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微生物实验室的制作方法

2022-06-08 15:25: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实验室。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微生物实验室实验间单向排列或双向排列,在将一个实验间的试剂送入另一实验间时,通常通过人员手拿试剂,通过从走廊上走到另一实验间内,在通过人员输送时,由于走廊较长需要消耗较多的时间才能完成传递,同时在走廊上走动时容易与其他人员相撞,导致试剂掉落,降低试剂传递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走廊较消耗时间多速度慢,且试剂传递的安全低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微生物实验室。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设计一种微生物实验室,包括第一工作区域、第二工作区域、第三工作区域、第四工作区域、若干分隔墙、传递窗口、通道、培育间、检测间、第一实验间和第二实验间,其中:
6.若干所述分隔墙将所述第一工作区域、所述第二工作区域、所述第三工作区域和所述第四工作区域分隔,每个所述分隔墙上均连通所述传递窗口,每个所述分隔墙上均开设所述通道,所述培育间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区域内,所述检测间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作区域内,所述第一实验间设置在所述第三工作区域内,所述第二实验间设置在所述第四工作区域内,所述第一实验间与所述第二实验间结构相同。
7.优选的,所述传递窗口包括敞口箱、两个转动门、两个透明板、两个控制器和紫外线灯,所述敞口箱连通至所述分隔墙上,所述敞口箱的两端敞口上均可转动的连接所述转动门,两个所述透明板连通至两个不同的所述转动门上,两个所述控制器连接至两个不同的所述转动门上,所述紫外线灯固定连接至所述敞口箱的内部顶端。
8.优选的,还包括第一支撑板和旋转支撑机构,其中:
9.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至所述敞口箱内,所述旋转支撑机构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旋转支撑机构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板;
10.所述旋转支撑机构包括电机、转轴、第二支撑板和支撑架,所述电机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端,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电机的输出端,所述转轴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两端均连接至不同的所述支撑架上。
11.优选的,所述培育间包括第一更衣室、第一缓冲室和第一操作室,所述第一更衣室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区域内,所述第一缓冲室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区域内,所述第一操作室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区域内。
12.优选的,所述检测间包括准备室、培育室和镜检室,所述准备室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作区域内,所述培育室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作区域内,所述镜检室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作区域
内。
13.优选的,所述第一实验间包括第二更衣室、第二缓冲室和实验室,所述第二更衣室设置在所述第三工作区域内,所述第二缓冲室设置在所述第三工作区域内,所述实验室设置在所述第三工作区域内。
1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微生物实验室,有益效果在于:
15.通过第一工作区域、第二工作区域、第三工作区域和第四工作区域之间通过传递窗口连通,试剂在传递时只需经过传递窗口进行传递,无需从室外的走廊上经过人员进行输送,提高试剂传递的速度,试剂传送更加的快捷与安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微生物实验室的分布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微生物实验室中传递窗口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微生物实验室中传递窗口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微生物实验室中旋转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第一工作区域1、第二工作区域2、第三工作区域3、第四工作区域 4、分隔墙5、传递窗口6、通道7、培育间8、检测间9、第一实验间10、第二实验间11、敞口箱61、转动门62、透明板63、控制器64、紫外线灯65、第一支撑板66、旋转支撑机构67、第一更衣室81、第一缓冲室82、第一操作室83、准备室91、培育室92、镜检室93、第二更衣室101、第二缓冲室102、实验室 103、电机671、转轴672、第二支撑板673、支撑架674。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实施例1
23.参照图1-3,一种微生物实验室,包括第一工作区域1、第二工作区域2、第三工作区域3、第四工作区域4、若干分隔墙5、传递窗口6、通道7、培育间 8、检测间9、第一实验间10和第二实验间11,其中:
24.若干分隔墙5将第一工作区域1、第二工作区域2、第三工作区域3和第四工作区域4分隔,每个分隔墙5上均连通传递窗口6,传递窗口6使得检测试剂可在第一工作区域1、第二工作区域2、第三工作区域3和第四工作区域4之间快速传递,节省时间,每个分隔墙5上均开设通道7,通道7便于实验人员进入各个工作区域,培育间8设置在第一工作区域1内,培育间8用于对试剂样品进行培育,检测间9设置在第二工作区域2内,检测间9用于对从培育间8传入的试剂样品进行检测,第一实验间10设置在第三工作区域3内,第一实验间 10用于对从检测间9传入的试剂样品进行实验,第二实验间11设置在第四工作区域4内,第二实验间11用于对从第一实验间10内传入的试剂样品进行实验,第一实验间10与第二实验间11结构相同;
25.培育间8包括第一更衣室81、第一缓冲室82和第一操作室83,第一更衣室81设置在第一工作区域1内,第一更衣室81用于实验人员更换衣服,第一缓冲室82设置在第一工作区
域1内,第一缓冲室82对送入第一工作区域1的试剂样品进行缓冲放置,第一操作室83设置在第一工作区域1内,第一操作室 83用于试剂样品进行培育;
26.检测间9包括准备室91、培育室92和镜检室93,准备室91设置在第二工作区域2内,培育室92设置在第二工作区域2内,培育室92用于对从第一工作区域1内传入的试剂样品进行培育,镜检室93设置在第二工作区域2内,镜检室93用于对培育的试剂进行检测;
27.第一实验间10包括第二更衣室101、第二缓冲室102和实验室103,第二更衣室101设置在第三工作区域3内,第二缓冲室102设置在第三工作区域3 内,第二缓冲室102用于放置从第二工作区域2传入的试剂样品,实验室103 设置在第三工作区域3内,实验室103用于对试剂样品进行实验。
28.工作过程:试剂样品送入第一工作区域1,经过培育间8培育后,从第一工作区域1与第二工作区域2之间的传递窗口6将培育的试剂样品送入第二工作区域2内,工作人员通过检测间9对送入的样品进行检测处理,经过检测处理后的试剂通过第二工作区域2与第三工作区域3之间的传递窗口6将试剂送入第三工作区域3内,工作人员通过第一实验间10对传入的试剂进行实验处理,试剂经过第三工作区域3与第四工作区域4之间的传递窗口6送入第二实验间 11进行实验,试剂在传送时只需经过传递窗口6进行传递,无需从室外的走廊上经过人员进行输送,试剂传送更加的快捷与安全。
29.实施例2
30.参照图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传递窗口6包括敞口箱61、两个转动门62、两个透明板63、两个控制器64和紫外线灯65,敞口箱61连通至分隔墙5上,敞口箱61用于船队试剂,敞口箱61 的两端敞口上均可转动的连接转动门62,转动门62用于打开与关闭敞口箱61,两个透明板63连通至两个不同的转动门62上,透明板63便于透过转动门62 观察敞口箱61内的情况,两个控制器64连接至两个不同的转动门62上,紫外线灯65固定连接至敞口箱61的内部顶端,紫外线灯65启动后对敞口箱61内的试剂进行杀菌,控制器64信号连接紫外线灯65。
31.实施例3
32.参照图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一支撑板66和旋转支撑机构67,其中:
33.第一支撑板66固定连接至敞口箱61内,第一支撑板66用于安装旋转支撑机构67,旋转支撑机构67固定连接至第一支撑板66上,旋转支撑机构67用于将放置在敞口箱61内的试剂进行换向,旋转支撑机构67通过第一支撑板66;
34.旋转支撑机构67包括电机671、转轴672、第二支撑板673和支撑架674,电机671固定连接至第一支撑板66的底端,电机671通过导线连接控制器64,转轴672的一端固定连接至电机671的输出端,转轴672用于带动第一支撑板 66转动,转轴672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支撑板66,第一支撑板66用于连接支撑架674,转轴67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二支撑板673上,第二支撑板673的两端均连接至不同的支撑架674上,支撑架674用于放置试剂,在杀菌结束后控制器64控制电机671启动带动转轴672以设定速度转动180
°
,转轴672带动第二支撑板673转动,第二支撑板673带动支撑架674转动,将放置在支撑架 674上的试剂转动180
°
,便于工作人员拿取。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