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摄像模组、终端设备及胶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6-11 20:08: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光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摄像模组、终端设备及胶接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多摄像算法融合要求摄像模组阵列的误差不能过大,实际拍摄是由每个镜头拍摄的多幅图像合成的。所以,摄像模组阵列中,各个镜头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要求非常高,因此对镜头的组装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外壳起到固定摄像模组的相对位置的作用,其对于阵列摄像模组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外壳品质高,可以有助于摄像模组间的组装精度的提升,同时也可以起到提高阵列摄像模组强度的作用。
3.现有的摄像模组阵列,通常使用金属外壳来固定多个摄像模组以构成摄像模组阵列。例如,金属外壳中具有多个容置孔,各个摄像模组置于这些容置孔中并使摄像模组的外侧面粘合于对应容置孔的侧壁,从而构成摄像模组阵列。这种金属外壳较为紧固,有助于提升摄像模组阵列的组装精度及可靠性。然而,金属外壳重量较大,且成本高昂,同时组装过程中存在可能划伤摄像模组的风险。
4.图1示出一种现有带马达镜头的摄像模组。该摄像模组包括带内螺纹的镜头支架、外螺纹的镜头,其中该镜头通过内外螺纹的啮合实现镜头与该镜头支架的连接。设计的时候,会要求镜头外径与镜头支架内径适配,这样才能使得该镜头顺利与该镜头支架进行啮合。、镜头支架和镜头之间设置有粘合剂,粘合剂在下渗过程中容易产生气泡13,由于气泡13可能是在镜头支架的侧壁上,有气泡13后,粘接强度就会下降,导致镜头支架与镜头之间粘接力下降。
5.现有的摄像模组中,在摄像模组外侧设置有外壳,一般外壳贴在镜座,马达镜头的外侧壁的四周,外壳主要用于跌落过程保护摄像模组,使摄像模组不受损伤、外观及功能性不受损伤。
6.镜座主要用于是保护感光芯片、内部元器件以及可控制摄像模组的一个器件,同时,镜座可防止微小颗粒(例如灰尘)进入感光芯片内部,影响成像。
7.外壳设置在摄像模组的外侧,因此需要在外壳内侧设置有一圈粘合剂,以增强与该摄像模组的粘接强度,粘合剂需要进行大面积的涂覆,涂覆的位置也包括设置在外壳的内壁上,模组马达外壳或者镜座上。
8.一方面,粘合剂为了适应大面积涂覆,现有技术中外壳点胶用粘合剂本身需要较粘稠的粘合剂才能使得粘合剂不容易下渗。
9.另一方面,外壳为了保证与摄像模组的强度,需要设置较多的粘合剂才能保证具有一定的粘接强度,由于要求外壳粘合剂具备较低的流动性不易于粘合剂流动,因此需要设置较多粘合剂,由于粘合剂较多,部分粘合剂其实没有起到粘接的作用,粘合剂设置较多时,产品的重量也会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摄像模组、终端设备及胶接结构,用于解决镜头与镜头支架粘接过程中减少气泡的产生。
11.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出一种摄像模组,包括马达镜头,马达镜头包括镜筒,所述镜筒包括相间设置的第一沉积部与第一凸部,所述第一沉积部为凹口,所述第一凸部为连接于所述凹口的圆弧凸起,所述第一沉积部与所述第一凸部围绕镜筒轴线呈圆环状设置于镜筒的外侧壁上。镜头支架,所述镜头支架具有安装孔,所述镜筒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并通过所述第一沉积部和第一凸部与所述镜头支架之间的粘合剂胶接于所述镜头支架。
12.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镜头支架包括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围绕所述安装孔的轴线呈圆环状设置于所述镜头支架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凹部为粘接于所述第一凸部的圆弧凹口。
13.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镜筒还包括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为锥形斜面,所述第一引导部连接所述镜筒顶端开口处的第一沉积部以用于引导粘合剂流入第一沉积部。
14.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引导部的锥形斜面的角度为20度~60度。
15.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镜头支架还包括第一倒角部,所述第一倒角部连接所述第一凹部。
16.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粘合剂的粘度在25℃下为4500~8000cps。相对密度为1.0500~1.0550g/cm3。流动性为0.9~1.2。
17.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粘合剂的粘度在25℃下为4500~8000cps。相对密度为1.0500~1.0550g/cm3。流动性为1.0~1.1。
18.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镜头支架的内壁还包括第一防溢部,所述第一防溢部连接所述镜头支架底端的第一倒角部。
19.根据一些实施例,摄像模组还包括,镜座,所述镜座设置于马达镜头的底部。线路基板,所述线路基板设置于所述镜座的底部。感光芯片,所述感光芯片与所述线路基板电连接,所述感光芯片与所述镜筒相对应。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马达镜头的外壁相粘接,用于增强马达镜头的强度。
20.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包括围绕于所述马达镜头的外侧壁的边框,所述边框的内壁设置第二引导部、第二沉积部、第二倒角部与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引导部为倒锥形斜面,所述第二沉积部为连接所述倒锥形斜面的凹口,所述第二凸部为连接所述凹口的圆弧凸起,所述第二凸部与外壳内壁连接处设置第二倒角部,所述第二沉积部、所述第二倒角部与所述第二凸部围绕外壳轴线呈圆环状相间设置于外壳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凸部延外壳轴线方向均匀分布。
21.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马达镜头的外壁上包括第二凹部与第三倒角部,所述第三倒角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第三倒角部围绕安装孔的轴线呈圆环状设置于马达镜头的外壁上,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第二凸部相粘接。
22.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还包括盖板,胶接于所述边框。
23.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边框的顶部设置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分布摄像模组的四个边角处。
24.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盖板包括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胶接所述定位柱。
25.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盖板具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柱相匹配。
26.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孔的直径为400μm~800μm。
27.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的材料采用塑料。
28.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引导部包括圆形凹槽,用于减缓粘合剂流速。
29.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边框包括第二防溢部,所述第二防溢部为倒锥形的斜面,位于外壳的底部,与所述马达镜头的外壁形成喇叭口部。
30.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喇叭口部最窄的距离为50μm~100μm。
31.根据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三粘接部,用于粘接所述盖板与所述马达镜头的顶壁。
32.根据一些实施例,摄像模组还包括限位块,设置于镜座侧壁上,用于固定所述外壳。
33.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镜筒、所述马达镜头、所述边框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多个边框共用所述盖板。
3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摄像模组。
3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胶接结构,包括第一构件,所述第一构件包括引导段、沉积段与圆弧凸段,所述引导段为锥形斜面,所述沉积段为连接所述锥形斜面的凹口,所述圆弧凸段为连接所述凹口的圆弧凸起,所述沉积段与所述圆弧凸段围绕第一构件轴线呈圆环状相间设置于第一构件侧壁上。第二构件,所述第二构件包括圆弧凹段与倒角段,所述倒角段连接于所述圆弧凹段,所述圆弧凹段与所述倒角段围绕第二构件轴线呈圆环状设置于第二构件内壁上,所述圆弧凹段与所述圆弧凸段相粘接。
36.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胶接结构用于摄像模组。
37.基于上述的摄像模组、终端设备及胶接结构,利用镜筒上的第一引导部引导粘合剂流入第一沉积部,待粘合剂注满第一沉积部后,粘合剂流入第一凹部与第一凸部形成的s型的间隙,达到降低粘合剂的流速,从而减少气泡产生且使镜筒牢固的粘接于镜头支架。
38.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说明和附图仅用来说明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39.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这里,构成本公开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附图中:
40.图1示出根据现有的摄像模组的镜头与镜头支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41.图2示出根据本技术示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终端设备及胶接结构的镜头与镜头支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42.图3示出根据本技术示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终端设备及胶接结构的镜头与镜头支架连接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3.图4示出根据本技术示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终端设备及胶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44.图5示出根据本技术示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终端设备及胶接结构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45.图6示出根据本技术示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终端设备及胶接结构的外壳结构示
意图。
46.图7示出根据本技术示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终端设备及胶接结构的盖板结构示意图。
47.图8示出根据本技术示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终端设备及胶接结构的限位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8.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例。然而,示例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49.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组元、材料、装置或等。在这些情况下,将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装置、实现、材料或者操作。
50.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操作/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51.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52.如图1所示,现有固定连接镜头和镜头支架的方法是采用粘合剂粘合,镜头和镜头支架的上端被视为螺纹的入口11,从此处灌注粘合剂,该粘合剂在重力的影响下,慢慢填充满镜头与镜头支架间隙12。该粘合剂本身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因此在实际情况下,由于粘合剂填充了大部分的间隙12,且由于直边段落差较大,在粘合剂流过直边的时候,内部的空气还没有释放,粘合剂流过沿着重力方向的直边后会因为流速过大,直接往下接触第二个间隙,从而在间隙12内部产生气泡13。
53.在重力影响下,粘合剂沿着粘接面流动的时候,由于流速的问题,造成了实际中粘合剂中的气泡13主要产生在粘合剂涂覆的两个侧壁上,在这两个侧壁上的气泡13产生后容易减小粘接强度,从而影响镜头整体的可靠性。
54.另一方面,随着摄像模组的镜头变大、像面变大的趋势,镜头的重量也会随之变大,一般7p镜头的重量在450mg-550mg左右,但是未来为了实现更大摄像模组的需求,还会有8p镜头,重量甚至会达到700-800mg左右,在该重量下,镜头的惯性也会变大,在受到机械冲撞的情况下,镜头和镜头支架之间的冲击挤压力量也会变强,如果没有粘合剂给镜头和镜头支架之间提供较强的粘接强度,就很容易使得该镜头从该镜头支架内脱落,也可能导致该镜头和该镜头支架之间没有粘合剂的位置相互撞击,从而出现粉尘或者碎屑等情况。
55.现在行业内有需求是为了能让粘合剂尽可能填充满镜头和镜头支架之间的间隙12,从而获得较强的粘接强度。现有的内外螺纹的形状大致为直边的形状,这种形状如三角形,梯形,锯齿形或者矩形,这种形状由于直边较多,直边的形状容易与相配合的螺纹干涉,造成碎屑出现。
56.现有的外壳一般包括腰带式和封闭式外壳两种,其中腰带式外壳大致为一个框形,外壳设置在摄像模组的外侧,因此需要在外壳内侧设置有一圈粘合剂,以增强与该摄像模组的粘接强度,粘合剂需要进行大面积的涂覆,涂覆的位置也包括设置在外壳的内壁上,模组马达外壳或者镜座上,另一方面,粘合剂为了适应大面积涂覆,在现有技术中外壳点胶用粘合剂本身需要较粘稠的粘合剂才能使得粘合剂不容易下渗,另一方面,腰带式外壳为了保证与摄像模组的强度,需要设置较多的粘合剂才能保证具有一定的粘接强度,由于要求外壳粘合剂具备较低的流动性不易于粘合剂流动,因此该方案需要设置较多粘合剂,由于粘合剂较多,部分粘合剂其实没有起到粘接的作用,故而影响其粘接性,并增加了一定成本及粘接性。
57.封闭式外壳也类似上述的腰带式外壳,不同的是,封闭式外壳上端设置有上侧盖板,上侧盖板进一步保护摄像模组的上端不受损坏,此外壳为一体式外壳。进一步地,该盖板进一步设置有一开口,该开口暴露出至少镜头的通光孔,以使得光线经过镜头,封闭式外壳需要在外壳内侧的上面和周侧都设置有粘合剂,粘合剂粘接模组的周侧和部分上端面,该种方案中,封闭式外壳需要设置上面和侧面的粘合剂,粘合剂使用量比较多,并且不便于安装与拆卸。
58.于是,本发明人认为上述发明可改善,通过合理运用科学原理进行潜心研究,终于提出一项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的发明。
59.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摄像模组、终端设备及胶接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60.图2示出根据本技术示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终端设备及胶接结构的镜头与镜头支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61.如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示例实施例,本公开一种摄像模组包括马达镜头,马达镜头包括镜头10、镜头支架60、镜座61、线路基板62、感光芯片63和外壳。镜头10粘接于镜头支架60上。当然公开中不限定其具体连接方式,可以达到本公开的相同效果即可。镜座61位于马达镜头的底部。本公开中不限定其具体连接方式。线路基板62设置于镜座61的底部。感光芯片63与线路基板62电连接,感光芯片63与镜头10光轴一致,且设置于镜座61内。外壳胶接于马达镜头的外侧壁,且位于镜座61的上侧。
62.图3示出根据本技术示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终端设备及胶接结构的镜头与镜头支架连接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63.如图3所示,根据一些实施例,镜筒包括相间设置的第一沉积部111与第一凸部112,第一沉积部111为凹口,第一凸部112为连接于凹口的圆弧凸起,第一沉积部111与第一凸部112围绕镜筒轴线呈圆环状设置于镜筒的外侧壁上。镜头支架,镜头支架具有安装孔,镜筒设置于安装孔内并通过第一沉积部和第一凸部与镜头支架之间的粘合剂胶接于镜头支架。
64.镜头10包括镜筒和镜片,镜筒内设置有镜片,用于保护镜片。镜筒的外侧壁上设置
有第一引导部110、第一沉积部111与第一凸部112。
65.第一引导部110为锥形斜面,且位于灌注粘合剂的入口处,第一引导部110连接灌注粘合剂的入口处的第一沉积部111。第一引导部110的锥形斜面的锥形角度为20度~60度。用于引导粘合剂缓慢流入镜筒与镜头支架60的间隙中。
66.第一沉积部111为凹口,第一凸部112为连接于凹口的圆弧凸起,第一沉积部111与第一凸部112围绕镜筒轴线呈圆环状设置于镜筒的外侧壁上;当粘合剂经第一引导部110流入第一沉积部111时,粘合剂蓄满第一沉积部111,此过程避免产生气泡。
67.通过镜筒上设置第一引导部110,利用第一引导部110的锥形斜面使得粘合剂易于从第一引导部110往下流动,由于第一引导部110一般设置在镜头10的上侧,第一引导部110与相邻的镜头支架60之间的具有间隙,第一引导部110可以引导粘合剂流入镜筒与镜头支架60的间隙内往下流淌。
68.根据一些实施例,镜头支架60具有安装孔,镜筒间隙设置于安装孔内并利用通过第一沉积部111与第一凸部112灌注的粘合剂胶接于镜头支架60。
69.镜头支架60的内壁上设置第一凹部113,第一凹部113围绕安装孔轴线呈圆环状设置于镜头支架60的内壁上,第一凹部113与第一凸部112相匹配,形成s型灌注粘合剂的间隙。
70.镜头支架60的内壁上还设置有第一倒角部114,第一倒角部114连接第一凹部113。第一倒角部114可以避免安装与拆卸时,由于磕碰产生的碎屑。
71.根据一些实施例,粘合剂的粘度在25℃下为4500~8000cps;相对密度为1.0500~1.0550g/cm3;流动性为0.9~1.2或者1.0~1.1。
72.镜头支架60的内壁还包括第一防溢部115,第一防溢部115的间隙较小,最小间隙距离为20μm~50μm,可以减少胶水溢出。第一防溢部115设置于镜头支架60的底部,当粘合剂从入口滴入,受重力影响使得粘合剂流到镜头支架60底部,此时,利用第一防溢部115使粘合剂停止继续向下流动。
73.粘合剂通过第一引导部110后流入第一沉积部111,其中第一引导部110具有的锥形斜面,使得粘合剂受到重力的影响后获得较为平稳的流速,其中第一沉积部111为一个凹口,凹口为一个凹陷的圆口,用于存储一定的粘合剂,同时也减小粘合剂流速,减少流速后,粘合剂不容易出现气泡,进一步地,镜筒与镜头支架60的间隙12利用镜筒的第一凸部112和镜头支架60的第一凹部113形成s型圆弧的间隙12,由于圆弧不与重力方向平行,可以减少粘合剂的流速,从而减少气泡的产生。
74.图4示出根据本技术示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终端设备及胶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根据本技术示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终端设备及胶接结构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75.如图4-5所示,根据一些实施例,外壳与马达镜头的外壁同样采用上述类似镜筒与镜头支架60的粘接方式来粘接。外壳包括边框64和盖板21。盖板21粘接于边框64上。当然,本公开中不限定其具体连接方式。
76.边框64的内壁上设置第二引导部24、第二沉积部26、第二倒角部27与第二凸部25,第二引导部24为倒锥形斜面,第二沉积部26为连接倒锥形斜面的凹口,第二凸部25为连接凹口的圆弧凸起,第二凸部25与外壳内壁连接处设置第二倒角部27,第二沉积部26、第二倒角部27与第二凸部25围绕外壳轴线呈圆环状相间设置于外壳的内壁上,第二凸部25延外壳
轴线方向均匀分布。此处,边框64的设置类似上述的镜头支架60的内壁。
77.根据一些实施例,边框64的顶部设置定位柱23,定位柱23分布摄像模组的四个边角处。用于连接盖板21。定位柱23的直径可以设置为300μm。
78.边框64上设置的第二凸部25可以用作加强筋,增强边框64的强度,第二凸部25可以减少外壳注塑成型造成的缩水风险。
79.边框64的第二引导部24可以使粘合剂流入外壳与马达镜头的外壁之间的缝隙中,同时,具有倒锥形斜面的第二引导部24可以增加外壳的支撑强度,而且还能降低外壳的整体重量。
80.盖板21包括限位槽29,限位槽29胶接定位柱23。用于使盖板21准确的盖于边框64上。此外,盖板21还可以设置定位孔20,定位孔20与定位柱23相匹配。当然,本公开中不限定其具体类型,凡是可以达到盖板21与边框64可拆卸的牢固固定即可。盖板21可以选用金属材料制成,盖板21可以高强度的保护马达镜头。
81.定位孔20设置于外壳的端面上,有助于盖板21贴附到马达的顶部,盖板21有助于保护该马达镜头的上端面,也可以不设置盖板21,但是由于会磨损马达镜头的顶壁造成不良的问题,在该马达镜头的顶壁上也可以贴保护膜,也可以避免马达镜头的顶壁受到划伤。
82.定位孔20可以设置为一圆柱形状,盖板21设置在至少两个摄像模组的顶部,其中在该盖板21相对两摄像模组之间的位置设置有一组定位孔20。
83.根据一些实施例,盖板21定位孔20的直径可以设置为400μm~800μm。当然,本公开中不限定其具体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84.外壳的材料采用塑料。由于外壳采用塑料结构能够使得外壳的成本进一步降低,采用塑料外壳可以使摄像模组的整体重量也进一步减轻,从而可以减轻终端设备的重量,外壳的塑料可以选用ntb982塑料制成。当然,本公开中其材料不做具体限定。
85.根据一些实施例,边框64的第二引导部24上设置圆形凹槽30,用于减缓粘合剂流速。
86.边框64内壁的上端进一步设置圆形凹槽30,边框64内壁的粘接段作为粘合剂布设的起始端(即马达镜头的外壁粘接部的一侧可以与胶针抵接处),胶管在圆形凹槽30内进行点胶后,粘合剂在圆形凹槽30储满后,粘合剂开始往下流出,从而防止因为胶针悬空点胶后,如果是一个直边的话,粘合剂在开始位置容易出现气泡,由于粘接部截面形状大致呈圆弧,粘合剂沿着圆弧进行粘接,并使粘合剂向下流动更加平缓。
87.如图5-6所示,边框64的内壁上设置第二防溢部,第二防溢部为倒锥形的斜面,位于外壳的底部,与马达镜头的外壁形成喇叭口部31。喇叭口部31最窄的距离为50μm~100μm。
88.喇叭口部31为斜面构成,其能够提供一个防止溢胶的作用,从而保证该马达镜头的外壁与边框64之间的粘合剂不会溢出,影响外壳与马达镜头的粘接作用。
89.马达镜头的外壁上包括第二凹部与第三倒角部,第三倒角部连接于第二凹部,第二凹部与第三倒角部围绕安装孔的轴线呈圆环状设置于马达镜头的外壁上,第二凹部与第二凸部25相匹配,形成s型灌注粘合剂的间隙。
90.图6示出根据本技术示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终端设备及胶接结构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91.如图6所示,外壳粘接马达镜头的外壁的粘合剂为第一粘接部28,用于边框64牢固固定于马达镜头上。
92.定位柱23粘接限位槽29的粘合剂为第二粘接部22,用于盖板21牢固固定于边框64上。
93.盖板21粘接马达镜头顶壁的粘合剂为第三粘接部40,用于盖板21牢固固定于马达镜头上。
94.通过以上三部分的粘接部,使盖板21完美的粘接于马达镜头上。
95.根据一些实施例,摄像模组还设置有限位块55,其设置于镜座61侧壁上,外壳抵接于限位块55上,用于牢固固定外壳。
96.图7示出根据本技术示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终端设备及胶接结构的盖板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根据本技术示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终端设备及胶接结构的限位块的示意图。
97.参图7-8所示,根据一些实施例,多个摄像模组同时设置一个盖板21。本公开采用一个盖板21连接至少一个摄像模组,从而实现多模组同时工作。
98.盖板21可以使组装到一起的多个摄像模组的高度维持一致的高度,从而使多摄像模组的端面维持一致的情况下,由于外壳减少气泡产生,增加了粘接强度,因此可以在多个摄像头模组上的镜座或者外壳上设置有限位块55,限位块55与外壳接触后,使外壳与马达镜头的外壁的气隙通道封闭,由于外壳与马达镜头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圆弧结构会减少流速,因限位块55密闭气隙,可以使气泡现象也会大大减少。
99.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实施例,本公开提出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如上述的摄像模组。
100.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实施例,本公开提出一种胶接结构,其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第一构件连接于第二构件。
101.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构件包括引导段、沉积段与圆弧凸段,引导段为锥形斜面,沉积段为连接锥形斜面的凹口,圆弧凸段为连接凹口的圆弧凸起,沉积段与圆弧凸段围绕第一构件轴线呈圆环状相间设置于第一构件侧壁上。
102.另外,第二构件包括圆弧凹段与倒角段,倒角段连接于圆弧凹段,圆弧凹段与倒角段围绕第二构件轴线呈圆环状设置于第二构件内壁上,圆弧凹段与圆弧凸段相匹配,形成s型灌注粘合剂的间隙。此粘接结构可以用于摄像模组。
103.采用以上胶接结构可以减少气泡的产生,从而达到更加牢固的粘接。
104.根据一些实施例,镜头安装于镜头支架的工序需要工具有喷胶机,离子风机,吸笔,棉签。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05.1.镜头支架放置于喷胶机上,将镜头支架放入喷胶机中,确认马达摆盘位置,将装有待点胶锁附马达组件的托盘水平放入喷胶机相应的托盘限位槽内,并确认马达托盘已被限位。
106.2.工作人员手动将镜头组装到镜头支架的安装孔内。
107.3.再将托盘压盖置于托盘上方位置,将上方托盘压盖接触喷胶机上慢慢压合。
108.4.确认放置平整后,启动点胶机按钮,进行点胶工艺。
109.5.点胶完成后,在保证马达不被打翻的情况下,将托盘压盖下边掀起,随后将托盘压盖取下。
110.6.最后取下点胶后装有锁附马达组件的马达托盘,确认溢胶等不良品并将其取出,再将优良品输送到下一工序组装。
11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