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高防护性的防卡位的儿童滑滑梯的制作方法

2022-06-08 12:10: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滑滑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具有高防护性的防卡位的儿童滑滑梯。


背景技术:

2.滑滑梯是在高架子的一面装上梯子,另一面装上斜形的滑板,儿童从梯子上去,从斜板滑下来,滑滑梯为儿童体育活动器械的一种。
3.现有的儿童滑滑梯在进行使用时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儿童在玩耍时,一个斜板上可能会有多个儿童同时进行滑行,此时儿童之间极易产生碰撞和卡位,进而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防护性的防卡位的儿童滑滑梯,其具有的特点能够避免斜板上有多个儿童进行滑行。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具有高防护性的防卡位的儿童滑滑梯,包括承接板、所述承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承接板的一侧设置有扶梯,所述承接板的另一侧设置有斜板,所述承接板上固定连接有防护顶,所述斜板的下表面中部嵌入安装有第一重力传感器,所述防护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警报器,所述承接板的底端设置有防护组件,所述斜板上设置有警示组件,所述斜板的底端设置有支撑组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护顶,可以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通过设置第一重力传感器和第一警报器,可以起到警报的作用,通过设置防护组件,可以避免儿童不顾警示强行进入斜板上滑行的情况发生,通过设置警示组件,可以使得儿童滑行完成后,尽快离开斜板的范围内,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设置支撑组件,可以避免斜板使用时发生断裂时儿童摔落的情况发生。
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与所述斜板的下表面相贴合,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l形板,所述l形板的上表面等距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杆,多个所述第二加强杆远离所述l形板的一端均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支撑组件,可以避免斜板使用时发生断裂时儿童摔落的情况发生。
10.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套接于所述支撑腿上,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推杆,所述电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加强杆,多个所述第一加强杆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承接板下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加强杆的位置开设有相适配的伸出槽。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护组件,可以避免儿童不顾警示强行进入斜
板上滑行的情况发生。
12.进一步地,所述警示组件包括第二重力传感器,所述第二重力传感器嵌入安装于所述斜板的下表面底端,所述斜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警报器。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警示组件,可以使得儿童滑行完成后,尽快离开斜板的范围内,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重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一警报器和所述电推杆电连接,所述第二重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二警报器和所述电推杆电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如此设置,可以在斜板上有人时,防护组件上升,将承接板和斜板进行分割,当儿童滑行至斜板的底端后,使得防护组件下降,从而可以使得等待的儿童进入斜板上进行滑行。
16.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套块,两个所述第一重力传感器分别活动套接于两个所述支撑腿的外侧。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连接套块,可以增加防护组件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
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通过设置第一重力传感器、第一警报器、防护组件和警示组件,从而可以在使用时,通过第一重力传感器和第一警报器,可以在斜板上有儿童滑行时,对承接板上站立的儿童进行警示,同时使得防护组件升起,将承接板和斜板进行分割,从而避免儿童不听从警示强行进入斜板上进行滑行,同时通过设置警示组件,可以在儿童滑行至斜板底部后,使其快速离开斜板的范围内,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且在儿童完成离开斜板上时,使得防护组件恢复至初始位置,从而便于下一个儿童进行滑行,避免了现有装置在进行使用时容易发生碰撞或者卡位的问题。
20.2、通过设置支撑组件,可以在儿童滑行时,通过支撑板可以对斜板进行承接,从而增加斜板的稳定性,通过l形板和第二加强杆,可以对支撑板进行支撑,从而避免斜板在使用时发生断裂的情况发生,大大的增加了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下视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中:
25.1、承接板;2、支撑腿;3、防护顶;4、扶梯;5、斜板;6、第一重力传感器;7、第一警报器;8、安装板;9、电推杆;10、底板;11、第一加强杆;12、顶板;13、伸出槽;14、第二重力传感器;15、第二警报器;16、连接套块;17、支撑板;18、l形板;19、第二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26.实施例:
27.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8.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高防护性的防卡位的儿童
滑滑梯,包括承接板1、承接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2,承接板1的一侧设置有扶梯4,承接板1的另一侧设置有斜板5,承接板1上固定连接有防护顶3,斜板5的下表面中部嵌入安装有第一重力传感器6,防护顶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警报器7,承接板1的底端设置有防护组件,斜板5上设置有警示组件,斜板5的底端设置有支撑组件;
29.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防护顶3,可以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通过设置第一重力传感器6和第一警报器7,可以起到警报的作用,通过设置防护组件,可以避免儿童不顾警示强行进入斜板5上滑行的情况发生,通过设置警示组件,可以使得儿童滑行完成后,尽快离开斜板5的范围内,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设置支撑组件,可以避免斜板5使用时发生断裂时儿童摔落的情况发生。
30.如图1-3所示,防护组件包括安装板8,安装板8固定套接于支撑腿2上,安装板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推杆9,电推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板10,底板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加强杆11,多个第一加强杆11远离底板10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顶板12,承接板1下表面相对于第一加强杆11的位置开设有相适配的伸出槽13;警示组件包括第二重力传感器14,第二重力传感器14嵌入安装于斜板5的下表面底端,斜板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警报器15;第一重力传感器6与第一警报器7和电推杆9电连接,第二重力传感器14与第二警报器15和电推杆9电连接;底板10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套块16,两个第一重力传感器6分别活动套接于两个支撑腿2的外侧。
31.本实施例中,通过斜板5对电推杆9输出信号,使得电推杆9工作且向上进行运动,从而带动底板10、第一加强杆11和顶板12同步向上移动,使得顶板12穿过伸出槽13,进而可以将承接板1和斜板5进行分割,从而避免等待的儿童不听警报继续在斜板5上滑行,当斜板5上滑行的儿童滑行至斜板5的底端后,通过第二重力传感器14,可以使得第二警报器15发出警报,从而使得儿童尽快离开斜板5的范围内,且使得电推杆9向下运动,从而使得底板10、第一加强杆11和顶板12恢复至初始位置,从而便于等待的儿童到斜板5的位置处进行滑行。
32.如图1-2所示,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17,支撑板17的上表面与斜板5的下表面相贴合,支撑板17的下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l形板18,l形板18的上表面等距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杆19,多个第二加强杆19远离l形板18的一端均与支撑板1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33.本实施例中,当儿童在斜板5上滑行时,通过支撑板17可以对斜板5进行承接,通过l形板18和第二加强杆19,可以对支撑板17进行支撑,从而避免斜板5在使用时发生断裂的情况发生。
34.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重力传感器6和第二重力传感器14的型号均为znhm-i,电推杆9的型号为dtia100035m,第一警报器7和第二警报器15的型号均为lte-1101j。
35.工作原理:当儿童在斜板5上玩耍时,通过第一重力传感器6,可以检测到斜板5上有儿童,此时可以使得第一警报器7发出警报,从而提醒承接板1上等待的儿童不要到斜板5上进行滑行,同时斜板5对电推杆9输出信号,使得电推杆9工作且向上进行运动,从而带动底板10、第一加强杆11和顶板12同步向上移动,使得顶板12穿过伸出槽13,进而可以将承接板1和斜板5进行分割,从而避免等待的儿童不听警报继续在斜板5上滑行,当斜板5上滑行的儿童滑行至斜板5的底端后,通过第二重力传感器14,可以使得第二警报器15发出警报,从而使得儿童尽快离开斜板5的范围内,且使得电推杆9向下运动,从而使得底板10、第一加
强杆11和顶板12恢复至初始位置,从而便于等待的儿童到斜板5的位置处进行滑行,通过如此,可以避免斜板5上有多个儿童滑行,容易发生卡位或者碰撞的情况发生,大大的增加了其安全性;同时底板10在上下移动时,通过两个连接套块16分别在两个支撑腿2的外侧滑行,可以对底板10、第一加强杆11和顶板12进行导向和定位,大大的增加了装置工作时的稳定性;
36.此外,当儿童在斜板5上滑行时,通过支撑板17、l形板18和第二加强杆19,可以对斜板5进行支撑,从而避免斜板5在使用时发生断裂的情况发生,大大的增加了装置的安全性。
37.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