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脱落的接地线的制作方法

2022-06-11 06:13: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接地线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防脱落的接地线。


背景技术:

2.接地线就是直接连接地球的线,也可以称为安全回路线,危险时它就把高压直接转嫁给地球,算是一根生命线,家用电器设备由于绝缘性能不好或使用环境潮湿,会导致其外壳带有一定静电,严重时会发生触电事故,为了避免出现的事故可在电器的金属外壳上面连接一根电线,将电线的另一端接入大地,一旦电器发生漏电时接地线会把静电带入到大地释放掉,另外对于电器维修人员在使用电烙铁焊接电路时,有时会因为电烙铁带电而击穿损坏电器中的集成电路,这一点比较重要,使用电脑的朋友有时也会忽略主机壳接地,其实给电脑主机壳接根地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死机现象的出现,在电力系统中接地线是为了在已停电的设备和线路上意外地出现电压时保证工作人员的重要工具,其中主电网及日常相关电网电压高,为保证安全运行和生产,必须进行接地处理,进而接地线必须保证不断不故障,现有的接地线固定多采用夹持的方法,导致使用时容易出现脱落的情况,因此需要一种防脱落的接地线,来对接地线进行连接固定防止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防脱落的接地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5.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主电网及日常相关电网电压高,为保证安全运行和生产,必须进行接地处理,进而接地线必须保证不断不故障,现有的接地线固定多采用夹持的方法,导致使用时容易出现脱落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脱落的接地线,其包括,
7.主体单元,包括第一连接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线一端的地插、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线另一端的第一连接圈、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圈一侧的第二连接圈,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圈另一侧的第二连接线;
8.固定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圈顶部的固定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圈顶部的连接杆、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一侧的连接板、设置于所述连接板内腔两侧的空槽、设置于所述空槽内腔的活动板、设置于所述活动板一侧的复位弹簧、设置于所述复位弹簧另一侧的固定杆,以及设置于所述活动板顶部的滑杆。
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脱落的接地线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板包括放置槽,设置于所述连接板的正面,且与所述连接杆配合。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脱落的接地线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板还包括通槽,设置于所述连接板顶部的两侧,且与所述滑杆配合。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脱落的接地线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杆包括定位孔,设置于所述连接杆表面上端的两侧,且与所述固定杆配合。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脱落的接地线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活动板包括滑板,设置于所述活动板的底部,且与所述活动板配合。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脱落的接地线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空槽包括滑槽,设置于所述空槽内腔的底部,且与所述滑板配合。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脱落的接地线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复位弹簧包括套杆,设置于所述复位弹簧的内腔且位于所述活动板的一侧,以及设置于所述套杆的表面且位于所述空槽内壁的套筒。
1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脱落的接地线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滑板远离所述活动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滑槽的内腔,且与所述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
16.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脱落的接地线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滑杆贯穿所述通槽,且与所述通槽的内腔滑动连接。
17.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脱落的接地线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杆远离所述活动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定位孔的内腔,且与所述定位孔的内腔活动连接。
18.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圈和第二连接圈,起到了便于第二连接线和第一连接线连接的效果,通过地插,起到了便于将电流转换至地面的效果,通过设置固定板、连接杆和连接板,起到了方便第二连接圈和第一连接圈连接的效果,通过设置空槽、活动板、复位弹簧、固定杆和滑杆,起到了方便对连接杆进行卡紧固定的效果,从而避免出现脱落的情况,解决了现有的接地线固定多采用夹持的方法,导致使用时容易出现脱落的问题。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20.图1为防脱落的接地线的整体结构图。
21.图2为防脱落的接地线的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图。
22.图3为防脱落的接地线的连接板局部剖面结构图。
23.图4为防脱落的接地线的连接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25.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
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6.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27.实施例1
28.参照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脱落的接地线,防脱落的接地线包括
29.主体单元100,包括第一连接线101、设置于第一连接线101一端的地插102、设置于第一连接线101另一端的第一连接圈103、设置于第一连接圈103一侧的第二连接圈104,以及设置于第二连接圈104另一侧的第二连接线105;
30.固定单元200,包括设置于第一连接圈103顶部的固定板201,设置于第二连接圈104顶部的连接杆202、设置于固定板201一侧的连接板203、设置于连接板203内腔两侧的空槽204、设置于空槽204内腔的活动板205、设置于活动板205一侧的复位弹簧206、设置于复位弹簧206另一侧的固定杆207,以及设置于活动板205顶部的滑杆208。
31.具体的,连接板203包括放置槽203a,设置于连接板203的正面,且与连接杆202配合。
32.优选的,连接板203还包括通槽203b,设置于连接板203顶部的两侧,且与滑杆208配合,通过通槽203b对滑杆208的运动轨迹进行限位。
33.较佳的,连接杆202包括定位孔202a,设置于连接杆202表面上端的两侧,且与固定杆207配合。
34.在使用时首先拉动滑杆208,滑杆208带动活动板205向一侧运动,活动板205带动复位弹簧206向一侧运动,使复位弹簧206压缩产生形变,之后通过将第二连接圈104和第一连接圈103接触,通过第二连接圈104带动连接杆202进入放置槽203a的内腔,通过放置槽203a对连接杆202进行限位,然后松开滑杆208,通过复位弹簧206的复位弹力带动活动板205向一侧运动复位,之后通过活动板205带动固定杆207向连接杆202的一侧运动,通过固定杆207延伸至定位孔202a的内腔,从而进行固定。
35.实施例2
36.参照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本实施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
37.具体的,活动板205包括滑板205a,设置于活动板205的底部,且与活动板205配合。
38.优选的,空槽204包括滑槽204a,设置于空槽204内腔的底部,且与滑板205a配合。
39.较佳的,复位弹簧206包括套杆206a,设置于复位弹簧206的内腔且位于活动板205的一侧,以及设置于套杆206a的表面且位于空槽204内壁的套筒206b。
40.在使用时,通过复位弹簧206的复位弹力带动活动板205向一侧运动复位,通过套杆206a和套筒206b对复位弹簧206进行限位,通过滑板205a和滑槽204a对活动板205的运动轨迹进行限位。
41.实施例3
42.参照图2~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前两个实施例:
43.具体的,滑板205a远离活动板205的一端延伸至滑槽204a的内腔,且与滑槽204a的内腔滑动连接。
44.优选的,滑杆208贯穿通槽203b,且与通槽203b的内腔滑动连接。
45.较佳的,固定杆207远离活动板205的一端延伸至定位孔202a的内腔,且与定位孔202a的内腔活动连接。
46.在使用时,首先拉动滑杆208,滑杆208带动活动板205向一侧运动,活动板205带动复位弹簧206向一侧运动,使复位弹簧206压缩产生形变,之后通过将第二连接圈104和第一连接圈103接触,通过第二连接圈104带动连接杆202进入放置槽203a的内腔,通过放置槽203a对连接杆202进行限位,然后松开滑杆208,通过复位弹簧206的复位弹力带动活动板205向一侧运动复位,通过套杆206a和套筒206b对复位弹簧206进行限位,通过滑板205a和滑槽204a对活动板205的运动轨迹进行限位,之后通过活动板205带动固定杆207向连接杆202的一侧运动,通过固定杆207延伸至定位孔202a的内腔,从而进行固定,解决了现有的接地线固定多采用夹持的方法,导致使用时容易出现脱落的问题。
47.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