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装配式建筑地暖铺设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11 06:28: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地暖铺设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地暖铺设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内地暖产业的快速发展,地暖技术创新也与时俱进,先后出现了湿式地暖、干法模板地暖、塑料模块地暖、蘑菇板地暖、毛细管地暖、铝板干式地暖、远红外干式地暖、装配式多功能地暖等不同结构技术的地暖品种,装配式多功能地暖是采用铝板干式地暖、调平龙骨和均热保护板等新材料架空铺设,不需要水泥回填和湿法地面找平,具有地面保温、防潮、减震、隔音等多项功能的高效薄型地暖,表面直接铺地板或地砖。
3.申请号为201911141695.4的现有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地暖铺设装置,包括保温板和反射膜,保温板上设有反射膜而形成一个铺装模块,铺装模块呈正六边形块状结构且六个边角处自下而上贯穿有套接柱块,同一个铺装模块上的套接柱块上端之间嵌套有加强连接环,套接柱块伸出加强连接环的上端嵌套并卡合有套接连板,套接连板呈正三角形板状结构且一个顶角朝向铺装模块的中心,相邻两个套接连板的相对侧上端固定设有外翻夹片,两个相对的外翻夹片相对弯曲形成一个供地暖管穿过的走管通道。本发明在铺装模块与地暖管之间形成两层交错的连接结构,将铺装模块与地暖管连接在一起,承载能力强,无需钢丝网进行加固,且采用装配式地暖铺装手段,施工效率高。但是上述装置没有配设相应的压紧机构,会导致地暖铺设高低不平非常的不便。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装配式建筑地暖铺设装置,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5.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地暖铺设装置,包括:铺设装置本体,所述铺设装置本体包括铺设移动箱、压紧机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铺设移动箱的顶部并与所述压紧机构电连接,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内撑部、外压紧部,所述内撑部设置在所述铺设移动箱内,所述外压紧部设置在所述铺设移动箱的底部并与所述内撑部连接,所述内撑部用于驱动所述外压紧部进行升降以对地暖进行压紧。
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配式建筑地暖铺设装置,所述内撑部包括升降组件、支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电机、丝杆以及第一套筒,所述支架的外壁设置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杆上并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所述丝杆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支杆的下方,所述丝杆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下端穿过所述铺设移动箱并与所述外压紧部连接。
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配式建筑地暖铺设装置,所述内撑部还包括限位部,所述
限位部包括第二支杆、滑杆、滑块以及限位块,所述滑杆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杆的底部,所述滑块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杆上,所述第二支杆的一端与滑块的外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外壁连接,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滑杆的底部。
8.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配式建筑地暖铺设装置,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器、按键模块,所述控制器、按键模块设置在所述铺设移动箱的顶部,所述按键模块设置在所述控制器的一侧,所述内撑部、外压紧部、按键模块与控制器电连接。
9.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配式建筑地暖铺设装置,所述铺设移动箱的内部设置有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第二电机、转杆、传送带以及滚筒,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所述转杆,所述转杆的外壁设置有所述滚筒,所述滚筒的外壁设置有所述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外壁设置有卡板,所述铺设移动箱的底部设置有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
10.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配式建筑地暖铺设装置,所述铺设移动箱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块、第二套筒、推杆、支盒、齿杆以及齿轮,所述支撑块的底部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输出端贯穿所述铺设移动箱的底部,所述伸缩杆的输出端设置有所述支盒,所述支盒的外壁贯穿设置有所述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壁贯穿设置有所述齿杆,所述齿杆的一端设置有所述推杆,所述支盒的内壁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所述齿轮并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所述齿轮与齿杆啮合。
1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配式建筑地暖铺设装置,所述铺设移动箱的外壁设置有机门,所述机门的外壁设置有把手,所述铺设移动箱的外壁设置有推把,所述铺设移动箱的顶部设置有防护垫,所述铺设移动箱的底部设有开口,铺设移动箱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
1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配式建筑地暖铺设装置,所述外压紧部包括上压头机构、下压头机构以及竖直压套机构,所述上压头机构设置在所述内撑部的底部,所述竖直压套机构设置在所述上压头机构的底部,所述下压头机构设置在所述竖直压套机构的底部,所述竖直压套机构包括第一竖直压套、第二竖直压套、中间推油板,所述第二竖直压套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压套内,并且延伸出所述第一竖直压套,所述第一竖直压套内设置有竖直油槽,所述第二竖直压套上设置有与所述竖直油槽连通的斜向油孔,所述竖直油槽的上部设置有上挡部,底部设置有隔油模块,所述上挡部包括上挡弹簧、上推杆、上滑密封座、下滑密封座、上挡座、内推套以及外挡板,所述上挡座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压套的上端,所述上推杆穿设在所述第一竖直压套的上端,所述上滑密封座设置在所述上推杆的上端并位于上挡座内,所述下滑密封座设置在所述上推杆的下端并位于竖直油槽内,所述上挡弹簧设置在所述上推杆上并位于竖直油槽内,所述内推套设置在所述上挡座的侧槽内,所述外挡板通过上平置弹簧设置在所述上挡座的内侧壁上并与上压头机构对应,所述隔油模块包括锥形圈、第一内弹簧、第二内弹簧、第一隔油帽、第二隔油帽,所述锥形圈设置在竖直油槽的底部上方,所述第一内弹簧设置在所述竖直油槽的底部,所述第一隔油帽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弹簧的上端,所述第二内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油帽上,所述第二隔油帽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弹簧的上方位于锥形圈的上方,所述中间推油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竖直压套内并位于上压头机构、下压头机构之间,所述竖直油槽内填充有第一流油体,所述竖直油槽内位于隔油模块上方的部位设置有第二流油体。
1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配式建筑地暖铺设装置,所述上压头机构包括上横板、上
压头杆、第一外弹簧、上内滑密封座,所述上横板设置在内撑部的底部,所述上压头杆设置在所述上横板的底部,所述上压头杆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一竖直压套的上端,所述上内滑密封座设置在所述上压头杆的下端并滑动地位于所述第一竖直压套内,所述上内滑密封座抵顶所述中间推油板,所述第一外弹簧设置在所述上压头杆上并位于所述上横板、第一竖直压套的上端之间,所述上内滑密封座与所述第一竖直压套的内顶面之间设置有上辅助弹簧。
1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配式建筑地暖铺设装置,所述下压头机构包括下压板、下压头杆、第二外弹簧、下内滑密封座,所述下压头杆设置在所述下压板的上端,所述下压头杆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一竖直压套的下端,所述下内滑密封座设置在所述下压头杆的上端并滑动地位于所述第一竖直压套内,所述下内滑密封座抵顶所述中间推油板,所述第二外弹簧设置在所述下压头杆上并位于所述下压板、第一竖直压套的下端之间,所述下内滑密封座与所述第一竖直压套的内底面之间设置有下辅助弹簧,所述下压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
15.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地暖铺设装置,该装配式建筑地暖铺设装置包括:铺设装置本体,该铺设装置本体包括铺设移动箱、压紧机构、控制机构,在铺设移动箱的顶部安装控制机构,控制机构与压紧机构电连接,这里压紧机构包括内撑部、外压紧部,内撑部安装在铺设移动箱内,外压紧部则安装在铺设移动箱的底部并与内撑部连接,操作人员可以使用控制机构控制压紧机构,进而压紧机构内的内撑部则可以驱动外压紧部进行升降,通过内撑部、外压进步地暖进行压紧,实现了地暖自动压紧的功能,避免导致地暖铺设高低不平。
17.本发明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地暖铺设装置,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中支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中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中第二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发明中压头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发明中压头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发明图6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本发明图6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10为本发明中第二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30.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31.如图1-图10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地暖铺设装置,包括:铺设装置本体100,所述铺设装置本体100包括铺设移动箱1、压紧机构2、控制机构6,所述控制机构6设置在所述铺设移动箱1的顶部并与所述压紧机构2电连接,所述压紧机构2包括内撑部、外压紧部5,所述内撑部设置在所述铺设移动箱1内,所述外压紧部5设置在所述铺设移动箱1的底部并与所述内撑部连接,所述内撑部用于驱动所述外压紧部5进行升降以对地暖进行压紧。
32.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地暖铺设装置,该装配式建筑地暖铺设装置包括:铺设装置本体100,该铺设装置本体100包括铺设移动箱1、压紧机构2、控制机构6,具体地,在铺设移动箱1的顶部安装控制机构6,控制机构6与压紧机构2电连接,这里压紧机构2包括内撑部、外压紧部5,内撑部安装在铺设移动箱1内,外压紧部5则安装在铺设移动箱1的底部并与内撑部连接,操作人员可以使用控制机构6控制压紧机构2,进而压紧机构2内的内撑部则可以驱动外压紧部5进行升降,通过内撑部、外压进步5地暖进行压紧,实现了地暖自动压紧的功能,避免导致地暖铺设高低不平。
3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撑部包括升降组件20、支架21,所述升降组件20包括第一电机201、丝杆202以及第一套筒204,所述支架21的外壁设置有第一支杆208,所述第一电机201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杆208上并与所述控制机构6电连接,所述丝杆202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201的输出轴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支杆208的下方,所述丝杆202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套筒204,所述第一套筒204的下端穿过所述铺设移动箱1并与所述外压紧部连接。
34.进一步地,所述内撑部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二支杆203、滑杆205、滑块206以及限位块207,所述滑杆205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杆208的底部,所述滑块206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杆205上,所述第二支杆203的一端与滑块206的外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筒204的外壁连接,所述限位块207设置在所述滑杆205的底部。
35.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内撑部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内撑部包括升降组件20、支架21,同时还包括限位部,具体地,该升降组件20包括第一电机201、丝杆202以及第一套筒204,限位部包括第二支杆203、滑杆205、滑块206以及限位块207,其中,支架21的外壁安装有第一支杆208,第一支杆208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电机201,且第一电机201的输出端贯穿第一支杆208的外壁,第一电机201的输出端安装有丝杆202,丝杆202的外壁安装有第一套筒204,第一套筒204的外壁安装有第二支杆203,第一支杆208的底部安装有滑杆205,滑杆205的一端安装有限位块207,滑杆205的外壁安装有滑块206,且第二支杆203的一端与滑块206的外壁连接,第一支杆208的作用是为第一电机201提供支撑,滑杆205的作用是为滑块206提供移动场所,限位块207的作用是为滑块206的移动提供限位,控制机构6控制第一电机201转动带动丝杆202转动,丝杆202转动带动第一套筒204移动,第一套筒204移动带动第二支杆203移动,第二支杆203移动带动滑块206移动,滑块206移动使第一套筒204移动实现地暖的自动压紧,实现了地暖自动压紧的功能。
3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机构6包括控制器60、按键模块61,所述控制器60、按键模块61设置在所述铺设移动箱6的顶部,所述按键模块61设置在所述控制器60的一侧,所述内撑部、外压紧部5、按键模块61与控制器60电连接。
37.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控制机构6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控制器60、按键模块61,具体地,控制器60、按键模块61安装在铺设移动箱6的顶部,其中,按键模块61安装在控制器60的一侧,这里控制器60上具有显示屏601,操作人员通过按键模块61在控制器60上设定相关参数,并控制上述的内撑部、外压紧部5等部件,以方便操作人员使用该地暖铺设装置。
3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铺设移动箱1的内部设置有传送机构4,所述传送机构4包括第二电机400、转杆401、传送带402以及滚筒403,所述第二电机400的输出端设置有所述转杆401,所述转杆401的外壁设置有所述滚筒403,所述滚筒403的外壁设置有所述传送带402,所述传送带402的外壁设置有卡板404,所述铺设移动箱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传感器405,所述第一传感器405与所述控制机构6电连接。
39.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传送机构4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传送机构4安装在铺设移动箱1的内部,具体地,传送机构4包括第二电机400、转杆401、传送带402以及滚筒403,第二电机400的输出端安装有转杆401,转杆401的外壁安装有滚筒403,滚筒403的外壁安装有传送带402,传送带402的外壁安装有卡板404,铺设移动箱1的底部安装有第一传感器405,第一传感器405的作用是通过控制机构6控制第二电机400的转动,第二电机400转动带动转杆401转动,转杆401转动带动滚筒403转动,滚筒403转动带动传送带402转动,传送带402转动带动卡板404转动,卡板404转动实现地暖10自动下放节省劳动力,实现了地暖自动下放节省劳动力的功能。
4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铺设移动箱1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机构3,所述支撑机构3包括支撑块300、第二套筒301、推杆302、支盒303、齿杆304以及齿轮305,所述支撑块300的底部设置有伸缩杆307,所述伸缩杆307的输出端贯穿所述铺设移动箱1的底部,所述伸缩杆307的输出端设置有所述支盒303,所述支盒303的外壁贯穿设置有所述第二套筒301,所述第二套筒301的内壁贯穿设置有所述齿杆304,所述齿杆304的一端设置有所述推杆302,所述支盒303的内壁设置有第三电机306,所述第三电机306的输出端设置有所述齿轮305并与所述控制机构6电连接,所述齿轮305与齿杆304啮合。
41.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支撑机构3的具体机构,该结构的支撑机构3安装在铺设移动箱1的内部,该撑机构3包括支撑块300、第二套筒301、推杆302、支盒303、齿杆304以及齿轮305,具体地,支撑块300的底部安装有伸缩杆307,且伸缩杆307的输出端贯穿铺设移动箱1的底部,伸缩杆307的输出端安装有支盒303,支盒303的外壁贯穿安装有第二套筒301,第二套筒301的内壁贯穿安装有齿杆304,齿杆304的一端安装有推杆302,支盒303的内壁安装有第三电机306,第三电机306的输出端安装有齿轮305,且齿轮305与齿杆304啮合,支盒303的作用是为第三电机306提供支撑,第二套筒301的作用是为齿杆304提供支撑,伸缩杆307移动带动支盒303移动,支盒303移动至合适位置时第三电机306转动,第三电机306转动带动齿轮305转动,齿轮305转动带动齿杆304移动,齿杆304移动带动推杆302移动,推杆302移动实现装置安装精度更高不易留缝,实现了安装精度更高不易留缝的功能。
4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铺设移动箱1的外壁设置有机门101,所述机门101的外壁设置有把手102,所述铺设移动箱1的外壁设置有推把103,所述铺设移动箱1的顶部设置有防护垫105,所述铺设移动箱1的底部设有开口,铺设移动箱1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104。
43.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操作人员更好地使用该铺设移动箱1,具体地,在铺设移动箱1的外壁设置有机门101,铺设移动箱1的外壁安装有机门101,机门101的作用是方便地暖的放置,机门101的外壁设置有把手102,机门101的作用是方便地暖的放置;铺设移动箱1的外壁设置有推把103,推把103的作用是方便机门101的开启;铺设移动箱1的顶部设置有防护垫105,防护垫105的作用是为装置提供保护;铺设移动箱1的外壁安装有推把8,推把8的作用是方便该地暖铺设装置的移动,铺设移动箱1的底部设有开口,开口的作用是方便地暖的安装,铺设移动箱1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104,万向轮104的作用是方便该地暖铺设装置的移动。
4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压紧部5包括上压头机构51、下压头机构52以及竖直压套机构53,所述上压头机构51设置在所述内撑部的底部,所述竖直压套机构53设置在所述上压头机构51的底部,所述下压头机构52设置在所述竖直压套机构53的底部,所述竖直压套机构53包括第一竖直压套531、第二竖直压套532、中间推油板533,所述第二竖直压套532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压套531内,并且延伸出所述第一竖直压套531,所述第一竖直压套531内设置有竖直油槽534,所述第二竖直压套532上设置有与所述竖直油槽534连通的斜向油孔535,所述竖直油槽534的上部设置有上挡部54,底部设置有隔油模块55,所述上挡部54包括上挡弹簧541、上推杆542、上滑密封座543、下滑密封座544、上挡座545、内推套546以及外挡板547,所述上挡座545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压套531的上端,所述上推杆542穿设在所述第一竖直压套531的上端,所述上滑密封座543设置在所述上推杆542的上端并位于上挡座545内,所述下滑密封座544设置在所述上推杆542的下端并位于竖直油槽534内,所述上挡弹簧541设置在所述上推杆542上并位于竖直油槽534内,所述内推套546设置在所述上挡座545的侧槽内,所述外挡板547通过上平置弹簧548设置在所述上挡座545的内侧壁上并与上压头机构51对应,所述隔油模块55包括锥形圈551、第一内弹簧552、第二内弹簧553、第一隔油帽554、第二隔油帽555,所述锥形圈551设置在竖直油槽534的底部上方,所述第一内弹簧552设置在所述竖直油槽534的底部,所述第一隔油帽554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弹簧552的上端,所述第二内弹簧553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油帽554上,所述第二隔油帽555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弹簧553的上方位于锥形圈551的上方,所述中间推油板533设置在所述第二竖直压套532内并位于上压头机构51、下压头机构52之间,所述竖直油槽534内填充有第一流油体,所述竖直油槽534内位于隔油模块55上方的部位设置有第二流油体。
45.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外压紧部5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外压紧部5包括上压头机构51、下压头机构52以及竖直压套机构53,具体地,该上压头机构51安装在内撑部的底部,竖直压套机构53安装在上压头机构51的底部,下压头机构52安装在竖直压套机构53的底部,所以内撑部中的第一套筒204向下移动带动外压紧部5包移动,外压紧部5中的上压头机构51向下带动竖直压套机构53移动,竖直压套机构53带动下压头机构52移动至接触到地暖10上,下压头机构52对地暖10进行下压紧,同时也使得地暖10均匀受力,下压头机构52检测到压紧力度达到设定值时反馈到控制机构6,进而控制机构6控制第一电机201反转防止地暖10压裂,实现了防止地暖10压裂的功能。
46.具体地,竖直压套机构53包括第一竖直压套531、第二竖直压套532、中间推油板533,这里第二竖直压套532安装在第一竖直压套531内,并且延伸出第一竖直压套531,在第一竖直压套531内开设了竖直油槽534,第二竖直压套532上开设了与竖直油槽534连通的斜向油孔535,这里竖直油槽534内填充有第一流油体(未示出),竖直油槽534内位于隔油模块55上方的部位内填充了第二流油体(未示出),所以第一流油体、第二流油体可以通过斜向油孔535在竖直油槽534、第二竖直压套532内往复流动,以实现对下压头机构53的推动;
47.这里竖直油槽534的上部安装有上挡部54,底部安装有隔油模块55,其中,上挡部54包括上挡弹簧541、上推杆542、上滑密封座543、下滑密封座544、上挡座545、内推套546以及外挡板547,当下压头机构53向下移动接触到地暖10后,下压头机构53向第二竖直压套532内移动,进而将两个中间推油板533向内弯曲,进而第一流油体通过斜向油孔535进入到竖直油槽534内,第一流油体将隔油模块55向上推,进而第一隔油帽554、第二隔油帽555之间出现缝隙,也就是说,第一隔油帽554位于锥形圈551的下方,第二隔油帽555位于锥形圈551的上方,第一流油体经过锥形圈551进入到竖直油槽534内,将竖直油槽534内的第二流油体向上推,进而使得上挡部54中的下滑密封座544带动上推杆542、上挡弹簧541向上移动,进而上挡座545内的上滑密封座543将上挡座545内的空气压缩至内推套546中,进而内推套546将外挡板547顶出至上压头机构51出,避免上压头机构51继续进入到第二竖直压套532内,进而下压头机构52也相对进入到第二竖直压套532内最大位置,以此将地暖10向下压紧住,实现了地暖自动压紧的功能,避免导致地暖铺设高低不平。
4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压头机构51包括上横板511、上压头杆512、第一外弹簧513、上内滑密封座514,所述上横板511设置在内撑部的底部,所述上压头杆512设置在所述上横板511的底部,所述上压头杆512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一竖直压套531的上端,所述上内滑密封座514设置在所述上压头杆512的下端并滑动地位于所述第一竖直压套531内,所述上内滑密封座514抵顶所述中间推油板533,所述第一外弹簧513设置在所述上压头杆512上并位于所述上横板511、第一竖直压套531的上端之间,所述上内滑密封座514与所述第一竖直压套531的内顶面之间设置有上辅助弹簧515。
49.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上压头机构51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上压头机构51包括上横板511、上压头杆512、第一外弹簧513、上内滑密封座514,具体地,上横板511安装在内撑部的底部,而上压头杆512安装在上横板511的底部,上压头杆512的下端穿过第一竖直压套531的上端,上内滑密封座514安装在上压头杆512的下端并滑动地位于第一竖直压套531内,所以当下压头机构52进入到第二竖直压套531内后,与上内滑密封座514配合挤压中间推油板533以将第一流油体推入到竖直油槽534内;当上挡部54抵顶住上横板511时,上压头机构51则停止进入到第二竖直压套532内;当外压紧部5离开地暖10时,第一外弹簧513、上辅助弹簧515(作为拉簧使用)则提供弹力将第二竖直压套532向下推,进而使得第二竖直压套532带动下压筒机构52继续接触到地暖10上,起到延长压紧时间的作用,直到下压头机构52完全离开地暖10,进一步防止地暖铺设高低不平。
5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压头机构52包括下压板521、下压头杆522、第二外弹簧523、下内滑密封座524,所述下压头杆522设置在所述下压板521的上端,所述下压头杆522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一竖直压套531的下端,所述下内滑密封座524设置在所述下压头杆522的上端并滑动地位于所述第一竖直压套531内,所述下内滑密封座524抵顶所述中间推油板
533,所述第二外弹簧523设置在所述下压头杆522上并位于所述下压板521、第一竖直压套531的下端之间,所述下内滑密封座524与所述第一竖直压套531的内底面之间设置有下辅助弹簧525,所述下压板52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传感器526,所述第二传感器526与所述控制机构6电连接。
51.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下压头机构52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下压头机构52包括下压板521、下压头杆522、第二外弹簧523、下内滑密封座524,具体地,该下压头杆522安装在下压板521的上端,下压头杆522的上端穿过第一竖直压套531的下端,下内滑密封座524安装在下压头杆522的上端并滑动地位于第一竖直压套531内,所以当下压板521接触到地暖10后,下压板521中的第二传感器526也接触到地暖,第二传感器526与控制机构6电连接,下压板521受力后推动下压头杆522向上移动到第二竖直压套532内,下内滑密封座524进一步挤压着中间推油板533,与上压头机构51配合将第一流油体推入到竖直油槽534内;当下压板521接触到地暖10至设定值的压力时,第二传感器502检测到压紧力度达到设定值时反馈到控制机构6,进而控制机构6控制第一电机201停止转动防止地暖10压裂,实现了防止地暖10压裂的功能。
5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3.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4.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