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丹土红陶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2-06-16 01:41: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红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品质量红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2.红陶是新石器时代出现的一种器表呈红色的陶器,其主要原料是粘土。它的烧成原理是:陶坯入窑焙烧时采用氧化焰气,使陶胎中的铁转化为三价铁,器表便呈红色。根据陶胎粗细及含砂与否,可分为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不过虽然红陶制备的历史很长但由于现有红陶制作中的陶土筛选,制作工艺,烧制工艺的问题导致现在的红陶的整体性能在现在的社会条件下无法满足制作茶具乃至实用生活用品的需要,只能停留在用于制造砖瓦花盆的水平,导致红陶制品的定位较为低端。


技术实现要素:

3.因现有红陶的硬度较差、透水性强的原因其多用于制造花盆,若使用红陶制备茶具则会因为硬度较差容易开裂,透水性强水容易渗透出壶体表面的原因而不能用于茶具乃至实用生活用品的需要,若是在红陶上涂上釉料虽然可解决透水的问题但是其不仅会增加工艺步骤,而且还会使茶壶丧失其透气性与吸水性极大的降低了泡茶的效果,因此现有的茶具皆以紫砂为主。
4.而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丹土红陶的制备方法,使以解决现在的红陶的整体性能在现在的社会条件下无法满足制作茶具乃至实用生活用品的需要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丹土红陶的制备方法,如下:一种丹土红陶的制备方法,其红陶是经过以下工序制成:风化,将陶土自然风化1年以上;浸泡,将风化后的陶土在水里浸泡100小时以上,使陶土与水混合成泥浆,以达到清洗滤除杂质的效果;筛选,将陶土与水混合成泥浆过筛,筛选出细度为60-200目的泥浆,将其自然晾干,使其含水量达到练泥所需要的标准即可;练泥,将晾干后的泥浆经过多次练泥之后放置160小时以上备用,以保证晾干后的泥浆均匀柔和;制坯,将经过练泥工序的泥浆在环境湿度为50-70%的条件下进行拉坯,修坯后得到生坯;烘干,将生坯在环境湿度为50%以上的环境中自然晾干160小时以上后对生坯进行烘干;烧制,将烘干后的生坯按照烧制加温曲线分别控制在低,中,高温度依次加温,所述烧制加温曲线如下:低温,即50-100度的温度下,加热60-180分钟;中温,即300-500度的温度下,加热120-200分钟;
高温,即500-1050度的温度下,加热120-200分钟;开窑,待烧制结束后窑内温度降至适合温度后即可开窑,即可得到可以进行研磨整理与雕刻修饰的熟坯。
5.其中本技术所限定的陶土为红陶陶土。
6.进一步的,在风化工序中所述陶土自然风化的时间为1-2年。
7.进一步的,在浸泡工序中风化后的陶土在水里浸泡时间为100-160小时。
8.进一步的,在浸泡工序中陶土与水的比例为2:1。
9.进一步的,在筛选工序中将筛选出的60-200目的泥浆自然晾干至含水量为55-65%即可。
10.进一步的,在练泥工序中将晾干后的泥浆练泥的次数为3-5次。
11.进一步的,在烘干工序中生坯晾干的环境湿度为50-70%。
12.进一步的,在烘干工序中对晾干后的生坯进行烘干的温度为95-105℃。
13.日照是中国的丹土之乡,其当地出产的陶土十分适宜烧制红陶,其日照陶土又以日照五莲县丹土村所产的陶土为最,著名的丹土遗址,就位于其中,丹土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遗址年代为距今4800年,经勘探从断崖塌土中出土了大量保存完好的红陶,故日照当地生产的用于烧制红陶的陶土也称丹土,其烧制出的红陶又称丹土红陶。
14.进一步的,所述陶土为日照当地红陶陶土。
15.作为优选,上述陶土为日照五莲县丹土村所产的红陶陶土。
16.进一步的,上述工艺还包括后处理工艺,所述后处理工艺如下;后处理工艺,将烧制后的熟坯进行研磨整理后进行雕刻修饰。
17.进一步的,完成本发明工艺可以使用手工完成或使用对应的机器完成如使用振动筛、练泥机、拉坯机等机器完成对应的工艺步骤。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技术效果;1、本发明制备的红陶机械强度高,透气性好又不透水,将其制为茶壶其泡茶效果与紫砂不分伯仲。
19.2、本发明制备的红陶其密度在2.3左右,使使用本发明做出的茶具轻重合适,不会因为茶具过重导致茶具看着呆板、用着吃力;也不会因为茶具太轻,而失去陶器的质感、影响使用的手感。
20.3、本技术的制作过程无任何添加和机械污染,所有产品不施釉保证天然状态,十分适合制作茶具乃至实用生活用品。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22.本实施例所用陶土为日照当地出产的红陶陶土,其陶土中的主要物质含量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一:一种丹土红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红陶是经过以下工序制成:风化,将陶土自然风化1年零六个月;浸泡,将风化后的陶土在水里浸泡120小时;筛选,将陶土与水混合成泥浆后使用振动筛,筛选出细度为60-200目的泥浆,将其自然晾干,使其含水量达到练泥所需要的标准即可;练泥,将晾干后的泥浆经练泥机3练泥之后放置160小时备用;制坯,将经过练泥工序的泥浆在环境湿度为50-70%的条件下通过拉坯机进行拉坯,修坯后得到生坯;烘干,将生坯转移到凉坯架上并在环境湿度为50-70%的环境中自然晾干160小时后使用烘干机对生坯进行烘干;烧制,将烘干后的生坯按照烧制加温曲线分别控制在低,中,高温度依次加温,所述烧制加温曲线如下:低温,即50-100度的温度下,加热60-180分钟;中温,即300-500度的温度下,加热120-200分钟;高温,即500-1050度的温度下,加热120-200分钟;开窑,待烧制结束后窑内温度降至适合温度后即可开窑,即可得到可以进行研磨整理与雕刻修饰的熟坯;后处理,将烧制后的熟坯通过整口机处理后,再通过使用研磨砂的打磨机进行研磨整理。
23.雕刻修饰。
24.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一些参数进行调整替换,其调整的参数如下;在风化工序中所述陶土自然风化的时间为2年;在浸泡工序中风化后的陶土在水里浸泡时间为160小时;在浸泡工序中陶土与水的比例为2:1;;在筛选工序中将筛选出的60-200目的泥浆自然晾干至含水量为55-65%;在练泥工序中将晾干后的泥浆练泥的次数为4次;在烘干工序中生坯晾干的环境湿度为50-70%;在烘干工序中对晾干后的生坯进行烘干的温度为95-105℃。
25.本技术实施例1与实施例2所产陶器其测试参数如表2所示:表2通过上述参数与申请人的多次测试可以得出使用本发明工艺所制备的红陶其密度在2.2-2.35g/cm
³
之间,使本发明做出的茶具轻重合适,不会因为茶具过重导致茶具看着呆板、用着吃力;也不会因为茶具太轻,而失去陶器的质感、影响使用的手感。本技术红陶的强度在7-9mpa之间使的本发明的红陶制品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本发明红陶的吸水率在1.9-2.4之间及红陶本技术的性质决定了使用本发明红陶所制作的茶具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又不会出现茶具透水的问题,使用本发明红陶制作的茶具具有与紫砂茶具不分伯仲的泡茶效果,且本发明的制作过程无任何添加和机械污染,所有产品不施釉保证天然状态,使本发明所制备的红陶可以用于制作茶具乃至实用生活用品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红陶产品的附加值。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