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08 20:22: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2.在驱动车辆的驱动装置上搭载有驻车机构。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驻车机构,通过利用驻车棘爪使凸轮移动,从而将驻车棘爪向驻车齿轮侧推出,使驻车齿轮与驻车棘爪锁定。
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58078号公报
4.近年来,驱动装置的进一步小型化不断发展。因此,考虑通过设计驻车机构的配置来使驱动装置小型化。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通过在驱动装置的内部有效地配置驻车机构而能够整体上小型化的驱动装置。
6.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为驱动装置,其具有:动力部,其以第1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传递机构,其传递所述动力部的动力;以及驻车机构,其设置于所述传递机构。所述传递机构具有:第1齿轮,其绕所述第1轴线旋转;第2齿轮,其与所述第1齿轮啮合,绕与所述第1轴线平行的第2轴线旋转;第3齿轮,其与所述第2齿轮一起绕所述第2轴线旋转;以及第4齿轮,其与所述第3齿轮啮合,绕与所述第1轴线平行的第3轴线旋转。所述驻车机构具有:驻车齿轮,其与所述第1齿轮一起绕所述第1轴线旋转;驻车棘爪,其具有啮合部,并且该驻车棘爪能够绕与所述第1轴线平行的第4轴线旋转;以及驱动部,其使所述驻车棘爪绕所述第4轴线旋转移动,从而使该驻车棘爪在使所述啮合部与所述驻车齿轮啮合的锁定状态与使所述啮合部离开所述驻车齿轮的解锁状态之间进行动作。所述驻车齿轮从径向观察时与所述第3齿轮重叠,从轴向观察时与所述第2齿轮重叠。
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提供通过在驱动装置的内部有效地配置驻车机构而能够整体上小型化的驱动装置。
附图说明
8.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概念图。
9.图2是一个实施方式的齿轮部和驻车机构的主视图。
10.图3是一个实施方式的驻车机构的立体图,示出了解锁状态。
11.图4是一个实施方式的驻车机构的立体图,示出了锁定状态。
12.图5是一个实施方式的驱动部沿着凸轮杆的长度方向的剖视图,示出了解锁状态。
13.图6是一个实施方式的驱动部沿着凸轮杆的长度方向的剖视图,示出了锁定状态。
14.标号说明
15.1:驱动装置;2:马达(动力部);3:齿轮部(传递机构);8:驻车机构;8a:驱动部;10:
驻车齿轮;20:驻车棘爪;23:凸轮接触部(作用部);25:啮合部;30:凸轮杆;30a:连结端部;30b:中继部;30c:杆主体;35:凸轮;41:第1齿轮;42:第2齿轮;43:第3齿轮;51:齿圈(第4齿轮);90:手动轴;j1:第1轴线;j2:第2轴线;j3:第3轴线;j4:第4轴线;j5:第5轴线;vl1:第1假想线;vl2:第2假想线;α:倾斜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16.在以下的说明中,基于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搭载于位于水平的路面上的未图示的车辆的情况下的位置关系来规定铅垂方向而进行说明。另外,在附图中,适当示出xyz坐标系作为三维正交坐标系。
17.在各图中,z轴方向为铅垂方向。 z侧为铅垂方向上侧,-z侧为铅垂方向下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铅垂方向上侧简称为“上侧”,将铅垂方向下侧简称为“下侧”。x轴方向是与z轴方向垂直的方向,是搭载有驱动装置1的车辆前后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 x侧为车辆的前侧,-x侧为车辆的后侧。y轴方向是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双方垂直的方向,是车辆的左右方向即车宽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 y侧为车辆的左侧,-y侧为车辆的右侧。y轴方向相当于后述的第1轴线j1的轴向。车辆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是与铅垂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 y侧相当于轴向一侧,-y侧相当于轴向另一侧。各图中适当示出的第1轴线j1沿y轴方向、即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
18.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驱动装置1的概念图。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搭载于混合动力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v)、电动汽车(ev)等以马达作为动力源的车辆,而作为它们的动力源来使用。
19.驱动装置1具有马达(动力部)2、齿轮部(传递机构)3、驻车机构8、壳体6以及油o,其中,该齿轮部3包含减速装置4和差动装置5。马达2驱动车辆。齿轮部3与马达2连接。驻车机构8安装于齿轮部3。
20.壳体6具有收纳马达2的马达收纳部61、收纳齿轮部3和驻车机构8的齿轮收纳部62以及设置在马达收纳部61与齿轮收纳部62之间的分隔壁61c。
21.在齿轮收纳部62内贮存有油o。油o被齿轮部3扬起而提高了齿轮部3的齿面的润滑性。另外,油o也可以被提供给马达2。在该情况下,油o对马达进行冷却。
22.也可以在齿轮收纳部62的内壁部设置有接住被齿轮部3扬起的油的预滤箱(省略图示)。在该情况下,在预滤箱上连接有用于将接住的油向壳体6内的各部引导的流路。预滤箱朝向重力方向的上侧开口。因此,通过预滤箱的开口方向,能够确认驱动装置1使用时的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姿势。
23.在马达收纳部61设置有通气装置69。即,壳体6具有通气装置69。通气装置69使壳体6的内外连通。通气装置69设置在重力方向的上侧。由此,能够抑制油o从通气装置69漏出。通过通气装置69的配置,能够确认驱动装置1使用时的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姿势。
24.马达2以沿着水平面延伸的第1轴线j1为中心进行旋转。马达2具有转子2a和定子2c。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2是内转子型的马达。因此,定子2c包围转子2a的径向外侧。转子2a以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1轴线j1为中心进行旋转。转子2a具有以第1轴线j1为中心而沿轴向延伸的马达轴2b。
25.马达轴2b以第1轴线j1为中心进行旋转。马达轴2b跨越壳体6的马达收纳部61和齿
轮收纳部62而延伸。马达轴2b的左侧的端部向齿轮收纳部62的内部突出。在马达轴2b的左侧的端部固定有齿轮部3的第1齿轮41。
26.齿轮部3收纳于壳体6的齿轮收纳部62。齿轮部3与马达2连接。更详细而言,齿轮部3在马达轴2b的轴向一侧进行连接。齿轮部3传递马达2的动力。齿轮部3具有减速装置4和差动装置5。
27.减速装置4与马达2连接。减速装置4减小马达2的转速而使从马达2输出的扭矩与减速比相应地增大。减速装置4将从马达2输出的扭矩向差动装置5传递。减速装置4具有第1齿轮41、第2齿轮42、第3齿轮43以及中间轴45。即,齿轮部3具有第1齿轮41、第2齿轮42、第3齿轮43以及中间轴45。
28.第1齿轮41固定于马达轴2b的左侧的端部。第1齿轮41与马达轴2b一起绕第1轴线j1旋转。中间轴45沿着与第1轴线j1平行的第2轴线j2延伸。中间轴45以第2轴线j2为中心进行旋转。第2齿轮42和第3齿轮43在中间轴45的外周面沿轴向相互隔开间隔地固定。第2齿轮42和第3齿轮43经由中间轴45而彼此连接。第2齿轮42与第1齿轮41啮合。第2齿轮42绕第2轴线j2旋转。第3齿轮43与第2齿轮42一起绕第2轴线j2旋转。第3齿轮43与差动装置5的齿圈(第4齿轮)51啮合。
29.从马达2输出的扭矩依次经由马达轴2b、第1齿轮41、第2齿轮42、中间轴45以及第3齿轮43向差动装置5的齿圈51传递。减速装置4的各齿轮的齿轮比及齿轮的个数等能够根据需要的减速比而适当变更。在本实施方式中,减速装置4是各齿轮的轴芯平行配置的平行轴齿轮类型的减速器。
30.差动装置5经由减速装置4与马达2连接。差动装置5是用于将从马达2输出的扭矩传递至车辆的车轮的装置。差动装置5在车辆转弯时,一边吸收左右车轮的速度差一边向左右两轮的车轴55传递相同的扭矩。差动装置5具有齿圈51、未图示的齿轮壳体、未图示的一对小齿轮、未图示的小齿轮轴以及未图示的一对侧齿轮。即,齿轮部3具有齿圈51。齿圈51与第3齿轮43啮合,绕与第1轴线j1平行的第3轴线j3旋转。
31.另外,车轴55沿着与车辆的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即,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因此,根据车轴55所延伸的方向来估计搭载有驱动装置1的状态下的车辆的行进方向。
32.驻车机构8设置于齿轮部3而限制齿轮部3的驱动。驻车机构8由电动致动器9进行驱动。驻车机构8的状态通过作为动力源的电动致动器9而在阻止马达轴2b的旋转的锁定状态与允许马达轴2b的旋转的解锁状态之间切换。驻车机构8在车辆的齿轮为驻车的情况下成为锁定状态,在车辆的齿轮为驻车以外的情况下成为解锁状态。车辆的齿轮为驻车以外的情况例如包括车辆的齿轮为驱动、空档、倒车等的情况。
33.图2是齿轮部3和驻车机构8的主视图。图3和图4是驻车机构8的立体图,图3示出了解锁状态,图4示出了锁定状态。
34.如图3和图4所示,驻车机构8具有驻车齿轮10、棘爪轴29、驻车棘爪20以及驱动部8a。另外,驱动部8a具有凸轮杆30、凸轮35、线圈弹簧39、套筒80、手动轴90、凸缘部91、弹性部件95以及电动致动器9。
35.如图1所示,驻车齿轮10固定于马达轴2b的外周面。驻车齿轮10在轴向上配置在第1齿轮41与分隔壁61c之间。
36.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驻车齿轮10呈以第1轴线j1为中心的圆环状,嵌合
于马达轴2b的外周面。驻车齿轮10与马达轴2b一起旋转。即,驻车齿轮10与车辆的车轮联动地与第1齿轮41一起绕第1轴线j1旋转。在驻车齿轮10的外周设置有沿着周向排列的多个齿部11。齿部11向第1轴线j1的径向外侧突出。
37.棘爪轴29沿着与第1轴线j1平行的第4轴线j4延伸。即,棘爪轴29是与马达轴2b平行的轴。棘爪轴29将驻车棘爪20支承为能够旋转。
38.在棘爪轴29上安装有螺旋弹簧29a。螺旋弹簧29a具有线圈状的弹簧主体和从弹簧主体的两端部延伸出的弹簧端部。在螺旋弹簧29a的弹簧端部插入有棘爪轴29。螺旋弹簧29a的一个弹簧端部钩挂在设置于壳体6的内侧面的弹簧卡挂部(省略图示)上。另外,螺旋弹簧29a的另一个弹簧端部钩挂在设置于驻车棘爪20的弹簧挂孔20h上。螺旋弹簧29a对驻车棘爪20施加使前端向套筒80侧退避的方向的弹力。
39.如图2所示,驻车棘爪20配置于驻车齿轮10的侧部。驻车棘爪20呈以第1轴线j1的轴向作为厚度方向的板状。驻车棘爪20具有基端部22、从基端部22向斜下侧延伸的驻车棘爪主体部21、凸轮接触部(作用部)23以及啮合部25。
40.从第1轴线j1的轴向观察时,驻车棘爪主体部21配置在驻车齿轮10与套筒80之间。驻车棘爪主体部21具有朝向驻车齿轮10侧的齿轮对置面21a和朝向套筒80侧的套筒对置面21b。在本实施方式中,啮合部25位于齿轮对置面21a,凸轮接触部23位于套筒对置面21b。凸轮接触部23位于驻车棘爪20的前端部。啮合部25在驻车棘爪20的长度方向上位于基端部22与凸轮接触部23之间。
41.如图3和图4所示,在驻车棘爪20的基端部22设置有以第4轴线j4为中心的支承孔22h。在支承孔22h中插入有棘爪轴29。由此,驻车棘爪20在基端部22处被棘爪轴29支承,通过棘爪轴29而能够绕第4轴线j4旋转。即,驻车棘爪20能够绕第4轴线j4旋转。
42.啮合部25从驻车棘爪主体部21的齿轮对置面21a向驻车齿轮10侧突出。啮合部25与驻车齿轮10的齿部11对置。通过驻车棘爪20绕棘爪轴29旋转,啮合部25向接近及远离驻车齿轮10的方向移动。
43.驻车棘爪20在使啮合部25与驻车齿轮10啮合的锁定状态与使啮合部25离开驻车齿轮10的解锁状态之间进行动作。在图4所示的锁定状态的驻车机构8中,啮合部25嵌入驻车齿轮10的齿部11彼此之间。即,在锁定状态下,啮合部25与驻车齿轮10的齿部11啮合。在图3所示的解锁状态的驻车机构8中,啮合部25从齿部11之间向第1轴线j1的径向外侧退避。
44.如图3和图4所示,凸轮接触部23配置于驻车棘爪主体部21的套筒对置面21b。凸轮接触部23位于套筒80的缺口部83的内侧。凸轮接触部23作为从驱动部8a受到力的作用部而发挥功能。驻车棘爪20在凸轮接触部23处从驱动部8a受到力而绕第4轴线j4旋转。
45.图5和图6是驱动部8a和凸轮接触部23沿着杆主体30c的长度方向的剖视图,图4示出了解锁状态,图5示出了锁定状态。
46.凸轮接触部23与凸轮35的外周面对置。凸轮接触部23在图4所示的解锁状态下与凸轮35的外周面分离,在图5所示的锁定状态下与凸轮35的外周面接触。凸轮接触部23随着从解锁状态向锁定状态的转变,配合凸轮35的动作而向上侧移动。驻车棘爪20随着凸轮接触部23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而绕第4轴线j4旋转。
47.从第1轴线j1的轴向观察本实施方式的驻车棘爪20时,啮合部25位于第4轴线j4与凸轮接触部23之间。因此,凸轮接触部23与第4轴线j4之间的距离大于啮合部25与第4轴线
j4之间的距离。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在凸轮接触部23处从凸轮35施加的力相比,能够增大使啮合部25插入至齿部11之间的力。即,根据本实施方式,利用杠杆原理能够将啮合部25顺畅地插入至齿部11之间。
48.如图2所示,手动轴90沿着第5轴线j5延伸。第5轴线j5是沿车辆前后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轴线。因此,手动轴90沿与马达轴2b和棘爪轴29垂直的方向延伸。
49.手动轴90向壳体6的内外延伸。手动轴90在壳体6的内部经由凸缘部91与凸轮杆30连接。手动轴90在壳体6的外部与电动致动器9连接。手动轴90借助电动致动器9的动力而绕第5轴线j5旋转。
50.如图3和图4所示,凸缘部91固定在手动轴90的外周面。凸缘部91向第5轴线j5的径向外侧延伸。凸缘部91呈与第5轴线j5垂直的板状。凸缘部91与手动轴90一起绕第5轴线j5旋转。
51.凸缘部91具有朝向第5轴线j5的径向外侧的外缘部91c。在凸缘部91的外缘部91c设置有第1槽部91a和第2槽部91b。第1槽部91a和第2槽部91b沿着第5轴线j5的周向排列。第1槽部91a和第2槽部91b在第5轴线j5的径向外侧开口。
52.在凸缘部91设置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连结孔91h。在连结孔91h中通入有凸轮杆30的连结端部30a。凸轮杆30的连结端部30a能够以连结孔91h为中心进行旋转。
53.弹性部件95具有板簧部96和辊97。板簧部96呈板面朝向第1轴线j1的轴向的板状。板簧部96沿上下方向延伸。板簧部96的下端部通过螺钉98而固定于壳体6的内侧面。板簧部96的上端部位于手动轴90的侧部。板簧部96的上端部能够以被螺钉98固定的板簧部96的下端部为支点而在第1轴线j1的轴向上弹性位移。
54.板簧部96具有基部96a和一对臂部96b。基部96a例如是板簧部96的下侧部分。在基部96a设置有供将板簧部96固定于壳体6的螺钉98插入的贯通孔。一对臂部96b从基部96a的上侧的端部向上侧延伸。一对臂部96b在第5轴线j5的轴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配置。
55.辊97能够绕沿第5轴线j5的轴向延伸的旋转轴线旋转。辊97安装在板簧部96的上端部。辊97具有连接一对臂部96b的上端部彼此的轴部和供轴部通过的旋转部。辊97在旋转部处相对于板簧部96旋转。辊97与凸缘部91的外缘部91c接触。伴随着凸缘部91绕第5轴线j5的旋转,辊97一边在外缘部91c中的第1槽部91a与第2槽部91b之间滚动一边移动。
56.辊97能够嵌入第1槽部91a和第2槽部91b。由此,弹性部件95钩挂于第1槽部91a或第2槽部91b,将凸缘部91绕第5轴线j5进行定位。
57.如图3所示,辊97在解锁状态的驻车机构8中与第2槽部91b嵌合。如图4所示,辊97在锁定状态的驻车机构8中与第1槽部91a嵌合。另外,在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之间切换驻车机构8的状态时,板簧部96一边弹性变形一边使辊97在第1槽部91a与第2槽部91b之间移动。
58.凸轮杆30具有连结端部30a、中继部30b以及杆主体30c。在凸轮杆30中,在连结端部30a与中继部30b之间设置有第1弯折部31,在中继部30b与杆主体30c之间设置有第2弯折部32。凸轮杆30呈在第1弯折部31和第2弯折部32处弯折的截面为圆形的棒状。
59.连结端部30a沿着第5轴线j5的轴向延伸。连结端部30a插入至凸缘部91的连结孔91h中。在连结端部30a的外周设置有抑制连结端部30a从连结孔91h脱离的突起。凸轮杆30在连结端部30a处经由凸缘部91与手动轴90连结。如上所述,手动轴90与电动致动器9连接而绕第5轴线j5旋转。凸轮杆30通过手动轴90而沿着第1轴线j1的轴向驱动。
60.杆主体30c沿着第1轴线j1的轴向延伸。杆主体30c沿与连结端部30a垂直的方向延伸。另外,杆主体30c沿与手动轴90的轴向(第5轴线j5的轴向)垂直的方向延伸。杆主体30c通过套筒80的内部。杆主体30c被套筒80引导。另外,凸轮杆30随着凸缘部91沿着第5轴线j5的旋转而沿着第1轴线j1的轴向进行动作。
61.中继部30b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中继部30b的上端与连结端部30a连接。另外,中继部30b的下端与杆主体30c连接。中继部30b将连结端部30a和杆主体30c连接。
62.如图2所示,从第1轴线j1的轴向观察时,中继部30b朝向第1轴线j1侧延伸。中继部30b是为了使连结端部30a与杆主体30c的上下方向的相对位置错开而设置的。通过将中继部30b配置为朝向第1轴线j1侧延伸,能够将连结端部30a相对于杆主体30c接近第1轴线j1侧地配置。因此,能够在将被杆主体30c支承的凸轮35配置在最佳的位置的同时使与连结端部30a连接的凸缘部91、手动轴90以及电动致动器等接近第1轴线j1侧地配置。由此,能够使驻车机构8的各部绕第1轴线j1密集地配置,从而能够减小驱动装置1内的驻车机构8的配置空间。
63.如图3和图4所示,线圈弹簧39和凸轮35穿过杆主体30c。即,杆主体30c支承线圈弹簧39和凸轮35。在杆主体30c中,将与中继部30b连接的端部作为基端,将与基端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作为前端。线圈弹簧39相对于凸轮35配置于杆主体30c的基端侧。在杆主体30c的基端的外周设置有比线圈弹簧39的内径大的突起。线圈弹簧39以相对于自然长度被压缩的状态配置在突起与凸轮35之间。线圈弹簧39对凸轮35施加朝向杆主体30c的前端侧的力。
64.如图3所示,凸轮35呈以杆主体30c为中心的环状。在凸轮35的中央的贯通孔中贯穿插入有杆主体30c。凸轮35的贯通孔的内径比杆主体30c的外径大。在杆主体30c的前端安装有防脱帽部(省略图示)。防脱帽部抑制凸轮35从杆主体30c的前端脱落。凸轮35在杆主体30c的基端侧与线圈弹簧39接触。线圈弹簧39随着凸轮35向基端侧的移动而被压缩。凸轮35在受到比线圈弹簧39的反作用力强的朝向基端侧的力的情况下,相对于杆主体30c向基端侧移动。
65.凸轮35在外周面与驻车棘爪20的凸轮接触部23接触。在凸轮35的外周面设置有第1圆锥面35a和第2圆锥面35b。第1圆锥面35a和第2圆锥面35b配置在同轴上。第1圆锥面35a和第2圆锥面35b分别是随着从杆主体30c的基端侧朝向前端侧而外径逐渐变小的圆锥状的锥形面。第2圆锥面35b相对于第1圆锥面35a位于前端侧。第1圆锥面35a的锥角与第2圆锥面35b的锥角相比足够小。第2圆锥面35b的锥角是在从锁定状态向解锁状态转变时使凸轮35能够从套筒80与凸轮接触部23之间顺畅地脱离的足够的角度。另外,第1圆锥面35a也可以不呈圆锥状而是圆柱状的圆柱面。
66.如图5和图6所示,凸轮35安装于凸轮杆30,与凸轮杆30一起沿着杆主体30c的长度方向移动。另外,凸轮35在外周面与驻车棘爪20的凸轮接触部23接触。凸轮35随着凸轮杆30的动作而移动,从而使驻车棘爪20进行动作。
67.如图5所示,在解锁状态的驻车机构8中,凸轮35的第2圆锥面35b隔着间隙与驻车棘爪20的凸轮接触部23对置。另外,如图6所示,在锁定状态的驻车机构8中,凸轮35在第1圆锥面35a处与凸轮接触部23接触。在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之间切换驻车机构8的状态时,凸轮35在第2圆锥面35b处与凸轮接触部23接触并进一步滑动。由此,凸轮35使凸轮接触部23向上侧移动,使驻车棘爪20绕第4轴线j4旋转。
68.套筒80呈包围杆主体30c的筒状。在套筒80设置有使内侧面81的一部分向径向外侧开口的缺口部83。套筒80固定于壳体6的内侧面。套筒80引导杆主体30c和凸轮35的动作。
69.如图3所示,解锁状态的驻车棘爪20在套筒对置面21b处与套筒80的缺口部83的缘部接触。驻车棘爪20在解锁状态下与套筒80接触并被套筒80从下侧支承。套筒80在解锁状态的驻车机构8中与驻车棘爪20接触,从而限制驻车棘爪20的旋转移动的范围。
70.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71.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驻车齿轮10从径向观察时与第3齿轮43重叠。通过使驻车齿轮10从径向观察时与第3齿轮43重叠地配置,能够将驻车机构8与齿轮部3在轴向上重叠地配置。即,能够将驻车机构8配置在齿轮部3的间隙中,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驱动装置1的内部空间而实现驱动装置1的小型化。
72.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驻车齿轮10在轴向上配置在马达2与第1齿轮41之间。即,驻车齿轮10相对于第1齿轮41配置在分隔壁61c侧。因此,从径向观察时与驻车齿轮10重叠的第3齿轮43和齿圈51也在轴向上接近马达2地配置。在齿轮部3中直径最大的齿轮是齿圈51。通过将齿圈51接近马达2地配置,能够使齿轮部3的收纳空间且从轴向观察时与齿圈51重叠的区域在轴向上小型化,从而能够实现驱动装置1的小型化。
73.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驻车齿轮10从第1轴线j1的轴向观察时与第2齿轮42重叠。由此,能够将驻车机构8的一部分与齿轮部3的一部分在轴向上重叠地配置。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增大驻车齿轮10的直径而充分确保驻车机构8对齿轮部3的旋转进行制动的力的同时减小驱动装置1向轴向的投影面积。
74.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第1轴线j1的轴向观察时,锁定状态的驻车棘爪20与第2齿轮42重叠。这样,通过将驻车棘爪20接近第2轴线j2地配置,能够增大驻车机构8与齿轮部3的一部分在轴向上的重叠,从而能够实现驱动装置1的进一步小型化。另外,驻车棘爪20也可以构成为即使在解锁状态下也与第2齿轮42重叠。在该情况下,能够实现驱动装置1的更进一步的小型化。
75.如图2所示,第1轴线j1配置在比第2轴线j2靠上侧的位置。另外,第2轴线j2和第3轴线j3配置在相同程度的高度。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中,马达2的旋转中心(即,第1轴线j1)配置在比其他齿轮的旋转中心靠上侧的位置。根据本实施方式,第2齿轮42配置在比马达2靠下侧的位置。因此,第2齿轮42容易与齿圈51一起将积存在壳体6的内部的下部区域的油o扬起。
76.驻车棘爪20配置在驻车齿轮10的下侧。驻车棘爪20的啮合部25从下侧与驻车齿轮10啮合。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使驻车棘爪20从锁定状态转变为解锁状态的动作中利用驻车棘爪20的自重。因此,能够减小使驻车棘爪20靠近解锁侧(套筒80侧)的螺旋弹簧29a的弹簧力,从而能够提高驻车机构8的组装性。
77.在本实施方式中,被齿圈51扬起的油o通过齿圈51的车辆后方侧(-x侧)、第1齿轮41、第2齿轮42以及第3齿轮43的上侧而被提供到齿轮部3的各部。根据本实施方式,驻车棘爪20配置在驻车齿轮10的下侧,因此与配置在上侧的情况相比,驻车棘爪20不易阻碍油o的飞散路径。因此,能够使被齿圈51扬起的油o遍及齿轮部3的整体。
78.从第1轴线j1的轴向观察时,驻车棘爪20向斜上方倾斜地配置。如图2所示,从轴向观察时,将连接作为驻车棘爪20的旋转中心的第4轴线j4和凸轮接触部23的直线设为第1假
想线vl1。另外,将从轴向观察时连接第1轴线j1和第2轴线j2的直线设为第2假想线vl2。第1假想线vl1和第2假想线vl2随着朝向上侧而朝向车辆前方( x侧)倾斜。第1假想线vl1相对于水平面以约55
°
倾斜。另外,第2假想线vl2相对于水平面以约50
°
倾斜。
79.根据本实施方式,从第1轴线j1的轴向观察时,第1假想线vl1沿着第2假想线vl2延伸。因此,驻车棘爪20在避免与第3齿轮43的干涉的同时沿着驻车齿轮10和第3齿轮43配置。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驻车棘爪20沿着齿轮部3配置,能够减小驱动装置1向轴向的投影面积,从而能够实现驱动装置1的小型化。
8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假想线vl1相对于水平面(x-y平面)的倾斜角度α优选为45
°
以上。通过使倾斜角度α为45
°
以上,能够在充分地延长驻车棘爪20的同时抑制驻车机构8的收纳空间在车辆前后方向(x轴方向)上大型化。
8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假想线vl1相对于水平面(x-y平面)的倾斜角度α优选为60
°
以下。通过使倾斜角度α为60
°
以下,利用驻车棘爪20的自重而容易使驻车棘爪20向套筒80侧旋转移动。
82.以上,对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各实施方式中的各结构及它们的组合等只是一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以及其他变更。另外,本发明并不受实施方式限定。
83.例如,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的动力部是马达,但也可以是发动机。另外,齿轮部(传递机构)的构造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中的说明。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