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6-08 23:36: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电子设备的散热效果、外观效果是用户是否选购的重要因素。因而如何提高电子设备的散热效果和外观效果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对发热器件进行散热且外观表现形式多样的壳体组件,以及一种散热效果较好且外观表现形式多样的电子设备。
4.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包括:
5.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流道,所述流道内填充有流体;
6.流体驱动器,所述流体驱动器设于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流道相互连通;及
7.电压驱动组件,所述电压驱动组件电连接所述流体驱动器,所述电压驱动组件用于输出第一电压信号或者第二电压信号,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用于驱动所述流体驱动器工作并带动所述流体沿第一方向流动,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用于驱动所述流体驱动器工作并带动所述流体沿第二方向流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其中,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中的一者为正电压信号,另一者为负电压信号。
8.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发热器件和所述的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覆盖于所述发热器件的至少一侧,所述壳体组件用于对所述发热器件进行散热。
9.本技术提供的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流体驱动器和电压驱动组件,由于壳体具有流道,流道内填充有流体,而流体驱动器能够带动流体流动,进而在壳体靠近或接触热源时,能够将热源处的热量带走并散发;此外,由于电压驱动组件电连接流体驱动器,电压驱动组件输出第一电压信号时驱动流体驱动器工作并带动流体沿第一方向流动,电压驱动组件输出第二电压信号时驱动流体驱动器工作并带动流体沿第二方向流动,从而可以实现流体沿第一方向的流动或者流体沿第二方向的流动,使得壳体的外观表现形式多样。
附图说明
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1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包括发热器件和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图2所示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屏、中框和摄像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1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的平面示意图;
15.图5是图4所示壳体组件包括壳体、流体驱动器及电压驱动组件的平面示意图;
16.图6是图5所示壳体组件中流体驱动器在第一电压信号驱动下的截面示意图;
17.图7是图5所示壳体组件中流体驱动器在第二电压信号驱动下的截面示意图;
18.图8是图4所示壳体组件包括壳体、第一流体驱动器、第二流体驱动器及电压驱动组件的平面示意图;
19.图9是图8所示壳体组件中第一流体驱动器在第一电压信号驱动下的截面示意图;
20.图10是图8所示壳体组件中第二流体驱动器在第二电压信号驱动下的截面示意图;
21.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压驱动组件的电路框图;
22.图12是图11所示电压驱动组件包括控制模块、驱动模块、双向钳位电路及切换开关的电路框图;
23.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压驱动组件的电路框图;
24.图14是图13所示电压驱动组件包括控制模块、第一驱动模块、第二驱动模块、第一切换开关、第二切换开关、第一钳位电路及第二钳位电路的电路框图;
25.图1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电压驱动组件的电路框图;
26.图16是图15所示电压驱动组件包括控制模块、驱动模块、第一切换开关、第二切换开关、第一钳位电路及第二钳位电路的电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本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28.在本技术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9.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个或多个零部件的组件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一个或多个零部件,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但所示例的产品固有的一个或多个零部件,或者基于所说明的功能其应具有的一个或多个零部件。
30.如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例如:手表、手环、眼镜等)等。本技术实施例以手机为例。
31.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包括发热器件和壳体组件1。壳体组件1覆盖于发热器件的至少一侧,壳体组件1用于对发热器件进行散热。可以理解的,壳体组件1与发热器件邻近设置。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包括主板组件2。主板组件2包括主板和设于主板上的一个或多个电子器件21(例如:cpu、应用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各种传感器等)。电子器件21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热量。发热器件包括主板组件2中的一个或多个电子器件21。壳体组件1覆盖
于主板组件2的一侧,壳体组件1与电子器件21之间可以接触也可以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电子器件21上的热量可直接或间接传递至壳体组件1,并通过壳体组件1进行散发。另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包括电池组件3。电池组件3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池。电池可以为锂电池、镍铬电池、镍氢电池等。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热量。发热器件包括电池组件3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池。壳体组件1覆盖于电池组件3的一侧,壳体组件1与电池之间可以接触也可以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电池上的热量可直接或间接传递至壳体组件1,并通过壳体组件1进行散发。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显示屏4、中框5、摄像头模组6等。显示屏4、中框5及壳体组件1之间形成收容空间。主板组件2、电池组件3及摄像头模组6皆收容于收容空间内。
32.如图4所示,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1的结构示意图。壳体组件1包括壳体10、至少一个流体驱动器11和电压驱动组件12。
33.请参照图3和图4,本技术实施例中,壳体10可以理解为手机的后盖。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10还可以理解为手机的中框、平板电脑的外壳、笔记本电脑的外壳、可穿戴设备的外壳等。壳体10的材质可以包括玻璃、塑胶、陶瓷、金属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壳体10具有流道101,流道101内填充有流体102。流道101为中空且具有一定长度的通道。流道101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矩形、方形、其他多边形、螺旋形、弯曲形以及各种异形(例如:各种汉字、英文字母、品牌logo)等。本技术对于流道101的形状不作具体的限定。流体102可以是液体。例如:流体102可以是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本技术实施例中以水为例。流体102可在流体驱动器11的作用下于流道101内流动。其中,当壳体10为玻璃、塑胶等透光性较好的材质时,流道101可位于壳体10的内表面、壳体10的中间层以及壳体10的外表面中的一者或多者,用户可以从外部看到流道101内流体102的流动效果。其中,壳体10的内表面与壳体10的外表面相对设置,壳体10的内表面朝向电子设备100的主板组件2,壳体10的外表面形成电子设备100的外观面,壳体10的中间层位于壳体10的内表面与壳体10的外表面之间。当壳体10为陶瓷、金属等透光性较差的材质时,流道101可位于壳体10的外表面,以便于用户从外部看到流道101内流体102的流动效果。本技术实施例中以流道101位于壳体10的中间层为例。
34.流体驱动器11可以通过电压信号进行驱动。可选的,流体驱动器11为压电泵。本技术对于流体驱动器11的数量不作具体的限定,以下实施例中部分实施例以一个流体驱动器11对本技术提供的方案进行描述,另一部分实施例以两个流体驱动器11对本技术提供的方案进行描述,可以理解的,本技术流体驱动器11的数量包括但不限于一个、两个。流体驱动器11位于电子设备100的内部,即收容空间内。可选的,流体驱动器11固定于壳体10的内表面,以便于将流体驱动器11隐藏,使得用户无法从外部观看到流体驱动器11,提高壳体10的外观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流体驱动器11还可以设于壳体10的外表面、壳体10的中间层,或者流体驱动器11设于主板组件2上。本技术实施例中,流体驱动器11可以是微型流体驱动器11,即流体驱动器11的体积较小,可以减少其占据的空间,从而便于壳体组件1的轻薄化、小型化。在一种实施例中,流体驱动器11的长度*宽度*高度可以小于或等于7mm*7mm*1mm。流体驱动器11与流道101相互连通。具体的,流体驱动器11包括泵入口、泵出口。流道101包括入口端和出口端。流体驱动器11的泵入口与流道101的出口端相互连通,流体驱动器11的泵出口与流道101的入口端相互连通。流体驱动器11与流道101相互连通即填充于
流道101内的流体102可以从流道101的出口端流入流体驱动器11内,且在流体驱动器11处于工作状态时能够经流体驱动器11的泵出口流回流道101的入口端。
35.电压驱动组件12电连接流体驱动器11。电压驱动组件12与流体驱动器11之间可以通过电路板(例如:硬质电路板、柔性电路板)、各种电连接器、电连接座、电连接走线等进行电连接。电压驱动组件12位于电子设备100的内部,即收容空间内。可选的,电压驱动组件12固定于壳体10的内表面或者电压驱动组件12设于主板组件2上。电压驱动组件12用于输出第一电压信号或者第二电压信号。第一电压信号用于驱动流体驱动器11工作并带动流体102沿第一方向流动,第二电压信号用于驱动流体驱动器11工作并带动流体102沿第二方向流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其中,第一电压信号为正电压信号,第二电压信号为负电压信号,或者,第一电压信号为负电压信号,第二电压信号为正电压信号。一实施例中,第一电压信号为正电压信号,第二电压信号为负电压信号;第一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参照图4中m方向),第二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参照图4中n方向)。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电压信号为正电压信号,第二电压信号为负电压信号;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第二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36.本技术提供的壳体组件1和电子设备100包括壳体10、至少一个流体驱动器11和电压驱动组件12,由于壳体10具有流道101,流道101内填充有流体102,而流体驱动器11能够带动流体102流动,进而在壳体10靠近或接触热源时,能够将热源处的热量带走并散发;此外,由于电压驱动组件12电连接流体驱动器11,电压驱动组件12输出第一电压信号时驱动流体驱动器11工作并带动流体102沿第一方向流动,电压驱动组件12输出第二电压信号时驱动流体驱动器11工作并带动流体102沿第二方向流动,从而可以实现流体102沿第一方向的流动或者流体102沿第二方向的流动,使得壳体10的外观表现形式多样。
37.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壳体组件1的流道101、至少一个流体驱动器11的结构进行详细的描述,可以理解的,本技术提供的壳体组件1的流道101、至少一个流体驱动器11的结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结构。
38.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和图6,流道101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端口101a和第二端口101b。流体驱动器11的数量为一个。流体驱动器11为压电泵。流体驱动器11包括第一泵口110、第二泵口112、压电膜片113、第一开关阀114和第二开关阀115。压电膜片113可以是压电陶瓷片。第一泵口110与第一端口101a相互连通,第二泵口112与第二端口101b相互连通。第一开关阀114靠近第一泵口110,当第一开关阀114打开时,第一泵口110与流体驱动器11的内部相互连通,流体102可经第一泵口110流入或流出。第二开关阀115靠近第二泵口112,当第二开关阀115打开时,第二泵口112与流体驱动器11的内部相互连通,流体102可经第二泵口112流入或流出。压电膜片113、第一开关阀114和第二开关阀115之间形成密闭空腔。电压驱动组件12与压电膜片113电连接,电压驱动组件12输出的电压信号用于控制压电膜片113的振动特性以改变密闭空腔的容积,从而控制第一开关阀114、第二开关阀115的打开和关闭。具体的,压电膜片113在第一电压信号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往复振动以改变密闭空腔的容积,压电膜片113在第二电压信号的作用下沿第二方向往复振动以改变密闭空腔的容积。第一开关阀114在密闭空腔的容积逐渐增加时打开以使第一泵口110与密闭空腔相互连通。第二开关阀115在密闭空腔的容积逐渐减少时打开以使第二泵口112与密闭空腔相互连通。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
39.在一种应用场景中,电压驱动组件12在接收到第一信号时向流体驱动器11输出第
一电压信号。其中,第一信号可以是cpu发送至电压驱动组件12的信号,也可以是电压驱动组件12在监测到用户的第一指令后产生的信号。如图6所示,当电压驱动组件12输出第一电压信号时,压电膜片113在第一电压信号的作用下朝第三方向收缩,本技术附图中以向下收缩为例,以使密闭空腔的容积的增加、压力减小,第一开关阀114逐渐打开,第二开关阀115关闭,流体102经第一泵口110流入,之后压电膜片113在第一电压信号的作用下逐渐恢复,密闭空腔的容积减少、压力增加,第二开关阀115逐渐打开,第一开关阀114逐渐关闭,流体102经第二泵口112流出。本应用场景中,第一泵口110为泵入口,第二泵口112为泵出口,第一端口101a形成流道101的出口端,第二端口101b形成流道101的入口端,流体102依次经第一泵口110、第二泵口112、第二端口101b、第一端口101a形成循环流动,流体102在流道101内由第二端口101b流向第一端口101a(即第一方向为第二端口101b指向第一端口101a的方向)。
40.在另一种应用场景中,电压驱动组件12在接收到第二信号时向流体驱动器11输出第二电压信号。其中,第二信号可以是cpu发送至电压驱动组件12的信号,也可以是电压驱动组件12在监测到用户的第二指令后产生的信号。请参照图5和图7,当电压驱动组件12输出第二电压信号时,压电膜片113在第二电压信号的作用下朝第四方向收缩,本技术附图中以向上收缩为例,以使密闭空腔的容积的减小、压力增加,第二开关阀115逐渐打开,第一开关阀114关闭,流体102经第二泵口112流入,之后压电膜片113在第二电压信号的作用下逐渐恢复,密闭空腔的容积的增加、压力减小,第二开关阀115逐渐关闭,第一开关阀114逐渐打开,流体102经第一泵口110流出。本应用场景中,第二泵口112为泵入口,第一泵口110为泵出口,第二端口101b形成流道101的出口端,第一端口101a形成流道101的入口端,流体102依次经第二泵口112、第一泵口110、第一端口101a、第二端口101b形成循环流动,流体102在流道101内由第一端口101a流向第二端口101b(即第二方向为第一端口101a指向第二端口101b的方向)。
41.可以理解的,通过电压驱动组件12分别输入正电压信号和负电压信号可以改变流体驱动器11中压电膜片113的振动方向,控制第一开关阀114、第二开关阀115的打开和关闭,从而改变流体驱动器11的泵入口、泵出口,实现流体流动方向的改变。本实施例由于可以通过一个流体驱动器11实现流体102流动方向的变化,因此有利于减少壳体组件1的零部件,便于壳体组件1的小型化。
42.另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至少一个流体驱动器11包括第一流体驱动器116和第二流体驱动器117。第一流体驱动器116和第二流体驱动器117的结构相同。第一流体驱动器116设于壳体10上并与流道101相互连通。第二流体驱动器117设于壳体10上并与流道101相互连通。电压驱动组件12的一端电连接第一流体驱动器116用于输出第一电压信号。电压驱动组件12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二流体驱动器117用于输出第二电压信号。可以理解的,第一电压信号用于驱动第一流体驱动器116。第二电压信号用于驱动第二流体驱动器117。本实施例通过两个流体驱动器11实现流体102流动方向的改变,具体实施方式如下描述。
43.其中,请参照图8和图9,流道101包括第一端口101a和第二端口101b。第一流体驱动器116为压电泵。第一流体驱动器116包括第一压电膜片116a、第一开关阀116b和第二开关阀116c、第一泵入口116e、第一泵出口116f。第一泵入口116e与第一端口101a相互连通。第一泵出口116f与第二端口101b相互连通。第一压电膜片116a可以是压电陶瓷片。第一压
电膜片116a、第一开关阀116b和第二开关阀116c之间形成至少一个第一密闭空腔116d。本技术实施例中以第一压电膜片116a、第一开关阀116b和第二开关阀116c之间形成一个第一密闭空腔116d为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压电膜片116a、第一开关阀116b和第二开关阀116c之间可以形成多个第一密闭空腔116d。第一压电膜片116a在第一电压信号的作用下往复振动以改变第一密闭空腔116d的容积,第一开关阀116b在第一密闭空腔116d的容积逐渐增加时打开以使第一泵入口116e与第一密闭空腔116d相互连通,第二开关阀116c在第一密闭空腔116d的容积逐渐减少时打开以使第一密闭空腔116d与第一泵出口116f相互连通。在一种应用场景中,当第一流体驱动器116接收到电压驱动组件12输出第一电压信号时,第一压电膜片116a在第一电压信号的作用下向下收缩,以使第一密闭空腔116d的容积的增加,此时第一密闭空腔116d的压力减小,第一开关阀116b逐渐打开,第二开关阀116c关闭,流体102经第一泵入口116e流入,之后第一压电膜片116a在第一电压信号的作用下逐渐恢复或者由于自身的弹性恢复至原始状态,第一密闭空腔116d的容积减少,此时第一密闭空腔116d的压力增加,第二开关阀116c逐渐打开,第一开关阀116b逐渐关闭,流体102经第一泵出口116f流出。本应用场景中,第一流体驱动器116驱动流体102流动,流体102在流道101内由第二端口101b流向第一端口101a。
44.请参照图8和图10,第二流体驱动器117为压电泵。第二流体驱动器117包括第二压电膜片117a、第三开关阀117b、第四开关阀117c、第二泵入口117e、第二泵出口117f。第二泵入口117e与第二端口101b相互连通。第二泵出口117f与第一端口101a相互连通。第二压电膜片117a可以是压电陶瓷片。第二压电膜片117a、第三开关阀117b和第四开关阀117c之间形成至少一个第二密闭空腔117d。本技术实施例中以第二压电膜片117a、第三开关阀117b和第四开关阀117c之间形成一个第二密闭空腔117d为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压电膜片117a、第三开关阀117b和第四开关阀117c之间可以形成多个第二密闭空腔117d。第二压电膜片117a在第二电压信号的作用下往复振动以改变第二密闭空腔117d的容积,第三开关阀117b在第二密闭空腔117d的容积逐渐减少时打开以使第二泵入口117e与第二密闭空腔117d相互连通,第四开关阀117c在第二密闭空腔117d的容积逐渐增加时打开,以使第二泵出口117f与第二密闭空腔117d相互连通。在一种应用场景中,当电压驱动组件12输出第二电压信号时,第二压电膜片117a在第二电压信号的作用下向上收缩,以使第二密闭空腔117d的容积的减小,此时第二密闭空腔117d的压力增加,第三开关阀117b逐渐打开,第四开关阀117c关闭,流体102经第二泵入口117e流入,之后第二压电膜片117a在第二电压信号的作用下逐渐恢复或者由于自身的弹性恢复至原始状态,第二密闭空腔117d的容积增加,此时第二密闭空腔117d的压力减小,第三开关阀117b逐渐关闭,第四开关阀117c逐渐打开,流体102经第二泵出口117f流出。本应用场景中,第二流体驱动器117驱动流体102流动,流体102在流道101内由第一端口101a流向第二端口101b。
45.可选的,流道101、第一流体驱动器116及第二流体驱动器117依次相互连通。当第一流体驱动器116工作时,第二泵入口117e和第二泵出口117f相互连通。当第二流体驱动器117工作时,第一泵入口116e和第一泵出口116f相互连通。换言之,在第一流体驱动器116工作时,第二流体驱动器117相当于通道,流体102可直接从第二流体驱动器117的第二泵出口117f流入并从第二泵入口117e流出。在第二流体驱动器117工作时,第一流体驱动器116相当于通道,流体102可直接从第一流体驱动器116的第一泵出口116f流入并从第一泵入口
116e流出。本实施例流道101、第一流体驱动器116及第二流体驱动器117依次相互连通,可将第一流体驱动器116、第二流体驱动器117邻近设置,便于在壳体上形成整体的空间设置第一流体驱动器116、第二流体驱动器117,提高壳体组件1的结构紧凑性。
46.可以理解的,通过电压驱动组件12输入第一电压信号以驱动第一流体驱动器116,可使得第一流体驱动器116带动流道101内的流体102沿第一方向流动,通过电压驱动组件12输入第二电压信号以驱动第二流体驱动器117,可使得第二流体驱动器117带动流道101内的流体102沿第二方向流动,即电压驱动组件12通过输出第一电压信号至第一流体驱动器116,或者输出第二电压信号至第二流体驱动器117,可使得第一流体驱动器116与第二流体驱动器117中的一者处于工作状态,从而带动流体102流动。本实施例由于通过两个流体驱动器11实现流体102流动方向的变化,因此可使得一个流体驱动器11在一种电压信号的作用下被驱动,从而可实现第一压电膜片116a仅沿一个方向往复振动(向下或向上),第二压电膜片117a仅沿一个方向往复振动,减少第一压电膜片116a、第二压电膜片117a的振动方向,延长壳体组件1的使用寿命。
47.以下实施例以两个流体驱动器11为例对本技术提供的壳体组件1的电压驱动组件12的结构进行详细的描述,可以理解的,本技术提供的壳体组件1的电压驱动组件12的结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结构。
48.一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电压驱动组件12包括驱动模块120和双向钳位电路121。驱动模块120用于输出目标交流电压信号。双向钳位电路121的第一端121a电连接驱动模块120,双向钳位电路121的第二端121b电连接至少一个流体驱动器11,双向钳位电路121的第三端121c电连接至少一个流体驱动器11,双向钳位电路121的第一端121a用于接收目标交流电压信号,双向钳位电路121的第二端121b用于输出第一电压信号,双向钳位电路121的第三端121c用于输出第二电压信号。可以理解的,双向钳位电路121用于将目标交流电压信号转换为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本技术实施例中,双向钳位电路121的第二端121b电连接第一流体驱动器116,用于输出第一电压信号。双向钳位电路121的第三端121c电连接第二流体驱动器117,用于输出第二电压信号。其中,目标交流电压信号可以是正弦交流电压信号、三角波交流电压信号、锯齿波交流电压信号、方波交流电压信号等中的一种。第一电压信号为随着时间变化逐渐增加至第一电压后又逐渐减小(例如:电压减小至零)的正电压信号,第二电压信号为随着时间变化逐渐减小至第二电压后又逐渐增加(例如:电压增加至零)的负电压信号;或者,第一电压信号为随着时间逐渐减小至第二电压后又逐渐增加的负电压信号,第二电压信号为随着时间逐渐增加至第一电压后又逐渐减小的正电压信号。第一电压的大小与第二电压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即第一电压信号的振幅与第二电压信号的振幅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49.本实施例通过双向钳位电路121将驱动模块120输出的目标交流电压信号转换为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可通过一个驱动模块120实现流体102流动方向的切换,电压驱动组件12的结构简单,易于生产。
50.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电压驱动组件12还包括控制模块122和切换开关123,切换开关123的第一端电连接双向钳位电路121的第二端121b,切换开关123的第二端电连接双向钳位电路121的第三端121c,切换开关123的第三端电连接至少一个流体驱动器11。本技术实施例中,切换开关123的第三端分别电连接第一流体驱动器116和第二流体驱动器117。
控制模块122用于控制切换开关123的第一端与切换开关123的第三端导通,或者,控制模块122用于控制切换开关123的第二端与切换开关123的第三端导通。其中,控制模块122可以是电子设备100的cpu,也可以是独立的电路模块。切换开关123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二极管、三极管等。通过设置控制模块122和切换开关123可以实现第一流体驱动器116和第二流体驱动器117的工作切换,即流体102流动方向的自动切换。
51.其中,驱动模块120包括电连接的驱动芯片和升压单元,驱动芯片用于产生预设交流电压,升压单元用于对预设交流电压进行升压,以将预设交流电压转换为目标交流电压信号后输出。通过设置升压单元可以调节第一流体驱动器116中第二压电膜片116a、第二流体驱动器117中第二压电膜片117a的振动幅度,从而提高流体102的流动速度,加快壳体组件1对发热器件的散热效率。
52.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电压驱动组件12包括第一驱动模块124、第二驱动模块125、第一钳位电路126和第二钳位电路127,第一驱动模块124用于输出第一交流电压信号,第一钳位电路126的一端电连接第一驱动模块124,第一钳位电路126的另一端电连接至少一个流体驱动器11,第一钳位电路126用于接收第一交流电压信号并输出第一电压信号;第二驱动模块125用于输出第二交流电压信号,第二钳位电路127的一端电连接第二驱动模块125,第二钳位电路127的另一端电连接至少一个流体驱动器11,第二钳位电路127用于接收第二交流电压信号并输出第二电压信号。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钳位电路126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一流体驱动器116。第二钳位电路127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二流体驱动器117。第一钳位电路126、第二钳位电路127可以是单向钳位电路,即第一钳位电路126用于将第一交流电压信号转换为正电压信号,第二钳位电路127用于将第二交流电压信号转换为负电压信号;或者,第一钳位电路126用于将第一交流电压信号转换为负电压信号,第二钳位电路127用于将第二交流电压信号转换为正电压信号。
53.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电压驱动组件12还包括控制模块122、第一切换开关128和第二切换开关129,第一切换开关128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驱动模块124,第一切换开关128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一钳位电路126,第二切换开关129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驱动模块125,第二切换开关129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二钳位电路127,控制模块122用于控制第一切换开关128的第一端与第一切换开关128的第二端导通,或者,控制模块122用于控制第二切换开关129的第一端与第二切换开关129的第二端导通。其中,第一驱动模块124、第二驱动模块125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驱动模块120的结构相同,第一切换开关128和第二切换开关129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切换开关123的结构相同。
54.本实施例通过第一钳位电路126和第二钳位电路127分别将第一驱动模块124、第二驱动模块125输出的目标交流电压信号转换为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通过设置第一切换开关128可以使第一驱动模块124与第一钳位电路126之间导通或断开,设置第二切换开关129可以使第二驱动模块125与第二钳位电路127之间导通或断开,从而在第一流体驱动器116工作时,可控制第二驱动模块125与第二钳位电路127之间处于断开状态,从而减少第二钳位电路127的功耗,在第二流体驱动器117工作时,可控制第一驱动模块124与第一钳位电路126之间处于断开状态,从而减少第一钳位电路126的功耗,使得电压驱动组件12的整体损耗减少。
55.再一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电压驱动组件12包括驱动模块120、第一钳位电路126
和第二钳位电路127,驱动模块120用于输出第一交流电压信号和第二交流电压信号,第一钳位电路126的一端电连接驱动模块120,第一钳位电路126的另一端电连接至少一个流体驱动器11,第一钳位电路126用于接收第一交流电压信号并输出第一电压信号;第二钳位电路127的一端电连接驱动模块120,第二钳位电路127的另一端电连接至少一个流体驱动器11,第二钳位电路127用于接收第二交流电压信号并输出第二电压信号。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钳位电路126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一流体驱动器116。第二钳位电路127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二流体驱动器117。
56.进一步地,如图16所示,电压驱动组件12还包括控制模块122、第一切换开关128和第二切换开关129,第一切换开关128的第一端电连接驱动模块120,第一切换开关128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一钳位电路126,第二切换开关129的第一端电连接驱动模块120,第二切换开关129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二钳位电路127,控制模块122用于控制第一切换开关128的第一端与第一切换开关128的第二端导通,或者,控制模块122用于控制第二切换开关129的第一端与第二切换开关129的第二端导通。
57.本实施例在第一流体驱动器116工作时,可通过第二切换开关129控制驱动模块120与第二钳位电路127之间处于断开状态,以减少第二钳位电路127的功耗,在第二流体驱动器117工作时,可通过第一切换开关128控制驱动模块120与第一钳位电路126之间处于断开状态,以减少第一钳位电路126的功耗,同时仅需要一个驱动模块120输出第一交流电压信号和第二交流电压信号,能够使得电压驱动组件12的结构简单且损耗较小。
58.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上述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提及的特征,只要在本技术的范围内是有意义的,均可以任意相互组合。针对壳体组件1所说明的优点和特征以相应的方式适用于电子设备10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