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赤霉病耐药菌株防治复合药剂及其使用方法

2022-04-14 00:37: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农作物保护,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赤霉病耐药菌株防治复合药剂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的致病菌主要通过侵染扬花期小麦穗部,并汲取小麦穗部营养,造成小麦籽粒发育不良、劣化面粉品质,进而导致小麦减产。感染赤霉病后的小麦籽粒会积累多种真菌毒素抑制生物体的蛋白合成,利于其在小麦穗部扩展,同时也可引起人和动物厌食、腹泻、呕吐、消化道出血和接触性皮炎,长期食用受赤霉病侵染的小麦种子和加工后产品甚至会导致人类致癌。四川盆地自古以来是中国内陆粮仓,主要粮食作物包括小麦、水稻和玉米。其中位于盆地东部的达州、巴中、南充以及绵阳市东部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较重,是限制该区域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恢复和扩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和稻草还田等耕作方式的改变,成都平原小麦赤霉病发生也逐年加重。2021年受小麦扬花期长期阴雨和暖温的诱发,四川盆地小麦赤霉病出现大暴发。2021年四川省除了盆地西南方向的西昌市和会理市的小麦穗部未见明显赤霉病发生外,其余市均有赤霉病发生,病田率达到100%,部分未防田块平均病穗率也达到100%,如雅安市、乐山市、绵阳市三合镇和苍溪县。赤霉病防治主要根据作物生长季节中的环境条件、病原菌特征和品种特性,采用抗性育种种植和化学防治,其中抗性育种受限于抗性基因资源匮乏,四川省现有推广小麦品种和四川省小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多为高感赤霉病的品种。化学防治是目前快速防治赤霉病的主要措施。但赤霉病病原菌复杂和变异速率快,是影响化学防治效果的主要原因。杀菌剂的长期使用,容易导致耐药性、抗药性菌株在群体中占据优势。有资料显示2017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病原菌中抗多菌灵的病原菌数量在8年内由4.8%上升至90%。2019年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报告显示,长期使用戊唑醇和多菌灵进行赤霉病防治的地区,均已出现抗性菌株。四川省现广泛使用的赤霉病杀菌剂药剂主要包括吡唑醚菌酯、多菌灵、咪鲜胺、氰烯菌酯和戊唑醇。其中已知防治效果最好的氰烯菌酯防治效率为71.59%,多菌灵和戊唑醇复合药剂防治效率为68.99%。依据2021四川省赤霉病菌群调研结果发现,300%的吡唑醚菌酯在培养基中不能抑制镰刀菌的生长。但多菌灵、咪鲜胺、氰烯菌酯和戊唑醇均出现抗性菌株,该结果与2021年赤霉病调研地区采用杀菌剂防治结果一致。除此之外,2021年四川盆地小麦赤霉病防治调研发现,药剂选择种类错误和施用时间不及时,是小麦赤霉病防治失败的原因之一。因此,为减少小麦受赤霉病侵染危害的影响,开发新型赤霉病防治药剂,以及选用合适的药剂施用时间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新型赤霉病耐药菌株防治复合药剂及其使用方法,以显著消杀引起赤霉病的耐药菌株以达到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问题。
4.本发明所述的新型赤霉病耐药菌株防治复合药剂,包括多菌灵、咪鲜胺、氰烯菌酯
及戊唑醇,所述多灵菌的浓度范围为0.225

/ml-0.25

/ml,所述咪鲜胺的浓度范围为0.81

/ml-1

/ml,所述氰烯菌酯的浓度范围为1.5

/ml-1.7

/ml,所述戊唑醇的浓度范围为6.48

/ml-7.2

/ml。
5.进一步的,所述多灵菌的浓度为0.25

/ml,所述咪鲜胺的浓度为0.9

/ml,所述氰烯菌酯的浓度为1.67

/ml,所述戊唑醇的浓度为7.2

/ml。
6.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新型赤霉病耐药菌株防治复合药剂的使用方法,包括:
7.第一步,制作本所述新型赤霉病耐药菌株防治复合药剂;
8.第二步,在田间小麦抽穗100%和/或田间小麦扬花率10%左右时,喷施本所述新型赤霉病耐药菌株防治复合药剂。
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针对耐药菌株进行消杀药剂实验,得到能够显著消杀赤霉病耐药菌株的药剂成分为多菌灵、咪鲜胺、氰烯菌酯及戊唑醇,各成分浓度分别为多灵菌0.225

/ml-0.25

/ml,所述咪鲜胺0.81

/ml-1

/ml,所述氰烯菌酯1.5

/ml-1.7

/ml,所述戊唑醇6.48

/ml-7.2

/ml,对小麦施用以上浓度的混合药剂,可以显著消杀耐药菌株。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新型赤霉病耐药菌株防治复合药剂的实验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12.本新型赤霉病耐药菌株防治复合药剂,通过对每个耐药菌株进行生产药剂浓度测定,结果如图1所示,ph-1、lz95、lz179等竖向排列对应的是不同的耐药菌株编号,结果表明当耐药菌株分别在多菌灵1.25μg/ml、吡唑醚菌酯750μg/ml、戊唑醇36μg/ml、氰烯菌酯8.33μg/ml、咪鲜胺4.5μg/ml,以及多菌灵1.25μg/ml和戊唑醇36μg/ml组成的混合杀菌剂培养基中均能有效对应耐药菌株生长,单一使用吡唑醚菌酯的效果相对较差,于是,为了进一步抑制耐药菌株,我们将多菌灵1.25μg/ml、咪鲜胺4.5μg/ml、氰烯菌酯8.33μg/ml和戊唑醇36μg/ml进行混合后,分别稀释至原混合液浓度的18%和20%(图中18%mix及20%mix),由图1观察到该混合药剂可显著抑制耐药菌株的生长。培养基中对应的浓度与实际喷施过程所使用的浓度具有近乎1000倍的差异,因此,对应的使用药剂浓度为:多菌灵1.25mg/ml、咪鲜胺4.5mg/ml、氰烯菌酯8.33mg/ml和戊唑醇36mg/ml,那么在将这些浓度稀释至20%后,得到最终的本新型赤霉病耐药菌株防治复合药剂的优选浓度为:多灵菌0.25

/ml,咪鲜胺0.9

/ml,氰烯菌酯1.67

/ml,戊唑醇7.2

/ml。后续经过实验证明,当多灵菌的浓度范围为0.225

/ml-0.25

/ml,咪鲜胺的浓度范围为0.81

/ml-1

/ml,氰烯菌酯的浓度范围为1.5

/ml-1.7

/ml,戊唑醇的浓度范围为6.48

/ml-7.2

/ml,均能对耐药菌株产生显著的消杀效果;对比生产防治效果最好的单一杀菌剂,浓度为1.67mg/ml氰烯菌酯,其平均防效率71.59%;另对比复合杀菌剂,1.25mg/ml多菌灵和36mg/ml戊唑醇的复合药剂,平均防效率68.99%;本新型赤霉病耐药菌株防治复合药剂的平均防治效率可达90.01%,显著高于现有杀菌剂防治效果,尤其是防治耐药菌株平均防治效率高达100%。
13.与此同时,依据2021年生产调研杀菌剂喷施处理时间对赤霉病发病的病穗率防效
效果(病穗率防效=未发病穗子/1000*100%),结果显示在小麦抽穗率为50%时,病穗率防效30.26%;小麦抽穗率为100%时,病穗率防效64.23%;小麦扬花率为10%时,病穗率防效77.38%;小麦扬花率为50%时,病穗率防效71.35%。因此,该新型赤霉病耐药菌株防治复合药剂应于小麦抽穗100%至扬花期10%之间进行喷施。
14.综上,本新型赤霉病耐药菌株防治复合药剂的施用浓度为多灵菌0.225

/ml-0.25

/ml,咪鲜胺0.81

/ml-1

/ml,氰烯菌酯1.5

/ml-1.7

/ml,戊唑醇6.48

/ml-7.2

/ml,最佳施用浓度为多灵菌0.25

/ml,咪鲜胺0.9

/ml,氰烯菌酯1.67

/ml,戊唑醇7.2

/ml;使用方法,第一步,制作本所述新型赤霉病耐药菌株防治复合药剂;第二步,在田间小麦抽穗100%和/或田间小麦扬花率10%左右时,优选的,在田间小麦抽穗100%和田间小麦扬花率10%左右时喷施本所述新型赤霉病耐药菌株防治复合药剂。
15.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