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与流程

2022-06-08 20:24: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2.在空调行业中,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用户对空调的智能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对单一的制冷和制热的速度和效率提出要求,同时对空调舒适性和智能化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市场上的空调器的功能相对单一,无法满足用户需求,急需一种具有多种功能又兼具舒适性的空调。
3.专利cn204786920u提出一种新风空调和新风空调系统,通过挡风装置封堵第一进风口或是第二进风口来完成室内循环和室外空气的更换,但其存在室内空气无法有效排出室外的问题。
4.专利cn111121170a提出一种新风机构,新风进风装置设置在所述新风空调器的壳体的外部,新风进风装置可将室外新风引至换热器的进风侧,通过换热器对新风进风装置引入的新风进行温度调节使其与室内温度相匹配,但其存在室内空气无法有效排出室外,新风进风装置增加独立的风机系统和风道增加成本的问题。
5.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存在功能模式单一,无法完成双向新风的功能,导至室内舒适度低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公开研究设计出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6.公开内容
7.因此,本公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空调器存在功能模式单一,无法完成双向新风的功能,导致室内舒适度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
9.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风机和换热器,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进风口、以从室内进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出风口、以将风吹向室内,所述壳体上连通设置有至少一个新风进管道、以从室外吸入新风进入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壳体上连通设置有至少一个新风出管道、以将所述壳体内部的风排出至室外。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口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顶部的上进风口、和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部的下进风口;和/或,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导风机构。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器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上进风口和所述风机之间的第一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下进风口和所述风机之间的第二换热器;所述新风进管道吸入的风经过所述第一换热器换热、或经过所述第二换热器换热后进入所述风机。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新风进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上方、或者所述新风进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下方。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风口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水平一侧的第一出风口、和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水平另一侧的第二出风口,所述壳体还包括朝向室内侧的前面板,且
所述出风口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前面板上的正面出风口。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还包括朝向室外侧的后面板,所述新风进管道与所述后面板连接、并穿过所述后面板连通至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新风出管道与所述后面板连接、并穿过所述后面板连通至所述壳体的内部。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机包括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离心风机的轴线方向沿着竖直方向而布置,所述离心风机的水平高度与所述出风口相对、以通过所述离心风机将风沿着所述出风口吹出。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新风出管道的水平高度与所述离心风机的水平高度相对;和/或,所述离心风机为两个,形成为双吸离心风机。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离心蜗壳,所述离心蜗壳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离心蜗壳容纳所述离心风机于其中,所述离心蜗壳形成为气流流动的风道;
18.当包括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正面出风口时:
19.所述离心蜗壳包括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的第一出风风道、与第二出风口连通的第二出风风道、与正面出风口连通的第三出风风道和与新风出管道连通的第四出风风道。
20.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如前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中:
21.检测步骤,用于检测室内房间的空气质量,包括检测二氧化碳浓度;
22.判断步骤,用于判断检测的二氧化碳浓度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浓度;
23.控制步骤,用于当二氧化碳浓度大于等于预设浓度时,控制所述新风进管道打开、控制所述新风出管道打开,同时控制所述进风口打开、控制所述出风口打开。
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步骤,还用于当二氧化碳浓度小于预设浓度时,控制所述新风进管道关闭、控制所述新风出管道关闭;和/或,所述预设浓度为h1=2000mg/m3。
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步骤,还用于检测室内温度t;
26.所述判断步骤,还用于判断室内温度t与第一预设温度t1的大小关系,以及判断室内温度t与第二预设温度t2的大小关系,其中t1》t2;
27.所述判断步骤,还用于当t》t1时,控制关闭所述新风进管道、和控制关闭所述新风出管道,同时控制所述进风口打开、控制所述出风口打开,同时当所述出风口处设置导风机构时,控制所述导风机构朝向上方导风;
28.所述判断步骤,还用于当t《t2时,控制关闭所述新风进管道、和控制关闭所述新风出管道,同时控制所述进风口打开、控制所述出风口打开,同时当所述出风口处设置导风机构时,控制所述导风机构朝向下方导风。
2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步骤,还用于检测室内人体的位置;
30.所述判断步骤,还用于判断人体的位置距离所述壳体的多个出风口的相对距离、以及判断人体的位置距离多个风机的相对距离;
31.所述控制步骤,还用于当t》t1时或t《t2时,控制相对靠近用户一侧的风机开启,同时打开相对靠近用户一侧的出风口,控制导风机构朝向用户侧导风;当t2《t《t1时,控制相对远离用户一侧的风机开启,同时打开相对远离用户一侧的出风口,控制导风机构朝向非用户侧进行导风。
32.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33.本公开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4.1.本公开通过在壳体上设置至少一个进风口,能够从至少一处进行室内进风,至少一个出风口,能够从至少一处进行室内出风,还通过新风进管道、能够将室外的新风导入室内,通过新风出管道、能够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至室外,从而有效完成室内进新风的同时从室内向室外进行排风,完成双向新风,能够提高室内的空气循环量和循环效率,有效提高室内舒适度,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空调器存在功能模式单一,无法完成双向新风的功能,导致室内舒适度低的问题;
35.2.本公开还通过控制双离心风机的运转、风口位置和数量、导风板的导向实现送风多样化,可实现分区送风和定向送风等功能,同时通过离心风机蜗壳多风口设计加大送风范围可实现室内空气的快速制冷和制热,并通过新风管道与蜗壳风口相连通设计,满足室内和室外空气的交换,实现双向新风的功能,同时根据用户所处方位和环境温度控制相应风机和风口,可实现人感功能,避免冷风吹人。该控制方法丰富了空调器的功能,不仅能够实现快速制冷和制热,同时能够满足用户对新风、人感功能的需求,提高用户舒适性。
附图说明
36.图1是本公开的空调室内机的装配结构图;
37.图2是本公开的空调室内机的双向新风模式的气流示意图;
38.图3是本公开的空调室内机的双向新风模式的气流示意图;
39.图4是本公开的空调室内机的排风模式的气流示意图;
40.图5是本公开的空调室内机的左视内部图;
41.图6是本公开的空调控制方法的主要步骤图;
42.图7是本公开的空调控制方法在图6的延伸下的控制步骤图;
43.图8是本公开的空调控制方法在考虑到空气质量 环境温度 用户位置时的主要步骤图;
44.图9是本公开的空调控制方法在进行制冷或制热模式(环境温度)时的主要步骤图;
45.图10是本公开的空调控制方法在考虑到是否开启新风时(空气质量)的主要步骤图;
46.图11是本公开的空调控制方法在考虑到用户位置时的主要步骤图。
47.附图标记表示为:
48.1、壳体;1a、上进风口;1b、下进风口;2a、第一出风口;2b、第二出风口;3、正面出风口;4、新风进管道;5、新风出管道;6、离心风机;7、离心蜗壳;8、墙体;9、第一换热器;10、第二换热器;11、前面板;12、后面板;13、控制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49.如图1-11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
50.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设置有风机和换热器,且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进风口、以从室内进风,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出风口、以将风吹向室内,所述壳体1上连通设置有至少一个新风进管道4、以从室外吸入新风进入所述壳体1内部,所述壳体1上连通设置有至少一个新风出管道5、以将所述壳体1内部的风排出至室外。
51.本公开通过在壳体上设置至少一个进风口,能够从至少一处进行室内进风,至少一个出风口,能够从至少一处进行室内出风,还通过新风进管道、能够将室外的新风导入室内,通过新风出管道、能够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至室外,从而有效完成室内进新风的同时从室内向室外进行排风,完成双向新风,能够提高室内的空气循环量和循环效率,有效提高室内舒适度,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空调器存在功能模式单一,无法完成双向新风的功能,导致室内舒适度低的问题。
52.本公开提出一种空调器和其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控制双离心风机的运转、风口位置和数量、导风板的导向实现送风多样化,可实现分区送风和定向送风等功能,同时通过离心风机蜗壳多风口设计加大送风范围可实现室内空气的快速制冷和制热,并通过新风管道与蜗壳风口相连通设计,满足室内和室外空气的交换,实现双向新风的功能,同时根据用户所处方位和环境温度控制相应风机和风口,可实现人感功能,避免冷风吹人。该控制方法丰富了空调器的功能,不仅能够实现快速制冷和制热,同时能够满足用户对新风、人感功能的需求,提高用户舒适性。
5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口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1顶部的上进风口 1a、和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的下进风口1b;和/或,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导风机构。这是本公开的进风口的优选结构形式,即开设于壳体顶部的上进风口能够从壳体的上方进行进风,壳体底部的下进风口能够从壳体的下方进行进风,形成双吸双进风的效果,提高了进风量,提高空调制冷制热的能力。
5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器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内部、且位于所述上进风口1a和所述风机之间的第一换热器9,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内部、且位于所述下进风口1b和所述风机之间的第二换热器10;所述新风进管道4吸入的风经过所述第一换热器9换热、或经过所述第二换热器 10换热后进入所述风机。这是本公开的换热器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第一换热位于与上进风口相连通的位置,使得通过上进风口进入的空气进入第一换热器中进行有效换热,第二换热器位于与下进风口相连通的位置,使得通过下进风口进入的空气进入第二换热器中进行有效的换热。
5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新风进管道4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9的上方、或者所述新风进管道4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器10的下方。本公开通过将新风进管道设置于第一换热器的上方,能够使得进风通过新风进管道进入壳体之后先经过第一换热器换热,能够有效保证新风进入室内的风先经过换热,防止新风进入室内造成温度不适的情况;同样地或者通过将新风进管道设置于第二换热器的下方,能够使得进风通过新风进管道进入壳体之后先经过第二换热器换热,能够有效保证新风进入室内的风先经过换热,防止新风进入室内造成温度不适的情况。
5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风口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水平一侧的第一出风口2a(即右出风口)、和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水平另一侧的第二出风口 2b(即左出风口),所述壳体1还包括朝向室内侧的前面板11,且所述出风口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前面板11上的正面出风口3。这是本公开的出风口的优选结构形式,通过第一出风口能够从水平一侧进行出风(右出风),通过第二出风口能够从水平另一侧进行出风(左出风),通过正面出风口能够从正面侧进行出风。
5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1还包括朝向室外侧的后面板12,所述新风进管道4
与所述后面板12连接、并通过所述后面板12连通至所述壳体1的内部,所述新风出管道5与所述后面板12连接、并通过所述后面板12连通至所述壳体1的内部。本公开还通过壳体的后面板,以及将新风进管道穿过后面板连通于壳体内部、和将新风出管道穿过后面板连通于壳体内部,能够完成室外新风进入壳体内部、以及将室内污浊空气排出至壳体外部的作用。
5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机包括离心风机6,所述离心风机6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且所述离心风机6的轴线方向沿着竖直方向而布置,所述离心风机6的水平高度与所述出风口相对、以通过所述离心风机6将风沿着所述出风口吹出。这是本公开的风机的优选结构形式,通过离心风机的设置,其轴线方向竖直设置,能够从上下方向进行上下吸风(两侧吸风),并沿离心风机的径向方向吹出气流。
5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新风出管道5的水平高度与所述离心风机6的水平高度相对;和/或,所述离心风机6为两个,形成为双吸离心风机。新风出管道的水平高度与离心风机的高度相对,能够使得离心风机沿径向吹出的气流能够从新风出管道进行吹出;两个离心风机有效形成双吸离心风机。
6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离心蜗壳7,所述离心蜗壳7设置于所述壳体 1的内部,且所述离心蜗壳7容纳所述离心风机6于其中,所述离心蜗壳7形成为气流流动的风道;
61.当包括第一出风口2a、第二出风口2b和正面出风口3时:
62.所述离心蜗壳7包括与所述第一出风口2a连通的第一出风风道、与第二出风口2b连通的第二出风风道、与正面出风口3连通的第三出风风道和与新风出管道5连通的第四出风风道。
63.这是本公开的空调室内机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通过离心蜗壳的设置能够有效限定出风道,使得离心风机在风道中运转而形成压缩气流和导风的作用,离心蜗壳在三个方向形成出风风道,能够从侧面朝室内进行出风、正面朝室内进行出风,以及后面朝室外进行出风。
64.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如前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中:
65.检测步骤,用于检测室内房间的空气质量,包括检测二氧化碳浓度;
66.判断步骤,用于判断检测的二氧化碳浓度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浓度;
67.控制步骤,用于当二氧化碳浓度大于等于预设浓度时,控制所述新风进管道4打开、控制所述新风出管道5打开,同时控制所述进风口打开、控制所述出风口打开。
68.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其中,空调器包括:壳体、双吸离心风机部件、蒸发器、控制器部件、进出风风口、新风进口管道和新风出口管道。所述壳体前、后、左、右分别开有风口,每个风口相应布置导风板,其中前、左、右三个个风口分别于双吸离心风机蜗壳出口相联通,组成三面出风风口,后侧风口通过与新风出口管道相联通,作为室内空气排出室外的通道,壳体上下两侧分别开有进风口,为双吸离心叶轮提供进风气流,同时,在上进风口流道与新风进口管道相联通,作为室外气体进入风机的进风通道,风机部件由双吸离心叶轮和蜗壳组成,两个风机并排布置,控制器部件设置在两个离心风机部件的中间区域,实现对风机部件的独立精准控制,在上风口和风机部件之间设置有换热器,在下风口与风机部件之间同样设置有换热器实现对气流的换热。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空调运行模式,送风方式、用户位置和环境温度和/或空调所处空间中空气质量,通过控制空调的风机开启数量、空调器风口开启的数量和位置、导风机构的导向
和/或空调器新风管道阀门的开闭状态,控制空调的出风方向、风口数量和位置和/或新风换气功能;通过调节空调的离心风机转速、风机开启数量、空调器的不同位置进出风口的开合状态,控制空调的出风方向、出风口数量,增大制冷和制热模式下的送风范围,实现快速温升和温降的效果;通过获取空调所处空间中空气质量,对新风进出管道阀门的控制,实现双向新风的功能;通过用户方位和环境温度,控制风机运行数量和风口数量和方位以及导风板的导向,实现人感模式,避免冷风吹人的问题;该控制方法可提升了用户使用舒适性;具体实施如下:
69.前面板11,后面板12,后面板与前面板组成空调器的壳体结构,同时在前面板的前后左右设置有风口,分别为第一出风口2a(右出风口)、第二出风口2b(左出风口),正面出风口3,新风出管道5,在面板上下两侧设置有上进风口1a,下进风口1b,在进口处设置有新风进管道4,气流分别由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进入,经过第一换热器9(上蒸发器)和第二换热器10(下蒸发器) 后进入离心风机6,在离心风机蜗壳的作用下对气流进行加压和加速,使气流在出风口流出,同时控制器组件13能够独立精准控制两个离心风机,使两个离心风机根据工况需要调节转速,也可根据需要选择控制风机的运行和停止,同时可以控制导风板的关闭控制风口的开合和导风方向。
70.如图8所示,当空调器启动后,用户可手动选择空调器的运行模式,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制冷、制热、双向新风,人感模式。同时用户可选择智能控制模式,通过智能传感器监测用户方位、室内温度和空气质量选择空调器对应的运行模式,空调器根据运行模式或只能监测数据对风机、风口导风板、新风通道阀门进行控制。
7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步骤,还用于当二氧化碳浓度小于预设浓度时,控制所述新风进管道4关闭、控制所述新风出管道5关闭;和/或,所述预设浓度为h1=2000mg/m3。
72.这是本公开实施方式一的方案:
73.如图10所示,用户可手动选择双向新风功能,和/或智能传感器监测房间内空气质量。当空调器运行较长时间后,房间内二氧化碳含量上升而氧气含量降低,造成室内空气质量差,智能传感器监测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大于 h1=2000mg/m3,控制器使空调器处于双向新风模式,此时由控制器控制开启所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此时空调器具有前、后、左、右四个出风口,上下两侧进风口和新风进出风口,其中前、左和右用于向室内送风,而后侧风口则用于将室内空气吹向室外,新风进风管道阀门开启,由风机产生的吸力将室外新鲜空气吸进室内,并与风机进风口气流汇合,通过蒸发器换热后由风机出风口吹向室内,同时室内气体可由上下进风进入风机后由风机后侧出风口经由新风出风管道吹向室外,通过气流的循环,满足将室内不新鲜空气吹向室外的同时又有室外新鲜空气不断吹向室内,实现双向送风功能,当智能传感器监测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低于h1=2000mg/m3时,控制器关闭新风进出管道阀门,此时空调器执行制冷或制热模式。
7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步骤,还用于检测室内温度t;
75.所述判断步骤,还用于判断室内温度t与第一预设温度t1的大小关系,以及判断室内温度t与第二预设温度t2的大小关系,其中t1》t2;
76.所述判断步骤,还用于当t》t1时,控制关闭所述新风进管道4、和控制关闭所述新风出管道5,同时控制所述进风口打开、控制所述出风口打开,同时当所述出风口处设置导
风机构时,控制所述导风机构朝向上方导风;
77.所述判断步骤,还用于当t《t2时,控制关闭所述新风进管道4、和控制关闭所述新风出管道5,同时控制所述进风口打开、控制所述出风口打开,同时当所述出风口处设置导风机构时,控制所述导风机构朝向下方导风。
78.这是本公开实施方式二的方案:
79.如图9所示,用户可手动选择制冷或制热模式,和/或智能传感器监测环境温度,当智能传感器监测室内温度大于预设温度t1=30
°
,控制器控制空调器进行制冷模式;智能传感器监测室内温度小于预设温度t1=20
°
,控制器控制空调器进行制冷模式运行;当制冷模式时,上下进风口开启,新风进、出管道阀门关闭,前、左、右三面风口开启,所有风口导风板向上导风,空调器进行大范围的制冷空气循环,实现制冷淋浴式送风,当制热模式时,此时上下进风口开启,新风进、出管道阀门关闭,前、左、右三面风口开启,所有风口导风板向下导风,空调器进行大范围的制热空气循环,实现制热地毯式送风。
8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步骤,还用于检测室内人体的位置;
81.所述判断步骤,还用于判断人体的位置距离所述壳体的多个出风口的相对距离、以及判断人体的位置距离多个风机的相对距离;
82.所述控制步骤,还用于当t》t1时或t《t2时,控制相对靠近用户一侧的风机开启,同时打开相对靠近用户一侧的出风口,控制导风机构朝向用户侧导风;当t2《t《t1时,控制相对远离用户一侧的风机开启,同时打开相对远离用户一侧的出风口,控制导风机构朝向非用户侧进行导风。
83.这是本公开实施方式三的方案:
84.如图11所示,用户可手动选择人感功能,和/或智能传感器监测用户在房间内的方位和环境温度。当空调器执行人感模式时,智能传感器监测用户所处房间的方位和环境温度,当环境温度高于30℃或低于20℃时,空调器执行制冷和制热模式的同时,空调器根据用户所处方位控制靠近用户一侧的风机开启,同时打开靠近用户一侧的风口,导风机构将风导向用户侧,使用户周围温度能够快速下降和快速上升,满足用户对快速制冷或快速制热的需求;当环境温度处于20℃-30℃之间时,空调器执行制冷和制热模式的同时,空调器根据用户所处方位控制远离用户一侧的风机开启,同时打开远离用户一侧的风口,导风机构将风导向非用户侧,避免空调器吹出的冷热风直接吹热,提高用户舒适性。
85.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86.本公开提出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不仅能够实现快速制冷制热,同时满足用户对新风和人感模式的需求,提高用户舒适性;
87.智能传感器监测用户位置、环境温度和空气质量,实现空调器多种运行模式的智能切换,满足用户需求;
88.空调器多风口设计,控制新风管道阀门开合,不仅能从室外吸入新鲜空气,而且可将室内空气有效排出室外,实现双向新风功能;
89.传感器监测人体方位和环境温度,控制风机运转和风口数量和位置,实现人感功能,避免冷风吹人的不适感;
90.新风管道与风机进口风道相联通使新风经过换热器热换后进入室内,有效避免新风与室内温度不匹配造成的不适感;
91.利用离心风机的高静压、大风量的特性和离心蜗壳多风口设计,可实现“一机多用”,避免为新风功能增加额外的风机系统,有效节约整机成本。
92.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