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顶托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10 22:36: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模板支撑体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顶托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较多梁板后浇带支设按照常规的梁板支模方式进行支撑,支撑立杆顶部采用扣件或是常规顶托进行模板主次楞支撑,此方式在模板安装及拆除过程中,整体需按照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工序进行施工,对于一些早拆体系系统或是需要长时间进行支撑的后浇带的支撑,采用此种方式无法实现模板等周转材料的快速周转,特别是后浇带大面积现场周转模板及支撑架无法拆除,大大浪费了现场周转材料,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实现首先对模板底部的主次楞进行拆卸的顶托装置,以提高模板周转效率,降低周转材料,以降低成本。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顶托装置,包括:底座,调节螺杆,第一调节螺母,第二调节螺母,第一支撑组件,以及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一调节螺母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螺接于所述第一调节螺母,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调节螺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调节螺母用于调节所述调节螺杆沿所述调节螺杆的轴向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模板;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伸入所述底座的内部的容纳腔;所述第二调节螺母螺接在所述调节螺杆上,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位于所述第二调节螺母的上方,且不与所述第二调节螺母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调节螺母用于调节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模板底部的主次楞。
5.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具有托底部和至少两个限位部,所述至少两个限位部相对的设置在所述托底部的两侧,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模板底部的主次楞的位移。
6.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托底部为板状结构的托底板,所述限位部为板状结构的限位板。
7.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托底板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限位板,所述托底板与所述限位板组成u型结构的所述第二支撑组件。
8.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为板状结构的支撑板。
9.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一所述顶托装置的底座与另一所述顶托装置的底座。
10.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伸入所述容纳腔内的长度不小于150mm。
11.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螺杆的另一端外露于所述第一调节螺母的长度小于等于400mm。
12.依据本技术所提供的顶托装置,通过第一调节螺母的调节,使得第一支撑组件顶在模板的底部,通过第二调节螺母的调节,将模板底部的主次楞夹在第二支撑组件与第一
支撑组件之间,如此,通过第二支撑组件对主次楞进行支撑,在需要拆除时,可通过反向调节第二调节螺母先拆除主次楞,以调高模板周转效率,降低周转材料,以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顶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技术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技术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技术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15.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16.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技术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1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顶托装置,用于对梁板底部模板进行支撑,通过第二支撑组件和第二调节螺母的设置,可在完成梁板浇筑后先拆除模板底部的主次楞,以提高其中,主次楞包括主楞和次楞,主楞位于梁板底部模板的底部,次楞位于主楞的底部。本顶托装置可以设置在模板支撑架(例如,脚手架)上。具体而言,支撑架通常由多个横梁和多个竖梁组成,可在部分或全部竖梁的顶端设置本顶托装置。
18.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顶托装置包括:底座10,调节螺杆20,第一调节螺母30,第二调节螺母40,第一支撑组件50,以及第二支撑组件60。
19.本实施例中,调节螺杆20的外径不得小于36mm,底座10通常安装在支撑架中竖梁的顶端,第一调节螺母30可转动的安装在底座10上,例如,第一调节螺母30可通过轴承安装在底座10上。调节螺杆20的一端螺接于第一调节螺母30,第一支撑组件50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调节螺杆20的另一端。第一调节螺母30用于调节本调节螺杆20沿调节螺杆20的轴向方向移动,第一支撑组件50用于支撑模板;本实施例中,调节螺杆20沿竖直方向设置,从而,调节螺杆20的底端螺接于第一调节螺母30,第一支撑组件50固定在调节螺杆20的顶端,通过转动第一调节螺母30从而可调节调节螺杆20的顶端伸出的长度,即,调节螺杆20将第一调节螺母30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沿调节螺杆20的轴线方向的直线运动,以调节第一支撑组件50的高度。
20.具体而言,当支撑架安装到满足设置本顶托装置的高度后,将底座10安装在支撑架中竖梁的顶端,通过第一调节螺母30的调节,使得第一支撑组件50顶在模板的底部,即通
过第一调节螺母30使得第一支撑组件50升高。当需要拆除时,第一调节螺母30按照相反方向调节。
21.本实施例中,在底座10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11,该容纳腔11用于容纳调节螺杆20的底端伸入。第二调节螺母40螺接在调节螺杆20上,第二支撑组件60位于第二调节螺母40的上方,并且,第二支撑组件60不与第二调节螺母40固定连接。第二调节螺母40用于调节第二支撑组件60与第一支撑组件50之间的间距;第二支撑组件60用于支撑模板底部的主次楞,通过改变第二支撑组件60与第一支撑组件50之间的间距,从而,通过第二支撑组件60支撑主次楞。本实施方式中,主次楞包括主楞100和次楞200,主楞100位于模板的底部,次楞200位于主楞100的底部。
22.继续参见图1所示,第二支撑组件60具有托底部61和至少两个限位部62,至少两个限位部62相对的设置在托底部61的两侧,限位部62用于限制模板底部的主次楞的位移。
23.本实施例中,主楞100夹在模板与次楞200之间,主楞100通过次楞200进行支撑。限位部62的设置可防止次楞200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以将次楞200限制在第二支撑组件60上。
24.在一实施例中,托底部61为板状结构的托底板,限位部62为板状结构的限位板。
25.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组件60具有两个限位部62,两个限位部62分别设置在托底部61的相对两侧,如此,在托底板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板,托底板与限位板组成u型结构的第二支撑组件60。
26.本实施例中,托底板与限位板的厚度不应小于5mm,u型结构的第二支撑组件60所受承载力的设计值不应小于40kn。
27.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组件50为板状结构的支撑板。
28.如图1所示,在底座10上设有连接件12,对于两个顶托装置,该连接件12用于连接一顶托装置的底座与另一顶托装置的底座,以保证其稳定的支撑。
29.本实施例中,
30.继续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调节螺杆20的一端伸入容纳腔11内的长度h1不小于150mm。调节螺杆20的另一端外露于第一调节螺母30的长度h2小于等于400mm。在使用过程中,第一支撑组件50所伸出的高度h3不应超过650mm。
31.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顶托装置,通过第一调节螺母的调节,使得第一支撑组件顶在模板的底部,通过第二调节螺母的调节,将模板底部的主次楞夹在第二支撑组件与第一支撑组件之间,如此,通过第二支撑组件对主次楞进行支撑,在需要拆除时,可通过反向调节第二调节螺母先拆除主次楞,以调高模板周转效率,降低周转材料,以降低成本。
32.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