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铜氨纤维复合面料的制作方法

2022-06-14 19:31: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面料,具体涉及一种铜氨纤维复合面料,属于纺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经编织物是采用经纱在经编针织机上编制串套而成的针织物,经编织物的线圈结构决定了织物的表面致密性和透气性,一般来说,具有网眼的经编织物透湿性和透气性比较好,而线圈密度大的织物透气性和透湿性相对较差,但是线圈密度大的织物表面致密,光滑性好,并具备良好的悬垂性。现有经编织物为了获得较好的透湿透气性不得已牺牲面料表面美观性,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服用面料的要求。因此,研究开发一种能够兼顾美观和透气透湿性能的经编复合面料对于本领域的发展很有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以上背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具光滑美观表面和导湿透气性的铜氨纤维复合面料,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铜氨纤维复合面料,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由两把梳栉采用经编织造而成,两把梳栉反向垫纱,第一把梳栉gb1的垫纱数码为1-0/2-3//,第二把梳栉gb2的垫纱数码为1-2/1-0//,第一把梳栉gb1的纱线采用涤纶纱线,第二把梳栉gb2的纱线采用包芯纱,包芯纱的芯纱为氨纶长丝纤维,包芯纱的鞘纱为铜氨短丝纤维。
6.通过以两把疏栉经编织造形成经平绒组织结构,使基布层形成手感光滑柔软的表面,使该面料具有良好的延伸性和悬垂性,再加上铜氨短丝纤维包覆氨纶长丝纤维形成的包芯纱,进一步提升面料的手感柔软性,并使面料具备较好的导湿透气性。
7.作为优选,所述涤纶纱线的规格为75d/24f,涤纶纱线的捻向为z捻。
8.作为优选,所述铜氨短丝纤维沿s捻向以螺旋环绕的方式包覆于氨纶长丝纤维表面。
9.作为优选,所述氨纶长丝纤维的规格为40d,所述铜氨短丝纤维的规格为70d/48f。
10.作为优选,所述基布层的厚度为0.3~0.9mm。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铜氨纤维复合面料,通过经编织造的基布层使得该面料具有良好的延伸性和悬垂性,由于采用含有铜氨短丝纤维的包芯纱进行经编织造,进一步提升了该面料的柔软手感并且使得该面料导湿透气,突破了现有经编面料仅能通过较为蓬松的织造结构实现导湿透气的限制,既具有紧致光滑的表面又具有良好的导湿透气性。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把梳栉gb1的垫纱数码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把梳栉gb2的垫纱数码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包芯纱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涤纶纱线;2、包芯纱;201、氨纶长丝纤维;202、铜氨短丝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19.在本实用新型中,若非特指,所有的份、百分比均为重量单位,所采用的设备和原料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的部件或设备如无特别说明,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2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铜氨纤维复合面料,该面料包括基布层,基布层由两把梳栉采用经编织造而成,两把梳栉反向垫纱,第一把梳栉gb1的垫纱数码为1-0/2-3//,第二把梳栉gb2的垫纱数码为1-2/1-0//,第一把梳栉gb1的纱线采用涤纶纱线1,第二把梳栉gb2的纱线采用包芯纱2,包芯纱2的芯纱为氨纶长丝纤维201,包芯纱2的鞘纱为铜氨短丝纤维202。
21.铜氨短丝纤维是将天然纤维素原料溶解于氢氧化铜的浓氨溶液中得到水合纤维,再经后加工得到,单丝较细,吸湿性能接近黏胶纤维。将氨纶长丝纤维作为芯纱增加纱线弹力,铜氨短丝纤维作为鞘纱包覆芯纱增加整个包芯纱的表面细致性、耐磨性以及导湿透气性。通过以两把疏栉经编织造形成经平绒组织结构,使基布层形成手感光滑柔软的表面,使该面料具有良好的延伸性和悬垂性,再加上铜氨短丝纤维202包覆氨纶长丝纤维201形成的包芯纱2,进一步提升面料的手感柔软性,并使面料具备较好的导湿透气性。
22.在本实施例中,涤纶纱线1的规格为75d/24f,涤纶纱线1的捻向为z捻。
23.在本实施例中,铜氨短丝纤维202沿s捻向以螺旋环绕的方式包覆于氨纶长丝纤维201表面。
24.在本实施例中,氨纶长丝纤维201的规格为40d,铜氨短丝纤维202的规格为70d/48f。
25.在本实施例中,基布层的厚度为0.3~0.9mm。
26.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铜氨纤维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该铜氨纤维复合面料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由两把梳栉采用经编织造而成,两把梳栉反向垫纱,第一把梳栉gb1的垫纱数码为1-0/2-3//,第二把梳栉gb2的垫纱数码为1-2/1-0//,第一把梳栉gb1的纱线采用涤纶纱线(1),第二把梳栉gb2的纱线采用包芯纱(2),包芯纱(2)的芯纱为氨纶长丝纤维(201),包芯纱(2)的鞘纱为铜氨短丝纤维(2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氨纤维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纱线(1)的规格为75d/24f,涤纶纱线(1)的捻向为z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氨纤维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氨短丝纤维(202)沿s捻向以螺旋环绕的方式包覆于氨纶长丝纤维(201)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氨纤维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氨纶长丝纤维(201)的规格为40d,所述铜氨短丝纤维(202)的规格为70d/48f。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氨纤维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层的厚度为0.3~0.9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兼具光滑美观表面和导湿透气性的铜氨纤维复合面料。一种铜氨纤维复合面料,包括基布层,基布层由两把梳栉采用经编织造而成,两把梳栉反向垫纱,第一把梳栉GB1的垫纱数码为1-0/2-3//,第二把梳栉GB2的垫纱数码为1-2/1-0//,第一把梳栉GB1的纱线采用涤纶纱线,第二把梳栉GB2的纱线采用包芯纱,包芯纱的芯纱为氨纶长丝纤维,包芯纱的鞘纱为铜氨短丝纤维。本实用新型通过经编织造的基布层使得该面料具有良好的延伸性和悬垂性,既具有紧致光滑的表面又具有良好的导湿透气性。有紧致光滑的表面又具有良好的导湿透气性。有紧致光滑的表面又具有良好的导湿透气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建平 余用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宁市天一纺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28
技术公布日:2022/6/1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