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泵空气波压力治疗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6-18 02:19: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泵空气波压力治疗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空气波医疗产品加压治疗设备是通过单一的气泵配合套筒气囊通过一定的压强、时间、贯序顺序给患者加压治疗;单一气泵的空气波配合平铺式气囊给患者提供压力治疗时;第一腔充气保压后切到第二腔充气,需要先释放第一腔的气压;释放第一腔气压的时候会导致刚刚压到第二腔的体液往反方向回流或回盈;而且平铺式气囊存在压力死角,大大影响治疗效果。
3.在临床使用时,通过充气
‑‑‑
膨胀
‑‑‑
挤压
‑‑‑
放气的循环往复过程中,在放气的时候下一腔还未进行充气时也会导致体液往反方向回流或回盈,同样会影响治疗效果。
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多泵空气波压力治疗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泵空气波压力治疗系统,通过控制多个气泵的独立工作和气囊连接上的独特方式,临床使用时通过充气
‑‑‑
膨胀
‑‑‑
挤压
‑‑‑
放气的循环往复过程中,在放气前下一腔就开始充气一定压力的时候上一腔开始放气,有效的改善、防止体液向反方向回流或回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多泵空气波压力治疗系统,包括机壳、设备器件和套筒气囊,所述机壳的内部安装有设备器件,所述设备器件包括lcd触控屏、多气泵组、电磁阀组、压力传感器、安全溢流阀和开关式电磁阀组,所述多气泵组分别通过第一气管与电磁阀组对接安装,所述电磁阀组分别通过第二气管与安全溢流阀的进气管对接安装,所述安全溢流阀的出气管分别通过第三气管与开关式电磁阀组的进气管对接安装,所述开关式电磁阀组的出气管分别通过第四气管与套筒气囊的进气管对接安装。
8.优选的,所述开关式电磁阀组为并联设置,所述开关式电磁阀组的出气管分别与套筒气囊对接安装。
9.优选的,所述多气泵组和电磁阀组均至少设置有两组气泵,两组所述气泵为并联设置,每组所述气泵的充气端和吸气端分别与电磁阀组对接安装。
10.优选的,每组所述电磁阀组的泄气端均安装有消声罐,所述第三气管上均安装有压力传感器。
11.优选的,所述开关式电磁阀组的每组开关式电磁阀至少有两组进气管,且两组进气管分别通过第三气管与电磁阀组的出气管对接安装。
12.优选的,所述多气泵组采用同步工作方式为电磁阀组供气。
13.优选的,所述多气泵组采用异步工作方式为电磁阀组供气。
14.优选的,所述多气泵组采用同步和异步协同工作方式为电磁阀组供气。
15.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泵空气波压力治疗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泵空气波压力治疗系统,通过控制多个气泵的独立工作和气囊连接上的独特方式,临床使用时通过充气
‑‑‑
膨胀
‑‑‑
挤压
‑‑‑
放气的循环往复过程中,在放气前下一腔就开始充气一定压力的时候上一腔开始放气,有效的改善、防止体液向反方向回流或回盈,有效的增加了治疗效果,同时也改善了患者的体验度和耐受度。
17.2、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泵空气波压力治疗系统,多气泵组可以采用同步、异步和同步与异步协同工作方式,可以实现更多的临床应用模式,有效的防止体液向反方向回流或回盈,有效的改善了治疗效果。
18.3、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泵空气波压力治疗系统,每组电磁阀组对应的吸气/泄气管路与外界通过消声罐连接有效的降低充气/吸气时产生的噪音,且在异步工作时,多气泵组协同工作能有效降低噪音,还可以进行压力的最后补气,从而能够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的三个气泵组成空气波压力治疗系统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的气泵、电磁阀、压力传感器和安全溢流阀连接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的深静脉血栓dvt治疗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1
24.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2所示的一种多泵空气波压力治疗系统,包括机壳、设备器件和套筒气囊,机壳的内部安装有设备器件,设备器件包括lcd触控屏、多气泵组、电磁阀组、压力传感器、安全溢流阀和开关式电磁阀组,多气泵组分别通过第一气管与电磁阀组对接安装,多气泵组和电磁阀组均设置有三个气泵,三个气泵为并联设置,每组气泵的充气端和吸气端分别与电磁阀组对接安装,三个气泵上电后开始工作向气压路径泵入空气,空气经过电磁阀组按设置的通路进行充气。
25.电磁阀组分别通过第二气管与安全溢流阀的进气管对接安装,安全溢流阀的出气管分别通过第三气管与开关式电磁阀组的进气管对接安装,安全溢流阀为纯机械式阀体,只要管路压力大于25kpa,阀体会自动打开释放压力,每组电磁阀组的泄气端均安装有消声罐,每组电磁阀组对应的吸气/泄气管路与外界通过消声罐连接有效的降低充气/吸气时产生的噪音,第三气管上均安装有压力传感器,空气进入管道时有压力传感器检测压力,开关式电磁阀组的每组开关式电磁阀有三组进气管,且三组进气管分别通过第三气管与电磁阀组的出气管对接安装,开关式电磁阀组的出气管分别通过第四气管与套筒气囊的进气管对接安装,开关式电磁阀组为并联设置,开关式电磁阀组的出气管分别与套筒气囊对接安装,
开关式电磁阀内部是常开路径,图中的三个进气口可以分别单独控制,上电后才会锁住,开关式电磁阀组可以控制套筒气囊的压强由那个或哪几个气泵来提供。
26.三个气泵采用同步工作方式为电磁阀组供气,当需要在短时间内形成较高压强时:同时开启开启泵1、泵2、泵3给单独一腔气囊进行充气,在较短的时间可以形成较高的压强,三个气泵同时工作能在极短的时间提供目标压强,能有效的改善在压强较高时继续给气路充气,气泵会发出较大的噪音,用多泵协同工作能有效降低噪音,还可以进行压力的最后补气,当充气到一定压力时,停止充气;压力刚开始会回落,在停止前可通过另一气泵进行补气保证压力,满足临床的需求。
27.实施例2
28.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2所示的一种多泵空气波压力治疗系统,包括机壳、设备器件和套筒气囊,机壳的内部安装有设备器件,设备器件包括lcd触控屏、多气泵组、电磁阀组、压力传感器、安全溢流阀和开关式电磁阀组,多气泵组分别通过第一气管与电磁阀组对接安装,多气泵组和电磁阀组均设置有三个气泵,三个气泵为并联设置,每组气泵的充气端和吸气端分别与电磁阀组对接安装,三个气泵上电后开始工作向气压路径泵入空气,空气经过电磁阀组按设置的通路进行充气
29.电磁阀组分别通过第二气管与安全溢流阀的进气管对接安装,安全溢流阀的出气管分别通过第三气管与开关式电磁阀组的进气管对接安装,安全溢流阀为纯机械式阀体,只要管路压力大于25kpa,阀体会自动打开释放压力,每组电磁阀组的泄气端均安装有消声罐,每组电磁阀组对应的吸气/泄气管路与外界通过消声罐连接有效的降低充气/吸气时产生的噪音,第三气管上均安装有压力传感器,空气进入管道时有压力传感器检测压力,开关式电磁阀组的每组开关式电磁阀有三组进气管,且三组进气管分别通过第三气管与电磁阀组的出气管对接安装,开关式电磁阀组的出气管分别通过第四气管与套筒气囊的进气管对接安装,开关式电磁阀组为并联设置,开关式电磁阀组的出气管分别与套筒气囊对接安装,开关式电磁阀内部是常开路径,图中的三个进气口可以分别单独控制,上电后才会锁住,开关式电磁阀组可以控制套筒气囊的压强由那个或哪几个气泵来提供。
30.三个气泵组采用异步工作方式为电磁阀组供气,当给气泵1给第二腔充气时;开启气泵1工作,开始充气;开关电磁阀v2的气泵1通路打开,关闭其他开关电磁阀附件气囊的气路,让气泵1给第二腔气囊充气,压力快到达设定的较高压力时开启气泵2,打开开关电磁阀v2气泵2的通路给第二腔进行充气,泵1、泵2较高压强时协同工作能有效降低噪音,还可以进行压力的最后补气。
31.实施例3
32.与实施1和实施2不同的是,三个气泵采用同步、异步协调工作方式,当开启气泵1开始充气,打开开关电磁阀v5的气泵1通路,给第五腔充气;第五腔通过充气
‑‑‑
膨胀
‑‑‑
挤压在保压的时候,如果高压强时可以开启气泵3,打开开关电磁阀v5的气泵3通路给第五腔进行补气,通过气泵2给第六腔开始充气
‑‑‑
膨胀,第六腔达到一定压力时,第五腔开始放气,此时的第六腔还在充气
‑‑‑
膨胀
‑‑‑
挤压,保证了体液挤压流动的方向,有效的防止体液向反方向回流或回盈,有效的改善了治疗效果,同时也改善了患者的体验度和舒适度。
33.其中,实施例1、2、3中的气泵也可以吸气,通过相应管路内电磁阀组、开关电磁阀的通/断逻辑,可以快速的将气囊的气体吸出,使气囊压强快速减小,解决了当套筒气囊的
压强释放变为0时,气囊存在气体,外形还是鼓着的,不便于套筒气囊的收纳的问题。
34.以上是通过三个气泵系统来进行示例说明,一种多泵空气波系统不限于三个气泵,空气波压力治疗系统也可以采用更多的气泵,也可以用于深静脉血栓的dvt治疗,如图3所示,深静脉血栓dvt治疗系统也可采用多泵实现同步、异步工作,也可以同步、异步相互协调的工作去,且同样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3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