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水阻燃涤纶布的制作方法

2022-06-18 05:29: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涤纶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阻燃涤纶布。


背景技术:

2.涤纶丝是纺织过程中常用的一种丝线,涤纶丝较人造丝坚韧,在进行刺绣时,机器在高速运转,韧度高的涤纶线也可以承受较大的拉力,而且其具有防火性极高的优点,即使衣物接近火焰,也不易触火,再有涤沦丝可以抵受化学物质及经常洗涤,能减少衣物退色及脱色现象,因此一些生产制服、牛仔衣物、运动服或者儿童服装都会用涤纶丝编制的涤纶布进行制造;
3.经检索(201620158616.6)一种涤纶布,旨在解决涤纶布的抗拉性能和柔软性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涤纶布,包括基层,所述基层包括经向编织的第一涤纶丝和纬向编织的第二涤纶丝,所述第一涤纶丝和第二涤纶丝交错编织呈斜条纹结构,所述第一涤纶丝和第二涤纶丝中编织有抗拉丝,所述抗拉丝垂直编织有韧性丝,所述基层上粘接有弹性层,所述基层交叉编织有柔软层,本实用新型一种涤纶布具有较好的抗拉性和柔软性;
4.但是该涤纶布的防水阻燃效果较差,不使用与不同的环境,使用效果较差,且该涤纶布的的抗菌性与亲肤效果较差,使用时安全性较差,且穿着效果较差,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防水阻燃涤纶布。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防水阻燃涤纶布,包括防水层、阻燃层、防护层与亲肤层,所述防水层由多个防水线呈“十”字形交错编织组成,所述阻燃层由多个阻燃线呈“x”字形交错编织组成,所述防护层由多个抗菌线呈“十”字形交错编织组成,所述亲肤层由多个亲肤线与呈“s”字形交错编织于亲肤线外壁的蚕丝纤维组成。
8.优选的,所述防水线由竹木纤维、锦涤复合丝与羊毛纤维交错缠绕组成,且竹木纤维、锦涤复合丝与羊毛纤维的截面直径相同。
9.优选的,所述阻燃线由石墨化碳纤维与缠绕于石墨化碳纤维外壁的热固性三维交联纤维,且石墨化碳纤维与热固性三维交联纤维的截面直径相同。
10.优选的,所述抗菌线由银系抗菌丙纶与银系抗菌锦纶交错缠绕组成,且银系抗菌丙纶与银系抗菌锦纶的截面直径相同。
11.优选的,所述亲肤线由纯棉纤维、海藻纤维与天然纤维组成,且海藻纤维与天然纤维的截面直径相同。
12.优选的,所述海藻纤维与天然纤维呈“x”字形交错缠绕于纯棉纤维外壁。
13.优选的,所述防水层、阻燃层、防护层与亲肤层相互粘接,且防水层、阻燃层、防护层与亲肤层的截面厚度相同。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1、通过将竹木纤维、锦涤复合丝与羊毛纤维组合成防水线,并将多个防水线进行编织组成防水层,通过竹木纤维、锦涤复合丝与羊毛纤维的防水效果,能够大大增加涤纶布防水性,使涤纶布能够适用于雨天环境,提高涤纶布使用范围,通过在石墨化碳纤维的外壁缠绕热固性三维交联纤维组成阻燃线,并将多个阻燃线进行编织组合为阻燃层,能够通过热固性三维交联纤维与石墨化碳纤维的阻燃性能够大大提高涤纶布的阻燃性,提高涤纶布的使用效果,大大增加涤纶布的实用性;
16.2、通过将银系抗菌丙纶与银系抗菌锦纶进行缠绕组合为抗菌线,并将多个抗菌线进行编织组成防护层,通过银系抗菌丙纶与银系抗菌锦纶的抗菌效果,能够大增加涤纶布的抗菌性,增加涤纶布的安全性,提高涤纶布的使用范围,通过在纯棉纤维的外壁呈“x”字形缠绕海藻纤维与天然纤维组成亲肤线,并在多个亲肤线的外壁编织蚕丝纤维组成亲肤层,通过蚕丝纤维、纯棉纤维、海藻纤维与天然纤维的亲肤性,能够大大提高涤纶布的亲肤效果,能够增加涤纶布的穿着效果,提高涤纶布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水阻燃涤纶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水阻燃涤纶布防水层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水阻燃涤纶布防水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水阻燃涤纶布阻燃层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水阻燃涤纶布阻燃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水阻燃涤纶布防护层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水阻燃涤纶布抗菌线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水阻燃涤纶布亲肤层的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水阻燃涤纶布亲肤线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防水层;2、阻燃层;3、防护层;4、亲肤层;5、防水线;6、竹木纤维;7、锦涤复合丝;8、羊毛纤维;9、阻燃线;10、热固性三维交联纤维;11、石墨化碳纤维;12、抗菌线;13、银系抗菌丙纶;14、银系抗菌锦纶;15、亲肤线;16、蚕丝纤维;17、纯棉纤维;18、海藻纤维;19、天然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8.实施例1:
29.如图1-3所示,一种防水阻燃涤纶布,包括防水层1、阻燃层2、防护层3与亲肤层4,防水层1由多个防水线5呈“十”字形交错编织组成,阻燃层2由多个阻燃线9呈“x”字形交错编织组成,防护层3由多个抗菌线12呈“十”字形交错编织组成,亲肤层4由多个亲肤线15与呈“s”字形交错编织于亲肤线15外壁的蚕丝纤维16组成,防水线5由竹木纤维6、锦涤复合丝7与羊毛纤维8交错缠绕组成,且竹木纤维6、锦涤复合丝7与羊毛纤维8的截面直径相同,防
水层1、阻燃层2、防护层3与亲肤层4相互粘接,且防水层1、阻燃层2、防护层3与亲肤层4的截面厚度相同。
30.实施例2:
31.如图4-5所示,阻燃线9由石墨化碳纤维11与缠绕于石墨化碳纤维11外壁的热固性三维交联纤维10,且石墨化碳纤维11与热固性三维交联纤维10的截面直径相同。
32.实施例3:
33.如图6-7所示,抗菌线12由银系抗菌丙纶13与银系抗菌锦纶14交错缠绕组成,且银系抗菌丙纶13与银系抗菌锦纶14的截面直径相同。
34.实施例4:
35.如图8-9所示,亲肤线15由纯棉纤维17、海藻纤维18与天然纤维19组成,且海藻纤维18与天然纤维19的截面直径相同,海藻纤维18与天然纤维19呈“x”字形交错缠绕于纯棉纤维17外壁。
36.工作原理:通过将竹木纤维6、锦涤复合丝7与羊毛纤维8组合成防水线5,并将多个防水线5进行编织组成防水层1,通过竹木纤维6、锦涤复合丝7与羊毛纤维8的防水效果,能够大大增加涤纶布防水性,使涤纶布能够适用于雨天环境,提高涤纶布使用范围,通过在石墨化碳纤维11的我比缠绕热固性三维交联纤维10组成阻燃线9,并将多个阻燃线9进行编织组合为阻燃层2,能够通过热固性三维交联纤维10与石墨化碳纤维11的阻燃性能够大大提高涤纶布的阻燃性,提高涤纶布的使用效果,大大增加涤纶布的实用性;通过将银系抗菌丙纶13与银系抗菌锦纶14进行缠绕组合为抗菌线12,并将多个抗菌线12进行编织组成防护层3,通过银系抗菌丙纶13与银系抗菌锦纶14的抗菌效果,能够大增加涤纶布的抗菌性,增加涤纶布的安全性,提高涤纶布的使用范围,通过在纯棉纤维17的外壁呈“x”字形缠绕海藻纤维18与天然纤维19组成亲肤线15,并在多个亲肤线15的外壁编织蚕丝纤维16组成亲肤层4,通过蚕丝纤维16、纯棉纤维17、海藻纤维18与天然纤维19的亲肤性,能够大大提高涤纶布的亲肤效果,能够增加涤纶布的穿着效果,提高涤纶布的使用效果。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