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井点立管以及地下室排水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06-10 22:39: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井点立管以及地下室排水机构。


背景技术:

2.地下建筑物若处于透水系数比较大的粉质粘土、粉土、砂土中,由于正值施工期间,地下室的顶板和覆土尚未完成,此时底板和外墙已施工完成,在地下水作用下,形成了一定的浮力。
3.当浮力不大时,可利用排水明沟、集水井结合潜水泵排出基坑内的水,减小浮力。当土质的渗透系数大,即浮力较大时,应在模板中插入轻型井点立管,利用排水明沟、集水井结合潜水泵不断地将基坑内的水沿井点立管排出,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常见的井点立管中,进水段和出水段直径相同,排水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井点立管排水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井点立管以及地下室排水机构。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井点立管,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井点立管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水段和出水段,所述进水段的单位高度的表面积大于所述出水段的单位高度的表面积,所述进水段一端开设有多个进水孔。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段的单位高度的表面积增大,相应的在进水段外表面设有的进水孔数量相应增加,从而使排水量增多,排水效率提高。
8.可选的,所述进水段设置为球状。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单位高度相同的情况下,球状的进水段的单位高度的表面积大于直圆管状的出水段的单位高度的表面积,相应的在进水段外表面设有的进水孔数量相应增加,排水量增加,排水效率提高。
10.可选的,所述出水段远离所述进水段的一端连接有透明管。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位上升至透明管时,工作人员可观察到水位的变化,进而便于判断是否将水排出。
12.可选的,所述透明管远离所述出水段的一端设有出水管,所述透明管与所述出水管连接处设有阀门二。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阀门二可以将透明管和出水管连接,也可以控制透明管内水的排出,透明管排空后,当水位上升至透明管时,透明管可继续观测水位的变化。
14.可选的,所述出水段设有止水环一,且所述止水环一位于出水段外周。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渗水沿出水段外周上升时,止水环一可以延长水渗浸的路径,从而对渗水上升形成阻挡,大大增加了渗浸阻力,达到抗渗目的。
16.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地下室排水机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17.一种地下室排水机构包括所述的井点立管和过滤件,所述过滤件位于所述进水段
外周。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通过过滤件时,水中的土壤砂砾等杂质被过滤件阻挡,从而避免进水孔堵塞,增加井点立管排水效率。
19.可选的,所述过滤件为石层。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件设置为石层,石层之间形成缝隙,水通过石层之间的缝隙进行过滤,使水中的泥土和砂砾等杂质留在石层内,水通过缝隙进入进水孔,继而避免进水孔堵塞,增加井点立管排水效率。
21.可选的,所述石层围设于所述进水段。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段被石层围设,基坑内的水被石层充分过滤后进入进水孔,从而提升过滤效果,避免进水孔被水中的土壤砂砾等杂质堵塞,增加井点立管排水效率。
23.可选的,石层由鹅卵石铺设而成,鹅卵石粒径为4mm-32mm。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粒径为4mm-32mm的鹅卵石可以作为过滤材料使用,也可以作为过滤层使用,是一种廉价但是非常实用的一种过滤介质,进行铺放,能有效吸附微尘和有害物质,进一步提升过滤效率。
25.可选的,所述地下室排水机构还包括基坑,所述基坑内开设有进水槽,所述过滤件填充于所述进水槽内,所述进水段置于所述进水槽内。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基坑内设置一进水槽,使基坑内的水可渗透进入进水槽,进水段置于进水槽内,进水槽内放置过滤件,基坑内的水通过过滤件过滤,进入到进水段,进水槽可以过滤件不易倾斜散落,提高过滤件的放置稳定性。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8.井点立管的进水段的单位高度的表面积大于出水段的单位高度的表面积,相应的在进水段外表面设有的进水孔数量相应增加,从而使排水量增多,排水效率提高;
29.过滤件的设置,起到了过滤的作用,减少水中土壤砂砾进入到进水孔内,降低了进水孔被堵塞的风险;
30.透明管的设置便于及时观察水位的变化,判断是否排水。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井点立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地下室排水机构的剖视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模板;11、开口;12、进水段;121、进水孔;13、出水段;14、透明管;141、阀门一;142、阀门二;15、出水管;16、止水环;161、止水环一;162、止水环二;2、后浇带;21、后浇带一;22、后浇带二;23、空腔;3、基坑;31、进水槽;32、过滤件。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井点立管。参照图1,一种井点立管,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水段12和出水段13,进水段12焊接于出水段13。进水段12的一端开设有多个进水孔121,进水段12的单位高度的表面积大于出水段13的单位高度的表面积,进水段12的单位高度的表
面积增大,相应地,进水段12外表面的进水孔121数量相应增加,排水量增多,排水效率提高。进水段12可设置为球状、圆柱状也可以是梯台状。本技术实施例中,进水段12为球状,在同等高度下,进水段12设置球状比其它形状的进水段12表面积大,相应地设置进水段12外表面的进水孔121数量最大,排水量增多,排水效率提高。
36.参照图1,出水段13远离进水段12的一端连接有透明管14,可观察透明管14内水位的变化,进而判断是否将水排出。
37.参照图1, 透明管14设有阀门一141,出水段13的一端与阀门一141的进水端螺纹连接;透明管14的一端与阀门一141的出水端螺纹连接。阀门一141可控制出水段13的水进入透明管14,便于工作人员观测进入透明管14内水位的变化。
38.透明管14远离出水段13的一端连接出水管15,进水段12的水从出水管15排出。透明管14设有阀门二142,透明管14的另一端与阀门二142的进水端螺纹连接,出水管15的一端与阀门二142的出水端螺纹连接。阀门二142可控制透明管14的水从出水管15排出,使透明管14排空后,水再次进入到透明管14,工作人员可以继续观测透明管14内水位的变化。
39.综上所述,当需要排水时,打开阀门一141和阀门二142;当不需要排水时,可关闭阀门二142,阻止基坑3内的水从出水管15排出;当只需要检测水位变化时,打开阀门一141,关闭阀门二142;当不需要排水也不需要监测水位变化时,将阀门一141和阀门二142同时关闭。
40.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地下室排水机构。参照图1和图2,一种地下室排水机构,包括上述井点立管、模板1、后浇带2、基坑3和过滤件32。模板1铺设于基坑3上,后浇带2铺设于模板1上,出水段13穿过模板1,过滤件32和进水段12位于基坑3内,且过滤件32位于进水段12外周。
41.参照图2,基坑3开设有进水槽31,进水段12置于进水槽31内,过滤件32位于进水槽31内,进水槽31可以使过滤件32不易倾斜散落,提高过滤件32的放置稳定性。
42.参照图2,基坑3内的水通过过滤件32进入进水段12,使水中的土壤和砂砾等杂质留在基坑3内,减少进水孔121堵塞的风险。
43.过滤件32可以是石层,也可以是无纺布和过滤网等其他过滤材料。本技术实施例中过滤件32为石层,石层围设于进水段12外周。石层之间形成缝隙,基坑3内的水通过石层之间的缝隙进行过滤,使水中的泥土和砂砾等杂质留在石层内,基坑3内的水被石层过滤后再进入进水孔121,从而提升过滤效果,防止进水孔121被水中的土壤砂砾等堵塞,增加井点立管排水效率。
44.石层可设置为鹅卵石或石英砂等种类的石料。本技术实施例中石层由鹅卵石铺设而成,且鹅卵石的粒径范围选自4mm-32mm。鹅卵石是一种廉价且非常实用的一种过滤介质,能有效吸附微尘和有害物质,起到很好的过滤作用。
45.参照图2,模板1设有一开口11,出水段13从开口11穿过,出水段13的外周设有止水环一161,止水环一161位于出水段13外周,止水环一161与出水段13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通过胶水粘接,也可以是焊接,本技术实施例中止水环一161焊接于出水段13的外周,且止水环一161位于开口11内,当渗水沿出水段13外周上升时,止水环一161可以延长水渗浸的路径,从而对渗水上升形成阻挡,大大增加了渗浸阻力,达到抗渗目的。
46.参照图2,后浇带2包括后浇带一21和后浇带二22。后浇带一21与后浇带二22之间
有一空腔23,出水段13穿过空腔23。出水段13的外周设有止水环二162,止水环二162与出水段13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通过胶水粘接,也可以是焊接。本技术实施例中,止水环二162焊接于出水段13外周。当施工完成后,空腔23被钢筋混凝土浇筑,当渗水沿出水段13外周上升时,止水环二162可以延长水渗浸的路径,从而对渗水上升形成阻挡,大大增加了渗浸阻力,达到抗渗目的。
47.参照图2,施工完成后,空腔23被浇筑,由于透明管14可拆卸,可避免将凸于后浇带2的外表面的透明管14切割的问题,将透明管14通过阀门一141和阀门二142的螺纹拆除。也可将透明管14与空腔23同时浇筑,凸于后浇带2的外表面的透明管14可继续观测管内水位的变化,从而反映基坑3内的水量,阀门二142控制透明管14内水从出水管15排出。
48.本技术实施例地下室排水机构的实施原理为:基坑3内的水进入进水槽31通过过滤件32过滤后进入到进水孔121,从而进入到进水段12,再从进水段12流入出水段13,打开阀门一141,水从出水段13流入到透明管14,打开阀门二142,水从出水管15将水排出。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