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2022-06-08 16:54: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装盒。


背景技术:

2.为吸引用户保存包装盒,避免包装盒被拆后就被丢弃,已出现了一些魔方型结构的包装盒。这种包装盒不仅具有物品容纳功能,还能够折叠变形,提高了趣味性,更加吸引人。
3.然而,由于该种包装盒包括多个小盒,每个小盒上均设有用于存取物品的开口,而现有技术中的包装盒未认真考虑变形后的开口朝向,所以常会导致包装盒功能性有所降低,主要体现在用户存取物品的便利性下降,或是物品容易掉出。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包装盒,既能够提高趣味性,又能够便于用户存取物品,或是避免物品掉出,保证自身功能性。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包装盒,其包括呈多行多列排布的八个盒单体,每个所述盒单体上均设置有一个可开合的盒盖;
6.各所述盒单体均通过自身两条不同方向的棱边与相邻所述盒单体可转动式连接,以使所述包装盒能够折叠成第一形态、第二形态或第三形态,其中,所述第一形态下全部所述盒单体的所述盒盖均暴露于外界,所述第二形态下全部所述盒单体的所述盒盖均不暴露于外界,所述第三形态下一部分所述盒单体的所述盒盖暴露于外界,另一部分所述盒单体的所述盒盖不暴露于外界。
7.可选地,所述盒单体均设置为尺寸相同的方形盒。
8.可选地,每两个所述盒单体连接形成日字形结构;
9.所述包装盒处于所述第一形态时,各所述日字形结构中,两个所述盒单体的所述盒盖均朝向所述包装盒整体的外侧设置;
10.所述包装盒处于所述第二形态时,各所述日字形结构中,两个所述盒单体的所述盒盖均相对设置;
11.所述包装盒处于所述第三形态时,一部分所述日字形结构中,两个所述盒单体的所述盒盖均朝向所述包装盒整体的外侧设置,另一部分所述日字形结构中,两个所述盒单体的所述盒盖均相对设置。
12.可选地,所述盒单体之间通过胶纸转动连接。
13.可选地,对于任意两个相连的所述盒单体,所述胶纸的一端粘贴在一个所述盒单体上,另一端跨过两个所述盒单体的相接边粘贴在另一个所述盒单体上,以使两个所述盒单体通过所述相接边转动连接。
14.可选地,对于每个所述盒单体,所述盒盖设置在所述盒单体上未粘贴有所述胶纸的一面。
15.可选地,任意两个相连的所述盒单体通过一个所述胶纸转动连接,所述包装盒中共设置有八个所述胶纸。
16.可选地,所述盒单体设有所述胶纸的粘贴标记。
17.可选地,每个所述盒单体均由单片板折叠而成。
18.可选地,每个所述盒单体的盒盖内侧设置有金属部件,用于配合磁性开盒件打开盒盖;和/或,
19.至少一个所述盒单体的盒身内侧设置所述金属部件,以用于吸附收纳所述磁性开盒件于所述盒单体的盒身外侧。
20.本技术提供一种包装盒,其包括呈多行多列排布的八个盒单体。各盒单体均通过自身两条不同方向的棱边与相邻盒单体可转动式连接,即盒单体可相对两个不同方向上的相邻盒单体发生转动,从而实现三维空间内的方位变换,进而使包装盒能够在空间内折叠成第一形态、第二形态和第三形态,让用户享受到变形的乐趣,提高趣味性。具体地,当包装盒处于第一形态时,由于所有盒盖均暴露于外界,所以可使用户通过任意一个盒单体存取物品,十分方便。当然,通过关闭盒盖,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物品从盒单体中掉出。而当包装盒处于第二形态时,由于所有盒盖均不暴露于外界,所以可彻底避免物品掉出,更加可靠。当包装盒处于第三形态时,则可使用户将需要及时存取或不易掉落的物品放到盒盖暴露于外界的盒单体内,将其它物品放到盒盖不暴露于外界的盒单体内,满足用户更多需求。
21.整体来看,该包装盒在具有良好趣味性的同时,又能够便于用户存取物品,或是避免物品掉出,保证自身功能性。
附图说明
22.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中a向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盒单体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盒单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变形结构示意图一;
28.图6为图5中b向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变形结构示意图二;
30.图8为图7中c向的结构示意图;
31.图9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变形结构示意图三;
32.图10为图9中d向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变形结构示意图四;
34.图12为图11中e向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变形结构示意图五;
36.图14为图13中f向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变形结构示意图六;
38.图16为图15中g向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7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变形结构示意图七;
40.图18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变形结构示意图八;
41.图19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变形结构示意图九;
42.图20为图19中h向的结构示意图;
43.图2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变形结构示意图十;
44.图2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变形结构示意图十一;
45.图2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变形结构示意图十二;
46.图24为图20中i向的结构示意图;
47.图2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8.图2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变形结构示意图一;
49.图2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变形结构示意图二;
50.图28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变形结构示意图三;
51.图29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变形结构示意图四;
52.图30为图29中j向的结构示意图;
53.图31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变形结构示意图五;
54.图32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变形结构示意图六;
55.图33为图32中k向的结构示意图。
56.附图中:
57.11、第一盒单体;111、第一盒单体盒盖;112、第一盒单体侧板;113、第一盒单体盒底;12、第二盒单体;13、第三盒单体;14、第四盒单体;15、第五盒单体;16、第六盒单体;161、第一棱边;162、第二棱边;17、第七盒单体;18、第八盒单体;
58.21、第一胶纸;22、第二胶纸;23、第三胶纸;24、第四胶纸;25、第五胶纸;26、第六胶纸;27、第七胶纸;28、第八胶纸。
59.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技术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技术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60.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6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
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本技术不同实施例中具有同样命名的部件、特征、要素可能具有相同含义,也可能具有不同含义,其具体含义需以其在该具体实施例中的解释或者进一步结合该具体实施例中上下文进行确定。
62.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文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63.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64.第一实施例
65.参考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装盒,其包括呈多行多列排布的八个盒单体,分别为第一盒单体11、第二盒单体12、第三盒单体13、第四盒单体14、第五盒单体15、第六盒单体16、第七盒单体17和第八盒单体18。在每个盒单体上均设置有一个可开合的盒盖。打开盒盖,用户即可存取物品。示例性地,物品可以为学生用品,如笔、橡皮擦、涂改带、笔削或卡片等。
66.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对于每个盒单体,其均通过自身两条不同方向的棱边与相邻盒单体可转动式连接。此时,盒单体可相对两个不同方向上的相邻盒单体发生转动,实现三维空间内的方位变换,进而能够使包装盒能够折叠成第一形态、第二形态或第三形态。其中,第一形态下,全部盒单体的盒盖均暴露于外界;第二形态下,全部盒单体的盒盖均不暴露于外界;第三形态下,一部分盒单体的盒盖暴露于外界,另一部分盒单体的盒盖不暴露于外界。
67.按以上设置,当包装盒折叠成第一形态后,用户可以打开任意一个盒盖,通过任意一个盒单体存取物品,十分方便。同时应注意,第一形态下,尽管盒盖均暴露于外界,但通过关闭盒盖,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盒单体内的物品不会掉出。
68.当包装盒折叠成第二形态后,则可确保盒盖不会因外力作用而打开,从而彻底避免盒单体内的物品掉出,更加可靠。
69.当包装盒折叠成第三形态后,用户则可将需要及时存取或不易掉落的物品放到盒盖暴露于外界的盒单体内,将其它物品放到盒盖不暴露于外界的盒单体内。例如,若用户为学生,其可以将铅笔、橡皮擦等常用文具放到盒盖向外露出的盒单体内,将订书钉等耗材类物品放到盒盖不向外露出的盒单体内。
70.整体来看,该包装盒在能够变形、具有趣味性的同时,可以保证用户存取物品的便利性,或是防止物品掉出,从而保证自身功能性不下降。
71.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每个盒单体均由单片板折叠而成,以简化结构,减少组装工序。以第一盒单体11为例,图3给出了一种单片板结构,其包括一个第一盒单体盒盖111、四个第一盒单体侧板112和一个第一盒单体盒底113。依次对此单片板结构进行折叠,便可形成如图4所示的第一盒单体11。此时,第一盒单体11为方形盒结构。此结构中,第一盒单体11盒盖可打开也可闭合,以供存取物品。
72.如图4所示,第一盒单体盒盖111上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能够与对侧的第一盒单体侧板112的内表面紧密贴合,以利用摩擦力实现第一盒单体盒盖111的扣合。与第一盒单体盒盖111相邻的两个第一盒单体侧板112上设置有承托部,承托部用于在第一盒单体盒盖
111扣合时承托第一盒单体盒盖111。其它盒单体的结构可参考第一盒单体11设置。
73.材质方面,单片板可设置为纸板,以便于折叠,减少成本。单片板也可设置为塑料板,以实现防水等功能,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根据实际需要,单片板也可采用其它材质制成,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74.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使用其它形式的单片板结构,或是使用多片板结构,只要能制成具有一可开合盒盖的盒单体即可。
75.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包装盒还配置有磁性开盒件,磁性开盒件相对于包装盒独立,其用于通过磁性开启盒单体的盒盖。具体地,每个盒单体的盒盖的内侧设置有金属部件,金属部件能够配合磁性开盒件打开盒盖。通过在每个盒单体的盒盖的内侧设置有金属部件并利用磁性开盒件打开盒盖,能够避免盒单体太小不好打开的问题,同时避免采用扣盖开盒的方式导致盒单体变形的问题;并且当包装盒为纸质包装盒时,盒单体中的金属部件能够使得纸质包装盒的重量增加,提升纸质包装盒的质感。
76.在一可选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盒单体的盒身内侧设置有金属部件,金属部件设置于盒单体的侧板或者盒底的内侧。金属部件用于在不需要开盒时将磁性开盒件吸附收纳于盒单体的盒身外侧,防止磁性开盒件丢失。
77.本实施例中,除第一盒单体11外,其它盒单体也设置为方形盒,以使整体结构规整,利于包装盒折叠变形。优选地,方形盒为正方形盒。
78.当盒单体设置为方形盒时,每两个盒单体连接形成日字形结构,以为包装盒提供变形基础,形成第一形态、第二形态或第三形态。
79.具体地,图5-图24为本实施例中包装盒的变形过程图。图5-图24中,于盒单体的同一面内,嵌套于四边内的小方框表示盒单体的盒盖,以清楚地表现盒单体上的盒盖是否向外露出。
80.参考图5和图6,每两个日字形结构连接形成田字形结构,两个田字形结构上下叠放或左右叠放时(此时也可说包装盒整体呈二阶魔方结构),可形成第一形态;参考图10,四个日字形结构连接形成两个平铺的田字形结构或两个平铺的一字形结构时,也可形成第一形态。无论何种情形,都可看到:第一形态下,各日字形结构中,两个盒单体的盒盖均朝向包装盒整体的外侧设置,从而会暴露于外界。
81.参考图13和图14,四个日字形结构连接形成两个平铺的田字形结构或两个平铺的一字形结构时,也可形成第二形态;参考图17,每两个日字形结构连接形成田字形结构,两个田字形结构上下叠放或左右叠放时,也可形成第二形态。无论何种情形,都可看到:第二形态下,各日字形结构中,两个盒单体的盒盖均相对设置,从而不会暴露于外界;
82.参考图19和图20,四个日字形结构连接形成两个平铺的田字形结构或两个平铺的一字形结构时,也可形成第三形态。当包装盒处于第三形态时,一部分日字形结构中,两个盒单体的盒盖均朝向包装盒整体的外侧设置以暴露于外界;另一部分日字形结构中,两个盒单体的盒盖均相对设置以不暴露于外界。
83.下面,对盒单体之间的连接设置进行介绍。
84.参考图1和图2,盒单体为方形盒时,其用于与相邻盒单体转动连接的两条棱边为盒单体自身相邻两个面上相垂直的两棱边。以第六盒单体16为例,其左上边设为第一棱边161,右后边设为第二棱边162。此时,第六盒单体16通过第一棱边161与第二盒单体12转动
连接,可实现上下折叠;第六盒单体16通过第二棱边162与第七盒单体17转动连接,可实现左右折叠。其它盒单体依此设置,也可实现上下折叠、左右折叠和前后折叠中的两种,从而保证包装盒整体折叠变形的实现。
85.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盒单体之间通过胶纸转动连接,其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对于任意两个相连的盒单体,胶纸的一端粘贴在一个盒单体上,另一端跨过两个盒单体的相接边(即前述的盒单体用于转动连接的棱边)粘贴在另一个盒单体上,以使两个盒单体通过相接边转动连接。
86.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胶纸设置为单面不干胶胶纸,其可实现撕下即贴,十分方便,且无任何污染。更重要的是,此时胶纸仅通过自身有胶的一面粘贴到盒单体上,可避免出现粘手等情况,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87.以形状而言,胶纸均设置为圆形,十分美观。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使用三角形、矩形或其它形状的胶纸。
88.以数量而言,任意两个相连的盒单体通过一个胶纸转动连接。在该包装盒中共设置有八个胶纸,以实现八个盒单体之间的连接,胶纸用量少,整体结构简单。
89.作为一个示例,在八个盒单体折叠成如图1和图2所示的二阶魔方结构时,八个胶纸呈前后对称并呈左右对称设置。具体地,第一盒单体11、第二盒单体12、第三盒单体13和第四盒单体14分别一一对应设置在二阶魔方结构中上层的左前位置、左后位置、右后位置和右前位置;第五盒单体15、第六盒单体16、第七盒单体17和第八盒单体18分别一一对应设置在二阶魔方结构中下层的左前位置、左后位置、右后位置和右前位置。
90.八个盒单体之间的连接设置如下:第一盒单体11的左下边和第五盒单体15的左上边重合相接,第一盒单体11的后上边和第二盒单体12的前上边重合相接,第二盒单体12的左下边和第六盒单体16的左上边重合相接,第三盒单体13的前上边和第四盒单体14的后上边重合相接,第三盒单体13的右下边和第七盒单体17的右上边重合相接,第四盒单体14的右下边和第八盒单体18的右上边重合相接,第五盒单体15的右前边和第八盒单体18的左前边重合相接,第六盒单体16的右后边和第七盒单体17的左后边重合相接。
91.记八个胶纸分别为第一胶纸21、第二胶纸22、第三胶纸23、第四胶纸24、第五胶纸25、第六胶纸26、第七胶纸27和第八胶纸28。仍参考图1和图2所示,八个胶纸的设置如下:
92.第一胶纸21、第二胶纸22、第三胶纸23、第四胶纸24、第五胶纸25和第六胶纸26均粘贴在盒单体中向外露出的面上,其中,第一胶纸21跨过第一盒单体11和第五盒单体15的相接边设置,第二胶纸22跨过第二盒单体12和第六盒单体16的相接边设置,第三胶纸23跨过第四盒单体14和第八盒单体18的相接边设置,第四胶纸24跨过第三盒单体13和第七盒单体17的相接边设置,第五胶纸25跨过第六盒单体16和第七盒单体17的相接边设置,第六胶纸26跨过第五盒单体15和第八盒单体18的相接边设置;第七胶纸27和第八胶纸28均粘贴在盒单体中未向外露出的面上,其中,第七胶纸27跨过第一盒单体11和第二盒单体12的相接边设置,第八胶纸28跨过第三盒单体13和第四盒单体14的相接边设置。
93.对于每个盒单体,盒盖设置在盒单体上未粘贴有胶纸的一面,以防止胶纸和盒盖发生干涉,避免胶纸的存在对盒盖的设置或开合产生不利影响。
94.每个盒单体上设置有胶纸的粘贴标记,胶纸的粘接标记可以采用图形或者刻印的方式,其用于标记胶纸所粘贴的盒单体的侧板和在侧板上的位置。在盒单体上设置胶纸的
粘贴标记能够在原始胶纸脱落后,用户自行重新贴胶并组合包装盒,提高包装盒的使用便利性。
95.参考图5和图6,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盒盖设置方式:在第一盒单体11的上面、第二盒单体12的上面、第三盒单体13的上面、第四盒单体14的上面、第五盒单体15的下面、第六盒单体16的下面、第七盒单体17的下面和第八单体的下面分别设置有一个盒盖。图2中,盒单体面上的小方框即表示盒盖。依此,可供包装盒变换成第一形态、第二形态和第三形态。
96.下面就此设置,结合图5-图24,对该包装盒的形态变换进行介绍。需说明的是,在这些图中,曲线箭头表示折叠方向。
97.以图5和图6所示的包装盒结构为变形起点。可以看到,此时的包装盒呈二阶魔方结构设置,八个盒盖均向外露出,包装盒处于第一形态。
98.之后,参考图7和图8,使第一盒单体11和第二盒单体12连接成的日字形结构通过第一胶纸21和第二胶纸22的折叠向外转动180
°
,使第三盒单体13和第四盒单体14连接成的日字形结构通过第三胶纸23(图中未示出)和第四胶纸24的折叠向外转动180
°
,其它盒单体和胶纸均保持不动。转动后,如图9所示,八个盒单体平铺成一层,第一盒单体11、第五盒单体15、第八盒单体18和第四盒单体14连成一个一字形结构,第二盒单体12、第六盒单体16、第七盒单体17和第三盒单体13也连成一个一字形结构。此时,由图10可以看到,八个盒盖仍能向外露出,包装盒仍处于第一形态。
99.之后,参考图11,使上述两个一字形结构通过第七胶纸27和第八胶纸28的折叠沿曲线箭头方向分别转动90
°
,其它盒单体和胶纸均保持不动。其中,结合图12可知,图11中的曲线箭头方向为使两个一字形结构上的盒盖相对合拢的方向。转动后,如图13和图14所示,八个盒单体的盒盖都不再向外露出,包装盒处于第二形态。
100.图14中,第一盒单体11、第二盒单体12、第六盒单体16和第五盒单体15连成一个田字形结构,第三盒单体13、第四盒单体14、第八盒单体18和第七盒单体17也连成一个田字形结构。之后,参考图15和图16,使上述两个田字形结构通过第五胶纸25和第六胶纸26的折叠沿曲线箭头方向分别转动90
°
。转动后,如图17所示,两个田字形结构合拢成二阶魔方结构,八个盒单体的盒盖仍不会向外露出。
101.之后,参考图18,使第五盒单体15和第八盒单体18连接成的日字形结构通过第一胶纸21和第三胶纸23的折叠向外转动180
°
,使第六盒单体16和第七盒单体17连接成的日字形结构通过第二胶纸22和第四胶纸24的折叠向外转动180
°
,其它盒单体和胶纸均保持不动。转动后,如图19和图20所示,八个盒单体平铺成一层,第五盒单体15、第一盒单体11、第二盒单体12和第六盒单体16连成一个一字形结构,第八盒单体18、第四盒单体14、第三盒单体13和第七盒单体17也连成一个一字形结构。此时,第五盒单体15、第六盒单体16、第七盒单体17和第八盒单体18上的盒盖均会向外露出,而其它盒单体上的盒盖均不会向外露出,包装盒处于第三形态。
102.之后,参考图21,使上述两个一字形结构通过第五胶纸25和第六胶纸26的折叠沿曲线箭头方向分别转动90
°
,其它盒单体和胶纸均保持不动。转动后,如图22所示,八个盒单体仍平铺成一层,但可形成两个田字形结构。具体地,第一盒单体11、第四盒单体14、第八盒单体18和第五盒单体15连成一个田字形结构,第二盒单体12、第三盒单体13、第七盒单体17和第六盒单体16连成另一个田字形结构。
103.最后,参考图23和图24,使上述两个田字形结构通过第七胶纸27和第八胶纸28的折叠沿曲线箭头方向分别转动90
°
。转动后,两个田字形结构会合拢成如图5所示的二阶魔方结构,即包装盒恢复至原状。
104.综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装盒,其能够变形成第一形态、第二形态或第三形态,具有良好的趣味性。实际使用时,用户可根据自己需要将包装盒变换至三种形态中的一种,以方便存取物品,或是避免物品掉出。
105.第二实施例
10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装盒,其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结构相同,区别在于:盒盖位置的设置和第一实施例有所不同。
107.本实施例中,参考图25,盒单体的布置与图5所示完全相同。此时,盒盖位置的设置如下:在第一盒单体11的右面、第二盒单体12的右面、第三盒单体13的左面、第四盒单体14的左面、第五盒单体15的右面、第六盒单体16的右面、第七盒单体17的左面和第八盒单体18的左面分别设置有一个盒盖。依此,也可供包装盒变换成第一形态、第二形态和第三形态。
108.下面,首先结合图25、图26-图30,对该包装盒的第二形态和第一形态之间的变换进行介绍。需说明的是,在这些图中,曲线箭头表示折叠方向。
109.以图25所示的包装盒结构为变形起点。图25中,八个盒单体的盒盖均不向外露出,包装盒处于第二形态。同时,第一盒单体11、第四盒单体14、第八盒单体18和第五盒单体15连成一个田字形结构,第二盒单体12、第三盒单体13、第七盒单体17和第六盒单体16也连成一个田字形结构。
110.之后,参考图26,使两个田字形结构沿曲线箭头方向分别转动90
°
,则可得到如图27所示的包装盒结构。图27中,第五盒单体15、第一盒单体11、第二盒单体12和第六盒单体16连成一个一字形结构,第八盒单体18、第四盒单体14、第三盒单体13和第七盒单体17也连成一个一字形结构。
111.之后,参考图28,使上述两个一字形结构通过第五胶纸25和第六胶纸26的折叠沿曲线箭头方向分别转动90
°
,则可得到如图29所示的包装盒结构。再结合图30可以看到,此时八个盒单体的盒盖均会向外露出,包装盒处于第一形态。
112.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结合图25、图31-图33,对该包装盒的第二形态和第三形态之间的变换进行介绍。
113.仍以图25所示的包装盒结构为变形起点。参考图31,使第一盒单体11和第二盒单体12连成的日字形结构向外转动180
°
,使第三盒单体13和第四盒单体14连成的日字形结构也向外转动180
°
,则可得到如图32所示的包装盒结构。
114.此时,再结合图33可以看到,第一盒单体11、第二盒单体12、第三盒单体13和第四盒单体14的盒盖均可向外露出,而其它盒单体的盒盖均不会向外露出,包装盒处于第三形态。
115.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