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锅炉余热再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10 23:47: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锅炉余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锅炉余热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2.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其中,在锅炉加热使用过程中,锅炉输出的烟气带有大量热量,直接将烟气排入大气中,会造成能源的浪费,不符合节能的理念,随着能源的日益紧张,生活中各个设备的节能性能也日趋完善。
3.目前,锅炉的热量回收多是将输出的烟气通入到水箱中,利用烟气中带有的热量对水箱中的水进行加热,然后再排出,但这种方法的利用率依然不高,还是会有大量的热量被排出,造成能源的浪费。
4.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锅炉余热再利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锅炉余热再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锅炉使用时产生的余热利用率不高,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7.锅炉余热再利用装置,包括:装置外壳、固定支撑块、封盖机构和余热利用机构;
8.所述装置外壳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
9.所述固定支撑块安装于所述装置外壳上,所述固定支撑块上设有安装环块,所述固定支撑块上安装有进气管;
10.所述封盖机构设于所述装置外壳上,所述封盖机构包括封盖板,所述封盖板上开凿有与固定支撑块相匹配的凹槽;
11.所述余热利用机构设于所述装置外壳内,所述余热利用机构包括支撑斗,所述支撑斗固定于所述装置外壳内,所述支撑斗上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连接气管。
12.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上安装有电控开关,用于控制出水管的通与断,从而使装置外壳内的水流不易泄露,方便使用者,减少资源浪费。
13.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环块上开凿有若干螺纹孔,用于安装固定螺杆,使固定螺杆可以将封盖板固定在安装环块上,从而使封盖板不易出现晃动,进而不易出现漏气的情况,减少余热的散发,使能量不易出现浪费的情况。
14.进一步地,所述封盖板上设有把手,用于抬起封盖板,便于使用者的操作,所述封盖板与安装环块之间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杆,用于将封盖板与安装环块固定在一起,从而使封盖板可以将装置外壳封盖住,使烟气和热量不易泄露。
15.进一步地,所述封盖板的一侧连接有连接板,用于将封盖板与固定轴连接起来,使封盖板可以围绕固定轴转动,方便打开封盖板;
16.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轴,用于固定连接板,并且使连接板可以转动,进
而方便封盖板的旋转。
17.进一步地,多个所述连接气管远离支撑斗的一端连接有导热框,用于传递热量,使烟气带有的热量可以对装置外壳内的水流进行加热,提高余热利用率,所述导热框与多个连接气管均相连通设置,方便烟气的流通;
18.所述导热框的另一面连接有螺旋导热管,用于输送烟气,并且在输送烟气的过程中还具有传递热量的作用,使热量能够快速传递到水流中,提高余热利用率,所述螺旋导热管远离导热框的一端贯穿装置外壳设置,使通入装置外壳内的烟气可以被排出,不易堆积在装置外壳内。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20.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锅炉余热利用装置相应机构的设置,提高锅炉余热利用率,使热量不易被排出,从而使余热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减少能源的浪费,有利于节能环保,并且为使用者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锅炉余热再利用装置的剖面图;
23.图2为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图1中b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锅炉余热再利用装置的立体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锅炉余热再利用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27.图6为图5中c处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图5中d处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锅炉余热再利用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装置外壳、101.进水管、102.出水管、103.电控开关、2.固定支撑块、201.安装环块、202.进气管、203.螺纹孔、3.封盖机构、301.封盖板、302.把手、303.固定螺杆、304.连接板、305.固定轴、4.余热利用机构、401.支撑斗、402.连接气管、403.导热框、404.螺旋导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该等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等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3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锅炉余热再利用装置,参考图1-图8所示,包括:装置外壳1、固定支撑块2、封盖机构3和余热利用机构4。
33.参考图1-图5所示,装置外壳1上设有进水管101和出水管102,进水管101用于向装置外壳1内通入水流,从而方便吸收烟气带有的热量,实现余热利用的效果,出水管102用于
排出加热后的水流,方便工作人员使用,出水管102上安装有电控开关103,用于控制出水管102的通与断,从而使装置外壳1内的水流不易泄露,方便使用者,减少资源浪费。
34.参考图1-图6所示,固定支撑块2安装于装置外壳1上,固定支撑块2用于固定进气管202,使进气管202不易出现晃动或倾斜的情况,降低漏气的概率,固定支撑块2上设有安装环块201,用于固定住封盖板301,使封盖板301不易再移动,从而达到封盖装置外壳1的作用。
35.其中,固定支撑块2上安装有进气管202,进气管202用于向装置外壳1内通入烟气,使带有大量热量的烟气能够进行余热利用。
36.参考图6所示,安装环块201上开凿有若干螺纹孔203,用于安装固定螺杆303,使固定螺杆303可以将封盖板301固定在安装环块201上,从而使封盖板301不易出现晃动,进而不易出现漏气的情况,减少余热的散发,使能量不易出现浪费的情况。
37.参考图1-图7所示,封盖机构3设于装置外壳1上,封盖机构3包括封盖板301,用于封盖住装置外壳1,使通入装置外壳1内烟气不易出现泄露的情况,封盖板301上开凿有与固定支撑块2相匹配的凹槽,使封盖板301与固定支撑块2配合将装置外壳1完全封盖住,降低漏气的概率。
38.其中,封盖板301上设有把手302,用于抬起封盖板301,便于使用者的操作,封盖板301与安装环块201之间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杆303,用于将封盖板301与安装环块201固定在一起,从而使封盖板301可以将装置外壳1封盖住,使烟气和热量不易泄露。
39.另外,封盖板301的一侧连接有连接板304,用于将封盖板301与固定轴305连接起来,使封盖板301可以围绕固定轴305转动,方便打开封盖板301,连接板304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轴305,用于固定连接板304,并且使连接板304可以转动,进而方便封盖板301的旋转。
40.参考图1-图8所示,余热利用机构4设于装置外壳1内,余热利用机构4包括支撑斗401,用于存放物料,使通入的高温烟气可以对物料进行加热,提高余热利用率,支撑斗401固定于装置外壳1上,使支撑斗401不易出现晃动的情况,可以很好的支撑物料。
41.其中,支撑斗401上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连接气管402,用于输送烟气,使烟气可以进入到导热框403内,方便对水流进行加热。
42.参考图1和图8所示,多个连接气管402远离支撑斗401的一端连接有导热框403,用于传递热量,使烟气带有的热量可以对装置外壳1内的水流进行加热,提高余热利用率,导热框403与多个连接气管402均相连通设置,方便烟气的流通。
43.参考图8所示,导热框403的另一面连接有螺旋导热管404,用于输送烟气,并且在输送烟气的过程中还具有传递热量的作用,使热量能够快速传递到水流中,提高余热利用率,螺旋导热管404远离导热框403的一端贯穿装置外壳1设置,使通入装置外壳1内的烟气可以被排出,不易堆积在装置外壳1内。
44.具体使用时,工作人员将物料放入到支撑斗401内,然后控制封盖板301转动,使封盖板301将装置外壳1封盖住,最后通过使用固定螺杆303将封盖板301与安装环块201固定在一起,不易出现漏气的情况,然后通过进气管202向装置外壳1内通入气体,使锅炉使用时产生的余热可以通入装置外壳1内;
45.在带有大量热量的烟气进入到装置外壳1内后先与支撑斗401内的物料接触,对物料起到加热的作用,然后烟气通过连接气管402进入到导热框403内,通过导热框403快速将
热量散发到装置外壳1内的水内,对装置外壳1内的水流起到加热的效果,并且最后烟气通过螺旋导热管404排出,并且通过螺旋导热管404也能起到对水流加热的效果,提高余热利用率。
46.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7.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锅炉余热利用装置相应机构的设置,提高锅炉余热利用率,使热量不易被排出,从而使余热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减少能源的浪费,有利于节能环保,并且为使用者节省成本。
4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49.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