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适应电梯门机总成的制作方法

2022-06-15 13:56: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门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自适应电梯门机总成。


背景技术:

2.电梯门机是一个辅助开启和关闭电梯轿门的设备,当受到电梯开、关门信号时,通过控制器控制门电机转动,从而带动电梯的轿门打开或关闭。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梯门机总成,授权公告号cn209872089u,该实用新型包括门机背板、电机、第二同步带、第一同步带轮、第三同步带轮、张紧机构、第一连接套、第二连接套、轿门等,通过电机控制第一同步带轮转动,使得第二同步带移动,从而控制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相向移动或反方向移动,并通过张紧机构控制调节第二同步带的张紧力,避免同步带打滑甚至脱轨的危险情况发生。
3.但是,上述实用新型中的张紧机构设置在第三同步带轮左侧,在通过张紧机构控制调节第二同步带的张紧程度时,不能保证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距离门机背板中轴线的距离相同,在关闭轿门时,可能导致一侧的轿门复位,而另一侧的轿门无法完全复位,导致轿门不能完全关闭的情况发生,容易对乘坐者造成危险。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自适应电梯门机总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电梯门机总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自适应电梯门机总成,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的内部开设有内空间,所述内空间的内壁分别转动连接有传动轴和从动轴,所述传动轴和所述从动轴关于所述主框架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传动轴和所述从动轴的侧表面固接有第一同步带轮和第二同步带轮,所述第一同步带轮和所述第二同步带轮的表面共同缠绕有同步带,所述同步带的上下部分别固接有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且所述第一固定套和所述第二固定套到所述主框架中轴线的距离相等,所述内空间的内壁分别固接有门电机和控制器,所述门电机和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门电机的驱动端和所述传动轴的侧表面共同缠绕有皮带,所述第一固定套的下表面固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固定套的下表面固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下表面均固接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的下表面均固接有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的下表面均固接有轿门,所述内空间的内部设置有张紧机构。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杆长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且两个所述滑块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滑块的侧面呈“工”字形设置,所述内空间的前后侧壁均固接有延伸杆,且两个所述延伸杆卡合在所述滑块的“工”字腰部。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延伸杆的两端固接有侧挡块,所述延伸杆的中部固接有中部挡块,且所述侧挡块的近滑块侧和中部挡块的两端均设置有防撞垫。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张紧机构包括固定张紧轮,所述固定张紧轮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固定张紧轮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内空间的内壁,所述内空间的后侧内壁固接有双向作用气缸,所述双向作用气缸的上下端分别固接有两个侧固定杆,位于一侧的两个所述侧固定杆的内部贯穿固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调节轮。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上侧的所述固定张紧轮的和上侧的所述调节轮分别位于上部的所述同步带的上下表面,下侧的所述固定张紧轮和下侧的所述调节轮分别位于下部的所述同步带的下表面和上表面。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双向作用气缸呈倾斜设置,且所述双向作用气缸的斜率为1,上侧的所述调节轮位于上侧的所述固定张紧轮的右下方,下侧的所述调节轮位于下侧的所述固定张紧轮的左上方,上侧的所述固定张紧轮和所述第二同步带轮的最小距离为所述同步带的厚度,下侧的所述固定张紧轮和所述第一同步带轮的最小距离为所述同步带的厚度。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内部开设有贯穿孔,且所述同步带的下部贯穿所述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高度长于下侧的所述调节轮的竖直调节高度。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轿门的相对面分别设置有第一金属电极和第二金属电极,且所述第一金属电极和所述第二金属电极位于同一高度,所述第一金属电极、所述第二金属电极、所述双向作用气缸电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设置张紧机构,可以从上下同时对同步带进行紧绷操作,避免从一侧操作对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的行程造成影响,从而影响轿门不能完全关闭的状况发生,且设置张紧机构,可以始终使得同步带处于绷紧状态,不会出现轿门关闭不拢的情况发生,且通过设置侧挡块、中部挡块以及防撞垫,可以对滑块进行保护,避免在控制电路受损时,门电机持续转动,导致滑块撞击到侧挡块或中部挡块上,减小机械撞击带来的损耗。
附图说明
16.图1为一种自适应电梯门机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1中b-b方向略去主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主框架;2、内空间;3、门电机;4、皮带;5、第一同步带轮;6、同步带; 7、控制器;8、传动轴;9、从动轴;10、第二同步带轮;11、第一固定套;12、第二固定套;13、第一连接杆;131、贯穿孔;14、第二连接杆;15、滑块;16、连接块;17、轿门;18、第一金属电极;19、第二金属电极;20、侧挡块;21、中部挡块;22、延伸杆; 23、固定张紧轮;24、双向作用气缸;25、调节轮;26、侧固定杆;27、转杆。
具体实施方式
20.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自适应电梯门机总成,包括主框架1,主框架1的内部开设有内空间2,内空间2的内壁分别转动连接有传动轴8和从动轴9,传动轴8和从动轴9关于主框架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传动轴8和从动轴9的侧表面固接有第一同步带
轮5和第二同步带轮10,第一同步带轮5和第二同步带轮10的表面共同缠绕有同步带6,同步带6的上下部分别固接有第一固定套11和第二固定套12,且第一固定套11和第二固定套12到主框架1中轴线的距离相等,内空间2的内壁分别固接有门电机 3和控制器7,门电机3和控制器7电连接,门电机3的驱动端和传动轴8的侧表面共同缠绕有皮带4,第一固定套11的下表面固接有第一连接杆13,第二固定套12的下表面固接有第二连接杆14,第一连接杆13和第二连接杆14的下表面均固接有滑块15,两个滑块15的下表面均固接有连接块16,两个连接块16的下表面均固接有轿门17,内空间2 的内部设置有张紧机构。
21.优选的,第一连接杆13长于第二连接杆14,且两个滑块15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滑块 15的侧面呈“工”字形设置,内空间2的前后侧壁均固接有延伸杆22,且两个延伸杆22 卡合在滑块15的“工”字腰部。
22.优选的,延伸杆22的两端固接有侧挡块20,延伸杆22的中部固接有中部挡块21,且侧挡块20的近滑块15侧和中部挡块21的两端均设置有防撞垫,设置侧挡块20和中部挡块21,避免在控制电路受损时,可以迫使滑块15停下,并通过防撞垫减小机械撞击对设备的损耗。
23.优选的,张紧机构包括固定张紧轮23,固定张紧轮23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固定张紧轮23分别转动连接于内空间2的内壁,内空间2的后侧内壁固接有双向作用气缸24,双向作用气缸24的上下端分别固接有两个侧固定杆26,位于一侧的两个侧固定杆26的内部贯穿固接有转杆27,转杆27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调节轮25,双向作用气缸24可以控制两端的驱动端同步移动,便于同时对调节轮25进行控制。
24.优选的,上侧的固定张紧轮23的和上侧的调节轮25分别位于上部的同步带6的上下表面,下侧的固定张紧轮23和下侧的调节轮25分别位于下部的同步带6的下表面和上表面,通过设置张紧机构,当同步带6出现松弛时,通过双向作用气缸24,使得两个调节轮 25分别朝向上和向下移动,从而使得上部的同步带6的右段和下部的同步带6的左段朝上绷紧和朝下绷紧,进而使得第一固定套11和第二固定套12能够平稳的进行移动,便于轿门17的开闭。
25.优选的,双向作用气缸24呈倾斜设置,且双向作用气缸24的斜率为1,上侧的调节轮25位于上侧的固定张紧轮23的右下方,下侧的调节轮25位于下侧的固定张紧轮23的左上方,上侧的固定张紧轮23和第二同步带轮10的最小距离为同步带6的厚度,下侧的固定张紧轮23和第一同步带轮5的最小距离为同步带6的厚度,保证同步带6的上部左段和下部右段能够保持水平状态,便于第一固定套11和第二固定套12能够平稳移动。
26.优选的,第一连接杆13的内部开设有贯穿孔131,且同步带6的下部贯穿贯穿孔131,贯穿孔131的高度长于下侧的调节轮25的竖直调节高度。
27.优选的,两个轿门17的相对面分别设置有第一金属电极18和第二金属电极19,且第一金属电极18和第二金属电极19位于同一高度,第一金属电极18、第二金属电极19、双向作用气缸24电连接,设置第一金属电极18和第二金属电极19,可以控制双向作用气缸24进行动作,从而推动调节轮25,使得同步带6被拉紧。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时,通过控制器7控制门电机3转动,当同步带6 未出现松弛情况时,门电机3完成固定的转动即停止,而此时两个轿门17相互接触靠拢,此时第一金属电极18和第二金属电极19相互接触,导致双向作用气缸24被短路,无法动作;当
同步带6出现松弛情况时,门电机3完成固定的转动后停止,而此时两个轿门17 未相互接触靠拢,此时第一金属电极18和第二金属电极19不接触,双向作用气缸24被接通,从而推动两侧的调节轮25移动,使得同步带6的上部右段和下部左端被迫绷紧,由于同步带6受到来自调节轮25的推力和固定张紧轮23的抵靠,将使得第一固定套11 和第二固定套12相向移动,进而使得轿门17相互靠近,直至轿门17相互接触,最终第一金属电极18和第二金属电极19接触,又重新导致双向作用气缸24被短路,而通过此过程,同步带6被绷紧,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同步带6将持续保证绷直状态,不会出现轿门17关闭不拢的情况发生。
29.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