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油藏气驱联动建库气液界面运移设计的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2022-06-09 02:17: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油藏开采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油藏气驱联动建库气液界面运移设计的方法及系统,适用于厚层块状油藏气驱联动建成储气库设计,特别是裂缝型块状底水油藏气驱联动建库的气液界面合理运移。


背景技术:

2.目前,国内已建成地下储气库主要为枯竭油气藏型、盐穴型、含水层型及废旧矿坑型,但是,油藏型储气库建设尚无先例。
3.调峰型储气库要求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储层孔隙的充注与释放(一般在8个月内完成一次气体充注,4个月内完成一次气体释放,形成一个注采周期),这种高强度的强注强采方式会改变储层中的油气水三相流体的相对渗流规律,强注导致注入的天然气极易进入油层,被油膜包裹,形成“油包气”形态,通过孔隙喉道时容易产生贾敏效应,降低气驱波及体积;这种不连续相导致气体的逃逸或被俘获,形成损失气,造成储气库注气多、采气少的现象,且损失气难以再次进行回收,严重影响储气库的运行效率;且强注过程中导致气顶急剧膨胀,油气界面剧烈波动,气顶气易沿裂缝形成气窜通道进入采油井,降低气驱波及体积,影响气驱采收率;强采过程中,气顶亏空大于油环亏空,油气界面向气区快速移动,从而导致油侵气顶、油环油回采困难的问题;且气顶快速采出使油藏地层压力急剧下降,能量亏空严重,导致油井低液低效开采,若降至油藏饱和压力以下,油环大规模脱气,原油油品变差,导致油藏递减率明显增大,严重影响气驱开发效果。
4.综上来看,攻关油藏气驱联动储气库建设技术难度较大,矿场试验尚处于空白阶段。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油藏气驱联动建库气液界面运移设计的方法及系统,适用于厚层块状油藏气驱联动建成储气库设计,特别是裂缝型块状底水油藏气驱联动建库气液界面合理运移。结合油藏资料来看,巨厚双重介质油藏具有盖层封闭、储层物性好、自然产能高等特点,经过开发实践证实这类油藏适合顶部注天然气非混相重力稳定驱开发方式,具备扩大气驱规模同步建成储气库的优势。室内实验及数值模拟结果均证实,气体增压超覆驱替可充分发挥油藏基质深部渗析驱油作用,促进基质剩余油向裂缝运移,大幅度提高基质驱油效率,提高最终采收率;在气驱驱替过程中,随着采出程度的增大,气体埋存量越大,库容量越大,建成储气库条件越成熟。对此,本发明通过优化生产过程中的注采参数,设计合理的气顶下压速度,维持气液界面平稳合理运移,大幅提高气驱采收率同时保证调峰工作气量,能够保证油藏型储气库的顺利建设。
6.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油藏气驱联动建库气液界面运移设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7.在气驱阶段,将油藏中的全部井按照深度划分为注气井及采油井;
8.向所述注气井中注入气体,直至储层的上部形成气顶;其中,在生产过程中,实时监测气油界面的位置,当所述气油界面的上部存在采油井时,将采油井的类别转换为注气井;
9.在过渡阶段,在第一时间段内对注气井进行注气,在第二时间段内将注气井转换为采气井进行采气,并逐步增加注气井的注气量,使调峰气量同步增加,其中,第一时间段的时间大于第二时间段;
10.在调峰增注阶段,当存气量到达一定程度,增大注气井的调峰气量,逐渐过渡至最大工作气量;
11.将油藏转换为储气库并以最大运行压力及最大工作气量运行。
12.进一步的,在气驱阶段,将油藏中的全部井按照深度划分为注气井及采油井,包括:
13.按照深度由上至下划分为三段井,将上部井作为注气井,中部井及下部井为采油井。
14.进一步的,向所述注气井中注入气体,直至储层上部形成气顶,包括:
15.在生产过程中,向所述注气井中注入天然气,直至储层上部形成气顶,气油界面随着注气进行下移;
16.当形成的所述气顶的纵向跨度为600m~800m且气驱采出程度大于15%时,启动过渡阶段。
17.进一步的,向所述注气井中注入气体,直至储层上部形成气顶,包括:
18.在生产过程中,注气井与采油井的注采比为1.1~1.5,注气井的年注气速度为0.015hcpv~0.02hcpv,地层压力每年恢复0.3~0.7mpa。
19.进一步的,向所述注气井中注入气体,直至储层上部形成气顶,还包括:
20.在生产过程中,实时监测油井生产气油比,若气油比大于预设的气油比阈值时,判定发生气窜,通过关井保护气顶并调整注气速度。
21.进一步的,在过渡阶段,在第一时间段内对注气井进行注气,在第二时间段内将注气井转换为采气井进行采气,并逐步增加注气井的注气量,使调峰气量同步增加,包括:
22.在每年的3月至10月对注气井进行注气,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将注气井转换为采气井进行采气,并将所述注气井的注气量逐步增大,将采气井的采气量随注气井的注气量同步增大;
23.在生产过程中,实时监测气油界面的位置,当气油界面下降至中部井时,将中部井转换为注气井。
24.进一步的,在过渡阶段,在第一时间段内对注气井进行注气,在第二时间段内将注气井转换为采气井进行采气,并逐步增加注气井的注气量,使调峰气量同步增加,包括:
25.油区年调峰工作气量控制在4亿方以下,气油界面下移速度控制在50~80m/年,地层压力每年恢复0.8~1.2mpa。
26.进一步的,在调峰增注阶段,当存气量到达一定程度,增大注气井的调峰气量,逐渐过渡至最大工作气量,还包括:
27.在调峰增注阶段,当存气量到达一定程度,持续增大所述注气井的年注气量至最大注气量,并将所述采气井的年采气量随注气井的年注气量同步增大至最大采气量;在生
产过程中,实时监测气油界面的位置,当气油界面下降至下部井时,将下部井转换为注气井。
28.进一步的,在调峰增注阶段,当存气量到达一定程度,增大注气井的调峰气量,逐渐过渡至最大工作气量,包括:
29.当存气量占预计总库容量的20%时,增大注气井的调峰气量,逐渐过渡至最大工作气量。
30.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油藏气驱联动建库气液界面运移设计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31.气驱模块,用于在气驱阶段,将油藏中的全部井按照深度划分为注气井及采油井;
32.注气模块,用于向所述注气井中注入气体,直至储层的上部形成气顶;其中,在生产过程中,实时监测气油界面的位置,当所述气油界面的上部存在采油井时,将采油井的类别转换为注气井;
33.过渡模块,用于在过渡阶段,在第一时间段内对注气井进行注气,在第二时间段内将注气井转换为采气井进行采气,并逐步增加注气井的注气量,使调峰气量同步增加,其中,第一时间段的时间大于第二时间段;
34.调整增注模块,用于在调峰增注阶段,当存气量到达一定程度,增大注气井的调峰气量,逐渐过渡至最大工作气量;
35.油藏转换模块,用于将油藏转换为储气库并以最大运行压力及最大工作气量运行。
36.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油藏气驱联动建库气液界面运移设计的方法。
37.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油藏气驱联动建库气液界面运移设计的方法。
38.本发明的油藏气驱联动建库气液界面运移设计的方法及系统相较于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优点:
39.1、通过增大注气量扩大气顶规模使油气界面平稳下移,油气界面以上采油井适时转变为注采气井,节约钻井成本,便于增加注气规模,确保发挥储气库调峰作用;
40.2、通过向油藏中不断扩大增注气量,使油藏恢复原始地层压力,有利于发挥气驱超覆增压驱替作用,注入气体可向基质表面微裂缝扩散弥散渗析以及向基质深部微孔隙扩散弥散渗析,从而驱替基质的残余油,提升基质向裂缝渗析作用,提高气驱采收率。
41.3、相较于现有的气驱方法可在较短时间恢复地层压力,提前实现基质向裂缝渗析作用,在更短时间内获得更大采收率。
42.4、通过优化气驱阶段、过渡阶段及调峰阶段注气参数,确保油气界面平稳下移,气体呈连续状态驱替基质及裂缝中剩余油,减少“贾敏效应”发生,增大气驱波及体积,提高气驱采收率及储气库运行效率。
43.5、通过优化过渡阶段及调峰阶段采油参数或采气参数,确保油气界面平稳上移,气顶亏空与油环亏空体积相当,气顶与油环间压差减小,抑制发生强注强采过程中油侵及
气侵现象,增大气驱波及体积,提高气驱采收率及储气库运行效率。
44.6、能够确保气油界面平稳下移,使油水界面同步缓慢下移,可有效抑制底水上侵,解除水对原油的水封作用,恢复下部水淹严重油井生产,提高油藏动用程度,达到控水增油的效果。
附图说明
4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46.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油藏气驱联动建库气液界面运移设计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47.图2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巨厚块状潜山油藏的双重介质油藏微观单元示意图。
48.图3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厚层块状油藏气驱联动建库开发模式示意图。
49.图4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水淹单井注气前后生产曲线对比示意图。
50.图5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采用本发明后气驱补充能量地层压力预测曲线示意图。
51.图6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不同开发方式的采收率预测曲线对比示意图。
52.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油藏气驱联动建库气液界面运移设计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53.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4.下面将参考若干示例性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应当理解,给出这些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进而实现本发明,而并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公开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55.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实现为一种系统、装置、设备、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完全的软件(包括固件、驻留软件、微代码等),或者硬件和软件结合的形式。
5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油藏气驱联动建库气液界面运移设计的方法及系统。
57.下面参考本发明的若干代表性实施方式,详细阐释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
58.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油藏气驱联动建库气液界面运移设计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59.步骤s101,在气驱阶段,将油藏中的全部井按照深度划分为注气井及采油井;
60.步骤s102,向所述注气井中注入气体,直至储层的上部形成气顶;其中,在生产过程中,实时监测气油界面的位置,当所述气油界面的上部存在采油井时,将采油井的类别转换为注气井;
61.步骤s103,在过渡阶段,在第一时间段内对注气井进行注气,在第二时间段内将注气井转换为采气井进行采气,并逐步增加注气井的注气量,使调峰气量同步增加,其中,第一时间段的时间大于第二时间段;
62.步骤s104,在调峰增注阶段,当存气量到达一定程度,增大注气井的调峰气量,逐渐过渡至最大工作气量;
63.步骤s105,将油藏转换为储气库并以最大运行压力及最大工作气量运行。
64.为了对上述油藏气驱联动建库气液界面运移设计的方法进行更为清楚的解释,下面结合每一步进行详细说明。
65.步骤s101,气驱阶段:
66.在气驱阶段,按照深度由上至下划分为三段井,将上部井作为注气井,中部及下部为采油井。水平井较直井泄油面积大,吸气指数高,压裂改造后可大幅度提升注气能力,节约注气井数,减少经济成本。
67.具体的,可以将所有井按照深度由上至下划分为三段井,在气驱阶段将上部井作为注气井,中部井及下部井为采油井;
68.步骤s102:
69.向所述注气井中注入天然气,直至储层上部形成气顶,当形成的所述气顶的纵向跨度为600m~800m且气驱采出程度大于15%时,启动过渡阶段。
70.其中,在生产过程中,当气油界面下降至采油井附近,将采油井的类别转换为注气井;这些注气井是油藏中的原采油井,这样可提高油井利用率,有效节约钻井投资,提高资源利用率。
71.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实时监测油井生产气油比,若气油比大于预设的气油比阈值时,判定发生气窜,通过关井保护气顶并调整注气速度,避免气窜井数增加,保证气油界面平稳下移。
72.步骤s103,过渡阶段:
73.在每年的3月至10月对注气井进行注气,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将注气井转换为采气井进行采气,并将所述注气井的注气量逐步增大,将采气井的采气量随注气井的注气量同步增大。
74.其中,在生产过程中,实时监测气油界面的位置,当气油界面下降至中部井时,将中部井转换为注气井。随着气油界面的变化,若一线油井包含水淹井时,水淹井可以恢复生产转换为采油井。这里的“一线油井”一般指离注气井最近的一圈井。
75.步骤s104,调峰增注阶段:
76.在调峰增注阶段,当存气量占预计总库容量的20%时,持续增大所述注气井的年注气量至最大注气量,并将所述采气井的年采气量随注气井的年注气量同步增大至最大采气量。
77.其中,在生产过程中,实时监测气油界面的位置,当气油界面下降至下部井时,将下部井转换为注气井。
78.步骤s105,将油藏转换为储气库并以最大运行压力及最大工作气量运行。
79.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上述实施例及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发明方法的操作,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
示的操作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地或备选地,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和/或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
80.为了对上述油藏气驱联动建库气液界面运移设计的方法进行更为清楚的解释,下面结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来进行说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该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不当的限定。
81.以一巨厚块状潜山油藏为例,参考图2,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巨厚块状潜山油藏的双重介质油藏微观单元示意图。在图2中,标记了基质11、裂缝12。
82.如图2所示,巨厚块状潜山油藏1多为双重介质结构,裂缝12渗透率大,聚集在裂缝中的原油优先被开采出来,基质11渗透率小,一般在10md以下,水分子直径较大,难以进入微裂缝及基质中,而气体分子直径相对较小,能够进入微小孔隙中实现有效驱替,且双重介质油藏基质体积占比90%以上,因此有效动用双重介质油藏通常采用气驱开发方式。
83.在气驱开发过程中,“增注提压”较“保压温和注入”能够放大气驱向基质渗析作用,促进基质原油向裂缝运移,提高气驱开发效果。
84.参考图3,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厚层块状油藏气驱联动建库开发模式示意图。在图3中,标记了巨厚块状潜山油藏1、上部井2、中部井31、下部井32、气顶4、气油界面41、油环5、水侵带6、油水界面61及边底水7。其中,上部井2可以为注气/采气井,中部井31可以是采油/注气/采气井,下部井32可以为水淹/采油/注气井。
85.如图3所示,利用本发明提出的油藏气驱联动建库气液界面运移设计的方法,可指导厚层块状油藏气驱联动储气库的建设,能够在充分发挥气驱基质渗析作用的同时埋存注入气,气顶足够大时即可发挥调峰作用,具体过程为:
86.步骤s1:
87.将所有井按照深度由上至下划分为三段井,在气驱阶段将上部井2作为注气井,中部井31为采油井,下部井32井由于底水上侵处于关井状态;
88.步骤s2:
89.向上部井2(注气井)中注入气体,直至储层上部形成稳定气顶4。注入的气体为天然气。
90.在生产过程中,实时监测气油界面41所在位置,当气油界面41下降至中部井31(采油井)附近,中部井31可以转换为注气井。当一线油井包括下部井32(水淹井)时,下部井32可恢复正常生产转换为采油井;这里提到的“一线油井”一般指离注气井最近的一圈井。中部井31及下部井32均为该油藏中的原采油井,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井类别的转换可以提高油井利用率,有效节约钻井投资,提高资源利用率。
91.在本实施例中,上部井2、中部井31及下部井32均为水平井,水平井较直井泄油面积大,吸气指数高,压裂改造后可大幅度提升注气能力,节约注气井数,减少经济成本。
92.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实时监测气油界面41下移位置与注气井一线油井生产气油比,若气油比过大,说明已发生气窜,应及时关井保护气顶,且及时调整注气速度,避免气窜井数增加,保证气油界面平稳下移。
93.参考图4,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水淹单井注气前后生产曲线对比示意图。
94.如图4所示,油井依靠天然能量开发地层亏空严重,底水上侵导致油井见水停喷,气驱开发后,依靠规模注气使气顶膨胀,随着气油界面下移,油水界面也随之平稳下移,使
水侵带油井恢复正常生产。
95.在本实施例中,上部井2(注气井)与中部井31(采油井)的注采比为1.1~1.5,上部井2(注气井)的年注气速度为0.015hcpv~0.02hcpv,如0.017hcpv,地层压力每年恢复0.3~0.7mpa,如0.5mpa。
96.当气顶4纵向跨度为600m~800m,此时气驱采出程度大于15%,可启动调峰功能。
97.步骤s3:
98.在气顶4形成后,逐步增加上部井2(注气井)的注气量,注气井每年3月至10月注气,每年11月至次年2月注气井转换为采气井采气,调峰气量随注气量而不断增加。
99.在生产过程中,实时监测气油界面41,当气油界面41下降至中部井31(采油井)附近时,将中部井31转换为注气井,发挥注气、采气功能以保证注气、采气量;当一线油井包括下部井32(水淹井)时,下部井32可恢复正常生产转换为采油井。
100.在本实施例中,上部井2、中部井31进行注气时,年注气量逐步增大,油区年注气量控制在10亿方以下;上部井2、中部井31进行采气时,采气量随注气量同步增大,油区年调峰工作气量控制在4亿方以下,气油界面41下移速度控制在50~80m/年,地层压力每年恢复0.8~1.2mpa。
101.参考图5,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采用本发明后气驱补充能量地层压力预测曲线图。
102.如图5所示,通过数值模拟方法优选出气驱补充地层能量最佳地层压力恢复趋势,证实地层压力在气驱阶段每年恢复0.5mpa,过渡阶段每年恢复1.0mpa最为合适,既保证气库具有较高的采气能力,同时尽可能避免在气驱采油过程发生大规模气窜,确保气驱采油与调峰两不误。
103.步骤s4:
104.当存气量(气顶4)到达20%时,增大上部井2(注气井)、中部井31(注气井)调峰气量,逐渐过渡至最大工作气量。
105.在生产过程中,实时监测气油界面41及一线油井生产气油比,当气油界面41下降至下部井32附近时,将下部井32(采油井)转换为注气井。
106.在本实施例中,上部井2、中部井31为注气井时,年注气量持续增大至最大注气量,时间为20~25年,油区年最大注气量为24~28亿方;
107.上部井2、中部井31为采气井时,年采气量随注气时的年注气量同步增大至最大采气量,油区年最大采气量为22~26亿方。
108.步骤s5:
109.将巨厚块状潜山油藏1转换为储气库,并以最大运行压力及最大工作气量运行。
110.在本实施例中,储气库最大运行压力为原始地层压力35mpa,最大工作气量为22~26亿方。
111.参考图6,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不同开发方式的采收率预测曲线对比示意图。
112.如图6所示,在建立实际油藏数模模型的基础上,模拟整个油藏气驱联动气库建设全过程,分别对比在相同地层条件下相同井网环境下,依靠天然能量开发、天然气驱开发及气驱联动气库建设开发条件下的开发效果,本发明的气驱联动建库开发方式较天然气驱开发的采收率高9.88%,较天然能量开发方式提高26.29%。
113.在介绍了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方法之后,接下来,参考图7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油藏气驱联动建库气液界面运移设计的系统进行介绍。
114.油藏气驱联动建库气液界面运移设计的系统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或者“单元”,可以是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115.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油藏气驱联动建库气液界面运移设计的系统,如图7所示,该系统包括:
116.气驱模块710,用于在气驱阶段,将油藏中的全部井按照深度划分为注气井及采油井;
117.注气模块720,用于向所述注气井中注入气体,直至储层的上部形成气顶;其中,在生产过程中,实时监测气油界面的位置,当所述气油界面的上部存在采油井时,将采油井的类别转换为注气井;
118.过渡模块730,用于在过渡阶段,在第一时间段内对注气井进行注气,在第二时间段内将注气井转换为采气井进行采气,并逐步增加注气井的注气量,使调峰气量同步增加,其中,第一时间段的时间大于第二时间段;
119.调整增注模块740,用于在调峰增注阶段,当存气量到达一定程度,增大注气井的调峰气量,逐渐过渡至最大工作气量;
120.油藏转换模块750,用于将油藏转换为储气库并以最大运行压力及最大工作气量运行。
121.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油藏气驱联动建库气液界面运移设计的系统的若干模块,但是这种划分仅仅是示例性的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来具体化。
122.基于前述发明构思,如图8所示,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800,包括存储器810、处理器820及存储在存储器810上并可在处理器82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830,所述处理器82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830时实现前述油藏气驱联动建库气液界面运移设计的方法。
123.基于前述发明构思,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油藏气驱联动建库气液界面运移设计的方法。
124.本发明的油藏气驱联动建库气液界面运移设计的方法及系统相较于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优点:
125.1、通过增大注气量扩大气顶规模使油气界面平稳下移,油气界面以上采油井适时转变为注采气井,节约钻井成本,便于增加注气规模,确保发挥储气库调峰作用;
126.2、通过向油藏中不断扩大增注气量,使油藏恢复原始地层压力,有利于发挥气驱超覆增压驱替作用,注入气体可向基质表面微裂缝扩散弥散渗析以及向基质深部微孔隙扩散弥散渗析,从而驱替基质的残余油,提升基质向裂缝渗析作用,提高气驱采收率。
127.3、相较于现有的气驱方法可在较短时间恢复地层压力,提前实现基质向裂缝渗析作用,在更短时间内获得更大采收率。
128.4、通过优化气驱阶段、过渡阶段及调峰阶段注气参数,确保油气界面平稳下移,气体呈连续状态驱替基质及裂缝中剩余油,减少“贾敏效应”发生,增大气驱波及体积,提高气驱采收率及储气库运行效率。
129.5、通过优化过渡阶段及调峰阶段采油参数或采气参数,确保油气界面平稳上移,气顶亏空与油环亏空体积相当,气顶与油环间压差减小,抑制发生强注强采过程中油侵及气侵现象,增大气驱波及体积,提高气驱采收率及储气库运行效率。
130.6、能够确保气油界面平稳下移,使油水界面同步缓慢下移,可有效抑制底水上侵,解除水对原油的水封作用,恢复下部水淹严重油井生产,提高油藏动用程度,达到控水增油的效果。
131.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132.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133.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134.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13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