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备防腐蚀能力的石墨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2022-06-15 05:15: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墨换热器,涉及热交换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备防腐蚀能力的石墨换热器。


背景技术:

2.石墨换热器是传热组件用石墨制成的换热器。制造换热器的石墨应具有不透性,常用的有浸渍类不透性石墨和压型不透性石墨。石墨换热器按其结构可分为块孔式、管壳式和板式三种类型。石墨换热器传热面不易结垢,传热性能良好。但石墨易脆裂,抗弯和抗拉强度低,因而只能用于低压,即使承压能力最好的块孔状结构,其工作压力一般也仅为0.3~0.5兆帕,石墨换热器主要用于盐酸、硫酸、醋酸和磷酸等腐蚀性介质的换热。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4.1、现有的石墨换热器在生产过程中,为了增强装置的防腐蚀性能,通常在装置的内表面涂刷多层防腐蚀材料,但是防腐蚀材料的作用有限,时间一久,防腐蚀涂层容易脱落失效,导致防腐蚀效果变差的问题;
5.2、现有的石墨换热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流动的水或者液体对装置本身不断冲击,使得装置与底座之间不断产生冲击力,使得连接处出现磨损,导致装置出现损坏,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备防腐蚀能力的石墨换热器,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防止装置本体被腐蚀的能力,解决防腐蚀材料涂层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脱落,导致防腐蚀效果变差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流动的水或者液体对装置不断冲击,使得与底座连接处出现损坏的问题,以达到减小装置出现损坏的可能性,提高装置使用寿命的效果。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具备防腐蚀能力的石墨换热器,包括石墨换热器主体和底座,所述石墨换热器主体的外表面与底座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防腐蚀机构,所述石墨换热器主体与底座之间设置有稳定支撑机构。
9.所述防腐蚀机构包括有恒电位仪,所述恒电位仪的下表面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恒电位仪的一侧设置有石墨电极和阴极导线。
10.所述稳定支撑机构包括有侧向承托板,所述侧向承托板的外表面与石墨换热器主体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侧向承托板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杆、弹簧一、转动杆和弹簧二。
1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恒电位仪的外表面上电性连接有阳极导线,所述阳极导线的一端外表面延伸至石墨换热器主体的内部且与石墨换热器主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阳极导线的一端外表面与石墨电极的外表面电性连接。
1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石墨电极的外表面上活动连接有支撑箱,所述支撑箱的外表面上开设有漏液孔,所述支撑箱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
支架的一端外表面与石墨换热器主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阴极导线的一端与石墨换热器主体的内壁电性连接,所述阴极导线的另一端与恒电位仪的外表面电性连接。
1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侧向承托板的外表面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外表面与滑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底座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弹簧一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杆的外表面、底座的内壁固定连接。
1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石墨换热器主体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底部承托板,所述底部承托板的外表面与转动杆的一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与底座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弹簧二的两端分别与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1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侧向承托板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弹性球,所述弹性球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楔形块,所述楔形块的外表面与侧向承托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1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7.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备防腐蚀能力的石墨换热器,采用恒电位仪、阳极导线、石墨电极、支撑箱、漏液孔、支架以及阴极导线之间的配合,当石墨换热器主体内部有液体流过时,流过的液体作为传输介质,再启动恒电位仪,作为直流电源,配合阳极导线、石墨电极、传输介质、石墨换热器主体以及阴极导线共同组成回路,使得直流电源输出的直流电流由介质传递到被保护的石墨换热器主体上,使被石墨换热器主体的电位高于周围环境,从而避免了石墨换热器主体上电子的流失,即可防止石墨换热器主体被腐蚀,提升防腐蚀效果。
18.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备防腐蚀能力的石墨换热器,采用侧向承托板、滑槽、支撑杆、弹簧一、底部承托板、转动杆以及弹簧二之间的配合,当流动液体冲击石墨换热器主体产生冲击力时,首先使得支撑杆沿着滑槽滑动,使得弹簧一被拉伸,产生反向的作用力,同时转动杆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出现弯折,拉动弹簧二,同样产生反向作用力,配合弹簧一的作用,将冲击力削弱,为装置提供较稳定的支撑作用,避免装置因为冲击力出现损坏的问题,提高装置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防腐蚀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稳定支撑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向承托板的剖面示意图。
23.图中:1、石墨换热器主体;2、底座;
24.3、防腐蚀机构;31、恒电位仪;32、阳极导线;33、石墨电极;34、支撑箱;35、漏液孔;36、支架;37、阴极导线;
25.4、稳定支撑机构;41、侧向承托板;411、弹性球;412、楔形块;
26.42、滑槽;43、支撑杆;44、弹簧一;45、底部承托板;46、转动杆; 47、弹簧二。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8.实施例1
29.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备防腐蚀能力的石墨换热器,包括石墨换热器主体1和底座2,石墨换热器主体1的外表面与底座2的外表面活动连接,底座2的上表面设置有防腐蚀机构3,石墨换热器主体1与底座 2之间设置有稳定支撑机构4,防腐蚀机构3包括有恒电位仪31,恒电位仪 31的下表面与底座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恒电位仪31的一侧设置有石墨电极 33和阴极导线37,稳定支撑机构4包括有侧向承托板41,侧向承托板41的外表面与石墨换热器主体1的外表面活动连接,侧向承托板41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杆43、弹簧一44、转动杆46和弹簧二47,恒电位仪31的外表面上电性连接有阳极导线32,阳极导线32的一端外表面延伸至石墨换热器主体1的内部且与石墨换热器主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阳极导线32的一端外表面与石墨电极33的外表面电性连接,石墨电极33的外表面上活动连接有支撑箱34,支撑箱34的外表面上开设有漏液孔35,支撑箱34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支架36,支架36的一端外表面与石墨换热器主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阴极导线 37的一端与石墨换热器主体1的内壁电性连接,阴极导线37的另一端与恒电位仪31的外表面电性连接。
30.在本实施例中,当石墨换热器主体1内部有液体流过时,流过的液体作为传输介质,此时启动恒电位仪31,配合阳极导线32、石墨电极33、传输介质、石墨换热器主体1以及阴极导线37共同构成完整的电流回路,使得恒电位仪31输出的直流电流经传输介质传递到被保护的石墨换热器主体1上,使得石墨换热器主体1的电位高于周围环境,从而避免了石墨换热器主体1内部电子流失,被腐蚀的问题。
31.实施例2
32.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侧向承托板41的外表面上开设有滑槽42,支撑杆43的一端外表面与滑槽42的内壁活动连接,支撑杆43的另一端与底座2的内壁活动连接,弹簧一44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杆43的外表面、底座2的内壁固定连接,石墨换热器主体1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底部承托板45,底部承托板45的外表面与转动杆46的一端外表面活动连接,转动杆46的另一端与底座2的内壁活动连接,弹簧二47的两端分别与转动杆4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33.在本实施例中,当流动液体冲击石墨换热器主体1产生冲击力时,首先使得支撑杆43沿着滑槽42滑动,带动弹簧一44被拉伸,产生反向的作用力,同时转动杆46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出现弯折,拉动弹簧二47,同样产生反向作用力,配合弹簧一44的作用,将冲击力削弱,为装置提供较稳定的支撑作用,避免装置因冲击力出现损坏的问题,提高装置使用寿命。
34.实施例3
35.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侧向承托板41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弹性球411,弹性球411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楔形块412,楔形块412的外表面与侧向承托板4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36.在本实施例中,当石墨换热器主体1的外表面与侧向承托板41的外表面抵接时,首先通过弹性球411的作用,避免石墨换热器主体1与底座2相互挤压出现磨损的问题,同时配合楔形块412的作用,增大石墨换热器主体1 与底座2之间的摩擦力,保证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滑动的情况,提升装置的稳定性。
37.下面具体说一下该具备防腐蚀能力的石墨换热器的工作原理。
38.如图1-4所示,当石墨换热器主体1内部有液体流过时,流过的液体作为传输介质,此时启动恒电位仪31,配合阳极导线32、石墨电极33、传输介质、石墨换热器主体1以及阴极导线37共同构成完整的电流回路,使得恒电位仪31输出的直流电流经传输介质传递到被保护的石墨换热器主体1上,使得石墨换热器主体1的电位高于周围环境,从而避免了石墨换热器主体1内部电子流失,装置本体被腐蚀的问题,当流动液体冲击石墨换热器主体1产生冲击力时,首先使得支撑杆43沿着滑槽42滑动,带动弹簧一44被拉伸,产生反向的作用力,同时转动杆46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出现弯折,拉动弹簧二47,同样产生反向作用力,配合弹簧一44的作用,将冲击力削弱,为装置提供较稳定的支撑作用,避免装置因冲击力出现损坏的问题。
39.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