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射频前端芯片的偏置电压产生电路的制作方法

2022-06-18 00:40: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前端芯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射频前端芯片的偏置电压产生电路。


背景技术:

2.在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射频前端芯片的电源电压规格一般为3.3v或者1.8v,并逐渐往1.8v发展。基于此,射频前端芯片的设计需要考虑电压档位的兼容,即确保能够在3.3v和1.8v的电压输入时都能正常工作。
3.目前,在射频前端芯片中,常采用动态偏置电路来使射频前端芯片能够同时兼顾3.3v和1.8v的电源电压。如图1所示,现有动态偏置电路包括bandgap基准电路和ldo电路,bandgap基准电路向ldo电路输入基准电压vref,ldo稳压电路向射频前端芯片的其余电路提供偏置电压,其中bandgap基准电路和ldo电路在工作时都会消耗一定的工作电流,功耗较大,而且bandgap基准电路和ldo电路分别是闭环控制电路,为了自身稳定性需要同时控制工作电流,建立时间一般比较慢,大概在10us左右,整个启动时间较长。现有ldo的电路如图2所示,pmos管mp1是输出功率管,通过改变电阻r1和r2的比例值,可以调节ldo的输出电压vout的大小。当ldo电路输入的电源电压是1.8v时,pmos管mp1工作在线性区,其等效为电阻,因此整个动态偏置电路的消耗电流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射频前端芯片的偏置电压产生电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射频前端芯片的动态偏置电路的工作电流较大,功耗较高。
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射频前端芯片的偏置电压产生电路,包括电压输入端、第一分压单元、第二分压单元、pmos管mp1、第一电流镜单元、第二电流镜单元、nmos管mn1、pmos管mp2、降压单元和电压输出端;
6.所述第一分压单元、第二分压单元、第二电流镜单元、pmos管mp2的源极和降压单元的输入端分别和所述电压输入端电连接,所述pmos管mp2的漏极和降压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压输出端电连接;
7.所述第一分压单元的分压节点与所述pmos管mp1的源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分压单元的分压节点与所述pmos管mp1的栅极电连接,在所述第一分压单元和第二分压单元导通时,所述第一分压单元的分压节点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二分压单元的分压节点的电压,所述第一分压单元的分压节点与接地端之间的压差和所述第二分压单元的分压节点与接地端之间的压差均大于1.8v;
8.所述第一电流镜单元对所述pmos管mp1的输出电流进行镜像,输出第二电流,所述第二电流镜单元对所述第二电流进行镜像,输出第三电流,所述第三电流输入到nmos管mn1的漏极,所述nmos管mn1的漏极与所述pmos管mp2的栅极电连接,所述nmos管mn1的栅极与第二分压单元的第二分压节点电连接,在所述第二分压单元导通时所述第二分压单元的分压
节点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二分压节点的电压,所述nmos管mn1的源极接地。
9.在实际使用时,当电压输入端输入3.3v的电源电压时,第一分压单元和第二分压单元导通,pmos管p1导通,此时第一电流镜单元有电流输入,第一电流镜单元将输入的电流转换为第二电流,第二电流镜单元将第二电流转换为第三电流,第三电流在nmos管mn1上产生压降,此时pmos管mp2关断,电压输入端输入的电压经降压单元输出;
10.当电压输入端输入1.8v电压时,第一分压单元和第二分压单元均不导通,此时pmos管mp1关断,pmos管mp1不向第一电流镜单元输入电流,1.8v电压经过第二分压单元的第二分压节点输入到nmos管mn1的栅极,使nmos管mn1导通,此时pmos管mp2的栅极经nmos管mn1接地,pmos管mp2导通,1.8v电压经过pmos管mp2输入到电压输出端。因此在电压输入端输入1.8v电压时,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的第一分压单元、第二分压单元、第一电流镜单元、第二电流镜单元和pmos管mp1均不工作,电路的整体功耗小。
11.在某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分压单元包括依次串联的电阻r1、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接地,所述电阻r1未与二极管d1电连接的一端与所述电压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与所述二极管d1电连接的一端与所述pmos管mp1的源极电连接。
12.在某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分压单元包括依次串联的电阻r2、二极管d5、二极管d6和二极管d7,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接地,所述电阻r2未与二极管d5电连接的一端与所述电压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阻2与所述二极管d5电连接的一端与所述pmos管mp1的栅极电连接。
13.在某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流镜单元包括nmos管mn2、nmos管mn3和nmos管mn4,pmos管mp1的漏极分别和nmos管mn2的漏极、nmos管mn2的栅极、nmos管mn3的栅极电连接,nmos管mn2的源极和nmos管mn3的源极均接地,nmos管mn3的漏极与nmos管mn4的源极电连接,nmos管mn4的栅极与pmos管mp1的栅极电连接,nmos管mn4的漏极与第二电流镜单元电连接。
14.在某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电流镜单元包括pmos管mp3和pmos管mp4,所述pmos管mp3的源极和pmos管mp4的源极与所述电压输入端电连接,所述pmos管mp3的栅极分别和pmos管mp4的栅极、pmos管pm3的漏极和第一电流镜单元电连接,所述pmos管mp4的漏极与nmos管mn1的漏极电连接。
15.在某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降压单元包括二极管d8,所述二极管d8的正极和负极分别和电压输入端和电压输出端电连接。
1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通过第一分压单元和第二分压单元对电压输入端输入的电压进行检测,然后由pmos管mp1进行电压电流转换;当电压输入端输入的电压是3.3v时,pmos管mp1导通,pmos管mp1向第一电流镜单元输入电流,该电流经过第一电流镜单元和第二电流镜单元的镜像,在nmos管mn1上产生压降,使pmos管mp2关断,3.3v电压经降压单元输出;当电压输入端输入1.8v电压时,pmos管mp1关断,不向第一电流镜单元输入电流,第一电流镜单元和第二电流镜单元不工作,1.8v电压经pmos管mp2输出,因此当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应用在射频前端芯片上时,使射频前端芯片能够兼容两种电压规格的电源电压输入,而且能降低输入电压为1.8v时的工作电流。
附图说明
17.图1为现有动态偏置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的ldo电路的示意图;
19.图3为实施例中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实施例中的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22.如图3所示,一种射频前端芯片的偏置电压产生电路,包括电压输入端vin、第一分压单元1、第二分压单元2、pmos管mp1、第一电流镜单元3、第二电流镜单元4、nmos管mn1、pmos管mp2、降压单元5和电压输出端vout;
23.第一分压单元1、第二分压单元2、第二电流镜单元4、pmos管mp2的源极和降压单元5的输入端分别和电压输入端vin电连接,pmos管mp2的漏极和降压单元5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压输出端电连接;
24.第一分压单元1的分压节点与pmos管mp1的源极电连接,第二分压单元2的分压节点与pmos管mp1的栅极电连接,在第一分压单元1和第二分压单元2导通时,第一分压单元1的分压节点的电压大于第二分压单元2的分压节点的电压,第一分压单元1的分压节点与接地端gnd之间的压差和第二分压单元2的分压节点与接地端gnd之间的压差均大于1.8v;
25.第一电流镜单元3对pmos管mp1的输出电流进行镜像,输出第二电流,所述第二电流镜单元4对第二电流进行镜像,输出第三电流,第三电流输入到nmos管mn1的漏极,nmos管mn1的漏极与pmos管mp2的栅极电连接,nmos管mn1的栅极与第二分压单元2的第二分压节点电连接,在第二分压单元2导通时第二分压单元2的分压节点的电压大于第二分压节点的电压,nmos管mn1的源极接地。
26.在实际使用时,当电压输入端输入3.3v的电源电压时,第一分压单元和第二分压单元导通,pmos管p1导通,此时第一电流镜单元3有电流输入,第一电流镜单元2将输入的电流转换为第二电流,第二电流镜单元4将第二电流转换为第三电流,第三电流在nmos管mn1上产生压降,此时pmos管mp2关断,电压输入端vin输入的电压经降压单元5输出;
27.当电压输入端vin输入1.8v电压时,第一分压单元1和第二分压单元2均不导通,此时pmos管mp1关断,pmos管mp1不向第一电流镜单元3输入电流,1.8v电压经过第二分压单元2的第二分压节点输入到nmos管mn1的栅极,使nmos管mn1导通,此时pmos管mp2的栅极经nmos管mn1接地,pmos管mp2导通,1.8v电压经过pmos管mp2输入到电压输出端vout。因此在电压输入端vin输入1.8v电压时,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的第一分压单元1、第二分压单元2、第一电流镜单元3、第二电流镜单元4和pmos管mp1均不工作,电路的整体功耗小。
28.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分压单元1包括依次串联的电阻r1、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二极管d4的负极接地,电阻r1未与二极管d1电连接的一端与电压输入端vin电连接,电阻r1与二极管d1电连接的一端与pmos管mp1的源极电连接。常见的二极管的压降为0.7v,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的总压降为2.8v,因此第一分压单元1的分压节点与接地端gnd之间的压差是2.8v。
29.如图4所示,第二分压单元2包括依次串联的电阻r2、二极管d5、二极管d6和二极管d7,二极管d7的负极接地,电阻r2未与二极管d5电连接的一端与电压输入端vin电连接,电阻2与二极管d5电连接的一端与pmos管mp1的栅极电连接。常见的二极管的压降为0.7v,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8的总压降为2.1v,因此第一分压单元1的分压节点与接地端gnd之间的压差是2.1v。
30.在实际使用时,当电压输入端vin输入的电压是1.8v时,第一分压单元1和第二分压单元2均不导通。当电压输入端vin输入的电压是3.3v时,第一分压单元1和第二分压单元2均导通,此时pmos管mp1的源极端电压是2.8v,pmos管mp1的栅极端电压是2.1v,pmos管mp1导通。
31.如图4所示,第一电流镜单元3包括nmos管mn2、nmos管mn3和nmos管mn4,pmos管mp1的漏极分别和nmos管mn2的漏极、nmos管mn2的栅极、nmos管mn3的栅极电连接,nmos管mn2的源极和nmos管mn3的源极均接地,nmos管mn3的漏极与nmos管mn4的源极电连接,nmos管mn4的栅极与pmos管mp1的栅极电连接,nmos管mn4的漏极与第二电流镜单元电连接。
32.如图4所示,第二电流镜单元4包括pmos管mp3和pmos管mp4,pmos管mp3的源极和pmos管mp4的源极与电压输入端电vin连接,pmos管mp3的栅极分别和pmos管mp4的栅极、pmos管pm3的漏极和第一电流镜单元电连接,pmos管mp4的漏极与nmos管mn1的漏极电连接。
33.如图4所示,降压单元4包括二极管d8,二极管d8的正极和负极分别和电压输入端和电压输出端电连接。在实际使用时,射频前端芯片中与偏置电压产生电路连接的电路的器件标称耐压值为2.5v,在性能得到满足的条件下,为了保证射频前端芯片的可靠性,将3.3v电压通过二极管d8供电实现降压。
34.另外对于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输出电压达到稳态的建立时间主要受限于pmos管mp2的栅极端的摆率,通过设置pmos管mp2的宽度和长度来降低pmos管mp2的寄生电容,可以降低电路的启动时间即电路从开始输出到达到稳态所需时间。优选地,pmos管mp2的宽度为200um,pmos管mp2的长度为0.24um。
35.另外通过调整nmos管mn1的宽度和长度,可以在允许的能耗内增大nmos管mn1的导通电阻,来增加pmos管mp2的栅极电压,进而降低pmos管mp2的导通时间,降低整个电路的启动时间。优选地,nmos管mn1的宽度是0.5um,nmos管mn1的长度是20um。
36.综上,本实用新型的电路通过第一分压单元1和第二分压单元2对电压输入端vin输入的电压进行检测,然后由pmos管mp1进行电压电流转换;当电压输入端vin输入的电压是3.3v时,pmos管mp1导通,pmos管mp1向第一电流镜单元3输入电流,该电流经过第一电流镜单元3和第二电流镜单元4的镜像后,在nmos管mn1上产生压降,使pmos管mp2关断,3.3v电压经降压单元5输出;当电压输入端vin输入1.8v电压时,pmos管mp1关断,不向第一电流镜单元3输入电流,第一电流镜单元3和第二电流镜单元4不工作,1.8v电压经pmos管mp2输出,因此当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应用在射频前端芯片上时,使射频前端芯片能够兼容两种电压规格的电源电压输入,而且能降低输入电压为1.8v时的工作电流,进而降低能耗。
37.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