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等压越前式调压阀以及与继动阀构成的助力继动阀的制作方法

2022-06-08 05:29: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气制动阀门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涉及构成用于汽车或拖挂车上刹车管路系统使用的等压越前式调压阀及其与继动阀构成的助力继动阀。


背景技术:

2.继动阀属于汽车气刹制动系统的一部分,继动阀进气口接通储气筒,出气口接制动气室。当踩下制动踏板时,制动气压作为继动阀的控制压力输入,在控制压力作用下,将进气阀推开,于是压缩气体便由储气筒直接通过进气口进入制动气室,而不用流经制动阀,这大大缩短了制动气室的充气管路,加速了气室的充气过程。
3.中国专利号为201120259633.6 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调压三通阀和利用调压三通阀与继动阀构成的助力继动阀,该刹车阀门主要由调压三通阀控制动刹车阀的助力功能,以避免汽车空载刹车时的轮胎磨损和上坡使用点刹时缓车时间长而浪费燃油的缺陷。但是,该调压三通阀与继动阀配合使用时在汽车点刹时存在制动压力跟不上总泵压力或挂车阀压力的缺陷。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货车在行驶过程中,一般采用多采用点刹的方式处理道路紧急情况,当控制气压输出较小时,比如0.2至0.6kpa时,经继动阀输出的气压没有反应,致使点刹失效,当达到1kpa以上时,控制气压才有输出,并存在较大压差,刹车系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车速产生制约,只有采取重踩、持续踩死才能有效控制车速,但是在高速行驶过程中,这种做法是十分危险的,并且很容易造成继动阀的助力腔残存较大压强的气体不能排出,甚至出现车辆甩尾而发生车祸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实现点刹时继动阀控制气压与制动气压均衡输出,点刹时继动阀助力腔排气迅速彻底,确保制动灵敏、柔和的等压越前式调压阀及与继动阀构成的助力继动阀,尤其对高速货车的车速约束效率高、安全稳定性好。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等压越前式调压阀,其特征在于:其阀体外壳内包括第一调压腔和第二调压腔,其中,所述第一调压腔的第一阀口上下具有对应的活塞和第一调节块,二者分别通过上弹簧组件和下弹簧组件实现动态平衡使第一阀口处于开启的初始状态,所述第一阀口在活塞一侧设有第一气道,在第一调节块一侧设有第二气道;所述第二调压腔内具有左右对应的空心活塞体和排气管,所述空心活塞体内设置启闭排气管的第二调节块,所述第二调节块和空心活塞体分别通过左弹簧组件和右弹簧组件实现动态平衡使空心活塞体内的第二阀口处于封闭的初始状态,所述第二阀口在左弹簧组件一侧设有第三气道,在右弹簧组件一侧设有第四气道,所述第四气道与第二气道连通。
7.构成上述一种等压越前式调压阀的附加技术特征还包括:
8.——位于所述第一调压腔内的活塞包括相连的活塞管和环形活塞盖,所述活塞管端部与第一调节块接触,所述上弹簧组件一端作用于环形活塞盖,其另一端通过支架与所
述阀体外壳顶部的调节螺杆连接,所述阀体外壳上设置与第一调压腔连通的排气孔;
9.——所述第二调压腔内的空心活塞体包括设置所述第二阀口的贯通管,所述贯通管外部设置套装的活塞环,所述左弹簧组件和右弹簧组件分别位于所述贯通管的内外两侧,所述排气管与阀体外壳通过螺纹连接。
10.利用上述的等压越前式调压阀与继动阀构成的助力继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继动阀包括设有控制气流进气口的盖体及设有压缩气体进气孔、出气孔和助力腔通气孔的壳体,所述等压越前式调压阀中第一调压腔上的第一气道与所述继动阀的助力腔通气孔连通,所述继动阀的压缩气体出气孔与所述等压越前式调压阀中第二调压腔上的第三气道连通。
1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等压越前式调压阀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该等压越前式调压阀的阀体外壳内包括第一调压腔和第二调压腔,二者彼此连通,调压腔内的阀口通过活塞与调节块的动态平衡实现启闭,具体说来,在第一调压腔内通过上弹簧组件和下弹簧组件实现动态平衡使第一阀口处于开启的初始状态;在第二调压腔内通过左弹簧组件和右弹簧组件实现动态平衡使空心活塞体内的第二阀口处于封闭的初始状态,并且第一调压腔的第一气道和第二调压腔的第三气道分别连接继动阀的外部气压,实现双向叠加调压的效果,有效的控制调节块与活塞的相对运动,从而快速及时改变刹车气源的传送流量;其次是,在与继动阀的配合应用中,当遇到高速行驶的货车需要进行多次点刹时,由于第二调压腔内空心活塞体内的第二阀口处于封闭的初始状态,供气源的制动气流不能实时反流回继动阀的助力腔,从而确保继动活塞处于无阻尼状态,刹车泵输出的控制气流可以快速推动阀口开合,实现制动气流和控制气流相均衡,不存在压差问题,减少点刹制动的时间延迟,快速控制车速;在点刹后期,第二调压腔内气压增大,第二阀口打开,由于第一调压腔内第一阀口处于开启的初始状态,制动气流由第一气道反流回继动阀的助力腔,对继动活塞产生阻尼,从而减少制动气流的流量和压力,实现刹车柔和,防止出现车辆拖胎现象,提高刹车安全稳定性能;在完成点刹后,松开制动踏板,继动阀助力腔内的气流反方向流回到第一调压腔,经其下部的第二气道进入第二调压腔,由其左端的第四气道排出,提高了继动阀助力腔快速排净气体能力,尤其是重踩刹车时,助力腔内快速泄压,达到点刹灵敏的目的。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等压越前式调压阀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该等压越前式调压阀与继动阀构成助力继动阀在点刹前段状态示意图(第一阀口封闭,继动阀助力腔无压力);
14.图3为等压越前式调压阀与继动阀构成助力继动阀在连续点刹间隙状态示意图(继动阀助力腔残余气体在等压越前式调压阀内双向排气)。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等压越前式调压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6.参见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等压越前式调压阀的结构示意图。构
成该新型等压越前式调压阀的结构包括一体结构的阀体外壳1,以及设置其内部的第一调压腔21和第二调压腔22,其中,第一调压腔21的第一阀口31上下具有对应的活塞41和第一调节块51,二者分别通过上弹簧组件61和下弹簧组件62实现动态平衡使第一阀口31处于开启的初始状态,第一阀口31在活塞41一侧设有第一气道71,在第一调节块51一侧设有第二气道72;第二调压腔22内具有左右对应的空心活塞体42和排气管82,空心活塞体42内设置启闭排气管82的第二调节块52,第二调节块52和空心活塞体42分别通过左弹簧组件63和右弹簧组件64实现动态平衡使空心活塞体42内的第二阀口32处于封闭的初始状态,第二阀口32在左弹簧组件63一侧设有第三气道73,在右弹簧组件64一侧设有第四气道74,第四气道74与第二气道72连通。
17.其工作原理为:该等压越前式调压阀的阀体外壳1内由第一调压腔21和第二调压腔22构成,如图2所示,第二调压腔22内的空心活塞体42和排气管82呈左右布置,通过左弹簧组件63和右弹簧组件64实现动态平衡使空心活塞体42内的第二阀口32处于封闭的初始状态,其第三气道73连接继动阀23的供气源制动气流b,其第四气道74连接第一调压腔21的的第二气道72,由于第一调压腔21内的活塞41和第一调节块51通过上弹簧组件61和下弹簧组件62实现动态平衡使第一阀口31处于开启的初始状态,即在开始点刹操作时,继动阀23输出的制动气流b不能通过第二调压腔进入第一调压腔,进而不能反流回继动阀助力腔95,所以,继动阀23内制动气流b不受阻尼影响,刹车泵输入的控制气流a和供气源输出的制动气流b压力均衡,不存在压差,也就没有刹车延时,可以快速起到点刹制动效果。
18.在构成上述等压越前式调压阀结构中,
19.——如图3所示,一个实施例中,位于上述第一调压腔21内的活塞41包括相连的活塞管411和环形活塞盖412,活塞管411端部与第一调节块51接触,上弹簧组件61一端作用于环形活塞盖412,其另一端通过支架与阀体外壳1顶部的调节螺杆11连接,阀体外壳1上设置与第一调压腔21连通的排气孔81;下弹簧组件62一端作用于第一调节块51,其另一端位于下部的阀座上,即在点刹后段,供气源经继动阀23输出的制动气流b增大,进而推动第二调压腔22内空心活塞体42向右运动,使排气管82顶推第二调节块52向左运动,将第二阀口32打开,则制动气流b经第四气道74、第二气道72流入第一调压腔21内,由于其第一阀口31处于开启的初始状态,气流经上方第一气道71进入继动阀23的助力腔95内,气压对继动活塞98产生阻尼,进而调节制动气流b的流量和压力,防止刹车抱死、拖胎问题,提高点刹的制动柔性,当多个点刹操作的后段或助力腔压力过大时,第一调压腔21内气压推动环形活塞盖412上行,其下端的活塞管411与第一调节块51分离,进而高压气流经活塞管411上行,经阀体外壳1顶部的排气孔81流出,防止下一次踩刹车时,继动阀助力腔95残存气压,制动气流b不能快速有效输出的问题;
20.——上述第二调压腔22内的空心活塞体42包括设置第二阀口32的贯通管421,贯通管421外部设置套装的活塞环422,左弹簧组件63和右弹簧组件64分别位于贯通管421的内外两侧,左弹簧组件63一端作用于第二调节块52,其另一端置于第三气道73的阀座上,即在点刹操作间隙,制动气流b减小,继动阀助力腔95的气流由第一气道71反流回第一调压腔21,经第一阀口31进入第二调压腔22,由右侧的排气管82排出,使完成一次点刹后,继动阀助力腔95没有气压残留,确保下一次点刹,刹车泵输送的控制气流a和继动阀输出的制动气流b压力均等,灵敏制动、有效刹车,上述第二调压腔22内的排气管82与阀体外壳1通过螺纹
连接,根据不同使用条件,通过旋转排气管82,控制其管口与第二调节块52的距离,从而适应左弹簧组件63和右弹簧组件64的预设压力,第一调压腔21内的调节螺杆11对于活塞41和第一调节块51的控制作用相同,也可以起到调节上弹簧组件61和下弹簧组件62预设压力平衡问题;
21.利用上述的等压越前式调压阀与继动阀23构成的助力继动阀,其中,继动阀23包括设有控制气流a进气口92的盖体91及设有压缩气体(制动气流b)进气孔93、出气孔94和助力腔95通气孔96的壳体97,等压越前式调压阀中第一调压腔21上的第一气道71与继动阀的助力腔95通气孔96连通,继动阀的压缩气体出气孔94与等压越前式调压阀中第二调压腔22上的第三气道73连通。
22.其工作原理为:当汽车或货车需要连续点刹时,踩踏制动踏板90,刹车控制气泵的高压气流(控制气流a)进入继动阀的进气口92推动继动活塞98下移,将压缩气体(制动气流b)的进气孔93和出气孔94连通,压缩气体由继动阀输出后经第三气道73到达第二调压腔22,由于在轻刹时,空心活塞体82的第二调节块52与其贯通管421内第二阀口32接触并保持第二阀口32封闭,即总泵输出的控制气流a与继动阀输出的制动气流b均衡相对等,不存在压差,因此减少点刹延迟,实现了点刹灵敏的效果,如图2所示;当点刹后段,制动气流b在第二调压腔22内压力增大,推动活塞环422向右移动,即排气管82推动第二调节块52向左移动,进而将第二阀口32打开,制动气流b经第四气道74、第二气道72进入第一调压腔21内,由于第一调压腔21的第一阀口31上下具有对应的活塞41和第一调节块51,二者分别通过上弹簧组件61和下弹簧组件62实现动态平衡使第一阀口31处于开启的初始状态,制动气流b由第一气道71进入继动阀的助力腔95内,对继动活塞98产生阻尼效果,进而减少制动气流b的流量,防止刹车拖胎,提高制动柔性;在多次点刹的间隙其残留气体由第一气道71再次反流回第一调压腔21,经第一阀口31进入第二调压腔22内,在由其右侧的排气管82排出,如果继动阀助力腔95压力过大,第一调压腔21内推动环形活塞盖412上行,其下端的活塞管411与第一调节块51脱离,即气体由活塞管411上行,经阀体外壳1上的排气孔81排出,通过上下双通道快速排出继动阀助力腔95的残留气体,提高继动阀工作效率,确保每一次刹车操作,控制气流a和制动气流b相均衡,点刹制动灵敏,即图3所示。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