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多种构型纯电动乘用车热管理耦合性能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6-14 23:22: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测试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多种构型纯电动乘用车热管理耦合性能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碳中和”这一国家战略的提出,纯电动汽车迎来了高速发展期。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明确指出至2035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销量50%以上,纯电动则将占到新能源汽车的95%以上。新能源车飞速发展的同时,消费者对车辆动力性、经济性以及安全性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
3.纯电动汽车按驱动方式可以分为前驱车型、后驱车型、四驱车型。其中四驱车型又分为全时四驱、分时四驱及适时四驱。前驱车型及后驱车型仅配备一套电驱动系统,四驱车型型配备两套驱动系统。与前驱车型及后驱车型相比,四驱车型具有更强的操纵稳定性及动力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4.当前制约纯电动汽车发展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续航里程、充电时长及使用安全方面,其根本问题是热管理系统的耦合协调能力,即如何应用最少的能耗保证各部件工作在适宜温度下。因此,纯电动车型热管理系统耦合协调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车辆的综合性能品质。
5.如何制造出一套耦合协调能力强并实现精准控制的热管理系统,需要着眼于设计端和测试端两方面。研发端应进行搭建多系统耦合仿真模型,对热管理系统耦合性能、控制策略进行初步的预测及优化。多系统耦合仿真模型复杂、需求参数极多,仿真精度较低,需要依靠热管理多系统耦合测试试验结果进行仿真模型标定。测试端则应进行多系统耦合验证试验,对热管理系统耦合性能及控制策略优劣进行验证。因此,无论设计端还是研发端均需要热管理多系统耦合测试试验,热管理多系统耦合测试试验极其重要。不同车型设计形式各异,其热管理系统构型及动力驱动方式不尽相同,相应的部件种类、数量、尺寸、布置位置差异极大。现有纯电动车热管理多系统耦合测试平台包括两套风道、一套对拖电驱测试台架、一套电池温箱、两套调节支架、数据采集子系统以及主控制器。其采用电驱对拖测试台架为前驱车型电驱系统提供动力载荷,在对拖测试台架上固定机舱温控箱体,机舱温控箱体与风道连通,用于为散热器、冷凝器等机舱内部件提供可控风温、风量、湿度的进风环境。用于为蒸发器供风的风道与机舱温控箱体套接,电池温控箱体设置与对拖测试台架的上方。现有平台存在两方面不足,首先,其仅可用于纯电动前驱车型热管理多系统耦合性能测试,其测试范围局限性较强,无法满足不同热管理构型及不同驱动方式纯电车型的热管理耦合性能测试需求。其次,受对拖电驱测试台架所占空间的影响,电池温控箱体的布置位置被迫抬升,致使电池与水泵及板换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为冷却液流动带来了额外的流阻,其与实车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为测试结果带来了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用于多种构型纯电动乘用车热管理耦合性能测试系统,以上述提到的两问题:其一,现有测试系统测试范围无法覆盖不同热管理构型、不同动力驱动方式车型;其二,受平台布置方式的影响,为冷却液流动带来了额外的流动阻力,测试结果与实际情况相比存在极大的误差。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8.一种用于多种构型纯电动乘用车热管理耦合性能测试系统,包括一号温控风道、二号温控风道、一号测功机、二号测功机、电池及后电驱系统温控箱、数据采集子系统和主控制器,所述一号温控风道设有机舱控温箱体,所述电池及后电驱系统温控箱设有温控箱体,所述机舱控温箱体为“后凹”型,所述温控箱体为“前凸”型,所述机舱控温箱体与温控箱体固定连接,且一号温控风道环境与电池及后电驱系统温控箱环境相互隔绝独立,所述一号测功机的传动轴插入机舱控温箱体,一号温控风道顶部固定套接二号温控风道,且一号温控风道管道环境与二号温控风道管道环境相互隔绝独立,所述二号测功机的传动轴插入电池后电驱系统温控箱,所述数据采集子系统分别配备于一号温控风道、二号温控风道及电池及后电驱系统温控箱内;
9.所述数据采集子系统包括被测试样件数据采集模块和平台环境信息监测数据采集模块,所述被测试样件数据采集模块安装至被测样件上,所述平台环境信息监测数据采集模块分别固定安装至一号温控风道、二号温控风道、电池及后电驱系统温控箱内部;
10.一号温控风道内执行部件、二号温控风道内执行部件、一号测功机、二号测功机、电池及后电驱系统温控箱内执行部件、被测试样件数据采集模块和平台环境信息监测数据采集模块均通过信号连接至主控制器,所述被测试样件数据采集模块用于监测被测样件的状态信息,所述平台环境信息监测数据采集模块用于监测一号温控风道、二号温控风道、电池及电驱系统温控箱的环境信息。
11.进一步的,所述被测试样件数据采集模块包括被测试样件数据采集仪、被测试样件压力传感器、被测试样件流量传感器、被测试样件电流传感器、被测试样件电压传感器和被测试样件温度传感器,所述被测试样件压力传感器、被测试样件流量传感器、被测试样件电流传感器、被测试样件电压传感器和被测试样件温度传感器均安装至被测样件上,所述被测试样件压力传感器、被测试样件流量传感器、被测试样件电流传感器、被测试样件电压传感器和被测试样件温度传感器均通过信号连接至被测试样件数据采集仪,被测试样件数据采集仪通过信号连接至主控制器。
12.进一步的,所述平台环境信息监测数据采集模块包括平台环境数据采集仪、平台环境压力传感器、平台环境温度传感器和平台环境湿度传感器,所述平台环境压力传感器、平台环境温度传感器和平台环境湿度传感器分别安装于一号温控风道、二号温控风道内部,用于监测一号温控风道、二号温控风道的环境信息,所述平台环境温度传感器还安装于电池及后电驱系统温控箱内部,用于监测电池及后电驱系统温控箱的温度环境信息,所述平台环境压力传感器、平台环境温度传感器和平台环境湿度传感器均通过信号连接至平台环境数据采集仪,平台环境数据采集仪通过信号连接至主控制器。
13.进一步的,所述被测样件包括一号温控风道被测件、二号温控风道被测件、前电驱动系统和电池及后电驱系统温控箱被测件,所述一号温控风道被测件、前电驱动系统均位
于一号温控风道内,所述二号温控风道被测件位于二号温控风道内,所述电池及后电驱系统温控箱被测件位于电池及后电驱系统温控箱内,所述一号温控风道被测件、二号温控风道被测件、前电驱动系统和电池及后电驱系统温控箱被测件的状态信息均通过被测试样件压力传感器、被测试样件流量传感器、被测试样件电流传感器、被测试样件电压传感器和被测试样件温度传感器进行监测。
14.进一步的,所述一号温控风道还包括一号风道机舱控温箱体上盖、一号风道测试样件安装段、一号风道制热段、一号风道扩压段、一号风道变频风机段、风道汇流段和2个一号风道制冷段,所述机舱控温箱体一侧活装连接一号风道机舱控温箱体上盖一侧,一号风道机舱控温箱体上盖另一侧连通至一号风道测试样件安装段一侧,一号风道测试样件安装段另一侧依次固定连通一号风道收缩段、一号风道制热段、一号风道扩压段和一号风道变频风机段,所述一号风道变频风机段另一侧固定连通至风道汇流段中段,风道汇流段两端分别固定连通至两个一号风道制冷段,每个一号风道制冷段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通至机舱控温箱体后尾部,整体形成闭式回流风道;所述机舱控温箱体后部开设三个一号冷却水管及电线通过孔,所述机舱控温箱体两侧开设两个测功机传动轴通过孔,所述机舱控温箱体两侧开设四个电线及传感器线通过孔;所述机舱控温箱体内设有机舱控温箱体被测件安装工装,前电驱动系统通过机舱控温箱体被测件安装工装固定至机舱控温箱体,所述一号风道测试样件安装段内设有一号样件安装工装,一号温控风道被测件通过一号样件安装工装固定至一号风道测试样件安装段,所述一号风道测试样件安装段内还分别设有平台环境压力传感器、平台环境温度传感器和平台环境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一号温控风道的环境信息,所述一号风道制热段、一号风道变频风机段和一号风道制冷段均通过信号连接至主控制器。
15.进一步的,所述二号温控风道包括二号风道测试样件安装段、二号风道收缩段、二号风道制热段、二号风道变频风机段、二号风道扩压段、二号风道制冷段;所述二号风道测试样件安装段开设一个冷却水管通过孔、一个电线通过孔、一个传感器线通过孔;所述二号风道测试样件安装段内设有二号样件安装工装,二号温控风道被测件通过二号样件安装工装固定至二号风道测试样件安装段,所述二号风道测试样件安装段内还分别设有平台环境压力传感器、平台环境温度传感器和平台环境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二号温控风道的环境信息,二号风道测试样件安装段固定套接至机舱控温箱体内部,二号风道测试样件安装段一侧依次固定连通至二号风道制冷段、二号风道扩压段、二号风道变频风机段、二号风道制热段和二号风道收缩段,二号风道收缩段另一端固定至二号风道测试样件安装段另一侧,所述二号风道制热段、二号风道变频风机段、二号风道制冷段均通过信号连接至主控制器。
16.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及后电驱系统温控箱还包括温控箱体内部的加热板和温控箱体外部的冷热控制机组、电池安装固定支架、后电驱系统固定工装及箱体固定铁地板;所述温控箱体两侧开设两个轴距调节孔,温控箱体底部前侧开设4个电池安装固定支架通过孔、温控箱体底部后侧开设4个后电驱系统固定工装通过孔、温控箱体前部开设3个二号冷却水管及电线通过孔;所述电池安装固定支架一端安装至箱体固定铁地板上,另一端通过电池安装固定支架通过孔插入温控箱体内,用于安装支撑被测件电池;所述后电驱系统固定工装一端安装至箱体固定铁地板上,另一端通过后电驱系统固定工装通过孔插入温控箱体内,用于固定被测件后电驱系统;所述温控箱体内还固定安装平台环境温度传感器,所述平
台环境温度传感器均用于监测温控箱体内温度环境信息,所述加热板、冷热控制机组均通过信号连接至主控制器。
17.进一步的,所述一号测功机、二号测功机结构相同,所述一号测功机的传动轴通过测功机传动轴通过孔插入机舱控温箱体内;所述二号测功机的传动轴通过轴距调节孔插入温控箱体内。
1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多种构型纯电动乘用车热管理耦合性能测试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19.(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多种构型纯电动乘用车热管理耦合性能测试系统,热管理部件试制完成后即可搭建多系统耦合性能测试试验,在车型开发前期即可明确整体系统综合性能表现。与实车试验相比可前置至少半年的试验时间,极早发现热管理系统问题,降低开发风险及成本。
20.(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多种构型纯电动乘用车热管理耦合性能测试系统,被测对象为真实热管理部件及管路,所有部件其布置形式及相对位置关系均与设计保持一致。如,动力电池与水泵、板换等部件相对高度与设计一致,消除了由于测试系统布置方式影响带来了冷却液流动的额外流动阻力,确保了多系统耦合测试结果与实车测试结果的一致性,为设计研发提供了精细化的指导。
21.(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多种构型纯电动乘用车热管理耦合性能测试系统,该平台包含了为散热器、冷凝器及风扇提供可控风温、风量及湿度的一号温控风道、为蒸发器、内置冷凝器及风暖ptc提供可控风温、风量及湿度的二号温控风道、为电池及后驱动系统提供环境温度的电池及后电驱动系统温箱以及为前后电驱动系统提供工作载荷的一号测功机及二号测功机。因此,该系统适用于不同热管理构型、不同驱动方式车型的热管理耦合性能测试。
附图说明
22.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多种构型纯电动乘用车热管理耦合性能测试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多种构型纯电动乘用车热管理耦合性能测试系统整体结构俯视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多种构型纯电动乘用车热管理耦合性能测试系统数据采集控制原理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多种构型纯电动乘用车热管理耦合性能测试系统元器件控制原理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1、一号温控风道;11、机舱控温箱体;12、一号风道机舱控温箱体上盖;13、一号风道测试样件安装段;14、一号风道制热段;15、一号风道扩压段;16、一号风道变频风机段;17、风道汇流段;18、一号风道制冷段; 2、二号温控风道;21、二号风道收缩段;22、二号风道
扩压段;23、二号风道制冷段;3、一号测功机;4、二号测功机;5、电池及后电驱系统温控箱;51、温控箱体;511、轴距调节孔;52、箱体固定铁地板。
具体实施方式
2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33.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用于多种构型纯电动乘用车热管理耦合性能测试系统,包括一号温控风道1、二号温控风道2、一号测功机3、二号测功机 4、电池及后电驱系统温控箱5、数据采集子系统和主控制器,所述一号温控风道1设有机舱控温箱体11,所述电池及后电驱系统温控箱5设有温控箱体 51,所述机舱控温箱体11为“后凹”型,所述温控箱体51为“前凸”型,所述机舱控温箱体11与温控箱体51固定连接,且一号温控风道1环境与电池及后电驱系统温控箱5环境相互隔绝独立,所述一号测功机3的传动轴插入机舱控温箱体11,一号温控风道1顶部固定套接二号温控风道2,且一号温控风道1管道环境与二号温控风道2管道环境相互隔绝独立,所述二号测功机4的传动轴插入电池及后电驱系统温控箱5,所述数据采集子系统分别配备于一号温控风道1、二号温控风道2及电池及后电驱系统温控箱5内;
34.所述数据采集子系统包括被测试样件数据采集模块和平台环境信息监测数据采集模块,所述被测试样件数据采集模块安装至被测样件上,所述平台环境信息监测数据采集模块分别固定安装至一号温控风道1、二号温控风道2、电池及后电驱系统温控箱5内部;
35.一号温控风道内执行部件、二号温控风道内执行部件、一号测功机3、二号测功机4、电池及后电驱系统温控箱5内执行部件、被测试样件数据采集模块和平台环境信息监测数据采集模块均通过信号连接至主控制器,所述被测试样件数据采集模块用于监测被测样件的状态信息,所述平台环境信息监测数据采集模块用于监测一号温控风道1、二号温控风道2、电池及电驱系统温控箱5的环境信息。本测试系统可实现将热管理性能匹配验证及策略标定试验时间提前半年以上,较早发现热管理系统设计问题,降低研发成本及风险。与实车试验相比,测试平台试验灵活、成本低,一号测功机及二号测功机为现有技术,其旨在为
前后电驱动系统提供不同工况下的工作负荷。该平台布置方式紧密,保证热管理系统部件连接管路长度与实车布置方式一致,消除了由于管路变化为热管理性能带来的误差,确保了测试系统结果的精准性。
36.该测试系统可为电池系统、电驱动系统、空调系统及冷却系统提供类似于实车的环境边界条件,被测热管理系统布置形式与整车保持一致。能够最大限度的还原实车运行状态下,车辆热管理性能表现。
37.所述被测试样件数据采集模块包括被测试样件数据采集仪、被测试样件压力传感器、被测试样件流量传感器、被测试样件电流传感器、被测试样件电压传感器和被测试样件温度传感器,所述被测试样件压力传感器、被测试样件流量传感器、被测试样件电流传感器、被测试样件电压传感器和被测试样件温度传感器均安装至被测样件上,所述被测试样件压力传感器、被测试样件流量传感器、被测试样件电流传感器、被测试样件电压传感器和被测试样件温度传感器均通过信号连接至被测试样件数据采集仪,被测试样件数据采集仪通过信号连接至主控制器。
38.所述平台环境信息监测数据采集模块包括平台环境数据采集仪、平台环境压力传感器、平台环境温度传感器和平台环境湿度传感器,所述平台环境压力传感器、平台环境温度传感器和平台环境湿度传感器分别安装于一号温控风道1、二号温控风道2内部,用于监测一号温控风道1、二号温控风道2 的环境信息,所述平台环境温度传感器还安装于电池及后电驱系统温控箱5 内部,用于监测电池及后电驱系统温控箱5的温度环境信息,所述平台环境压力传感器、平台环境温度传感器和平台环境湿度传感器均通过信号连接至平台环境数据采集仪,平台环境数据采集仪通过信号连接至主控制器。平台环境数据采集仪、平台环境温度传感器、平台环境压力传感器和平台环境湿度传感器均为现有技术,平台环境温度传感器、平台环境压力传感器和平台环境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一号温控风道1、二号温控风道2的温度、流量、湿度,并同时监测电池及后电驱系统温控箱5的温度环境信息,在实际试验时,主控制器内部的平台环境信息监测pid系统对采集来的平台环境环境信息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并将计算结果反馈给执行部件。
39.所述被测样件包括一号温控风道被测件、二号温控风道被测件、前电驱动系统和电池及后电驱系统温控箱被测件,所述一号温控风道被测件、前电驱动系统均位于一号温控风道1内,所述二号温控风道被测件位于二号温控风道2内,所述电池及后电驱系统温控箱被测件位于电池及后电驱系统温控箱5内,所述一号温控风道被测件、二号温控风道被测件、前电驱动系统和电池及后电驱系统温控箱被测件的状态信息均通过被测试样件压力传感器、被测试样件流量传感器、被测试样件电流传感器、被测试样件电压传感器和被测试样件温度传感器进行监测。所述一号温控风道被测件包括散热器、冷凝器、风扇、压缩机、水泵、阀体及蓄电池等,二号温控风道被测件包括蒸发器、内置冷凝器及风暖ptc,一号测功机被测件为前电驱动系统,二号测功机被测件为后电驱动系统。电池及后电驱动系统温控箱被测件为电池及后电驱动系统。
40.所述一号温控风道1还包括一号风道机舱控温箱体上盖12、一号风道测试样件安装段13、一号风道制热段14、一号风道扩压段15、一号风道变频风机段16、风道汇流段17和2个一号风道制冷段18,所述机舱控温箱体11 一侧活装连接一号风道机舱控温箱体上盖12一侧,一号风道机舱控温箱体上盖12另一侧连通至一号风道测试样件安装段13一侧,一号
风道测试样件安装段13另一侧依次固定连通一号风道收缩段、一号风道制热段14、一号风道扩压段15和一号风道变频风机段16,所述一号风道变频风机段16另一侧固定连通至风道汇流段17中段,风道汇流段17两端分别固定连通至两个一号风道制冷段18,每个一号风道制冷段18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通至机舱控温箱体11后尾部,整体形成闭式回流风道;所述机舱控温箱体后部开设三个一号冷却水管及电线通过孔,所述机舱控温箱体11两侧开设两个测功机传动轴通过孔,所述机舱控温箱体11两侧开设四个电线及传感器线通过孔;所述一号风道机舱控温箱体11内设有机舱控温箱体被测件安装工装,前电驱动系统通过机舱控温箱体被测件安装工装固定至一号温控风道1的机舱控温箱体11,所述一号风道测试样件安装段13可自由拆卸,所述一号风道测试样件安装段13内设有一号样件安装工装,一号温控风道被测件通过一号样件安装工装固定至一号风道测试样件安装段13,所述一号风道测试样件安装段13内还分别设有平台环境压力传感器、平台环境温度传感器和平台环境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一号温控风道1的环境信息,所述一号风道制热段14、一号风道变频风机段16和一号风道制冷段18均通过信号连接至主控制器。在具体实施例中,一号温控风道被测件包括被测样件散热器、冷凝器、风扇、压缩机、水泵、阀体及蓄电池等,工作人员可以在一号风道测试样件安装段13内样件来流前方150mm处设置平台环境压力传感器、平台环境温度传感器和平台环境湿度传感器,机舱控温箱体11旨在为被机舱部件提供类似于实车运行时的机舱环境,通过控制制冷及加热系统,调整机舱温度为目标温度。该箱体与散热器、冷凝器风道相连通。散热器、冷凝器空气侧出风进入机舱控温箱体,流经机舱内部件后,从机舱控温箱体11后尾部流入散热器、冷凝器风道,如此循环往复;所述一号风道测试样件安装段13 与一号风道机舱控温箱体上盖12是可自由拆卸连接,这样便于将散热器、冷凝器装进一号风道测试样件安装段13,从而进行相关测试试验,所述一号风道制热段14内设有加热器,高温工况下,一号风道制热段14内加热器开启,为散热器及冷凝器提供高温进风,一号风道扩压段15用于给气流降速,一号风道变频风机段16用于放置风机,气流经一号风道制冷段18进入一号风道变频风机段16再次被吹入散热器、冷凝器后进入机舱控温箱体,一号风道制冷段18内设有制冷机组,为散热器及冷凝器提供稳定持续低温进风。
41.所述二号温控风道2包括二号风道测试样件安装段、二号风道收缩段21、二号风道制热段、二号风道变频风机段、二号风道扩压段22、二号风道制冷段23;所述二号风道测试样件安装段开设一个冷却水管通过孔、一个电线通过孔、一个传感器线通过孔;所述二号风道测试样件安装段内设有二号样件安装工装,二号温控风道被测件通过二号样件安装工装固定至二号风道测试样件安装段,所述二号风道测试样件安装段内还分别设有平台环境压力传感器、平台环境温度传感器和平台环境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二号温控风道2 的环境信息,二号风道测试样件安装段固定套接至机舱控温箱体11内部,二号风道测试样件安装段一侧依次固定连通至二号风道制冷段23、二号风道扩压段22、二号风道变频风机段、二号风道制热段和二号风道收缩段21,二号风道收缩段21另一端固定至二号风道测试样件安装段另一侧,所述二号风道制热段、二号风道变频风机段、二号风道制冷段23均通过信号连接至主控制器。二号温控风道2为蒸发器、内置冷凝器及风暖ptc送风的温控风道,为准确测量蒸发器及内置冷凝器的换热能力,需搭建为其送风的温控风道,旨在为蒸发器、内置冷凝器及风暖pic提供与鼓风机相同的吹风量及风温。系统运行时,通过改变变频风机转速为蒸发器、内置冷凝器及风暖ptc 提供目标流量气流,通过控制冷暖系统及湿度控制组件为蒸发
器、内置冷凝器及风暖ptc提供目标温度及湿度的气流。
42.所述电池及后电驱系统温控箱5还包括温控箱体51内部的加热板和温控箱体51外部的冷热控制机组、电池安装固定支架、后电驱系统固定工装及箱体固定铁地板52;所述温控箱体51两侧开设两个轴距调节孔511,温控箱体51底部前侧开设4个电池安装固定支架通过孔、温控箱体51底部后侧开设4个后电驱系统固定工装通过孔、温控箱体51前部开设3个二号冷却水管及电线通过孔;所述电池安装固定支架一端安装至箱体固定铁地板52 上,另一端通过电池安装固定支架通过孔插入温控箱体51内,用于安装支撑被测件电池;所述后电驱系统固定工装一端安装至箱体固定铁地板52上,另一端通过后电驱系统固定工装通过孔插入温控箱体51内,用于固定被测件后电驱系统;所述温控箱体51内还固定安装平台环境温度传感器,所述平台环境温度传感器均用于监测温控箱体51内温度环境信息,所述加热板、冷热控制机组均通过信号连接至主控制器。
43.所述一号测功机3及二号测功机4为现有技术,所述一号测功机3、二号测功机4结构相同,所述一号测功机3的传动轴通过测功机传动轴通过孔插入机舱控温箱体11内;所述二号测功机4的传动轴通过轴距调节孔511 插入温控箱体51内。为电池及后电驱系统温控箱被测件后电驱动系统提供载荷,不同驱动方式的车型均可应用本测试系统进行测试,如被测车型为前驱车型,则二号测功机可不工作;如被测车型为后驱车型,则一号测功机可不工作;如被测车型为四驱车型,则一号测功机与二号测功机同时工作。
44.一种用于多种构型纯电动乘用车热管理耦合性能测试系统的安装过程及其试验过程:
45.试验开始前,移开一号风道测试样件安装段13及一号风道机舱控温箱体上盖12,将前电驱动系统吊装至相应安装位置,将一号测功机3的传动轴连接至前电驱动动系统,将压缩机、水泵、阀体及蓄电池安装至机舱温控箱体内,将散热器冷凝器安装至一号风道测试样件安装13内,连通相关管路、高低压线及通讯线,在被测样件上安装测试传感器。之后将一号风道机舱温控箱体上盖12固定至机舱控温箱体11上,再将一号风道测试样件安装段13 一端卡接至一号风道机舱控温箱体上盖12上,另一端卡接至一号风道测试样件安装段13。
46.移开二号风道测试样件安装段,将被测件蒸发器、内置冷凝器及风暖ptc 安装固定至该段内部工装,并连通相关管路、高压线、在被测样件上安装测试传感器。之后将二号风道测试样件安装段装至二号风道。
47.移开温控箱体51的上盖,将电池及后电驱动系统吊装至电池及后电驱系统的温控箱体51,并通过相应支架及工装安装固定至相应位置,将二号测功机4的传动轴与后电驱动系统相连接。最后,将温控箱体51的上盖固定至电池及后电驱系统温控箱5的温控箱体51上。
48.试验中,工作人员在主控制器的操作界面操纵主控制器,并通过主控制器向各执行部件发出指令,为被测热管理系统提供类似于整车的环境边界条件。一号测功机3的控制器及二号测功机4的控制器接收到来自于主控制器的指令,通过传动轴被测电驱提供不同工况下的载荷,保证前后电驱系统按照预设工况运行。散热器及冷凝器送风温控风道(一号温控风道1)为散热器、冷凝器提供与测试工况相匹配的风温、风量及湿度的进风。蒸发器、内置冷凝器及风暖ptc送风温控风道(二号温控风道2)为蒸发器、内置冷凝器及风暖ptc提供与实际情况一致的风温、风量及湿度的进风。电池及后电驱系统温控箱体为电池及后电
驱动系统提供目标温度的环境。
4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