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大豆种植用可调节式翻土装置

2022-06-11 04:26: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大豆种植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豆种植用可调节式翻土装置。


背景技术:

2.大豆适宜在土壤肥沃、排灌发病、无病虫害的地块进行种植,需要对种植地块深翻30厘米后将其整平,并清除作物残体、杂草及大石块等后起垄或者做畦,泡种拌种后进行播种,露地栽培大豆一般在夏季播种,其中翻土操作是为了加速土壤的熟化,提高地表温度,且在洪水灾涝发生的时候,可以有能力抵抗,有利于土壤中营养成分的充分发挥,为今后大豆的出苗率创造条件,该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翻土装置。
3.现今市场上的此类翻土装置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现有的此类翻土装置在使用时,装置上配备的犁臂之间的间距一般难以条件,这就导致翻土间距(密度)后期难以调控难以满足不同土壤环境的翻土需求,且现有的翻土装置一般装配在翻土车辆上,这就导致装置的使用制造成本增加,并且在田间的移动灵活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豆种植用可调节式翻土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装置上的犁臂间距难以调节以及需要与车辆配合使用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豆种植用可调节式翻土装置,包括底盘、支撑座、扶手架和座椅主体,所述底盘的内部固定有骨架,所述骨架的两内侧壁上皆安装有力矩电机,所述力矩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表面的一端安装有麦克纳姆轮,所述骨架的底部安装有蓄电池,所述支撑座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电机控制器,所述底盘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支座,所述支座顶端的一侧固定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顶端通过铰链轴安装有u型架,所述支座顶端的一侧活动安装有主液压缸,主液压缸的顶端与u型架的底端相互铰接,所述固定架的顶端固定有大臂,所述大臂远离u型架的一端转动安装有三角架,所述三角架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犁臂组件,所述犁臂组件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固定于所述连接架的外壁上,所述安装架一侧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一支柱,所述第一支柱的表面滑动安装有多组滑套,所述滑套一侧的内壁上固定有主犁爪,所述滑套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定位结构,所述扶手架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机控制器、主液压缸以及力矩电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蓄电池为装置内部的电器零部件进行供电,由力矩电机驱动麦克纳姆轮转动,使得装置在田地运动更加灵活方便,并且通过多角度的犁土调节方式,提高装置对土壤的翻土质量。
7.优选的,所述支撑座顶端的一侧固定有护栏,所述护栏采用铝合金材质制得。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护栏对工作人员进行防护,提高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9.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顶端固定有橡胶空气弹簧,所述橡胶空气弹簧共设置有四组,所述橡胶空气弹簧的顶端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端与所述座椅主体的底端固定连接。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四组空气弹簧的配合,可降低底盘在行驶时的颠簸,提高装置的乘坐舒适性。
11.优选的,所述大臂底端的一侧铰接有副液压缸,所述副液压缸的活塞杆顶端通过接头与三角架的底端相互铰接。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副液压缸作为驱动元件,调节三角架以及犁臂组件的角度,提高装置的翻土灵活性。
13.优选的,所述安装架一侧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二支柱,所述第二支柱和第一支柱关于安装架的中心线呈对称结构,所述第二支柱的表面固定有等间距的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底端固定有副犁爪。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组副犁爪与主犁爪的配合,可在同一行驶路线上,可在单位时间内开出多道犁沟,提升装置的翻土效率。
15.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柱的表面开设有等间距的定位孔。
16.优选的,所述滑套表面的一侧开设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与第一支柱的外径相同。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套以及第一支柱的滑动配合使用,便于工作人员调节相邻两组滑套、主犁爪的间距。
18.优选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外筒,所述外筒固定于所述滑套一侧的外壁上,所述外筒的一端固定有密封端盖,所述密封端盖一侧的内壁上安装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远离密封端盖的一端固定有凸头,所述凸头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定位挺杆,所述定位挺杆的一端延伸至滑套的内部,所述定位挺杆的外径小于定位孔的直径,所述凸头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拉杆,拉杆的一端贯穿至外筒的外部。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定位结构可快速完成滑套以及第一支柱的锁止工作,便于工作人员翻土前的调试工作,增强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20.优选的,所述弹性件可为螺旋弹簧、锥形弹簧或者波形弹簧。
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旋弹簧、锥形弹簧或者波形弹簧的采用,使得定位挺杆对滑套以及第一支柱进行充分定位,避免二者在翻土过程中出现滑动、不稳的现象。
22.优选的,所述定位挺杆采用实心合金钢柱制得。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大豆种植用可调节式翻土装置不仅省去车辆拖曳装置的结构形式,降低装置的制造以及使用成本,且使得装置可翻出不同间距的犁沟,满足工作人员的不同翻土需求,提高装置的翻土质量;
24.(1)通过设置有力矩电机和麦克纳姆轮等相互配合的结构,通过四个力矩电机以及麦克纳姆轮的不同转向组合,实现该装置可进行上、下、左、右、左上、右下、右上、左下八种方向的平移,以及顺时针、逆时针两种方向的自转,省去车辆拖曳装置的结构形式,降低装置的制造以及使用成本;
25.(2)通过设置有滑套和定位结构等相互配合的结构,手动拉动拉杆,使得定位挺杆整体右移,从而解除滑套与第一支柱的固定限制,即可调节主犁爪在第一支柱上的位置,并按照相同步骤操作其他组别的滑套以及主犁爪,从而使得装置翻出不同间距的犁沟,满足
工作人员的不同翻土需求;
26.(3)通过设置有犁臂组件和三角架等相互配合的结构,通过控制面板开启主液压缸工作,使得主液压缸向下受力,即犁臂组件向下摆动,即初步调节犁臂组件的翻土深度,随后副液压缸拉动三角架,即犁臂组件进行二次翻转,即调节犁臂组件翻土角度,通过双角度调试的方式,使得装置进行翻土作业时更加灵活轻松方便,提高装置的翻土质量。
27.(4)通过设置有橡胶空气弹簧和座椅主体等相互配合的结构,工作人员在座椅主体上乘坐时,通过四组橡胶空气弹簧的配合,降低座椅主体以及驾乘人员的驾驶震动,提高装置的使用舒适性。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发明的底盘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发明的大臂侧视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发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发明的主犁爪侧视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本发明的定位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35.图8为本发明的安装架后视结构示意图;
36.图中:1、底盘;101、骨架;102、力矩电机;103、蓄电池;2、驱动轴;3、麦克纳姆轮;4、支撑座;401、护栏;5、电机控制器;6、扶手架;7、控制面板;8、橡胶空气弹簧;9、连接板;10、座椅主体;11、支座;12、固定架;13、u型架;14、大臂;15、主液压缸;16、副液压缸;17、三角架;18、连接架;19、犁臂组件;1901、安装架;1902、第一支柱;19021、定位孔;1903、滑套;19031、通孔;1904、主犁爪;1905、第二支柱;1906、固定套;1907、副犁爪;20、定位结构;2001、外筒;2002、密封端盖;2003、弹性件;2004、凸头;2005、定位挺杆;2006、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8.请参阅图1-8,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大豆种植用可调节式翻土装置,包括底盘1、支撑座4、扶手架6和座椅主体10,底盘1的内部固定有骨架101,骨架101的两内侧壁上皆安装有力矩电机102,力矩电机102的输出端安装有驱动轴2,驱动轴2表面的一端安装有麦克纳姆轮3,麦克纳姆轮3以及力矩电机102皆为四组,骨架101的底部安装有蓄电池103,蓄电池103作为储能单元,蓄电池103为机体内部的零部件进行供电,支撑座4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电机控制器5,电机控制器5通过内置程序控制并联组合电路,可对力矩电机102进行协调控制;
39.通过控制面板7操控四组力矩电机102工作,即底盘1由四组麦克纳姆轮3进行驱动,通过四个力矩电机102以及麦克纳姆轮3的不同转向组合;
40.通过力矩电机102以及麦克纳姆轮3的配合使用,使得该装置可进行上、下、左、右、
左上、右下、右上、左下八种方向的平移,以及顺时针、逆时针两种方向的自转;
41.相比于传统的车辆拖曳装置的形式,该种结构的制造、使用成本更低,且在田地的移动灵活性更高,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翻土作业;
42.支撑座4顶端的一侧固定有护栏401,护栏401采用铝合金材质制得,护栏401可为驾乘人员提供防护,提高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43.支撑座4的顶端固定有橡胶空气弹簧8,橡胶空气弹簧8共设置有四组,橡胶空气弹簧8的顶端固定有连接板9,连接板9的底端与座椅主体10的底端固定连接;
44.工作人员在座椅主体10上乘坐时,通过四组橡胶空气弹簧8的配合,降低座椅主体10以及驾乘人员的驾驶震动,提高装置的使用舒适性;
45.底盘1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支座11,支座11顶端的一侧固定有固定架12,固定架12的顶端通过铰链轴安装有u型架13,u型架13在摆动时,固定架12提高u型架13运动稳定性,支座11顶端的一侧活动安装有主液压缸15,主液压缸15的顶端与u型架13的底端相互铰接,固定架12为u型架13的摆动圆心;
46.固定架12的顶端固定有大臂14,大臂14远离u型架13的一端转动安装有三角架17;
47.三角架17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连接架18,连接架18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犁臂组件19,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面板7开启主液压缸15工作,通过主液压缸15拉动u型架13、大臂14以及犁臂组件19整体下摆,直至主犁爪1904与地面接触,该过程中可视为犁臂组件19高度调节的过程;
48.犁臂组件19包括安装架1901,安装架1901固定于连接架18的外壁上,安装架1901一侧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二支柱1905,第二支柱1905和第一支柱1902关于安装架1901的中心线呈对称结构,第二支柱1905的表面固定有等间距的固定套1906,固定套1906的底端固定有副犁爪1907;
49.安装架1901一侧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一支柱1902,第一支柱1902的表面开设有等间距的定位孔19021,第一支柱1902的表面滑动安装有多组滑套1903,滑套1903表面的一侧开设通孔19031,通孔19031的直径与第一支柱1902的外径相同;
50.滑套1903一侧的内壁上固定有主犁爪1904,滑套1903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定位结构20,定位结构20包括外筒2001,外筒2001固定于滑套1903一侧的外壁上,外筒2001的一端固定有密封端盖2002,密封端盖2002一侧的内壁上安装有弹性件2003,弹性件2003可为螺旋弹簧、锥形弹簧或者波形弹簧;
51.弹性件2003远离密封端盖2002的一端固定有凸头2004,凸头2004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拉杆2006,拉杆2006的一端贯穿至外筒2001的外部,拉杆2006的一端可安装挡盘;
52.凸头2004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定位挺杆2005,定位挺杆2005采用实心合金钢柱制得,工作人员可手动拉动拉杆2006,使得拉杆2006带动定位挺杆2005、凸头2004右移,即定位挺杆2005的端部退出至定位孔19021的外部;
53.定位挺杆2005的一端延伸至滑套1903的内部,定位挺杆2005的外径小于定位孔19021的直径,当定位挺杆2005退出至定位孔19021的外部时,弹性件2003呈压缩状态;
54.当定位挺杆2005退出至定位孔19021的外部时,滑套1903可在第一支柱1902的表面进行滑动,即调节主犁爪1904在第一支柱1902上的位置,直至定位挺杆2005与下一组定位孔19021配合;
55.工作人员可按照相同步骤操作其他组别的滑套1903,从而调节相邻两组主犁爪1904之间的间距,当装置翻土时,可翻出不同间距的犁沟,满足工作人员的不同翻土需求;
56.大臂14底端的一侧铰接有副液压缸16,副液压缸16的活塞杆顶端通过接头与三角架17的底端相互铰接,开启副液压缸16,通过副液压缸16拉动三角架17;
57.当三角架17在翻转时,可带动连接架18、犁臂组件19进行同步翻转,从而通过双角度调试的方式,使得装置进行翻土作业时更加灵活轻松方便,提高装置的翻土质量;
58.扶手架6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控制面板7,控制面板7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机控制器5、主液压缸15、副液压缸16以及力矩电机10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59.本技术实施例在使用时,首先工作人员通过控制面板7操控四组力矩电机102工作,即底盘1由四组麦克纳姆轮3进行驱动,通过四个力矩电机102以及麦克纳姆轮3的不同转向组合,实现该装置可进行上、下、左、右、左上、右下、右上、左下八种方向的平移,以及顺时针、逆时针两种方向的自转,相比于传统的车辆拖曳装置的形式,该种结构的制造、使用成本更低,且在田地的移动灵活性更高,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翻土作业,在翻土之前,工作人员可手动拉动拉杆2006,使得拉杆2006带动定位挺杆2005、凸头2004右移,即定位挺杆2005的端部退出至定位孔19021的外部,此时滑套1903可在第一支柱1902的表面进行滑动,即调节主犁爪1904在第一支柱1902上的位置,直至定位挺杆2005与下一组定位孔19021配合,工作人员可按照相同步骤操作其他组别的滑套1903,从而调节相邻两组主犁爪1904之间的间距,当装置翻土时,可翻出不同间距的犁沟,满足工作人员的不同翻土需求;
60.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面板7开启主液压缸15工作,通过主液压缸15拉动u型架13、大臂14以及犁臂组件19整体下摆,固定架12为u型架13的摆动圆心,直至主犁爪1904与地面接触,随后开启副液压缸16,通过副液压缸16拉动三角架17,则三角架17在翻转时,三角架17可带动连接架18、犁臂组件19进行同步翻转,从而通过双角度调试的方式,使得装置进行翻土作业时更加灵活轻松方便,提高装置的翻土质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