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固定地铁车站止水带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15 20:1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施工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固定地铁车站止水带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地铁是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用电力牵引的轨道交通;列车在全封闭的线路上运行,位于中心城区的线路基本设在地下隧道内,中心城区以外的线路一般设在高架桥或地面上;地铁是涵盖了城市地区各种地下与地上的路权专有、高密度、高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除了地下铁以外,也包括高架铁路或路面上铺设的铁路;因此,地铁是路权专有的、无平交,这也是地铁区别于轻轨交通系统的根本性的标志,世界上最早的地铁是英国伦敦的大都会地铁,始建于1863年。
3.随着我国城市发展,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地铁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一种手段;但是随着城市地铁列车的发展,地铁隧道和车站的基础建设也是无法避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由于地铁乘车人员数量越来越大,地铁车站建设也需要增加站内面积,面积的增加就带了来诸多问题,混凝土的浇筑施工需要进行混凝土逐块进行浇筑,为了避免混凝土接缝位置出现渗水的问题,所以在混凝土中间设置止水带;常规方式是在混凝土浇筑时,对止水带进行预埋处理,这样就存在止水带固定难度大且止水带固定不平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固定地铁车站止水带的固定装置。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固定地铁车站止水带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杆、定位夹和支撑机构,所述的固定杆为上端密封、下端开放的圆柱形中空管,所述的固定杆设置定位夹,所述的固定杆的中部设置支撑机构,所述的支撑机构包括上套管、下套管、上撑杆和下撑杆,所述的上套管和下套管套装于固定杆的中间位置,所述的上套管的侧面水平设置设置上撑杆,所述的上套管的侧面水平设置设置上撑杆。
6.优选的,所述的上撑杆和下撑杆均为z形弯折结构,所述的上撑杆和下撑杆的后端分别固定于上套管和下套管的侧面,所述的上撑杆向下弯折,所述的下撑杆向上弯折,所述的上撑杆和下撑杆通过弯折的前半段设置为同一水平方向。
7.进一步的,所述的上撑杆和下撑杆的前端设置顶板。
8.更进一步的,所述的顶板的外侧为平滑的弧面结构。
9.优选的,所述的固定杆的设置上套管和下套管位置设置内陷结构的凹槽,所述的上套管的下方边缘设置“凹”形结构的凹槽,所述的下套管的上方边缘设置“凸”形结构的凸块,所述的凸块和凹槽对应设置。
10.优选的,所述的上撑杆和下撑杆的弯折后半部分设置防滑纹。
11.优选的,所述的定位夹的上方设置防滑纹。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通过固定杆、定位夹和支撑机构的设置和配合,能够在进行混凝土进行分段浇筑时,无需进行提前预埋,仅通过将本装置固定于混凝土外露钢筋即可进行止水带的固定;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对是止水带的平整铺设,而且完成混凝土浇筑后,能够将本装置进行回收进行后续施工使用,降低了地铁车站混凝土施工的成本。
附图说明
13.图1为一种用于固定地铁车站止水带的固定装置的整体装置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一种用于固定地铁车站止水带的固定装置的整体装置结正面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一种用于固定地铁车站止水带的固定装置的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一种用于固定地铁车站止水带的固定装置的上套管和下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一种用于固定地铁车站止水带的固定装置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18.其中:1、固定杆;2、定位夹;3、支撑机构;31、上套管;32、下套管;33、上撑杆;34、下撑杆;4、顶板;5、凸块;5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0.下面将结合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如图1-5所示,一种用于固定地铁车站止水带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杆1、定位夹2和支撑机构3,固定杆1为上端密封、下端开放的圆柱形中空管,为整体装置的主要支撑结构;固定杆1设置定位夹2,用于止水带夹紧固定;固定杆1的中部设置支撑机构3,用于止水带的扩张铺平并支撑;支撑机构3包括上套管31、下套管32、上撑杆33和下撑杆34,上套管31和下套管32套装于固定杆1的中间位置,上套管31的侧面水平设置设置上撑杆33,上套管31的侧面水平设置设置上撑杆33,通过,上套管31和下套管32实现上撑杆33和下撑杆34相对夹角的调整,能够将上撑杆33和下撑杆34调整至与混凝土墙体的侧面水平位置。
22.上撑杆33和下撑杆34均为z形弯折结构,上撑杆33和下撑杆34的后端分别固定于上套管31和下套管32的侧面,上撑杆33向下弯折,下撑杆34向上弯折,上撑杆33和下撑杆34通过弯折的前半段设置为同一水平方向,方便进行止水带的支撑,上撑杆33和下撑杆34的前端设置于同一水平面,能够保证止水带的平整展开;上撑杆33和下撑杆34的前端设置顶板4,且顶板4的外侧为平滑的弧面结构,用于对止水带的支撑,防止上撑杆33和下撑杆34前端过于尖锐,造成止水带损坏,影响防渗水效果。
23.固定杆1的设置上套管31和下套管32位置设置内陷结构的凹槽51,上套管31的下方边缘设置“凹”形结构的凹槽51,下套管32的上方边缘设置“凸”形结构的凸块5,凸块5和凹槽51对应设置,用于进行上套管31和下套管32进行角度调整后的固定,防止由于止水带的张紧效果造成上套管31和下套管32的位置改变。
24.上撑杆33和下撑杆34的弯折后半部分设置防滑纹,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抓握并进行上套管31、下套管32、上撑杆33和下撑杆34相对位置的调整。
25.定位夹2的上方设置防滑纹,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止水带夹紧固定操作。
26.工作原理
27.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将本装置通过固定杆1分别固定于需要进行浇筑的混凝土墙体的外露钢筋上,将固定杆1插在外露钢筋上;然后调整上套管31、下套管32、上撑杆33和下撑杆34的相对位置,操作人员通过抓握上撑杆33和下撑杆34后半段位置将上套管31向上拔起并进行转动,使得上撑杆33和下撑杆34的前端顶板4和混凝土中心(放置止水带)位置为水平状态后,将上套管31向下移动完成上套管31和下套管32的位置固定;接着将止水带分别固定于上下端的定位夹2并将止水带撑开与顶板4上;最后进行混凝土墙体的浇筑,待混凝土墙体完全凝固后,将本装置取下,进行清理,等待后续使用。
28.根据浇筑墙体的高度(即铺设止水带的高度),为了避免浇筑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浇筑产生的下拉力造成止水带位置偏移或者发生变形,能够在待浇筑的钢筋骨架中心安装本装置,对中间的部分的止水带进行支撑,保证在浇筑过程中不会发生止水带位置偏移或者发生变形的情况发生。
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