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机械法车站站台的侧壁送风方法与流程

2022-06-11 11:31: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城市轨道交通通风空调及防排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械法车站站台的侧壁送风方法。


背景技术:

2.国内地铁多采用“上送上排”的方式进行通风空调管路布置,除有少部分大空间车站偶有采用“侧送上排”的形式,且多设置于站厅层或物业层。伴随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成熟,轨底排热风道移除使得原轨底排热风道空间可以用作敷设空调送风管,车站站台可采用“下送上排”的形式布管,以减少机械法盾构半径,降低工程投资。
3.常规的“上送上排”气流模式中,顶部新风射流向下吹出,与车站室内空气混合后排出房间,空气置换效果差,新风利用率低。当气流流速过小,风压不足时易引起气流短路,制冷效果差且易引起室内空气交叉污染。当气流流速过大时,易引起噪声,降低环境舒适度。竖直断面上车站上部区域温度较低,而下层工作区温度较高,与节能温度分层梯度相反。
4.侧壁静压箱下部送风时,射流卷吸房间下部的部分空气,在工作区形成许多小的混合气流。工作区内的人体周围的空气变热形成热射流,卷吸周围的空气上升,污染的热气流通过顶部的回排风口排出房间。当热流卷吸所需空气量小于送风量时空气会保持向上流动。当到达一定高度后,卷吸所需空气大于送风量时,则将卷吸顶棚返回的气流,因此上部出现回流混合区。当回流区高度高于1.8m时即可保证工作区有较高的空气质量。工作区内气流流向近乎单向上升,通风效率及温度效率高,既节约冷量又有较高的舒适度。
5.地下车站建筑受地质及地面建筑布局等因素影响,部分车站埋深较深、出入口曲折狭长,火灾工况时自然补风阻力较大。当自然补风无法满足要求时则需设置机械补风设施,若公共区采用“上送下排”系统时往往需采用错层补风或另设低位补风口的方式,补风效果欠佳,实施困难。若站台层采用侧壁送风,不仅无需增设管路及构件,亦可在不对蓄烟层产生扰动的情况下满足火灾工况的补风需求。
6.基于此,目前国内很多机械法站台多采用传统的“上送上排”气流模式导致盾构断面较大。盾构断面的增大使得投资成本与施工难度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7.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机械法开挖站台、利用原有轨底排热风道设置送风管接入侧壁静压箱侧送风的通风方法。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机械法车站站台的侧壁送风方法,其送风系统包括敷设于原轨底排热风道区域的送风管、送风软管、设置于站台侧壁的送风静压箱以及设置于车站顶部天花区域的回排风兼排烟管,所述送风静压箱上设有送风口,所述回排风兼排烟管上设有回排风兼排烟口;
9.所述侧壁送风方法为:
10.所述送风管通过送风软管向上连接至送风静压箱,通过送风口对站台进行送风;
11.通过回排风兼排烟管上的回排风兼排烟口进行排风;
12.当火灾工况时,可采用车站送风系统兼作补风系统,由送风口进行补风,采用回排风兼排烟管通过回排风兼排烟口进行排烟。
13.进一步地,所述送风口的位置不高于站台净高的1/2高。
14.进一步地,所述送风口设置为多个。
15.进一步地,所述送风软管和送风静压箱设置为多个。
16.进一步地,所述送风口和送风静压箱的数量可相同或不同。
17.进一步地,所述回排风兼排烟口设置有多个。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9.本发明的机械法站台侧向送风静压箱送风方法不仅优化了站台公共区空调、补风及排烟的气流组织实现了侧向送、补风,上部排风、烟的气流组织,在增加系统舒适度、冷量利用率的同时解决了站台自然补风可能不足且扰动蓄烟层的问题;送风静压箱可根据装修方案进行个性化调整以满足装修造型需求;而且根据机械法断面特性合理利用了空间,使得整个断面区域充分利用,减少了对盾构断面尺寸的要求。降低了工程施工难度及风险,减少了工程建设成本。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的机械法车站站台侧壁送风系统断面布置示意图。
21.附图标记:1、送风管,2、送风软管,3、送风静压箱,4、送风口,5、回排风兼排烟风管,6、回排风兼排烟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解释。
2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法车站站台的侧壁送风方法,如图1所示,其送风系统包括包括敷设于原轨底排热风道区域的送风管、送风软管、设置于站台侧壁的送风静压箱以及设置于车站顶部天花区域的回排风兼排烟管,送风静压箱上设有送风口,回排风兼排烟管上设有回排风兼排烟口;
24.其侧壁送风方法为:
25.将站台层公共区的送风管1由原轨底排热风道区域敷设,并通过送风软管2向上连接至站台侧壁的送风静压箱3,通过设置于不高于站台净高1/2的送风口4对站台进行送风;
26.在车站顶部天花区域设置有回排风兼排烟管5,通过回排风兼排烟管5上的回排风兼排烟口6进行排风;
27.当火灾工况时,根据车站需要可采用车站送风系统兼作补风系统,由送风口进行补风,采用回排风兼排烟管5通过回排风兼排烟口6进行排烟。
28.其中,送风口4设置为多个,保证车站内气流组织良好。
29.送风软管2和送风静压箱3设置为多个,以均匀对车站内均匀送风。
30.送风口4和送风静压箱3的数量可相同或不同,根据车站站台可自行设置。
31.回排风兼排烟口6设置有多个,以保证车站内空气气流流通,满足排烟要求。
32.本发明结合机械法盾构断面特性利用原轨底风道闲置空间设置空调送风管1,并向上接送风软管2将已处理空气引入站台侧壁的送风静压箱3进行送风。于顶部天花区域仅需设置回排风兼排烟管5进行排风、排烟。同时火灾工况时,设置于侧壁且低于1/2站台净高的送风口4可实现对站台进行补风。送风静压箱3可根据车站装修方案灵活调整更加契合造型布置。由于整个盾构断面充分得以利用,减少了对顶部天花部分空间的需求,可减小盾构半径,降低工程投资。
33.以上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种种的同等变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的所限定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机械法车站站台的侧壁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送风系统包括敷设于原轨底风道区域的送风管、送风软管、设置于站台侧壁的送风静压箱以及设置于车站顶部天花区域的回排风兼排烟管,所述送风静压箱上设有送风口,所述回排风兼排烟管上设有回排风兼排烟口;所述侧壁送风方法为:所述送风管通过送风软管向上连接至送风静压箱,通过送风口对站台进行送风;通过回排风兼排烟管上的回排风兼排烟口进行排风;当火灾工况时,可采用车站送风系统兼作补风系统,由送风口进行补风,采用回排风兼排烟管通过回排风兼排烟口进行排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法车站站台的侧壁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口的位置不高于站台净高的1/2高。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法车站站台的侧壁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口设置为多个。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法车站站台的侧壁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软管和送风静压箱设置为多个。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法车站站台的侧壁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口和送风静压箱的数量可相同或不同。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法车站站台的侧壁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排风兼排烟口设置有多个。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法车站站台的侧壁送风方法,其送风系统包括敷设于原轨底风道区域的送风管、送风软管、设置于站台侧壁的送风静压箱以及设置于车站顶部天花区域的回排风兼排烟管,送风静压箱上设有送风口,回排风兼排烟管的底部设有回排风兼排烟口;侧壁送风方法为:送风管通过送风软管向上连接至送风静压箱,通过送风口对站台进行送风;通过回排风兼排烟管上的回排风兼排烟口进行排风;当火灾工况时,可采用车站送风系统兼作补风系统,由送风口进行补风,采用回排风兼排烟管通过回排风兼排烟口进行排烟。本发明解决了站台自然补风可能不足且扰动蓄烟层的问题,而且根据机械法断面特性合理利用了空间,使得整个断面区域充分利用。分利用。分利用。


技术研发人员:曹楷 刘志强 张志良 李丹 唐上明 林金海 姜宝臣 严东 王晖 黄辉 林志元 叶建兴 钟长平 徐建国 李阶智 肖瑞传 陈树茂 范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08
技术公布日:2022/6/1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