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中药丸剂、颗粒类振动凉丸设备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14 20:0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制药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丸剂、颗粒类振动凉丸设备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中药丸剂大多采用传统的自然晾干冷却,其过程周期长、效率低、占地面积大、最主要的缺点是需要人工搬运,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丸剂、颗粒类振动凉丸设备控制装置的智能控制系统,具有变频调速振动、物料自动加入、风量自动控制、自动出料和自动清洗功能,可以快速将中药丸剂冷却,无需等待自然晾干冷却。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中药丸剂、颗粒类振动凉丸设备控制装置,包括热丸料仓、冷丸料仓、上料系统、冷却系统、主塔振动系统和出料系统,干燥塔坐落在主塔振动系统上,清洗系统设置在干燥塔上,干燥塔上下端分别为的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通过上料系统连接热丸料仓,出料口通过出料系统连接冷丸料仓,干燥塔座底部开设有进风口,干燥塔座底部开设有引风口,冷却系统连接引风口。
5.进一步的,干燥塔内设置有若干层筛板,相邻的筛板一端交替错开设置有供丸剂下落的开口,开口上安装有下料翻板,每层筛板上设置有若干供丸剂滚若至开口的轨道。
6.进一步的,还包括有plc控制系统和工业触摸屏,上料系统、冷却系统、主塔振动系统、出料系统和清洗系统分别连接plc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通过以太网连接工业触摸屏,工业触摸屏上有用于控制上料系统、冷却系统、主塔振动系统、出料系统和清洗系统的工业触摸屏。
7.进一步的,plc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模块、plc和扩展接口模块,电源模块连接plc,plc连接扩展接口模块。
8.进一步的,冷却系统包括气动引风机和风管,风管连接引风口,引风机与风管连接,引风机连接扩展接口模块。
9.进一步的,风管上还设置有气动薄膜调节阀,气动薄膜调节阀连接扩展接口模块。
10.进一步的,上料系统包括真空上料机和气动蝶阀,真空上料机包括真空泵和上料机,真空泵通过真空管连接上料机,上料机通过输料管连接热丸料仓,气动蝶阀为两个,气动蝶阀上下错开设置在上料机底部,真空上料机和气动蝶阀分别连接扩展接口模块,两个气动蝶阀启停错开,并且与真空上料机的启停保持连锁。
11.进一步的,主塔振动系统包括变频器和振动电机,振动电机设置在干燥塔底部连接变频器,变频器连接扩展接口模块。
12.进一步的,还包括有清洗系统,清洗系统包括清洗管路、吹气管路和水洗管路,清洗管路和筛板数量对应设置,吹气管路和水洗管路分别连清洗管路,清洗管路连通至干燥
塔内的筛板上,清洗管路上设置气动流体阀,气动流体阀连接扩展接口模块。
13.进一步的,出料系统包括下料管和出料蝶阀,出料蝶阀为四个,四两个出料蝶阀分别设置在干燥塔的下料管上,出料蝶阀连接扩展接口模块。四个出料蝶阀可以手动或自动开启,自动时四个阀门连锁交互开启与关闭。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采用设备自动化凉丸,热丸在干燥塔内迂回下落,通过凉风吹拂快速凉丸,无需自然冷却,提升作业速率。2.可最大程度减少人力消耗,仅需单个人操作工业触摸屏便可完成全部设备运转和丸剂冷却过程,无需接触介质,安全、稳定、高效、节能。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动控制逻辑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料系统、冷却系统和主塔振动系统控制电路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启动控制电路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plc控制系统和工业触摸屏控制电路图;
21.图中:1.热丸料仓、2.冷丸料仓、31.真空泵、32.上料机、33.真空管、34.输料管、35.气动蝶阀、41.引风机、42.风管、43.气动薄膜调节阀、51.振动电机、61.下料管、62.出料蝶阀、71.进料口、72.出料口、73.进风口、74.引风口、75.筛板、76.下料翻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参照图1-6,一种中药丸剂、颗粒类振动凉丸设备控制装置,包括热丸料仓1、冷丸料仓2、上料系统、冷却系统、主塔振动系统和出料系统,干燥塔坐落在主塔振动系统上,清洗系统设置在干燥塔上,干燥塔上下端分别为的进料口71和出料口72,进料口71通过上料系统连接热丸料仓1,出料口72通过出料系统连接冷丸料仓2,干燥塔座底部开设有进风口73,干燥塔座底部开设有引风口74,冷却系统连接引风口74。
23.其中,干燥塔内设置有若干层筛板75,相邻的筛板75一端交替错开设置有供丸剂下落的开口,开口上安装有下料翻板76,每层筛板75上设置有若干供丸剂滚若至开口的轨道。多层筛板75可以使丸剂因振动迂回下落,延缓丸剂在干燥塔内的存留时间,使其充分冷却,当丸剂移动至开口处,下料翻板76打开,使丸剂进入下一次筛板上,本实用新型中的筛板75层数为四层,下料翻板76对应为四个。
24.其中,还包括有plc控制系统和工业触摸屏,上料系统、冷却系统、主塔振动系统、出料系统和清洗系统分别连接plc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通过以太网连接工业触摸屏,工业触摸屏上有用于控制上料系统、冷却系统、主塔振动系统、出料系统和清洗系统的工业触摸屏。
25.其中,plc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模块、plc和扩展接口模块,电源模块连接plc,plc连接扩展接口模块。
26.其中,冷却系统包括气动引风机41和风管42,风管42连接引风口74,引风机41与风管42连接,引风机41连接扩展接口模块。
27.其中,风管42上还设置有气动薄膜调节阀43,气动薄膜调节阀43连接扩展接口模块。可以通过在工业触摸屏上调节气动薄膜调节阀43的开度从而实现塔内冷却风风量的平稳控制。
28.其中,上料系统包括真空上料机和气动蝶阀35,真空上料机包括真空泵31和上料机32,真空泵31通过真空管33连接上料机32,上料机32通过输料管34连接热丸料仓1,气动蝶阀35为两个,气动蝶阀35上下错开设置在上料机32底部,真空上料机和气动蝶阀35分别连接扩展接口模块。真空上料系统可以将丸剂物料间歇式的由进料筒内高效地运输至干燥塔顶部,再依次按照轨道经过每层筛板75与冷空气接触进行冷却。本实用新型中的两个气动蝶阀35可以按照plc设定的程序自动依次打开关闭,保证干燥塔内的负压不受影响,同时两个阀门与真空上料机的启停保持连锁,保证上料的稳定进行。
29.其中,主塔振动系统包括变频器和振动电机51,振动电机51设置在干燥塔底部连接变频器,变频器连接扩展接口模块。主塔振动系统采用的是变频控制的方式。在工业触摸屏上设定好电机的频率后,通过plc控制系统将启停指令和速度给定信号传给变频器,以达到稳定启动和变频调速的功能。
30.其中,还包括有清洗系统,清洗系统包括清洗管路、吹气管路和水洗管路,清洗管路和筛板75数量对应设置,吹气管路和水洗管路分别连清洗管路,清洗管路连通至干燥塔内的筛板75上,清洗管路上设置气动流体阀,气动流体阀连接扩展接口模块。本实用新型中的筛板75层数为四层,而清洗管路对应设置为四个,四个气动流体阀可以手动在工业触摸屏上开启,对干燥塔内每层筛板75进行单独的气吹或水洗清洁。在自动模式下,气动流体阀会按照plc内的顺序控制程序对干燥塔内的筛板75进行逐层的气吹及水洗清洁。
31.其中,出料系统包括下料管61和出料蝶阀62,出料蝶阀62为四个,四两个出料蝶阀62分别设置在干燥塔的下料管61上,出料蝶阀62连接扩展接口模块。四个出料蝶阀62可以手动或自动开启,在自动模式时四个阀门连锁交互开启与关闭。
32.本实用新型采用可编程的plc进行控制,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化运行。通过一台工业触摸屏实现人机交互,该工业触摸屏可以将整个运行过程的数据保存并记录。本实用新型可采用手动和自动模式。在手动模式下所有电机阀门等设备由操作人员在工业触摸屏上单台操作,自动模式下所有阀门和电机等设备会按照控制程序自动启停或打开关闭。紧急复位按钮可以将设备电气部分停止工作并处于一个安全状态。工艺参数可以在参数设置窗口中方便快捷地设置。
33.本实用新型在自动模式下,将自动打开上料阀门、真空上料机和下料阀门,同时引风机41和振动电机51。该控制方法直观、易操作,在发生故障时会自动切位暂停模式且产生报警。待故障排除后可恢复程序自动执行模式。
34.本实用新型的上料系统、冷却系统、主塔振动系统、出料系统以及自动清洗系统均有在工业触摸屏上显示。振动变频电机的速度在工业触摸屏上设置输入,引风机41风速可以通过调节气动薄膜调节阀43开度达到控制效果。各个系统的电机和阀门等也都在工业触摸屏上完成操作,正常运行时显示绿色,有故障时显示红色,正常停止或在关闭位置则显示灰色。
35.工业触摸屏上有报警画面按钮,单击可进入报警记录画面和报警历史画面。所有当前报警记录和历史记录可以长时间在系统中分类保存,方便工艺人员进行寻找和查阅,
比传统触摸屏的存储时间和便捷性有很大的提升。
36.本实用新型在手动模式下,可以单独开启和关闭任意阀门,开启为绿色,关闭为灰色。在自动模式下,可选择气吹模式和水洗模式,并可以分别设置好每层阀门的开启时间。点击开始按钮后程序会自动执行,依次从上而下对每一层干燥板进行吹洗。
3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