾衣架的折叠。
18.进一步地,所述上晾衣组件包括第三晾晒部和第四晾晒部,第三晾晒部及第四晾晒部均与所述横杆连接且均与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铰接。第三晾晒部与第四晾晒部均用于晾晒衣物,第三晾晒部可相对于第一支架进行转动实现折叠或展开,第四晾晒部可相对于第二支架进行转动实现折叠或展开。
19.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一端与第一支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晾晒部活动抵接;第二支撑架一端与第二支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四晾晒部活动抵接。第一支撑架用于对第三晾晒部进行支撑,第二支撑架用于对第四晾晒部进行支撑,在对第三晾晒部进行折叠时,需要先解除第一支撑架对其的抵接后,再将第三晾晒部朝第一支架方向进行转动折叠;桌对第四晾晒部进行折叠时,需要先解除第二支撑架对其的抵接后,再将第四晾晒部朝第二支架方向进行转动折叠。
20.本实用新型的通过巧妙的设计,使连接杆与下晾衣组件的第一晾晒部及第二晾晒部实现联动,进而可以实现或解除对落地支架的限位,而连接杆的顶部位于落地支架的顶部或上晾衣组件上,使用户可以单手操作,同时无需弯腰即可实现对晾衣架的折叠收纳或展开,十分快速便捷。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折叠晾衣架实施例1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折叠晾衣架实施例1的收纳状态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第三晾晒部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下晾衣组件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第一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提手的第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是提手的第二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8.图8是提手的第一状态的剖视图;
29.图9是提手的第二状态的剖视图;
30.图10是下晾衣组件与提拉组件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31.图11是图10的a处局部放大图;
32.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折叠晾衣架实施例1折叠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3是图12的局部放大图;
34.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折叠晾衣架实施例2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35.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折叠晾衣架实施例2的展开状态的侧视图;
36.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折叠晾衣架实施例4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37.图17是图16的b处局部放大图。
38.图示标记说明如下:
39.1、上晾衣组件;11、第三晾晒部;111、u型框架;112、格珊;12、第四晾晒部;2、下晾衣组件;21、第一晾晒部;211、第一纵梁;212、第一晾衣杆;213、第二套筒;22、第二晾晒部;221、第二纵梁;222、第二晾衣杆;223、第三套筒;23、支杆;24、限位部;3、落地支架;31、第一支架;32、第二支架;4、提拉组件;41、横杆;42、连接杆;43、提手;431、活动腔;44、第一套筒;45、螺母;51、第一支撑架;511、卡位;52、第二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40.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4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长”“短”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42.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43.实施例1
44.如图1至图13所示,一种快速折叠晾衣架的第一实施例,包括上晾衣组件1、下晾衣组件2、落地支架3,上晾衣组件1与下晾衣组件2均设于落地支架3上,下晾衣组件2设于上晾衣组件1下方,且上晾衣组件1与落地支架3铰接,下晾衣组件2与落地支架3铰接或滑动连接或扣接;还包括提拉组件4,提拉组件4与落地支架3活动连接且与第一晾晒部21及第二晾晒部22的铰接处连接;提拉组件4向上运动可带动下晾衣组件2向上折叠使落地支架3折叠收纳;
45.具体地,下晾衣组件2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晾晒部21与第二晾晒部22,第一晾晒部21与第二晾晒部22均与落地支架3铰接;提拉组件4与第一晾晒部21和/或第二晾晒部22连接提拉组件4向上运动可带动第一晾晒部21及第二晾晒部22向上折叠使落地支架3折叠收纳,提拉组件4向下运动可推动第一晾晒部21及第二晾晒部22向下展开至水平状态使落地支架3展开。进一步地,第一晾晒部21包括第一纵梁211与第一晾衣杆212,第一纵梁211为两根且平行设置,第一晾衣杆212为若干根,若干第一晾衣杆212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一纵梁211连接;在第一晾晒部21边沿的第一晾衣杆212与落地支架3连接的端部活动套接有第二套筒213。第二晾晒部22包括第二纵梁221与第二晾衣杆222,第二纵梁221为两根,第二晾衣杆222为若干根,若干第二晾衣杆222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二纵梁221连接;在第二晾晒部22边沿的第二晾衣杆222与落地支架3连接的端部活动套接有第三套筒223。优选地,若干第一晾衣杆212在第一纵梁211上均匀分布,若干第二晾衣杆222在第二纵梁221上均匀分布。进一步地,第一晾晒部21还可以包括在若干根第一晾衣杆212之间起加强作用的若干第一加强梁,第二晾晒部22也可以包括在若干根第二晾衣杆222之间起加强作用的若干第二加强梁。若干第一晾衣杆212与若干第一加强梁及两根第一纵梁211组成了格珊112结构的第一晾晒部21;同理,若干第二晾衣杆222与若干第二加强梁及两根第二纵梁221组成了格珊112结构的第二晾晒部22。进一步地,在第一晾晒部21及第二晾晒部22的铰接处设有支杆23,支杆23也可以理解为是最靠近第二纵梁221的第一晾衣杆212或最靠近第一纵梁211的第二晾衣杆222,支杆23作为第一晾晒部21与第二晾晒部22的共同连接处,同时将两根第一纵梁211及两根第二纵梁221进行连接,且支杆23两端刚好处于第一晾晒部21与第二晾晒部22的铰接处,支杆23分别与两根第一纵梁211及两个第二纵梁221转动连接。在第一纵梁211及第二纵梁221与支杆23连接处的上端设有用于限制第一晾晒部21及第二晾晒部22转动角度的限位部24。在限位部24的作用下,第一晾晒部21及第二晾晒部22在提拉组件4向下运动时的向下推动下,第一晾晒部21与第二晾晒部22所能向下运动的极限位置即第一晾晒部21与第二晾晒部22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此处也是第一晾晒部21与第二晾晒部22所能展开的最大角度;而不管提拉组件4如何再向下推动,第一晾晒部21与第二晾晒部22无法继续向下运动;限位部24的这个限位作用可以确保晾衣架在展开的正常使用状态下,不会由于晾晒衣物的重力作用致使第一晾晒部21与第二晾晒部22向下折叠,确保晾衣架可稳固地放置。
46.提拉组件4包括横杆41与连接杆42,横杆41分别与上晾衣组件1及落地支架3顶部连接,连接杆42一端与第一晾晒部21及第二晾晒部22的铰接处连接,另一端与横杆41活动连接。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案,连接杆42为直杆;第一晾晒部21及第二晾晒部22的铰接处也可以设置支杆23,即连接杆42底部与支杆23连接。提拉组件4还包括第一套筒44和螺母45,螺母45设于连接杆42底部,第一套筒44与支杆23套接,连接杆42依次穿过第一套筒44及支杆23后与螺母45螺纹连接。
47.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案,提拉组件4还包括中间设有活动腔431的提手43,提手43设于连接杆42顶部,且连接杆42穿过横杆41与提手43连接,横杆41活动套接于提手43的活动腔431内。连接杆42与提手43进行插接是其中的一种连接方式,连接杆42也可以与提手43螺纹连接,在连接杆42顶部设置外螺纹,在提手43与连接杆42的连接处设置内螺纹,两者进行螺纹连接。
48.落地支架3包括第一支架31与第二支架32,第一支架31与第二支架32的顶部均与上晾衣组件1铰接。落地支架3在展开状态,第一支架31、第二支架32与地面之间形成一个稳固的三角关系。第一支架31与第二支架32均可以为u型结构。
49.上晾衣组件1包括第三晾晒部11和第四晾晒部12,第三晾晒部11及第四晾晒部12均与横杆41连接且均与第一支架31及第二支架32铰接。第三晾晒部11与第四晾晒部12的结构类似,优选地,第三晾晒部11与第四晾晒部12关于落地支架3对称设置;第三晾晒部11与第四晾晒部12均可以由一个u型外框与中间的格珊112部分组成。
50.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方案,晾衣架还包括第一支撑架51和第二支撑架52,第一支撑架51一端与第一支架3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晾晒部11活动抵接;第二支撑架52一端与第二支架3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四晾晒部12活动抵接。第一支撑架51与第二支撑架52的结构类似,均可以为开放结构的框架,且在框架上与第三晾晒部11或第四晾晒部12的抵接处设有用于抵接的卡位511。
51.晾衣架的工作原理:
52.需要收叠晾衣架时,将活动提手43向上提起,下晾衣架组件解除对落地支架3的限位,进一步向上提起整个晾衣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两侧第一支架31与第二支架32向内挤压第一晾晒部21与第二晾晒部22,支杆23在连接杆42的带动下向上运动,第一晾晒部21与第二晾晒部22在挤压作用下向上折叠,落地支架3向内转动收起,再解除第一支撑架51与第二支撑架52对第三晾晒部11与第四晾晒部12的抵接,然后使第三晾晒部11向第一支架31转动折叠,第四晾晒部12向第二支架32转动折叠,最终实现晾衣架的折叠收纳。
53.实施例2
54.如图14和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折叠晾衣架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类似,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连接杆42为y型结构,但需倒置放置,或连接杆42为门框型结构,倒y型或门框型的连接杆42底部与铰接处连接;此时可以省去支杆23的设置。
55.实施例3
56.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折叠晾衣架的第三实施例(未图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类似,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连接杆42用绳子代替或采用布质网面的方式,一端与顶部横杆41连接,另一端与支杆23连接。通过提拉连接杆42顶部来解除对下晾衣组件2的死点结构状态即解除下晾衣组件2对落地支架3的限位,达到快速收纳晾衣架的目的。
57.实施例4
58.如图16和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折叠晾衣架的第四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类似,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取消了提手43,使连接杆42直接穿过顶部横杆41,并使横杆41形成对连接杆42顶部的限位,使连接杆42的顶部始终保持住横杆41之上;直接对连接杆42顶部进行施力,同样可以带动下晾衣组件2向内折叠,起到快速折叠晾衣架的
作用。
59.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