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洞双层盾构隧道疏散救援体系及设置方法与流程

2022-06-16 02:53: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涉及隧道防灾疏散类,尤其涉及一种双洞双层盾构隧道疏散救援体系及设置方法。


背景技术:

2.交通盾构隧道一般按规范要求设置旅客逃生疏散以及救援人员进入的通道。单层盾构隧道一般采用圆形断面,利用建筑限界与衬砌内弧面的空间及车道板下部的富裕空间布置旋转楼梯或旋转滑梯,行车层的人员通过楼梯或滑梯疏散至下部的逃生廊道,再通过逃生廊道、紧急出口等疏散至安全空间。
3.既有的双层盾构隧道也多采用上述上下层疏散的方式,即人员通过楼梯进行上下层疏散及救援,使上下层车道互为事故情况下的疏散救援通道。
4.一般情况下上述疏散救援方式可满足双洞双层隧道的疏散救援需求,但对于特长隧道、交通量大等防灾疏散要求高的工程需加强疏散救援措施,因此需提出一种组合式、加强型的双洞双层盾构隧道疏散救援体系及设置方法,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减小疏散时间,提高救援效率,保证发生火灾或其他事故时能够保证人员及时逃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双洞双层盾构隧道疏散救援体系及设置方法,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减小疏散时间,提高救援效率,本发明至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部分问题。
6.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7.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洞双层盾构隧道疏散救援体系,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双层盾构隧道,所述双层盾构隧道包括用于行车的上层空间和用于行车的下层空间,两所述双层盾构隧道间设有若干组横通道,各组横通道沿隧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组横通道包括上层横通道和下层横通道,所述上层横通道连通两所述双层盾构隧道的上层空间,所述下层横通道连通两所述双层盾构隧道的下层空间。
8.进一步地,各组横通道沿隧道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下层横通道在水平方向上距离同一组横通道中的上层横通道一定距离。
10.进一步地,同一双层盾构隧道中,所述上层空间和所述下层空间通过若干楼梯相连,各所述楼梯沿隧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楼梯设于相邻两组横通道之间的中部位置。
11.进一步地,所述楼梯的净宽不小于0.6m。
12.进一步地,所述双层盾构隧道的两端设有盾构工作井。
13.进一步地,所述上层横通道的两端以及所述下层横通道的两端均设有防火门洞。
14.进一步地,所述上层横通道和所述下层横通道均设有横通道衬砌。
1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双洞双层盾构隧道疏散救援设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6.s1、通过建筑限界、内部结构布置要求,确定满足隧道施工、运营要求的最小内净空;
17.s2、通过设置双洞盾构隧道间的横通道,使双洞隧道形成横向连通道,发生事故时隧道内人员可通过该横通道进入非事故隧道,救援人员可通过非事故隧道进入事故隧道;
18.s3、通过尽量利用盾构隧道侧面富裕空间,设置上下层疏散及救援楼梯,为隧道内人员提供单孔隧道上下层通行的能力。
19.进一步地,在步骤s3中,当楼梯采用救援及疏散的双重功能时,在上、下层楼梯入口处设置救援及人员疏散逃生指示牌,当楼梯仅采用救援功能或疏散功能时,仅在上、下层楼梯入口处设置对应功能的指示牌。
20.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现有技术主要为双洞单层隧道利用建筑限界与衬砌内弧面的空间及车道板下部的富裕空间布置旋转楼梯或旋转滑梯,一般情况下可满足人员安全逃生需求,但在对于双洞双层盾构,且隧道长度长、交通量大、火灾功率高等防灾疏散要求高的工程中无法满足需求。本发明主要适用于防灾疏散要求高的双洞双层盾构隧道。设置双洞双层盾构隧道间的横向联络通道和隧道内的上下层救援楼梯,相较于现有的技术,本发明提出的体系及设置方法更加系统全面,且实施性强,同时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可进一步防灾减灾,减小疏散时间,提高救援效率,保证发生火灾或其他事故时能够保证人员及时逃生。故总体上是一种针对双洞双层盾构隧道的有效的疏散救援体系及设置方法。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3.图1为常规单层盾构隧道的疏散救援体系示意图一;
24.图2为常规单层盾构隧道的疏散救援体系示意图二;
25.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洞双层盾构隧道的疏散救援体系平面示意图;
26.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洞双层盾构隧道的疏散救援体系横断面示意图一;
27.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4左半部分的放大图;
28.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4右半部分的放大图;
29.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洞双层盾构隧道的疏散救援体系横断面示意图二;
30.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7左半部分的放大图;
31.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7右半部分的放大图;
32.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洞双层盾构隧道的疏散救援体系横断面示意图三。
33.图中:1、圆形断面盾构隧道;2、车道板;3、楼梯;4、滑梯;5、上层横通道;6、下层横通道;7、盾构工作井;8、横通道衬砌;9、防火门洞;10、双层盾构隧道。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5.如图1-图1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洞双层盾构隧道疏散救援体系,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双层盾构隧道10,所述双层盾构隧道10包括用于行车的上层空间和用于行车的下层空间,两所述双层盾构隧道间设有若干组横通道,各组横通道沿隧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组横通道包括上层横通道5和下层横通道6,所述上层横通道5连通两所述双层盾构隧道的上层空间,所述下层横通道6连通两所述双层盾构隧道的下层空间。双层盾构隧道10为圆形断面盾构隧道1,上层空间和下层空间均设有车道板2。
36.各组横通道沿隧道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相邻两组横通道间的间距为200~400m。所述下层横通道6在水平方向上距离同一组横通道中的上层横通道5一定距离,同一组横通道中,所述下层横通道6与所述上层横通道5的水平距离为2~3倍的横通道宽度。
37.同一双层盾构隧道中,所述上层空间和所述下层空间通过若干楼梯3相连,所述楼梯3靠近横通道设置,各所述楼梯3沿隧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楼梯3设于相邻两组横通道之间的中部位置。所述楼梯3的净宽不小于0.6m,所述楼梯3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大于60度。
38.所述双层盾构隧道10的两端设有盾构工作井7。所述上层横通道5的两端以及所述下层横通道6的两端均设有防火门洞9。所述上层横通道5和所述下层横通道6均设有横通道衬砌8。
39.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一种双洞双层盾构隧道疏散救援设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通过建筑限界、内部结构布置要求,确定满足隧道施工、运营要求的最小内净空;s2、通过设置双洞盾构隧道间的横通道,使双洞隧道形成横向连通道,发生事故时隧道内人员可通过该横通道进入非事故隧道,救援人员可通过非事故隧道进入事故隧道;s3、通过尽量利用盾构隧道侧面富裕空间,设置上下层疏散及救援楼梯,为隧道内人员提供单孔隧道(其中一个双层盾构隧道)上下层通行的能力;当上层车道发生事故时,人员即刻转移至下层车道,当下层发生交通事件时,人员即转移至上层车道,楼梯还作为救援人员快速到达事故层的通道,进一步保证双洞双层隧道的人员安全。
40.针对现有双洞双层交通盾构隧道防灾疏散救援体系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双洞双层盾构隧道的疏散救援技术方案:在双洞盾构隧道之间设置横向联络通道(简称“横通道”);同时尽量利用盾构隧道侧部富裕空间,设置上下层救援楼梯,提供单个隧道上下层互为疏散与救援的能力,保证双洞双层隧道的人员安全。
41.一种双洞双层盾构隧道疏散救援体系及设置方法,疏散救援体系由横通道和上下层楼梯组成。
42.横通道成组布置,其间距按现有规范采用(一般200-400m)。每组横通道由上层横通道和下层横通道组成,上下层横通道的水平距离根据地质条件确定,一般为2-3倍横通道结构开挖宽度。
43.相邻两组横通道之间的中部位置设置楼梯,通行净宽一般不小于0.6m,楼梯角度不大于60度。
44.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双洞双层盾构隧道疏散救援体系及设置方法:
45.措施s1:通过建筑限界、内部结构布置要求,确定满足隧道施工、运营要求的最小
内净空;
46.措施s2:通过设置双洞盾构隧道间的横通道,使双洞隧道形成横向连通道,发生事故时隧道内人员可通过该横通道进入非事故隧道,救援人员可通过非事故隧道进入事故隧道,从而实现人员疏散以及救援人员现场救援的效果。
47.措施s3:通过尽量利用盾构隧道侧面富裕空间,设置上下层疏散及救援楼梯,为隧道内人员提供单孔隧道上下层通行的能力,进一步保证双洞双层隧道的火灾疏散及救援效率。
48.上述的措施s1是双洞双层盾构隧道疏散救援的基础措施;措施s2为主要措施,可实现人员疏散及救援双重功能;措施s3为加强措施,可在措施s1、s2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工程实际和运营管理水平等,选择措施s3的救援功能或疏散功能,或双重功能。最不利情况下可在措施s1的基础上采用措施s2 措施s3,且均为救援 疏散双重功能的加强方式。
49.下面结合附图1~图10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双洞双层盾构疏散救援体系包括盾构隧道上、下层横通道(上层横通道5、下层横通道6)和洞内的疏散救援楼梯3,可实现横向、竖向等多维度的疏散救援,为组合式、加强型的双洞双层盾构隧道疏散救援体系。
50.1)如图10所示,结合具体工程建设标准,通过建筑限界、内部结构布置等要求,合理布置双层盾构隧道圆形断面,确定满足隧道施工、运营要求的最小内净空;
51.2)如图3、图4-6、图7-9所示,通过在盾构工作井7间设置双洞盾构隧道间的上、下层横通道(上层横通道5、下层横通道6),使双洞隧道互为救援,当发生火灾或其他事故时,人员通过上、下层横通道(上层横通道5、下层横通道6)由事故隧道进入非事故隧道,保证人员安全逃生需求,同时可便于救援人员能快速到达事故地点;
52.横通道成组布置,其间距按现有规范采用(一般200-400m)。每组横通道由上层横通道5和下层横通道6组成,上、下层横通道(上层横通道5、下层横通道6)的水平净距根据地质条件确定,一般为2-3倍横通道结构开挖宽度。
53.3)如图3、图10所示,通过尽量利用盾构隧道富裕空间,设置上下层救援楼梯3,提供单孔隧道内上下互为救援的能力,当上层车道发生事故时,人员即刻转移至下层车道,同理,下层发生交通事件时,人员即转移至上层车道,并可作为救援人员快速到达事故层的通道,进一步保证双洞双层隧道的人员安全;
54.救援楼梯3设置在相邻两组横通道之间的中部位置,通行净宽一般不小于0.6m,楼梯角度不大于60度。当楼梯3采用救援及疏散的双重功能时,需在上、下层楼梯入口处设置救援及人员疏散逃生指示牌;当楼梯3仅采用救援功能或疏散功能时,仅可在上、下层楼梯3入口处设置救援或人员疏散逃生指示牌,以免因指示混乱而造成人员安全隐患。
55.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一种双洞双层盾构疏散救援体系及设置方法的基本原理,并非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法进行任何具体数量,尺寸、形状和材质的限制,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发明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56.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5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