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弹性扣合结构的电子雷管线夹的制作方法

2022-06-18 22:26: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雷管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弹性扣合结构的电子雷管线夹。


背景技术:

2.电子雷管是一种采用电子控制模块对起爆过程进行控制的电子产品,电子雷管使用中需要使用到线夹,通过线夹将电子雷管的脚线与母线连接,并对接线处起到防护作用。现有的电子雷管线夹主要包含线夹底座和线夹盖,线夹底座和线夹盖基本上都是通过扣合的方式组合起来,扣合后难以开启,甚至需要使用工具撬开来,造成了线夹的损坏,增加了使用难度和维护难度,使用上不够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弹性扣合结构的电子雷管线夹,开合简单,提高使用便利性和使用寿命。
4.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要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弹性扣合结构的电子雷管线夹,包含铰接的底座和上盖,底座顶部设置有第一接线腔,上盖底部设置有与第一接线腔相对应的第二接线腔,底座前端延伸设置有第一容纳盒,上盖前端延伸设置有与第一容纳盒相对应的第二容纳盒,第二容纳盒内设置有扣合组件,扣合组件包含相对设置的第一扣合按钮和第二扣合按钮、设置于第一扣合按钮和第二扣合按钮之间的弹性件,第一扣合按钮和第二扣合按钮一侧均设置有倒扣部,第二容纳盒两侧壁均贯穿设置有第一活动通槽和第二活动通槽,第一扣合按钮和第二扣合按钮活动设置于第一活动通槽上,倒扣部活动设置于第二活动通槽上,第一扣合按钮和第二扣合按钮一端均设置有限位板,第一扣合按钮和第二扣合按钮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伸出第一活动通槽外并导致限位板抵接在第二容纳盒内侧壁上,第一容纳盒两侧壁均设置有与倒扣部匹配的扣合槽,当第一扣合按钮和第二扣合按钮伸出第一活动通槽外时,倒扣部伸出第二活动通槽外且可扣合在扣合槽上。
5.优选地,弹性件为弹簧。
6.优选地,第一扣合按钮一端延伸设置有位于限位板一侧的插杆,第一扣合按钮一端延伸设置有位于限位板一侧且与插杆匹配的套筒,插杆插合在套筒上,弹性件套设在插杆和套筒上且抵接在两限位板之间。
7.优选地,第二容纳盒内设置有与弹性件匹配的弧形导向槽,弹性件活动设置于弧形导向槽上,限位板两端均设置有与弧形导向槽匹配的弧形端部,弧形端部邻接于弧形导向槽壁面。
8.优选地,第一容纳盒包含第一前端壁、两个连接在第一前端壁两端的第一侧壁,扣合槽设置于第一侧壁上,第一前端壁上贯穿设置有脚线孔,第一前端壁延伸设置有挡位部,挡位部顶部贯穿设置有与脚线孔连通的第一卡槽,第二容纳盒包含第二前端壁、两个连接在第二前端壁两端的第二侧壁,第一活动通槽和第二活动通槽均设置于第二侧壁上,第二前端壁顶端设置有对挡位部作避位的避位缺口,第二前端壁顶端延伸设置有伸入避位缺口
上的第一卡位部,第一卡位部与第一卡槽匹配,当上盖盖合在底座上时,挡位部和第一卡位部分别抵接在避位缺口和第一卡槽上且倒扣部扣合在扣合槽上。
9.优选地,第一侧壁顶端内侧设置有导向斜面。
10.优选地,第一容纳盒和第二容纳盒分别邻接于第一接线腔和第二接线腔,第一接线腔一端壁贯穿设置有两个连通第一容纳盒内部和第一接线腔的第一卡线槽,第一接线腔相对两侧壁均贯穿设置有两个第二卡线槽。
11.优选地,底座和上盖分别包含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第二壁面顶端外沿环绕设置有与第一壁面顶端匹配的卡合槽,当上盖盖合在底座上时,第一壁面卡合在卡合槽上。
12.优选地,第一壁面顶端贯穿设置有与第二卡线槽连通的第二卡槽,卡合槽上设置有与第二卡槽匹配的第二卡位部。
13.优选地,第一卡位部和第二卡位部的纵截面均为等腰梯形。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弹性扣合结构的电子雷管线夹,设置独特的装配结构,闭合线夹时,向内侧按压第一扣合按钮和第二扣合按钮压缩弹性件,以带动两侧倒扣部回缩到第二活动通槽内,并将上盖合在底座上以让第一接线腔和第二接线腔闭合,释放第一扣合按钮和第二扣合按钮后,两侧倒扣部将复位并扣合在扣合槽上,从而对底座和上盖上锁;打开线夹时,再次向内侧按压第一扣合按钮和第二扣合按钮压缩弹性件,以带动两侧倒扣部脱离扣合槽并回缩到第二活动通槽内,即可将上盖从底座上打开。其结构简单,开合操作简单,不会造成线夹的损坏,锁合稳定性高,可以提高线夹的使用便利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5.图1例示了本实用新型底座和上盖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例示了本实用新型底座和上盖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例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例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号说明:底座11、第一接线腔110、第一卡线槽111、第二卡线槽112、第一壁面113、第二卡槽114、上盖21、第二接线腔210、第二壁面211、卡合槽212、第二卡位部213、第一容纳盒12、扣合槽13、第一前端壁14、脚线孔140、第一侧壁15、导向斜面150、挡位部16、第一卡槽160、第二容纳盒22、第一活动通槽23、第二活动通槽24、弧形导向槽25、第二前端壁26、避位缺口260、第一卡位部261、第二侧壁27、扣合组件31、第一扣合按钮32、插杆320、第二扣合按钮33、套筒330、弹性件34、倒扣部35、限位板36、弧形端部360。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22.参考图1-图4。
2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弹性扣合结构的电子雷管线夹,包含铰接的底座11和上盖21,底座11顶部设置有第一接线腔110,上盖21底部设置有与第一接线腔110相对应的第二接线腔210,底座11前端延伸设置有第一容纳盒12,上盖21前端延伸设置有与第一容纳盒12相对应的第二容纳盒22,第二容纳盒22内设置有扣合组件31,扣合组件31包含相对设置的第一扣合按钮32和第二扣合按钮33、设置于第一扣合按钮32和第二扣合按钮33之间的弹性件34,第一扣合按钮32和第二扣合按钮33一侧均设置有倒扣部35,第二容纳盒22两侧壁均贯穿设置有第一活动通槽23和第二活动通槽24,第一扣合按钮32和第二扣合按钮33活动设置于第一活动通槽23上,倒扣部35活动设置于第二活动通槽24上,第一扣合按钮32和第二扣合按钮33一端均设置有限位板36,第一扣合按钮32和第二扣合按钮33在弹性件34的弹力作用下伸出第一活动通槽23外并导致限位板36抵接在第二容纳盒22内侧壁上,第一容纳盒12两侧壁均设置有与倒扣部35匹配的扣合槽13,当第一扣合按钮32和第二扣合按钮33伸出第一活动通槽23外时,倒扣部35伸出第二活动通槽24外且可扣合在扣合槽13上。
24.具体使用原理为:闭合线夹时,向内侧按压第一扣合按钮32和第二扣合按钮33压缩弹性件34,以带动两侧倒扣部35回缩到第二活动通槽24内,并将上盖21合在底座11上以让第一接线腔110和第二接线腔210闭合,释放第一扣合按钮32和第二扣合按钮33后,两侧倒扣部35将复位并扣合在扣合槽13上,从而对底座11和上盖21上锁;打开线夹时,再次向内侧按压第一扣合按钮32和第二扣合按钮33压缩弹性件34,以带动两侧倒扣部35脱离扣合槽13并回缩到第二活动通槽24内,即可将上盖21从底座11上打开。其结构简单,开合操作简单,不会造成线夹的损坏,锁合稳定性高,可以提高线夹的使用便利性和使用寿命。
25.基于上述实施例,弹性件34优选为弹簧,也可以为弹性橡胶、弹性海绵这类弹性材料。
26.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一扣合按钮32一端延伸设置有位于限位板36一侧的插杆320,第一扣合按钮32一端延伸设置有位于限位板36一侧且与插杆320匹配的套筒330,插杆320插合在套筒330上,弹性件34套设在插杆320和套筒330上且抵接在两限位板36之间。组装时,先将弹性件34套在套筒330上,将插杆320一端插入套筒330中压缩弹性件34并保持压缩状态,再将扣合组件31装入第二容纳盒22中,释放扣合组件31后,第一扣合按钮32和第二扣合按钮33将自动组入第一活动通槽23中,倒扣部35将自动组入第二活动通槽24中。通过向内侧按压第一扣合按钮32和第二扣合按钮33压缩弹性件34,即可带动两侧倒扣部35在第二活动通槽24中伸缩动作,方便线夹的开合使用,锁合稳定性高。
27.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二容纳盒22内设置有与弹性件34匹配的弧形导向槽25,弹性件34活动设置于弧形导向槽25上,限位板36两端均设置有与弧形导向槽25匹配的弧形端部360,弧形端部360邻接于弧形导向槽25壁面。向内侧按压第一扣合按钮32和第二扣合按钮33压缩弹性件34时,弧形端部360将沿着弧形导向槽25移动,可以提高第一扣合按钮32和第二扣合按钮33的活动稳定性。
28.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一容纳盒12包含第一前端壁14、两个连接在第一前端壁14两端的第一侧壁15,扣合槽13设置于第一侧壁15上,第一前端壁14上贯穿设置有脚线孔140,第一前端壁14延伸设置有挡位部16,挡位部16顶部贯穿设置有与脚线孔140连通的第一卡槽160,第二容纳盒22包含第二前端壁26、两个连接在第二前端壁26两端的第二侧壁27,第一活动通槽23和第二活动通槽24均设置于第二侧壁27上,第二前端壁26顶端设置有对挡位
部16作避位的避位缺口260,第二前端壁26顶端延伸设置有伸入避位缺口260上的第一卡位部261,第一卡位部261与第一卡槽160匹配,当上盖21盖合在底座11上时,挡位部16和第一卡位部261分别抵接在避位缺口260和第一卡槽160上且倒扣部35扣合在扣合槽13上。在第一接线腔110中装设导电端子,导电端子用于连接电子雷管的脚线和母线,将电子雷管的脚线卡在脚线孔140上并接在导电端子上,闭合线夹时,向内侧按压第一扣合按钮32和第二扣合按钮33压缩弹性件34并保持住,将上盖21盖合在底座11上后再释放第一扣合按钮32和第二扣合按钮33,两第二侧壁27外侧面将邻接于两第一侧壁15内侧面,倒扣部35将扣合在扣合槽13上,挡位部16将合在避位缺口260上,第一卡位部261将合在第一卡槽160上,电子雷管脚线被卡在脚线孔140中,可以防止电子雷管脚线活动,提高线夹内部密闭性。
29.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一侧壁15顶端内侧设置有导向斜面150。闭合线夹时,将上盖21合在底座11上,无需向内侧按压第一扣合按钮32和第二扣合按钮33,倒扣部35将抵在导向斜面150上并导致第一扣合按钮32和第二扣合按钮33自动压缩弹性件34,从而将倒扣部35扣合在扣合槽13上,使用更方便。
30.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一容纳盒12和第二容纳盒22分别邻接于第一接线腔110和第二接线腔210,第一接线腔110一端壁贯穿设置有两个连通第一容纳盒12内部和第一接线腔110的第一卡线槽111,第一接线腔110相对两侧壁均贯穿设置有两个第二卡线槽112。电子雷管的两根脚线分别卡在其中一个第一卡线槽111上并连接到导电端子上,两根母线分别卡在相对两第二卡线槽112之间并与导电端子连接,可以方便地对电子雷管脚线和母线进行定位,防止电子雷管脚线和母线偏移。
31.基于上述实施例,底座11和上盖21分别包含第一壁面113和第二壁面211,第二壁面211顶端外沿环绕设置有与第一壁面113顶端匹配的卡合槽212,当上盖21盖合在底座11上时,第一壁面113卡合在卡合槽212上,可以加强上盖21和底座11的装配稳定性,具有限位作用。
32.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一壁面113顶端贯穿设置有与第二卡线槽112连通的第二卡槽114,卡合槽212上设置有与第二卡槽114匹配的第二卡位部213。当上盖21盖合在底座11上时,第二卡位部213将合在第二卡槽114上,母线将卡在第二卡线槽112上,可以防止母线在第二卡线槽112上活动,提高线夹内部密闭性。
33.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一卡位部261和第二卡位部213的纵截面均为等腰梯形,第一卡位部261和第二卡位部213分别合在第一卡槽160和第二卡槽114上,可以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提高上盖21和底座11的装配稳定性。
34.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