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暖房的远红外高温辐射器的制作方法

2022-06-14 20:47: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远红外高温辐射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暖房的远红外高温辐射器。


背景技术:

2.远红外线辐射器通过用不同热源加热就能产生大于4nm远红外线的器材。分旁热式和直热式。旁热式辐射器有管状、灯状、板状等形式,都装有镍铬电阻丝,外面涂覆有远红外线辐射材料,靠间接加热向外发射远红外线直热式辐射器,其辐射体是用电阻丝和耐热纤维编织而成,辐射面上有远红外线辐射材料,并经烧结处理。这种辐射器升温快,热惰性小,使用寿命长。现有技术中,常用到远红外线辐射器用于室内取暖。
3.其中现有的室内旁热式辐射器在工作时存在散热不均的问题,红外发热灯管周边的温度高,其周边区域的发热温度低,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再有现有的远红外高温辐射器的防护网篮为固定安装,安装和拆卸都非常不便,不利于其表面灰尘的清理以及清洗。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暖房的远红外高温辐射器。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暖房的远红外高温辐射器,包括外壳体,外壳体上安装有防护网并通过卡接机构相固定,外壳体内部通过连杆固定连接有梯形槽盒,梯形槽盒的内部右壁通过铰接座转动连接有反光板,反光板的右侧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动片,滑动片右侧转动连接有活动杆,活动杆右端贯穿梯形槽盒的右壁且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位于上方连接板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其左右往复运动,位于下方连接板和外壳体的内部右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a,梯形槽盒的内部安装有发热管和弧形折光板,且发热管位于弧形折光板和反光板之间。
6.优选的,所述外壳体上开设有安装孔,且安装孔和防护网相匹配,防护网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
7.优选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外壳体顶部的固定箱,固定箱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滑动板的内部固定插接有贯穿固定箱的卡杆,卡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弹簧b,卡杆的外围套设有位于固定箱内部的弹簧b。
8.优选的,防护网的顶部一侧开设有定位孔,且定位孔和卡杆相匹配。
9.优选的,所述梯形槽盒的内部顶壁以及内部底壁均固定连接有聚光板。
10.优选的,所述外壳体的内部右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导向杆,且导向杆活动贯穿连接板。
11.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微型电机,梯形槽盒和外壳体内部右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载板,且微型电机安装在载板上,微型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偏心轮,且偏心轮外圈抵住上方连接板的左侧。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3.1:本实用装置在工作时可以带动反光板不断往复摆动,这样发热管发出的红外热光在弧形折光板和反光板的折射下可以更加均匀的发散至受热区域,从而使得散发的热量更加均匀,用户体验更佳。
14.2:本实用装置的防护网便于安装和拆卸,方便其清洗。
附图说明
15.图1给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正视结构剖切图;
16.图2为图1中外壳体和梯形槽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1中固定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1、外壳体;2、防护网;3、把手;4、固定箱;5、卡杆;6、拉板;7、梯形槽盒;8、发热管;9、弧形折光板;10、反光板;11、铰接座;12、聚光板;13、连杆;14、滑动片;15、活动杆;16、连接板;17、偏心轮;18、微型电机;19、导向杆;20、弹簧a;21、滑动板;22、弹簧b。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20.实施例一
21.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暖房的远红外高温辐射器,包括外壳体1,外壳体1上安装有防护网2并通过卡接机构相固定,外壳体1内部通过连杆13固定连接有梯形槽盒7,梯形槽盒7的内部右壁通过铰接座11转动连接有反光板10,反光板10的右侧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动片14,滑动片14右侧转动连接有活动杆15,活动杆15右端贯穿梯形槽盒7的右壁且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6,位于上方连接板16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其左右往复运动,位于下方连接板16和外壳体1的内部右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a20,梯形槽盒7的内部安装有发热管8和弧形折光板9,且发热管8位于弧形折光板9和反光板10之间。
22.本实施例中:梯形槽盒7的内部顶壁以及内部底壁均固定连接有聚光板12,通过设置聚光板12,可以将经反光板10折射后发散出去的红外线进一步的折射输出,进一步提高了红外线的利用率;外壳体1的内部右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导向杆19,且导向杆19活动贯穿连接板16,导向杆19起着对活动杆15、连接板16运动导向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导向杆19可替换为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导向构件,驱动机构包括微型电机18,梯形槽盒7和外壳体1内部右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载板,且微型电机18安装在载板上,微型电机18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偏心轮17,且偏心轮17外圈抵住上方连接板16的左侧。
23.工作原理:发热管8工作发出红外线热光,经过弧形折光板9的折射将红外线折射至反光板10,微型电机18工作带动偏心轮17转动,配合弹簧a20的弹力作用下,从而带动反光板10不断往复摆动,这样发热管8发出的红外热光在弧形折光板9和反光板10的折射下可以更加均匀的发散至受热区域,从而使得散发的热量更加均匀,用户体验更佳。
24.实施例二
25.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暖房的远红外高温辐射器,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外壳体1,外壳体1上开设有安装孔,且安装孔和防护网2相匹配,防护网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3,卡接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外壳体1顶部的固定箱4,固定箱4的
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板21,滑动板21的内部固定插接有贯穿固定箱4的卡杆5,卡杆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弹簧b22,卡杆5的外围套设有位于固定箱4内部的弹簧b22,防护网2的顶部一侧开设有定位孔,且定位孔和卡杆5相匹配。
26.本实用装置中,防护网2可安装在安装孔内,然后拉动拉板6使得卡杆5向右移动,当防护网2放置好之后,松开拉板6,在弹簧b22回弹力作用下带动卡杆5左端卡主防护网2,从而对防护网2进行限位固定,拆卸时同理反向操作即可,防护网2便于安装和拆卸,方便其清洗。
27.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几种优选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上述实施例的相关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替代性的改进和组合。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暖房的远红外高温辐射器,包括外壳体(1),其特征在于:外壳体(1)上安装有防护网(2)并通过卡接机构相固定,外壳体(1)内部通过连杆(13)固定连接有梯形槽盒(7),梯形槽盒(7)的内部右壁通过铰接座(11)转动连接有反光板(10),反光板(10)的右侧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动片(14),滑动片(14)右侧转动连接有活动杆(15),活动杆(15)右端贯穿梯形槽盒(7)的右壁且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6),位于上方连接板(16)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其左右往复运动,位于下方连接板(16)和外壳体(1)的内部右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a(20),梯形槽盒(7)的内部安装有发热管(8)和弧形折光板(9),且发热管(8)位于弧形折光板(9)和反光板(10)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暖房的远红外高温辐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上开设有安装孔,且安装孔和防护网(2)相匹配,防护网(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暖房的远红外高温辐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外壳体(1)顶部的固定箱(4),固定箱(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板(21),滑动板(21)的内部固定插接有贯穿固定箱(4)的卡杆(5),卡杆(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弹簧b(22),卡杆(5)的外围套设有位于固定箱(4)内部的弹簧b(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暖房的远红外高温辐射器,其特征在于,防护网(2)的顶部一侧开设有定位孔,且定位孔和卡杆(5)相匹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暖房的远红外高温辐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槽盒(7)的内部顶壁以及内部底壁均固定连接有聚光板(1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暖房的远红外高温辐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右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导向杆(19),且导向杆(19)活动贯穿连接板(16)。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暖房的远红外高温辐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微型电机(18),梯形槽盒(7)和外壳体(1)内部右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载板,且微型电机(18)安装在载板上,微型电机(18)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偏心轮(17),且偏心轮(17)外圈抵住上方连接板(16)的左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远红外高温辐射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暖房的远红外高温辐射器。其技术方案包括:外壳体,外壳体上安装有防护网并通过卡接机构相固定,外壳体内部通过连杆固定连接有梯形槽盒,梯形槽盒的内部右壁通过铰接座转动连接有反光板,反光板的右侧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动片,滑动片右侧转动连接有活动杆,活动杆右端贯穿梯形槽盒的右壁且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位于上方连接板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其左右往复运动,位于下方连接板和外壳体的内部右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a,梯形槽盒的内部安装有发热管和弧形折光板,且发热管位于弧形折光板和反光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不仅发热更加均匀,而且防护网便于安装和拆卸,方便其清洗。方便其清洗。方便其清洗。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友 高国富 牛强 张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怀仁友清智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11
技术公布日:2022/6/1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