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磁螺线管的制作方法

2022-06-08 01:34: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螺线管。


背景技术:

2.以往,作为电磁螺线管,具备卷绕多个的环状的线圈、作为具有由收容线圈的内周壁、外周壁和底壁构成的内表面的环状的壳体的磁轭。另外,就电磁螺线管而言,已知有如下结构:具备在线圈的端部经由作为接线部的二极管以及端子与线圈电连接并引出到磁轭的外部的引线(参照专利文献1)。
3.在该电磁螺线管中,在磁轭的内部,线圈与引线经由二极管及端子电连接。引线被从设于磁轭的开口向外部引出。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3-1370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7.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8.然而,在如上述专利文献1那样的电磁螺线管中,线圈与引线的接线部被收容在壳体的内部。因此,在壳体的内部确保有用于配置接线部的配置空间。
9.然而,若在壳体的内部确保接线部的配置空间,则壳体的内部的线圈的配置空间受限。因此,例如,若为了提高输出而欲使线圈的匝数增大,则需要增大线圈的配置空间,导致壳体大型化。
10.于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使壳体大型化便能够提高性能的电磁螺线管。
11.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2.本实施方式的电磁螺线管具备:卷绕多个的环状的线圈;具有由收容所述线圈的内周壁、外周壁和底壁构成的内表面的环状的壳体;以及在所述线圈的端部经由接线部与所述线圈电连接并被引出至所述壳体的外部的引线,在所述内表面设有收容所述接线部的收容凹部。
13.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具体如下。
14.方案一是一种电磁螺线管,其特征在于,具备:卷绕多个的环状的线圈;具有由收容所述线圈的内周壁、外周壁和底壁构成的内表面的环状的壳体;以及
15.在所述线圈的端部经由接线部与所述线圈电连接,并引出至所述壳体的外部的引线,在所述内表面设有收容所述接线部的收容凹部。
16.方案二是在方案一的基础上的电磁螺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凹部设于所述底壁。
17.方案三是在方案二的基础上的电磁螺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凹部形成于所
述底壁的预定范围。
18.方案四是在方案一至三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的电磁螺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凹部设于所述内周壁和所述外周壁中的至少任一方。
19.方案五是在方案四的基础上的电磁螺线管,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内周壁和所述外周壁中的至少任一方的所述收容凹部是环绕状的槽。
20.方案六是在方案一至三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的电磁螺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凹部与所述引线的引出孔连通。
21.方案七是在方案四的基础上的电磁螺线管,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凹部与所述引线的引出孔连通。
22.方案八是在方案五的基础上的电磁螺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凹部与所述引线的引出孔连通。
23.方案九是在方案六的基础上的电磁螺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孔与所述收容凹部的中间部连通。
24.方案十是在方案七的基础上的电磁螺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孔与所述收容凹部的中间部连通。
25.实用新型效果
26.根据本实用新型,起到了能够提供不使壳体大型化便能够提高性能的电磁螺线管的效果。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电磁螺线管配置于差速器壳体时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28.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电磁螺线管的主视图。
29.图3是图3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30.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电磁螺线管的壳体的主视图。
31.图5是图4的v-v剖视图。
32.图中:
33.1—电磁螺线管,3—线圈,5—壳体,7—引线,9—内周壁,11—外周壁,13—底壁,17—内表面,19—接线部,23—引出孔,25—收容凹部,27—底壁凹部(收容凹部),29—周壁凹部(收容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电磁螺线管进行详细说明。另外,为了便于说明,附图的尺寸比率被夸大,有时与实际的比率不同。
35.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螺线管1例如作为使离合部工作的起动源而适用,该离合部将搭载于车辆的差速器装置的差动进行锁定。差速器装置具备差动机构、离合机构和电磁螺线管1。
36.差动机构具备差速器壳体101、小齿轮轴(未图示)、差动齿轮(未图示)以及一对输出齿轮(未图示)。
37.差速器壳体101在设于轴向的两侧的凸台部103(仅图示一侧)的外周分别经由轴
承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托架等静止部件。向差速器壳体101输入例如来自驱动车辆的驱动源的驱动力。
38.小齿轮轴被差速器壳体101止转,与差速器壳体101一体地被旋转驱动。在小齿轮轴的外端侧分别支撑有多个差动齿轮。
39.差动齿轮在差速器壳体101的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有多个。差动齿轮被支撑在小齿轮轴的两端侧,通过差速器壳体101的旋转而公转。差动齿轮向一对输出齿轮传递驱动力。差动齿轮以能够自转的方式支撑于小齿轮轴,以便若在啮合的一对输出齿轮产生旋转差则旋转。
40.一对输出齿轮在形成于各自部件的凸台部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撑于差速器壳体101,并与差动齿轮啮合。一对输出齿轮例如能够与驱动轴一体旋转的方式与其连结,该驱动轴能够与左右车轮一体旋转与其连接。一对输出齿轮将输入到差速器壳体101的驱动力输出到左右车轮。
41.这样的差动机构中的一对输出齿轮的差动由离合机构的连接而成为锁定状态。若差动机构成为锁定状态,则传递到一对输出齿轮的驱动力被均匀地输出到左右车轮。
42.具有这样使差动机构的差动离合的离合机构的差速器装置成为具有所谓差动锁定功能的差速器装置。离合机构具备离合部件和离合部。
43.离合部件105例如形成为环状,在差速器壳体101的内部,与差速器壳体101的壁部107在轴向上相邻,并配置为能够在轴向上移动。离合部件105经由卡合部以能够与差速器壳体101一体旋转的方式配置,该卡合部由设于与差速器壳体101之间的多个突部和多个孔部构成。
44.离合部设置在离合部件105与一方的输出齿轮的轴向之间。离合部例如成为由在离合部件105与一方的输出齿轮的对置面并在周向上形成多个且相互啮合的啮合齿构成的啮合离合器。
45.离合部通过相互的啮合齿啮合,从而使离合部件105和一方的输出齿轮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连接。通过离合部件105与一方的输出齿轮的连接,差速器壳体101与一方的输出齿轮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连接,差动机构的差动成为锁定状态。
46.另外,在离合部件105与一方的输出齿轮的轴向之间配置有将离合部件105向离合部的连接解除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施力部件使离合部件105向离合部的连接解除方向移动,解除离合部的连接。
47.通过离合部的连接解除,差动机构的差动成为解锁状态。离合部的离合状态由促动器控制,该促动器由可动部件109和电磁螺线管1构成。
48.可动部件109在电磁螺线管1的内径侧以能够在轴向移动的方式配置于差速器壳体101的凸台部103的外周。可动部件109具备环状的柱塞111和环部件113。
49.柱塞111由磁性材料形成。柱塞111以具有作为设定为磁通能够透过的微小间隙的气隙的方式配置在电磁螺线管1的内径侧。
50.环部件113由非磁性材料形成。环部件113一体地固定于柱塞111的内径侧,防止磁通从柱塞111的内周侧向差速器壳体101侧泄漏。
51.环部件113的离合部件105侧的端面以能够与离合部件105抵接的方式配置。环部件113将因电磁螺线管1动作的可动部件109进行的轴向的移动操作力传递到离合部件105,
将离合部件105向离合部的连接方向进行按压操作。
52.如图1至图5所示,电磁螺线管1在差速器壳体101的凸台部103的外周侧,相对于差速器壳体101的壁部107在轴向上相邻地配置。电磁螺线管1例如经由止转部件(未图示)等而止转于托架等静止部件。
53.在电磁螺线管1的外径侧配置有从差速器壳体101的壁部107朝向电磁螺线管1侧在轴向上延伸的延伸部115。延伸部115在与电磁螺线管1的径向之间以具有作为设定为磁通能够透过的微小间隙的气隙的方式配置。
54.电磁螺线管1具备线圈3、壳体5和引线7。
55.线圈3例如由被聚氨酯、聚酯、聚酯酰亚胺等绝缘材料包覆的漆包线、磁导线等电线构成。线圈3以预定圈数卷绕成环状并由树脂模制成形。
56.壳体5由磁性材料形成。壳体5具有内周壁9、外周壁11以及底壁13。
57.内周壁9在周向上连续地形成为环状。内周壁9的轴向长度设定为比柱塞111的轴向长度短。内周壁9在与柱塞111的径向之间设定有作为磁通能够透过的微小间隙的气隙。
58.外周壁11在周向上连续地形成为环状,与内周壁9在径向上分离地配置。外周壁11的轴向长度设定为比延伸部115的轴向长度长。外周壁11在与延伸部115的径向之间设定有作为磁通能够透过的微小间隙的气隙。在外周壁11的外表面并在周向上连续地形成有磁路凹部15。固定于差速器壳体101的板与磁路凹部15卡合,经由壳体5决定电磁螺线管1相对于差速器壳体101的轴向位置。
59.底壁13配置在内周壁9和外周壁11的与壁部107相反侧的轴向的端部。底壁13是与内周壁9和外周壁11连续的一个部件,以将内周壁9与外周壁11连结的方式在周向上连续地形成。因此,壳体5形成为环状,成为轴向一侧敞开的形状。
60.在由内周壁9、外周壁11以及底壁13构成的内表面17收容有线圈3。因此,壳体5覆盖线圈3的壁部107侧以外的外周。内周壁9、外周壁11和底壁13以通过向线圈3通电来形成磁场的方式具有预定的磁路截面积。
61.引线7例如由包覆电线构成,该包覆电线利用聚氯乙烯、氟树脂、交联聚乙烯、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等绝缘材料包覆扭绞多根芯线而成的绞线的外周而成。引线7经由接线部19分别与线圈3的两端部电连接。
62.接线部19将线圈3与引线7的绝缘覆层剥开预定长度,例如经由钳子(spliers)、焊接等使相互露出的导体彼此电连接。另外,线圈3与引线7的导体部分被热收缩管21覆盖。
63.2根引线7、7的与接线部19、19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从形成于壳体5的引出孔23引出至壳体5的外部。引出至壳体5的外部的2根引线7、7与控制向线圈3的通电的控制器(未图示)电连接。另外,在引出孔23与2根引线7、7之间配置有衬垫等密封部件。
64.这样的电磁螺线管1通过控制器的控制向线圈3通电。若对线圈3通电,则利用透过壳体5、柱塞111、差速器壳体101的壁部107和延伸部115的磁通形成磁通环。
65.通过磁通环的形成,柱塞111向离合部件105侧移动,环部件113按压离合部件105。通过环部件113对离合部件105的按压操作,离合部件105抵抗施力部件的作用力向离合部的连接方向移动,并连接离合部。
66.通过离合部的连接,一方的输出齿轮和离合部件105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连接,一方的输出齿轮与差速器壳体101连接,差动机构成为锁定状态。
67.在离合部的连接解除中,通过控制器的控制,停止向线圈3的通电。通过线圈3的通电停止,离合部件105因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向离合部的连接解除方向移动,解除离合部的连接。
68.由于离合部的连接解除,一方的输出齿轮与离合部件105能够相对旋转,一方的输出齿轮与差速器壳体101能够相对旋转,解除差动机构的锁定状态。
69.这样,电磁螺线管1通过对线圈3的通电使离合部工作。因此,为了提高离合部的离合特性,考虑增大线圈3的匝数,提高电磁螺线管1的输出。
70.在此,在收容线圈3的壳体5的内部配置有线圈3和2根引线7、7的接线部19、19。在现有的电磁螺线管中,壳体5的内表面17形成为平面。
71.因此,若使线圈3的匝数增大,则导致壳体5内的线圈3的配置空间增大,接线部19、19的配置空间消失。因此,为了确保接线部19、19的配置空间,需要使壳体5大型化。
72.于是,在壳体5的内表面17设有收容接线部19、19的收容凹部25。收容凹部25具有底壁凹部27和周壁凹部29。
73.底壁凹部27设于壳体5的底壁13。底壁凹部27与将2根引线7、7引出到外部的引出孔23连通。底壁凹部27形成为能够收容线圈3与2根引线7、7的接线部19、19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槽状。
74.底壁凹部27在底壁13的周向上,在配置有2个接线部19、19的预定的范围内沿着底壁13的周向形成为弧状。弧状的底壁凹部27以引出孔23为中间部形成为对称形状。
75.周壁凹部29设于壳体5的外周壁11。周壁凹部29形成为能够收容接线部19、19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槽状。周壁凹部29沿着外周壁11的内表面在周向上连续地形成为圆周槽状。
76.另外,收容凹部25能够通过烧结、滚轧、切削等所有加工来形成。周壁凹部29在周向上连续地形成,因此容易通过切削等实施加工,成形性也优异。
77.在这样的收容凹部25中收容有将线圈3的两端部与2根引线7、7电连接的接线部19、19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通过在收容凹部25收容接线部19、19,即使增大线圈3的匝数,也能不使壳体5大型化便确保接线部19、19的配置空间。
78.在收容凹部25中的底壁凹部27中收容接线部19、19的外表面中的在轴向上对置的外表面。因此,在壳体5的内部,能够确保接线部19、19的轴向的配置空间。
79.另外,底壁凹部27在底壁13的周向上形成于底壁13的预定的范围。因此,在底壁13的周向上,能够减少设有底壁凹部27的部分,确保磁通的透过截面积。
80.而且,底壁凹部27与将2根引线7、7引出到外部的引出孔23连通。因此,底壁凹部27与引出孔23不分离地配置,在紧凑的范围内,能够将接线部19、19收容于底壁凹部27,并且将2根引线7、7引出到外部。
81.另外,引出孔23与底壁凹部27的中间部连通。因此,2根引线7、7的接线部19、19不会重叠配置,能够减小底壁凹部27,能够确保磁通的透过截面积。
82.而且,在收容凹部25中的周壁凹部29中收容有接线部19、19的外表面中的在径向上对置的外表面。因此,在壳体5的内部,能够确保接线部19、19的径向的配置空间。此外,在周壁凹部29收容接线部19、19,从而能够防止线圈3从壳体5的底壁13的相反侧脱出。
83.另外,周壁凹部29在外周壁11的周向上连续地形成为槽状。因此,容易相对于壳体
5设置周壁凹部29,能够提高壳体5的加工性、成形性。
84.以上,对本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能够在本实施方式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85.例如,电磁螺线管适用于差速器装置,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适用电磁螺线管的装置可以是具有切换车辆的驱动轮的切换机构、切换车速的切换机构等并搭载于车辆的装置、或者一般机械中的动力的离合装置等任意的装置。
86.另外,收容凹部设于底壁或外周壁,但也可以仅设于任意一方,不限于此,也可以设于内周壁。在设于内周壁的情况下,也可以是环绕状的槽形状。
87.并且,引出孔与底壁凹部连通,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引出孔与周壁凹部连通。在该情况下,能够将引线从壳体的径向向外部引出。这样设置引出孔的位置能够与引线的引出方向相符地适当设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