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内科康复护理病床

2022-06-11 07:05: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科康复护理病床。


背景技术:

2.内科几乎囊括了所有其他临床医学学科的基础,一般分为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血液内科,传染病科,小儿科等。在临床实践中,许多内科病人需要在医护人员或者家人的辅助下,做康复训练与日常护理,以便病情较早地康复,基于此,市面上涌现出了一批各式各样的、针对内科病人的康复护理装置,大部分装置运动形式单一,服务对象单一,如只针对下肢或只针对上肢,具备比较大的局限性,站在综合角度看待,不能较好地减轻医护人员及病人家属的工作量。
3.基于上述考虑,设计一种康复护理病床,能比较全面地解决现有产品的不足,如专利号为202111062957.5的专利提出了一种中医内科康复护理装置,设置了上下肢联动的训练机构,可同时实现患者上下肢的康复训练,且可适用于不同腿长的患者,但是,该装置为电机驱动,患者为被动训练,并非自主锻炼,也缺乏变负载训练的功能。对此,设计一种患者主动训练式的、运动强度可适配患者自身情况的、可单独训练下肢、单独训练上肢或联动训练上下肢和躯干的内科康复训练病床,且兼具护理的功能,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内科康复护理病床,包括床身模块、床板模块、训练模块;床身模块包括安装有手动升降模块的框架;框架上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侧板和一个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上设置有一排等距分布的第一锯齿;第二侧板上设置有一排等距分布的第二锯齿;床板模块包括身位调整机构和上肢训练机构;身位调整机构可拆卸地安装在框架上;身位调整机构具备两种锁定方式,分别用于锁定平躺身位和倚靠身位;手动升降模块与身位调整机构接触配合,用于驱动身位调整模块;上肢训练机构为开式链机构,用于训练握力及臂力;上肢训练机构安装在身位调整机构上;训练模块包括空间混联机构和衔接机构;空间混联机构铰接在身位调整机构上;衔接机构串联安装在空间混联机构上;衔接机构和空间混联机构构成一个串联式组合机构;衔接机构为开式链机构,用于与上肢训练机构接触联动。
5.进一步地,手动升降模块包括第一导杆、滚筒、滑台、螺杆、减速器、扳手、第一转轴;第一导杆和减速器固定安装在框架内;螺杆固定安装在减速器输出轴上;第一转轴固定安装在减速器输入轴上;滑台与第一导杆滑动连接;滑台与螺杆螺纹配合连接;滚筒铰接在滑台上;扳手放置在框架内。
6.进一步地,扳手上设置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第一接头用于与第一转轴对接。
7.进一步地,身位调整机构包括第一床板、离合轴、设置有让位孔的第二床板、第一连杆、第二导杆、紧定螺钉、第一滑块、第二支座、第三支座;第三支座固定安装在第一床板上;两个第二支座固定安装在第二床板两侧;两个第二支座分别与第三支座铰接;离合轴分
别与第二支座和第三支座滑动连接;第一床板两侧各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二导杆;每个第二导杆上滑动安装有一个第一滑块;每个第一滑块上铰接有第一连杆的第一端;每个第一连杆的第二端铰接在第二床板上;第一床板两侧各装配有一排等距分布的紧定螺钉;紧定螺钉第一端用于与第一滑块接触配合;紧定螺钉第二端用于与第二接头对接;让位孔用于容纳训练模块。
8.进一步地,离合轴包括磁铁、第一外花键、主轴、第二外花键;主轴两端各设置有一个磁铁;第一外花键设置在主轴第一端,且第一外花键与主轴第一端的磁铁接触;第二外花键设置在主轴第二端;第二外花键的长度是第一外花键的两倍,且第二外花键与主轴第二端磁铁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外花键的长度;第二支座内设置有第一内花键;第三支座内设置有第二内花键;第一内花键的长度与第一外花键的长度相等;第一外花键、主轴和第二外花键分别用于与第一内花键或第二内花键滑动配合;磁铁用于吸附第二支座。
9.进一步地,上肢训练机构包括第一摆杆、第二转轴、第二摆杆、第三摆杆、第一套筒、挡板、第一支座、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指柄;第一支座固定安装在第二床板上;第二转轴铰接在第一支座上;第二转轴两侧各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一摆杆;第二转轴两端各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二摆杆;每个第二摆杆上铰接有一个第三摆杆;每个第三摆杆上滑动安装有一个第一套筒;每个第一套筒上固定安装有一个挡板;每个第一套筒上滑动安装有四个指柄;每个指柄上套设有一个第二弹簧;每个第二弹簧两端分别与其所在的指柄和第一套筒固定连接;每个第一套筒内安装有一个第一弹簧;每个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其所在的第一套筒和第三摆杆固定连接。
10.进一步地,床板模块还包括把手、第一挡块、第二挡块、心轴、第三挡块;第一床板两侧各铰接有一个把手;第二床板两侧各铰接有一个把手;把手由两个互相垂直的轴段组成;让位孔内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一挡块、一个心轴和两个第三挡块;第二床板两侧各滑动安装有一个第二挡块;第二挡块第一端外伸暴露在第二床板外侧;第二挡块第二端外伸暴露在让位孔内部。
11.进一步地,空间混联机构包括四脚支座;四脚支座包括中间支座、对称支座、角支座;角支座侧面设置有两个关于角支座对称的对称支座;角支座底面设置有一个中间支座;中间支座的中间平面与两个对称支座的对称平面共面;四脚支座通过角支座铰接在心轴上。
12.进一步地,空间混联机构还包括第三床板、第四支座、第三导杆、第三弹簧、第二套筒、第一推杆、第一滑杆、第二滑杆、第二连杆、拉杆、挡圈、第二滑块;第三床板固定安装在四脚支座上;第三床板用于与第一挡块、第二挡块或第三挡块接触配合;每个对称支座上铰接有一个第二连杆;第四支座第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三床板上;第三导杆固定安装在第四支座内;第二套筒滑动安装在第三导杆上;第三弹簧套设在第三导杆上;第三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二套筒和第四支座第二端固定连接;第一滑杆铰接在一个第二连杆的中部,第二滑杆铰接在另一个第二连杆的中部;第二滑杆插入第一滑杆中,即第二滑杆与第一滑杆滑动配合;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之间装配有一个第二滑块;第二滑块分别与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滑动配合;第一推杆第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滑块上;第一推杆第二端与第二套筒滑动配合;每个第二连杆上铰接有一个拉杆;每个拉杆上铰接有一个挡圈。
13.进一步地,衔接机构包括第二推杆、第三连杆、吊杆、第四连杆、横梁;第二推杆第
一端与第二滑块固定连接;吊杆第一端铰接在中间支座上;第三连杆第一端铰接在第二推杆第二端上;第三连杆第二端铰接在吊杆中部;第四连杆铰接在吊杆第二端上;横梁固定安装在第四连杆上;第四连杆受自身和横梁的重力作用自然下垂,用于驱动横梁与第一摆杆接触配合。。
14.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1)床身模块采用纯机械结构,不含电控元件,手动驱动,安全可靠,成本低;(2)床身模块带有锯齿状结构,可悬挂各类护理用器械,如尿袋、引流袋、呕吐物收集袋等;(3)床板模块可实现病人平躺或倚靠,且可充当担架,便于病人的转运;(4)床板模块内设置的上肢训练机构,可训练臂力与握力;(5)训练模块采用空间混联机构,可对下肢进行训练,且与上肢训练机构联动时,可实现四肢与躯干的综合力量锻炼;(6)由于采用了纯机械结构,病人需主动锻炼,故而可根据自身的恢复情况量力而行,避免了被动锻炼时由于机器故障原因而带来的伤害。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的姿态示意图一。
16.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的姿态示意图二。
17.图3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的姿态示意图三。
18.图4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的姿态示意图四。
19.图5为本发明床身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发明扳手的零件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发明床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一。
22.图8为本发明床板模块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一。
23.图9为本发明床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二。
24.图10为本发明床板模块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二。
25.图11为本发明床板模块的局部拆分结构示意图。
26.图12为本发明离合轴的第一工位示意图。
27.图13为本发明离合轴的第二工位示意图。
28.图14为本发明训练模块的姿态示意图一。
29.图15为本发明训练模块的剖视图。
30.图16为本发明训练模块的姿态示意图二。
31.图17为本发明四脚支座的零件结构示意图一。
32.图18为本发明四脚支座的零件结构示意图二。
33.图19为本发明四脚支座的零件结构示意图三。
34.图中:1-床身模块;2-床板模块;3-训练模块;
35.101-框架;102-第一导杆;103-滚筒;104-滑台;105-螺杆;106-减速器;107-扳手;108-第一转轴;109-第一侧板;110-第一锯齿;111-第二侧板;112-第二锯齿;
36.10701-第一接头;10702-第二接头;
37.201-第一床板;202-把手;203-离合轴;204-第二床板;205-第一摆杆;206-第二转轴;207-第二摆杆;208-第三摆杆;209-第一套筒;210-挡板;211-第一连杆;212-第一挡块;213-第二挡块;214-心轴;215-第三挡块;216-第一支座;217-第一弹簧;218-第二弹簧;
219-指柄;220-第二导杆;221-紧定螺钉;222-第一滑块;223-第二支座;224-第三支座;
38.20301-磁铁;20302-第一外花键;20303-主轴;20304-第二外花键;
39.20401-让位孔;
40.22301-第一内花键;
41.22401-第二内花键;
42.301-第三床板;302-第四支座;303-第三导杆;304-第三弹簧;305-第二套筒;306-第一推杆;307-第一滑杆;308-第二滑杆;309-第二连杆;310-四脚支座;311-拉杆;312-挡圈;313-第二推杆;314-第三连杆;315-吊杆;316-第四连杆;317-横梁;318-第二滑块;
43.31001-中间支座;31002-对称支座;31003-角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45.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46.图1~图19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该实施例床身尺寸采用市面上常用的病床尺寸,床面长1900mm,宽700mm,床面距地面高度为600mm;床身模块1包括安装有手动升降模块的框架101;框架101上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侧板109和一个第二侧板111;第一侧板109上设置有10个等距分布的第一锯齿110,间距为40mm;第二侧板111上设置有19个等距分布的第二锯齿112,间距为30mm;第一锯齿110和第二锯齿112的边界均为圆角过渡,不会造成皮肤划伤;床板模块2包括身位调整机构和上肢训练机构;身位调整机构可拆卸地安装在框架101上;身位调整机构具备两种锁定方式,分别用于锁定平躺身位和倚靠身位;手动升降模块与身位调整机构接触配合,用于驱动身位调整模块;上肢训练机构为开式链机构,用于训练握力及臂力;上肢训练机构安装在身位调整机构上;训练模块3包括空间混联机构和衔接机构;空间混联机构铰接在身位调整机构上;衔接机构串联安装在空间混联机构上;衔接机构和空间混联机构构成一个串联式组合机构;衔接机构为开式链机构,用于与上肢训练机构接触联动。
47.如图5和图6所示,手动升降模块中,第一导杆102和减速器106固定安装在框架101内;螺杆105固定安装在减速器106输出轴上;第一转轴108固定安装在减速器106输入轴上;滑台104与第一导杆102滑动连接;滑台104与螺杆105螺纹配合连接;滚筒103铰接在滑台104上;扳手107放置在框架101内;扳手107上设置有第一接头10701和第二接头10702;第一接头10701用于与第一转轴108对接。
48.如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身位调整机构包括第一床板201、离合轴203、设置有让位孔20401的第二床板204、第一连杆211、第二导杆220、紧定螺钉221、第一滑块222、第二支座223、第三支座224;第三支座224固定安装在第一床板201上;两个第二支座223固定安装在第二床板204两侧;两个第二支座223分别与第三支座224铰接;离合轴203分别与第二支座223和第三支座224滑动连接;第一床板201两侧各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二导杆220;每个第二导杆220上滑动安装有一个第一滑块222;每个第一滑块222上铰接有第一连杆211的第
一端;每个第一连杆211的第二端铰接在第二床板204上;第一床板201两侧各装配有一排等距分布的紧定螺钉221;紧定螺钉221第一端用于与第一滑块222接触配合;紧定螺钉221第二端用于与第二接头10702对接;让位孔20401用于容纳训练模块3。
49.如图11、图12和图13所示,离合轴203包括磁铁20301、第一外花键20302、主轴20303、第二外花键20304;主轴20303两端各设置有一个磁铁20301;第一外花键20302设置在主轴20303第一端,且第一外花键20302与主轴20303第一端的磁铁20301接触;第二外花键20304设置在主轴20303第二端;第二外花键20304的长度是第一外花键20302的两倍,且第二外花键20304与主轴20303第二端磁铁20301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外花键20302的长度;第二支座223内设置有第一内花键22301;第三支座224内设置有第二内花键22401;第一内花键22301的长度与第一外花键20302的长度相等;第一外花键20302、主轴20303和第二外花键20304分别用于与第一内花键22301或第二内花键22401滑动配合;磁铁20301用于吸附第二支座223。
50.如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上肢训练机构包括第一摆杆205、第二转轴206、第二摆杆207、第三摆杆208、第一套筒209、挡板210、第一支座216、第一弹簧217、第二弹簧218、指柄219;第一支座216固定安装在第二床板204上;第二转轴206铰接在第一支座216上;第二转轴206两侧各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一摆杆205;第二转轴206两端各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二摆杆207;每个第二摆杆207上铰接有一个第三摆杆208;每个第三摆杆208上滑动安装有一个第一套筒209;每个第一套筒209上固定安装有一个挡板210;每个第一套筒209上滑动安装有四个指柄219;每个指柄219上套设有一个第二弹簧218;每个第二弹簧218两端分别与其所在的指柄219和第一套筒209固定连接;每个第一套筒209内安装有一个第一弹簧217;每个第一弹簧217两端分别与其所在的第一套筒209和第三摆杆208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床板模块2还包括把手202、第一挡块212、第二挡块213、心轴214、第三挡块215;第一床板201两侧各铰接有一个把手202;第二床板204两侧各铰接有一个把手202;把手202由两个互相垂直的轴段组成;让位孔20401内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一挡块212、一个心轴214和两个第三挡块215;第二床板204两侧各滑动安装有一个第二挡块213;第二挡块213第一端外伸暴露在第二床板204外侧;第二挡块213第二端外伸暴露在让位孔20401内部。
51.如图17、图18和图19所示,空间混联机构中的四脚支座310包括中间支座31001、对称支座31002、角支座31003;角支座31003侧面设置有两个关于角支座31003对称的对称支座31002;角支座31003底面设置有一个中间支座31001;中间支座31001的中间平面与两个对称支座31002的对称平面共面;四脚支座310通过角支座31003铰接在心轴214上。
52.如图14、图15和图16所示,空间混联机构中,第三床板301固定安装在四脚支座310上;第三床板301用于与第一挡块212、第二挡块213或第三挡块215接触配合;每个对称支座31002上铰接有一个第二连杆309;第四支座302第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三床板301上;第三导杆303固定安装在第四支座302内;第二套筒305滑动安装在第三导杆303上;第三弹簧304套设在第三导杆303上;第三弹簧304两端分别与第二套筒305和第四支座302第二端固定连接;第一滑杆307铰接在一个第二连杆309的中部,第二滑杆308铰接在另一个第二连杆309的中部;第二滑杆308插入第一滑杆307中,即第二滑杆308与第一滑杆307滑动配合;第一滑杆307和第二滑杆308之间装配有一个第二滑块318;第二滑块318分别与第一滑杆307和第二滑杆308滑动配合;第一推杆306第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滑块318上;第一推杆306第二端
与第二套筒305滑动配合;每个第二连杆309上铰接有一个拉杆311;每个拉杆311上铰接有一个挡圈312;衔接机构中,第二推杆313第一端与第二滑块318固定连接;吊杆315第一端铰接在中间支座31001上;第三连杆314第一端铰接在第二推杆313第二端上;第三连杆314第二端铰接在吊杆315中部;第四连杆316铰接在吊杆315第二端上;横梁317固定安装在第四连杆316上;第四连杆316受自身和横梁317的重力作用自然下垂,用于驱动横梁317与第一摆杆205接触配合
53.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本发明的初始状态如图3所示,此时,可让病人躺在床面上,接着,需要做锻炼时,如图4所示,先将训练模块3立起来,在图3所示状态时,可参照图8,此时训练模块3的第三床板301在重力作用下,压在两个第三挡块215上,如要立起第三床板301,需先将两个第二挡块213向外侧拔出,然后手动立起第三床板301,驱动四脚支座310绕着心轴214转动,直到第三床板301与第一挡块212接触,此时再将两个第二挡块213插回原位,使得两个第二挡块213和第一挡块212将第三床面限制在与第二床面垂直的位置,此时,横梁317上升的过程中,会勾动两个第一摆杆205,使得第一摆杆205偏转一定的角度。
54.接着,在第三弹簧304作用下,空间混联机构的初始位姿如图14所示,病人可将双脚插入两个拉杆311与第二床板204之间,然后勾脚,使得脚背与拉杆311接触,接着做屈膝运动,通过脚部和腿部的肌肉群出力,驱动两个拉杆311向第三床板301偏转,最终牵拉第三弹簧304至图16所示位置,此时第二连杆309贴合第三床板301、第二套筒305贴合第四支座302第一端;在图14至图16的运动过程中,第四连杆316和横梁317在重力作用下会实时位于竖直面内。
55.如图14、图15和图16所示,空间混联机构的运动原理为,两个第二连杆309同步偏转,带动第一滑杆307相对于第二滑杆308滑动,同时第一滑杆307和第二滑杆308相对于第二连杆309转动,由于两个第二连杆309的对称特性,第一滑杆307和第二滑杆308的接触滑动平面始终平行于第三床板301与第四支座302的接触面,且第二滑块318相对于第一滑杆307和第二滑杆308滑动的同时,始终在两个第二连杆309的对称平面内移动,进而通过第一推杆306,带动第二套筒305在第三导杆303上滑动;进一步地,衔接机构的运动原理为,第二滑块318带动第一推杆306运动的同时,也在带动第二推杆313在两个第二连杆309的对称平面内移动,而衔接机构属于两个第二连杆309的对称平面内的平面开式链机构,故第二推杆313通过第三连杆314,带动吊杆315绕着中间支座31001转动,进而在竖直方向提升横梁317的高度。
56.如图17、图18和图1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对称支座31002的中间平面到两个对称支座31002的对称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为22.5
°
,中间支座31001的中间平面相对于两个对称支座31002顶面的夹角β为60
°

57.单独训练下肢时,脚部和腿部肌肉群需要克服第三弹簧304弹力、训练模块3的驱动力以及横梁317通过第一摆杆205带动上肢训练机构摆动的驱动力。
58.单独训练上肢时,如图7、图9和图10所示,手握第一套筒209,四指放在指柄219上,挡板210放置手与第一套筒209滑脱;手指克服第二弹簧218弹力,可锻炼手指的握力,手克服第一弹簧217的弹力,拔第一套筒209,可锻炼手掌握力和手臂臂力。
59.同时驱动训练模块3和上肢训练机构时,由于第一摆杆205和横梁317的滑动接触配合,使得训练模块3和上肢训练机构联动,称为有机的整体,导通下肢肌肉群和上肢肌肉
群的力量传导路线,牵动躯体肌肉群,即腰部、腹部和背部,根据病人自身情况,量力而行地进行全身综合力量训练。
60.如图11、图12和图13所示,给出了身位调整机构具备两种锁定方式之一,即平躺身位的锁定原理,图12所示状态,手动驱动主轴20303第一端的磁铁20301与第二支座223吸附,此时第一外花键20302和第二外花键20304均与两个第二支座223上的第一内花键22301配合,且第二外花键20304同时与第三支座224上的第二内花键22401配合,故而第一床板201无法相对于第二床板204转动,平躺身位被锁定;在图13所示状态,手动驱动主轴20303第二端的磁铁20301与第二支座223吸附,此时第一外花键20302和第二外花键20304均与两个第二支座223上的第一内花键22301脱离配合,第一床板201可相对于第二床板204转动,平躺身位解除锁定。
61.身位调整机构具备两种锁定方式之一,即倚靠身位的锁定原理,在平躺身位解除锁定后,如图9和图10所示,需先通过扳手107的第一接头10701与第一转轴108对接,手动驱动第一转轴108转动,带动手动升降模块通过滚筒103驱动第一床板201相对于第二床板204转动,接着,通过扳手107的第二接头10702与当前第一滑块222所在区域的紧定螺钉221对接,拧紧紧定螺钉221,使得紧定螺钉221卡死第一滑块222,进而通过第一连杆211锁定第一床板201和第二床板204的夹角,在倚靠身位下,病人依然可以进行上肢和下肢锻炼。
62.如图1或图2所示,无论是平躺身位还是倚靠身位,需要转移病人时,旋转四个把手202,只需两个医护人员,即可手持把手202,使得床板模块2和训练模块3与框架101脱离接触,进而进行转运。
63.如图5所示,第一锯齿110和第二锯齿112,用于悬挂各类护理用器械,如尿袋、引流袋、呕吐物收集袋等。
64.本发明不局限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