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热能利用率高的电热饭盒的制作方法

2022-06-15 20:20: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饭盒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能利用率高的电热饭盒。


背景技术:

2.电热饭盒是通过电能转热能后对饭盒中的饭菜进行加热的一类常用餐具,由于电热饭盒方便使用,深受用户喜爱。目前,大多数电热饭盒都是由饭盒本体和饭盒盖构成,并在内部安装有电热发生器等部件。在进行电加热时,电热发生器加热导热板,靠导热板热传递供给上方的饭盒本体,电热发生器加热时间长,温度不恒定均匀,不省电,且加热时间过长,受热面局限在储物盒底部,盒内受热不均匀。同时,加热过程中,缺少水分补充,饭菜过于干燥,柔软度不够、口感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热能利用率高的电热饭盒,旨在提高电热饭盒的热能利用率,有利于节约电能,且能够快速均匀加热饭菜,使饭菜松软、口感更好。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热能利用率高的电热饭盒,所述热能利用率高的电热饭盒包括:
5.底座,所述底座设有安装槽;
6.中座,所述中座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中座设有储水槽;
7.储物盒,所述储物盒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储水槽内,所述储物盒内设有隔层,将所述储物盒分隔为多个储物单元,所述隔层内设有贯穿所述隔层顶部和底部的通道,所述通道连通所述储水槽;及
8.电热元件,所述电热元件设于所述储物盒的底部,所述电热元件与电控模块电联接。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隔层设有底部敞开的收容腔,所述隔层的顶部设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通孔,所述通道由所述收容腔和所述通孔构成。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热元件包括平板状的金属基体和电热膜,所述金属基体的一侧覆盖有所述电热膜,所述电热膜与所述电控模块电联接。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储物盒包括盒体和可拆卸地盖合于所述盒体的上盖,所述盒体内设有所述隔层,所述上盖面向所述盒体的一侧设有蒸汽导向件,以使蒸汽能够经所述蒸汽导向件流向所述储物单元,所述金属基体设于所述盒体背向所述上盖的一侧。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热能利用率高的电热饭盒还包括感温件和发光组件,所述感温件设于所述中座,用于检测所述中座的温度,所述发光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槽内的控制板和设于所述控制板的多个发光体,所述控制板和所述感温件与所述电控模块电联接,所述控制板根据所述感温件的温度检测结果,控制对应数量的所述发光体发光。
13.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发光体沿直线或弧线均匀间隔排列于所述控制板;
14.且/或,每个所述发光体对应不同的温度档位,相邻的两个所述发光体对应的温度
档位之间的温度差值为预设温度值。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设有凹槽,所述发光组件装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发光组件的周侧与所述凹槽的周侧通过粘胶剂密封。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热能利用率高的电热饭盒还包括制冷组件,所述制冷组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制冷片和散热片,所述制冷片的上端面为制冷端面,所述制冷片的下端面为散热端面,所述中座的下部与所述制冷片的制冷端面接触,所述散热片与所述制冷片的散热端面接触,所述制冷片与所述电控模块电联接。
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组件还包括风扇装置,所述底座的底壁设有连通所述安装槽的进风孔,所述底座的侧壁设有连通所述安装槽的出风孔,所述风扇装置的进风口与所述进风孔相对相通,所述出风孔与所述散热片相对。
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座的底部为金属底板,所述金属底板为不锈钢底板;
19.且/或,所述制冷片为半导体制冷片;
20.且/或,所述散热片为铜材或铝材制成;
21.且/或,所述制冷组件还包括导风罩,所述导风罩罩盖所述风扇装置以形成气流通道。
2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电热饭盒通过将中座设置于底座的安装槽内,并在中座内设有储水槽,使得储物盒可拆卸地设于储水槽内,并将电热元件设于储物盒的底部,在加热过程之前在该储水槽中加适量水,利用电热元件对水直接加热,加热后产生水蒸气在储物盒底部凝结水滴释放热量来对储物盒内的饭菜进行加热;同时,通过在储物盒内设有隔层,利用隔层将储物盒分隔为多个储物单元,并在隔层内设有贯穿隔层顶部和底部的通道,使得通道连通储水槽,如此在水蒸气通过设置在储物盒的隔层中顶部和底部贯穿的通道进入到储物盒内并在储物盒上盖凝结,水蒸气凝结后释放热量并最终对饭菜进行加热,与普通电热饭盒直接对饭菜加热相比,水蒸气凝结释放热量能更快,加热饭菜所用的时间更短,更节能。由于储水槽和通道中的水也释放热量,能对储物盒底部进行加热,因此,饭菜在储物盒内部得到全方位更均匀的受热;另外,储物盒上盖凝结的水珠掉落到饭菜中使得饭菜增加了水分,使得加热后的饭菜不会干燥,口感更好。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热能利用率高的电热饭盒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热能利用率高的电热饭盒的分解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热能利用率高的电热饭盒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盒体的俯视示意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盒体的剖面示意图;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发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号说明:
33.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热能利用率高的电热饭盒315通孔1底座32上盖11安装槽4电热元件12进风孔41金属基体13出风孔42电热膜14凹槽5制冷组件2中座51制冷片21储水槽52散热片3储物盒53风机31盒体54导风罩311储物单元6感温件312隔层7发光组件313通道71控制板314收容腔72发光体
34.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7.同时,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且/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38.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9.电热饭盒是通过电能转热能后对饭盒中的饭菜进行加热的一类常用餐具,由于电热饭盒方便使用,深受用户喜爱。目前,大多数电热饭盒都是由饭盒本体和饭盒盖构成,并在内部安装有电热发生器等部件。在进行电加热时,电热发生器加热导热板,靠导热板热传递供给上方的饭盒本体,电热发生器加热时间长,温度不恒定均匀,不省电,且加热时间过
长,受热面局限在储物盒底部,盒内受热不均匀。同时,加热过程中,缺少水分补充,饭菜过于干燥,柔软度不够、口感差。
40.基于上述构思和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热能利用率高的电热饭盒100。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热能利用率高的电热饭盒100包括底座1、中座2、储物盒3及电热元件4,其中,底座1设有安装槽11,中座2设于安装槽11内,中座2设有储水槽21,储物盒3可拆卸地设于储水槽21内,储物盒3内设有隔层312,将储物盒3分隔为多个储物单元311,隔层312内设有贯穿隔层312顶部和底部的通道313,通道313连通储水槽21,电热元件4设于储物盒3的底部,电热元件4与电控模块(未图示)电联接。
41.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储物盒3等均采用温材料制成。储物盒3与底座1为分式结构,如此可方便使用者直接将储物盒3取出进行就餐等。可以理解的,中座2与底座1可设置为一体结构,如此可简化热能利用率高的电热饭盒100的装配。当然,也可以将中座2与底座1设置为分体结构,如此可方便将中座2取出,进行装水或倒水等操作。
42.可以理解的,电控模块可以是设置在底座1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控制系统、或控制面板等结构,电热饭盒100通过电控模块控制电热元件4的工作情况。
43.本实用新型的电热饭盒100通过将中座2设置于底座1的安装槽11内,并在中座2内设有储水槽21,使得储物盒3可拆卸地设于储水槽21内,并将电热元件4设于储物盒3的底部,在加热过程之前在该储水槽21中加适量水,利用电热元件4对水直接加热,加热后产生水蒸气在储物盒3底部凝结水滴释放热量来对储物盒3内的饭菜进行加热;同时,通过在储物盒3内设有隔层312,利用隔层312将储物盒3分隔为多个储物单元311,并在隔层312内设有贯穿隔层312顶部和底部的通道313,使得通道313连通储水槽21,如此在水蒸气通过设置在储物盒3的隔层312中顶部和底部贯穿的通道313进入到储物盒3内并在储物盒3上盖凝结,水蒸气凝结后释放热量并最终对饭菜进行加热,与普通电热饭盒直接对饭菜加热相比,水蒸气凝结释放热量能更快,加热饭菜所用的时间更短,更节能。由于储水槽21和通道313中的水也释放热量,能对储物盒3底部进行加热,因此,饭菜在储物盒3内部得到全方位更均匀的受热;另外,储物盒3上盖凝结的水珠掉落到饭菜中使得饭菜增加了水分,使得加热后的饭菜不会干燥,口感更好。
44.在一实施例中,电热元件4包括平板状的金属基体41和电热膜42,金属基体41的一侧覆盖有电热膜42,电热膜42与电控模块电联接。
45.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热元件4的金属基体41可采用固定连接方式,例如采用焊接、粘结或一体设置等结构固定在储物盒3的底部,如此可提高安装稳定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电热元件4的金属基体41也可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例如采用卡扣连接、魔术贴、螺钉连接或销钉连接等,如此可提高生产便利性。
46.可以理解的,电热元件4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一个或多个电热元件4设置于储物盒3的底部。为了避免水或水蒸汽进入通道313,电热元件4的金属基体41对应通道313设置有缺口或避让口,或者多个电热元件4间隔,通道313位于相邻两个电热元件4之间的间隙处,在此不做限定。
47.在本实施例中,电热膜42可通过线路或设置于中座2壁内侧的线缆实现与电控模块电联接。例如在中座2壁内嵌入线路,使得电热膜42与线路接头焊接,为了防止储水槽21内的水影响电热膜42与线路接头的连接,还可通过密封胶或防水胶进行密封设置,在此不
做限定。
48.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7所示,隔层312设有底部敞开的收容腔314,隔层312的顶部设有与收容腔314连通的通孔315,通道313由收容腔314和通孔315构成。
49.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时,先将适量水加入到中座2的储水槽21内,然后把储物盒3置于其上,电热元件4对储水槽21内的水进行加热,储水槽21中的水沸腾产生水蒸气并凝结在储物盒3的底部,水蒸气凝结过程释放的热量对储物盒3的底部进行加热,由于水蒸气凝结过程释放热量的速度大于电热元件4直接对饭菜加热释放热量的速度,因此,饭菜能更快的被加热。
50.可以理解的,储物盒3包括盒体31和可拆卸地盖合于盒体31的上盖32,盒体31内设有隔层312。金属基体41设于盒体31背向上盖32的一侧。
51.为了实现对储物盒3更全方位的加热,通过在储物盒3内设置能将饭菜分装的隔层312;隔层312内设有贯穿隔层312顶部及底部的多个通道313。其中,储水槽21中的水受到电热元件4的直接加热后,产生水蒸气从隔层312的底部至顶部的通道313喷出,因此,水蒸气进入到了储物盒3的储物单元311内,由于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上盖32后,迅速在上盖32上凝结成水滴并释放大量的热量,释放出来的热量能实现迅速的对储物盒3内上部的饭菜进行加热;因此,储水槽21中热水的对储物盒3底部进行加热,配合储物盒3内水蒸气释放的热量,实现了全方位对饭菜进行加热,使饭菜受热更均匀;与此同时,在上盖32中凝结的水滴掉到饭菜中,使饭菜保持一定的水分含量,避免饭菜干燥,使得口感更佳。
5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储水槽21中产生的水蒸气过多过快从而导致空间内部压力过大的问题,通过在隔层312底部设置敞开的收容腔314,顶部设有与收容腔314连通的通孔315,上述实施例中的通道313由收容腔314及通孔315构成。其中,储水槽21中产生的水蒸气通过隔层312底部的收容腔314开口迅速进入到隔层312内部的收容腔314中,该空腔能存储部分水蒸气,对储水槽21中产生的水蒸气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并最终从隔层312顶部上设置的通孔315喷出。在其他实施例中,隔层312顶部的开口上的通孔315数以及排列的形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在此不做限定。
53.在一实施例中,上盖32面向盒体31的一侧设有蒸汽导向件(未图示),以使蒸汽能够经蒸汽导向件流向储物单元311。可以理解的,通过在上盖32上设置蒸汽导向件,使得从通孔315喷出的蒸汽能够经蒸汽导向件流向盒体31的储物单元311,以实现蒸汽对储物单元311内顶部食物进行加热,进一步缩短加热食物所用的时间,也避免食物的水分流失。
54.可选地,蒸汽导向件位于上盖32的中间位置,上盖32的端部开设有蒸汽出口(未图示),蒸汽通过蒸汽出口排出外界,以避免上盖32凝结的水珠过多,导致食物存在滴白现象。
55.在一实施例中,热能利用率高的电热饭盒100还包括感温件6和发光组件7,感温件6设于中座2,用于检测中座2的温度,发光组件7包括设于安装槽11内的控制板71和设于控制板71的多个发光体72,控制板71和感温件6与电控模块电联接,控制板71根据感温件6的温度检测结果,控制对应数量的发光体72发光。
56.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4和图8所示,感温件6用于感测中座2的温度,其可以与中座2的侧壁或底壁接触设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感温件6可以选用灵敏度较高的ntc热敏电阻。可以理解的,发光组件7的控制板71与感温件6和多个发光体72均连接,控制板71根据感温件6的温度检测结构,控制对应数量的发光体72发光。
57.可以理解的,控制板71和感温件6与电控模块电联接,例如通过线路连接或插接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电控模块集成在控制板71上,在此不做限定。
58.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发光体72可以按照预设方式规则排列,例如沿直线方向均匀间隔排列,或者如图1和图8中所示的,沿弧线均匀间隔排列。这样,感温件6的温度检测结果不同,发光的发光体72可以连成一段直线或圆弧,用户可以根据该直线或圆弧的长度初步判断中座2的温度,然后再基于发光的发光体72数量,准确判断中座2的温度,以精确掌握烹饪进度。
59.可以理解的,为了确保用户能够开到发光体72发光,底座1上对应发光组件7设置有透光区域,或透明区域,在此不做限定。当电热饭盒100开始上电工作时,左侧起第一个发光体72发光,其后随着中座2温度的升高,顺次点亮后面的发光体72。应当说明的是,这里所称的发光,不局限于发光体72的常亮状态,也可以指代发光体72的闪烁,例如,当电热饭盒100开始上电工作时,左侧起第一个发光体72闪烁,当感温件6检测的结果满足于下一个发光体72点亮的条件时,下一个发光体72闪烁,前一个发光体72跳变为常亮状态。又或者,当温度达到当前发光体72的发光温度时,当前发光体72常亮,下一顺位的发光体72开始闪烁。
60.在一实施例中,每个发光体72对应不同的温度档位,相邻的两个发光体72对应的温度档位之间的温度差值为预设温度值。可以理解的,两个温度档位之间的温度差值可以设置为10℃。这样,感温件6检测到的中座2温度每变化10℃,发光体72发光的数量变化一次。如此,例如第一个发光体72对应的中座2的起始温度为30度时,则只需要7个发光体72即可满足于100℃以内的温度显示。
61.可以理解的,多个发光体72和控制板71可以集成设置,这样,发光组件7的整体体积较小。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发光组件7设置为图8所示的贴片灯,这种实施方式中,发光体72设置于板体上,且控制板71形成于板体上,如此,发光组件7可以以整体的贴片灯的形式固定至底座1上。
6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发光组件7设置于底座1的内侧面上,底座1具有透光性,这样,发光体72发出的光线能够透过底座1射出。底座1可以仅局部设置为透光的,也可以全部均为透光材料制成,这里所称的透光,并不必然指底座1为透明的,而可以是底座1能够容光线透出。这样,底座1的侧壁可以对射出的光线进行匀光,避免发光体72的光线刺眼,同时也避免底座1上的其他内部结构可以在底座1外部观察到。
63.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槽11的内侧壁设有凹槽14,发光组件7装设于凹槽14内,发光组件7的周侧与凹槽14的周侧通过粘胶剂密封。
6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底座1的内侧壁上可以设置有凹槽14,发光组件7装设于该凹槽14内。发光组件7与凹槽14的固定方式,可以采用但不局限于卡接、螺纹连接。在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发光组件7自上而下插入该凹槽14内,且发光组件7的周侧与凹槽14的内周侧通过粘胶剂密封,从而避免中座2上的水流至发光组件7内的控制板71处,提升电热饭盒100整体的用电安全性。以发光组件7卡固于凹槽14内的方式为例,粘胶剂可以填充于发光组件7与凹槽14内壁之间的间隙处,从而同时起到粘接固定发光组件7和防水两个作用。
65.在一实施例中,热能利用率高的电热饭盒100还包括制冷组件5,制冷组件5设于安装槽11内,制冷组件5包括制冷片51和散热片52,制冷片51的上端面为制冷端面,制冷片51
的下端面为散热端面,中座2的下部与制冷片51的制冷端面接触,散热片52与制冷片51的散热端面接触,制冷片51与电控模块电联接。
66.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制冷组件5通电工作,制冷片51的制冷端面温度较低,制冷片51的散热端面温度较高,中座2的下部与制冷端面接触,使中座2内的水或空气的温度较低,可有效为中座2内的水或空气降温,进而能降低储物盒3内的食物的温度,能够起到较好的保鲜效果,能有效地避免装在电热饭盒100内的饭菜因气温较高而变质。
67.可选地,中座2的底部为金属底板,有利于制冷片51更快速地为食物降温,金属底板可为不锈钢底板或铝合金底板。
68.在本实施例中,制冷片51可选为半导体制冷片,制冷片51利用半导体材料的peltier效应,当直流电通过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串联成的电偶时,在电偶的两端即可分别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可以实现制冷的目的。在原理上,半导体制冷片是一个热传递的工具。当一块n型半导体材料和一块p型半导体材料联结成的热电偶对中有电流通过时,两端之间就会产生热量转移,热量就会从一端转移到另一端,从而产生温差形成冷热端:一端为制冷端面,一端为散热端面。但是半导体自身存在电阻当电流经过半导体时就会产生热量,从而会影响热传递。而且两个极板之间的热量也会通过空气和半导体材料自身进行逆向热传递。当冷热端达到一定温差,这两种热传递的量相等时,就会达到一个平衡点,正逆向热传递相互抵消。此时冷热端的温度就不会继续发生变化。为了达到更低的温度,可以采取散热等方式降低散热端面的温度来实现。
69.可选地,散热片52为铜材或铝材制成,铜材或铝材导热效果较好,且便于加工,有利于保障导热效果的同时降低产品成本。
70.在一实施例中,制冷组件5还包括风扇装置533,底座1的底壁设有连通安装槽11的进风孔12,底座1的侧壁设有连通安装槽11的出风孔13,风扇装置533的进风口与进风孔12相对相通,出风孔13与散热片52相对。
7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通过在底座1上设置进风孔12和出风孔13,或在底座1上设有进风槽、出风槽,以有利于加强散热效果。可以理解的,风扇装置53安装在底座1的安装槽11内,风扇装置53包括风机,风扇装置53的进风口与底座1的进风孔12相对应连通,风扇装置53的出风口与散热片52相通,使得散热片52与底座1的出风孔13相对应。风扇装置53以及散热片52的作用主要是为制冷片51的散热端面散热。通常半导体制冷片冷热端的温差可以达到40~65度之间,通过风扇装置53主动散热的方式来降低散热端面温度,制冷端面温度也会相应的下降,从而达到更低的温度,能使制冷效果更佳。
72.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制冷组件5还包括导风罩54,导风罩54罩盖风扇装置533以形成气流通道。导风罩54将风机罩住以形成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有利于将风机转动形成的风导向至散热片52,风机转动形成的风依次从进风孔12、导风罩54、散热片52、出风孔13流过,形成完整的散热通道。
73.可以理解的,通过在底座1内设置制冷组件5,可防止食材变质,也可以让消费者蒸煮食物后再使用制冷功能,例如夏天可以制作冰凉水果糖水,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功能,提高了消费者使用电热饭盒100的频率,满足更多消费者需求,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7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
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