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止鼻血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2022-06-08 20:34: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止鼻血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2.西医;鼻出血又称鼻衄,通常是指鼻腔、鼻窦或鼻咽部的血管破裂而致的鼻流血,可发生于各种年龄,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鼻出血多因鼻腔局部病变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引起。鼻出血多为单侧,少数情况下可出现双侧鼻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为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鼻出血还可导致贫血。该病的治疗主要有外科手术、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三种,但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手术治疗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但其术后并发症、复发率高等问题又常使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西医治疗一般采用冷敷、压迫、填塞以及烧灼等方法。其方法复杂,不易操作。如灼烧法对鼻腔粘膜会造成一定的损害,患者需要忍受巨大的痛苦。市面上现有常见的治疗鼻出血的药物一般为即时止血,但容易复发,对于长期受到流鼻血的患者没有很好的治疗药物。
3.中医;鼻衄,俗称“流鼻血”。多由肺热上壅,或胃热熏蒸所致。也有因肝火偏旺或肺肾阴虚从而引起鼻经络导致鼻出血。因肺热致衄的,症见鼻燥、咳呛、痰少等。因胃热致衄的,症见鼻燥,烦渴引饮,口臭等。因肝火引起的,症见头痛眩晕,目赤。肺肾阴虚则虚火上升,血随火升而衄血,常兼见咳嗽、盗汗、低烧、头昏、耳鸣等,目前没有主要正对性由肺热引起的流鼻血的药物。鼻出血疾病分类为血液内科学属于血液系统疾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要目的就是克服以上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止鼻血中药组合物。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止鼻血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由下述组分组成:地榆炭150-280份、血余炭75-95份、防风33-47份、荆芥穗炭25-45份、三七参15-30份、红花15-25份、甘草25-40份、蒲黄25-45份。
6.进一步的,还包括一下制备步骤:
7.a:按上述配方选取中药材,对药材挑拣,去掉灰屑,刮去厚朴、粗皮等;
8.b:将上述中药材清洗干净、烘干;
9.c:粉碎处理,将长段中药切短,根据原料的特点采用粉碎工艺,可以采用低温粉碎、冷冻粉碎、超微粉碎、加料粉碎中的一种或多种,粉碎目数要求100目以上;
10.d:中药粉末灭菌,采用辐射灭菌法、干燥灭菌法、臭氧灭菌法、微波干燥灭菌法中的一种或多种对中药粉末灭菌处理;
11.e:将中药粉末填装制成胶囊颗粒。
12.本发明药物选择地榆炭、血余炭、防风、荆芥穗炭、三七参、红花、甘草、蒲黄进行组合,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有效地达到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能;
13.进一步的,所述血余炭包括如下组成成分:头发70-80份、碱5-12份、水40-50份;血
余炭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4.步骤一:清洗:首先将碱和水按比例混合搅拌制成碱水,再将准备好的人发当中的杂质去掉,然后把头发放进碱水中泡15-40分钟,用于将头发的油垢给去掉,然后用清水将头发漂洗干净;
15.步骤二:干燥:将漂洗干净的头发放入比较干净的并且透气性强的容器里面来将它晾干备用;
16.步骤三:烧制:将头发放在锅里面,然后上面再盖上一口锅,在两口锅对接的地方用黄泥来将它封固好,接着在上面压上重物,再用40-380℃的火来烧制,一直到锅盖底上面的白纸呈现出焦黄色,然后在锅内焖7-12小时可以把血余炭取出来,制得血余炭成品。
17.榆炭、即地榆碳是一种中药,主治吐血,衄血,血痢,崩漏,肠风,痔漏等。
18.血余炭、苦,平。归肝、胃经。收敛止血,化瘀,利尿。用于吐血,咯血,衄血,血淋,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小便不利。
19.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20.荆芥穗炭、辛、涩,微温。归肺、肝经。收涩止血。用于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21.三七参、根状茎性温、味甘、微苦;有止血散瘀、益气生律、消肿定痛之效。用于治疗吐皿、咯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产后血晕、跌打肿痛、痈肿等症。
22.红花、辛,温。归心、肝经。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癥瘕痞块,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扑损伤,疮疡肿痛。
23.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24.蒲黄、甘,平。归肝、心包经。止血,化瘀,通淋。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痛经,胸腹刺痛,跌扑肿痛,血淋涩痛。
25.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在治疗由胃热引起流鼻血病人时,治愈率高,最高可达94.71%,而且有效率最高可达100%。而且由于是中药治疗无毒副作用,治疗周期短,2个疗程即可痊愈。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27.一种止鼻血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由下述组分组成:地榆炭150-280份、血余炭75-95份、防风33-47份、荆芥穗炭25-45份、三七参15-30份、红花15-25份、甘草25-40份、蒲黄25-45份。
28.还包括一下制备步骤:
29.a:按上述配方选取中药材,对药材挑拣,去掉灰屑,刮去厚朴、粗皮等;
30.b:将上述中药材清洗干净、烘干;
31.c:粉碎处理,将长段中药切短,根据原料的特点采用粉碎工艺,可以采用低温粉碎、冷冻粉碎、超微粉碎、加料粉碎中的一种或多种,粉碎目数要求100目以上;
32.d:中药粉末灭菌,采用辐射灭菌法、干燥灭菌法、臭氧灭菌法、微波干燥灭菌法中的一种或多种对中药粉末灭菌处理;
33.e:将中药粉末填装制成胶囊颗粒。
34.所述血余炭包括如下组成成分:头发70-80份、碱5-12份、水40-50份;血余炭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35.步骤一:清洗:首先将碱和水按比例混合搅拌制成碱水,再将准备好的人发当中的杂质去掉,然后把头发放进碱水中泡15-40分钟,用于将头发的油垢给去掉,然后用清水将头发漂洗干净;
36.步骤二:干燥:将漂洗干净的头发放入比较干净的并且透气性强的容器里面来将它晾干备用;
37.步骤三:烧制:将头发放在锅里面,然后上面再盖上一口锅,在两口锅对接的地方用黄泥来将它封固好,接着在上面压上重物,再用40-380℃的火来烧制,一直到锅盖底上面的白纸呈现出焦黄色,然后在锅内焖7-12小时可以把血余炭取出来,制得血余炭成品。
38.实施例一:
39.一种止鼻血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由下述组分组成:地榆炭150份、血余炭75份、防风33份、荆芥穗炭25份、三七参15份、红花15份、甘草25份、蒲黄25份。
40.实施例二:
41.一种止鼻血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由下述组分组成:地榆炭280份、血余炭95份、防风47份、荆芥穗炭45份、三七参30份、红花25份、甘草40份、蒲黄45份。
42.实施例三:
43.一种止鼻血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由下述组分组成:地榆炭200份、血余炭85份、防风39份、荆芥穗炭30份、三七参22份、红花19份、甘草32份、蒲黄35份。
44.临床病例
45.实验1组(对照实施例1),病例72人(症状为胃热流鼻血),年龄18-65岁,病史2月-1年,成人一次2g(胶囊制作一粒0.35g)一次5-6粒,一日三次,5天一个疗程,服用两个疗程。
46.实验2组(对照实施例2)、实验3组(对照实施例3)与实验1组各项指标均有可比性(p>0.05),三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症状及体征均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47.治愈:治疗后跟踪观察1年非外部原因无流鼻血发生。
48.显效:治疗后跟踪观察1年非外部原因,流鼻血发生1-2次。
49.有效;治疗后跟踪观察1年非外部原因,流鼻血发生3-5次。
50.无效:治疗后跟踪观察1年病情无明显改善。
51.跟踪观察结果见表1:
52.表1
53.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治愈率总有效率实验组15860080.21100%实验组25547085.92100%实验组36622094.71100%
54.由上表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在治疗由胃热引起流鼻血病人时,治愈率高,最高可达94.71%,而且有效率最高可达100%,而且由上表可以看出,相同中药组分,不同的用量,其最终效果也有较大差别,其实施例1与实施例3之间相差14.5%,因此各个组分之间的用量关系也极其重要。
55.临床典型实施例:
56.1、万某,33岁,男,患者发病2个月,后就医治疗,症状为剧烈运动流鼻血,嗅觉障碍,嗅觉部分丧失;症状为鼻粘膜充血,鼻部分泌物增多,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配方比例治疗,治疗当天鼻部异物感、鼻粘膜充血症状明显缓解,一个疗程后,全部病症消失,停药1月内无复发。
57.嗅觉障碍会引起病人食欲下降、精神不振等心理症状
58.2、薛某某,26岁,女,患者发病1个月,就医治疗,症状为鼻粘膜充血,鼻部有异物感,呼吸不畅,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比例配方治疗,治疗当天鼻部异物感减轻、鼻粘膜膜充血症状明显缓解,一个疗程后,全部病症消失,停药1月内无复发。
59.3、周某,19岁,女,患者发病3个月,就医治疗,症状为鼻粘膜膜充血,鼻部分泌物增多,嗅觉障碍会引起病人食欲下降、精神不振,使用本发明实施例3的比例配方治疗,治疗当天鼻黏膜膜充血症状明显缓解,分泌物减少,三天后饮食恢复正常,一个疗程后,全部病症消失,患者痊愈,停药1月内无复发。
60.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