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电动压缩机轴承系供油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06-15 20:50: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电动压缩机轴承系供油机构。


背景技术:

2.压缩机是一种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的从动的流体机械,是制冷系统的心脏。它从吸气管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电机运转带动涡旋盘啮合对其进行压缩后,向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现有的压缩机不能实现对压缩机内部的三颗轴承进行同时持续供油,轴承的润滑性能低,压缩机的使用寿命低;为此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压缩机轴承系供油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电动压缩机轴承系供油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动压缩机轴承系供油机构,包括电机壳体、轴承座、动涡旋盘、静涡旋盘、曲轴和端盖,所述电机壳体的内部中端设有曲轴,所述曲轴的一端外侧设有壳体轴承,所述壳体轴承的一侧设有储油腔,所述曲轴的内部设有曲轴中心孔,所述曲轴中心孔的一端设有回油孔a,所述回油孔a的一端设有台阶孔a,所述台阶孔a的一端设有动盘轴承,所述曲轴的另一端设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上设有轴承座轴承,所述轴承座轴承的一侧设有轴承座储油腔,所述轴承座储油腔上设有回油孔a,所述轴承座的一侧设有密封环和孔用弹性挡圈,所述轴承座轴承的另一侧设有润滑腔,所述轴承座上设有回油孔b和台阶孔b,所述台阶孔b的一侧设有出油孔,所述出油孔的一侧设有毛细管,所述轴承座的另一侧设有耐磨垫片,所述耐磨垫片的一侧设有动涡旋盘,所述动涡旋盘的一侧设有静涡旋盘,所述静涡旋盘的一侧设有端盖,所述端盖的内部设有储油室。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轴承座上设有轴承座气流通道,所述曲轴的一端与壳体轴承固定相连,所述曲轴的另一端与轴承座固定相连。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机壳体的内部设有低压腔,所述轴承座通过螺栓、端盖、端盖密封垫、定位销b、静涡旋盘、静盘密封垫、壳体密封垫和定位销a固定在电机壳体上。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啮合相连,所述润滑腔是由轴承座的端面与耐磨垫片及动涡旋盘的端面压紧密封形成,所述储油腔是由壳体轴承与电机壳体的底板形成。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端盖通过螺栓和端盖密封垫固定在静涡旋盘上,所述轴承座轴承固定在轴承座的中部上。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环的外圈与轴承座的内腔壁配合实现静态密封,密封环的内圈与曲轴的外圆配合实现动态密封。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轴承座储油腔是由密封环与轴承座及曲轴密封形成。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曲轴中心孔与回油孔a相连,所述回油孔a与台阶孔a相连。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机构利用压缩机利用压差式泵油原理结合毛细管设计了压缩机供油润滑机构,该机构实现了压缩机内部三颗轴承的同时持续供油,为压缩机内部轴承系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润滑,较大程度上提升了压缩机的寿命。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连接剖视图。
15.图中:电机壳体1、曲轴中心孔2、密封环3、孔用弹性挡圈4、轴承座轴承5、轴承座6、润滑腔7、轴承座气流通道8、耐磨垫片9、动涡旋盘10、静涡旋盘11、曲轴12、储油腔13、壳体轴承14、低压腔15、回油孔a16、轴承座储油腔17、台阶孔a18、动盘轴承19、回油孔b20、台阶孔b21、出油孔22、毛细管23、储油室24、端盖25、定位销a26、壳体密封垫27、静盘密封垫28、定位销b29、端盖密封垫30、螺栓31。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被本领域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17.实施例: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动压缩机轴承系供油机构,包括电机壳体1、轴承座6、动涡旋盘10、静涡旋盘11、曲轴12和端盖25,电机壳体1的内部中端设有曲轴12,曲轴12的一端外侧设有壳体轴承14,壳体轴承14的一侧设有储油腔13,曲轴12的内部设有曲轴中心孔2,曲轴中心孔2的一端设有回油孔a16,回油孔a16的一端设有台阶孔a18,台阶孔a18的一端设有动盘轴承19,曲轴12的另一端设有轴承座6,轴承座6上设有轴承座轴承5,轴承座轴承5的一侧设有轴承座储油腔17,轴承座储油腔17上设有回油孔a16,轴承座6的一侧设有密封环3和孔用弹性挡圈4,轴承座轴承5的另一侧设有润滑腔7,轴承座6上设有回油孔b20和台阶孔b21,台阶孔b21的一侧设有出油孔22,出油孔22的一侧设有毛细管23,轴承座6的另一侧设有耐磨垫片9,耐磨垫片9的一侧设有动涡旋盘10,动涡旋盘10的一侧设有静涡旋盘11,静涡旋盘11的一侧设有端盖25,端盖25的内部设有储油室24。
18.轴承座6上设有轴承座气流通道8,曲轴12的一端与壳体轴承14固定相连,曲轴12的另一端与轴承座6固定相连。
19.电机壳体1的内部设有低压腔15,轴承座6通过螺栓31、端盖25、端盖密封垫30、定位销b29、静涡旋盘11、静盘密封垫28、壳体密封垫27和定位销a26固定在电机壳体1上。
20.动涡旋盘10和静涡旋盘11啮合相连,润滑腔7是由轴承座6的端面与耐磨垫片9及动涡旋盘10的端面压紧密封形成,储油腔13是由壳体轴承14与电机壳体1的底板形成。
21.端盖25通过螺栓31和端盖密封垫30固定在静涡旋盘11上,轴承座轴承5固定在轴
承座6的中部上。
22.密封环3的外圈与轴承座6的内腔壁配合实现静态密封,密封环3的内圈与曲轴12的外圆配合实现动态密封。
23.轴承座储油腔17是由密封环3与轴承座6及曲轴12密封形成。
24.曲轴中心孔2与回油孔a16相连,回油孔a16与台阶孔a18相连。
25.工作原理:一种用于电动压缩机轴承系供油机构,包括电机壳体1、曲轴中心孔2、密封环3、孔用弹性挡圈4、轴承座轴承5、轴承座6、润滑腔7、轴承座气流通道8、耐磨垫片9、动涡旋盘10、静涡旋盘11、曲轴12、储油腔13、壳体轴承14、低压腔15、回油孔a16、轴承座储油腔17、台阶孔a18、动盘轴承19、回油孔b20、台阶孔b21、出油孔22、毛细管23、储油室24、端盖25、定位销a26、壳体密封垫27、静盘密封垫28、定位销b29、端盖密封垫30和螺栓31,本机构压缩机设有电机壳体1,电机壳体1内部装有壳体轴承14,壳体轴承14与壳体底板形成储油腔13;本机构压缩机设有轴承座6,轴承座6内腔装有密封环3,同时轴承座6内腔的密封环3端面处装有孔用弹性挡圈4,孔用弹性挡圈4用于固定密封环3;轴承座6内腔装有轴承座轴承5,轴承座轴承5及壳体轴承14分别位于曲轴12的两端,用于支撑曲轴12的运转;密封环3外圈与轴承座6的内腔壁配合实现静态密封,密封环3内圈与曲轴12的外圆配合实现动态密封,密封环3与轴承座轴承5形成轴承座储油腔17;轴承座6的端面与耐磨垫片9及动涡旋盘10的端面压紧密封,形成润滑腔7;动涡旋盘10和静涡旋盘11啮合压缩冷媒,压缩后的冷媒和润滑油混合体排出至端盖25的排气腔内,进入端盖25的冷媒和润滑油混合体经油气分离作用后,分离出的油液进入端盖25的储油室24,然后在储油室24中相对高的压力以及毛细管23的作用下,使得储油室24中的油经毛细管23、出油孔22、轴承座端面的台阶孔21以及回油孔20慢慢流向压力相对低的轴承座储油腔17;进入轴承座储油腔17的油液首先流过轴承座轴承5,为轴承座轴承5提供润滑,然后进入润滑腔7积存,持续为轴承座轴承5及动盘轴承19提供润滑,由于壳体底面的储油腔13压力接近压缩机吸气压力,相较于润滑腔7压力更低,润滑腔7内油液在压力差的作用下经曲轴12端部的台阶孔18、回油孔16进入曲轴中心孔2,流向壳体1底部的储油腔13,为壳体轴承14提供润滑;多余的油液经壳体轴承14流出至低压腔15,最终随压缩机吸入的冷媒混合,经轴承座6的轴承座气流通道8进入静涡旋盘11的内腔,为动涡旋盘10和静涡旋盘11的啮合提供润滑;进入动涡旋盘10和静涡旋盘11中的润滑油,经动涡旋盘10和静涡旋盘11的啮合作用后,被排出至端盖排气腔内,再经油气分离后进入端盖25的储油室24,参与内部循环,实现压缩机轴承系及动涡旋盘10、静涡旋盘11的持续供油润滑。
26.本机构利用压缩机利用压差式泵油原理结合毛细管设计了压缩机供油润滑机构,该机构实现了压缩机内部三颗轴承的同时持续供油,为压缩机内部轴承系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润滑,较大程度上提升了压缩机的寿命。
27.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