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强度的电脑支架的制作方法

2022-06-08 01:00: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强度的电脑支架。


背景技术:

2.电脑支架包括固定架、支架以及底盘,固定架一端与显示屏连接,另一端与支架连接固定于底座上,从而实现对显示屏的支撑固定效果。
3.而现有的电脑支架具备多种功能,例如升降、左右旋转以及上下翻转等,使得显示屏能够多角度进行观看。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左右旋转功能,其左右旋转的结构较为简单,连接强度不够,导致左右旋转时容易断裂,从而导致显示屏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强度的电脑支架。
5.本实用新型所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强度的电脑支架,其中,包括与支架滑动连接的联动件、与固定架联动的第一连接件、第一旋转件以及第二旋转件,联动件设有转动部,转动部上设有转动柱,第一连接件上设有与第一旋转件连接的第一固定部以及与第二旋转件连接的第二固定部,转动柱穿过第一旋转件、转动部与第二旋转件连接。
6.采用该种结构设置,通过联动件、第一连接件、第一旋转件以及第二旋转件的配合,从而实现固定架与支架之间的联动效果,此外,通过转动部与转动柱的的设置,实现了第一旋转件、第二旋转件与联动件的联动效果,从而实现了固定架相对于支架的左右旋转效果,使得在旋转过程中,整体的结构强度更高,转动更加稳定。
7.其中,第一旋转件与第二旋转件平行设置。
8.采用第一旋转件与第二旋转件平行设置,使得第一旋转件与第二旋转件的联动效果更好,整体的左右旋转功能更强。
9.其中,转动部上设有限位螺栓,第一旋转件上设有限位槽,限位槽位于限位螺栓的运动轨迹上。
10.采用限位螺栓与限位槽配合,起到限位作用,有效防止第一旋转件过度旋转,导致显示屏受损。
11.其中,转动部上设有卡槽,转动柱上套设有第一卡件,卡槽与第一卡件适配。
12.采用卡槽以及第一卡件配合,便于转动柱的安装定位,使得转动柱与转动部之间的固定效果更好,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的强度。
13.其中,转动柱上设有若干个与第一旋转件或第二旋转件配合的第二卡件。
14.采用第二卡件设置,使得第一旋转件、第二旋转件与转动柱之间的连接更稳定,结构强度更高,使得在旋转过程中,旋转更稳定。
15.其中,还包括保护套,保护套上设有与转动部适配的保护部,保护套套设在联动件上。
16.采用保护套设置,将转动部隐藏在保护套内,使得整体外形更加美观。
17.其中,还包括旋转盖,旋转盖设有上盖以及下盖,上盖与下盖配合套设在第一旋转件、转动部以及第二旋转件上。
18.采用旋转盖设置,进一步增强整体的美观效果,同时旋转盖也是相对于保护套呈转动连接设置。
19.其中,上盖朝向第一旋转件一侧设有第一定位柱,第一旋转件上设有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柱与第一定位孔适配。
20.采用第一定位柱与第一定位孔配合,提高了上盖与第一旋转件之间的连接效果,同时也实现了上盖与第一旋转件之间的联动效果。
21.其中,下盖朝向第二旋转件一侧设有第二定位柱,第二旋转件上设有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柱与第二定位孔适配。
22.采用第二定位柱与第二定位孔配合,提高了下盖与第二旋转件之间的连接效果,实现了下盖与第二旋转件之间的联动效果。
23.其中,还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一端与第一连接件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架连接。
24.采用第二连接件设置,进一步增强的第一连接件与固定架之间的连接效果,使得整体结构强度更高,更稳定,同时在旋转过程中,固定架与支架之间的连接不易断裂。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视图;
27.图3是图2中a的放大图;
28.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29.图5是图4中b的放大图;
30.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局部结构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实施例1:
32.参照附图1-6所示,一种高强度的电脑支架,包括固定架1、支架2、第一连接件3、第一旋转件4、第二旋转件5、保护套6、旋转盖7以及底盘8。
33.固定架1主要用于固定支撑显示屏,固定架1通过第一连接件3、第一旋转件4以及第二旋转件5配合,从而实现与支架2的联动效果。固定架1上设有第二连接件11以及通槽12,第二连接件11部分位于通槽12内,并朝向第一连接件3设置,第二连接件11与固定架1螺栓连接,第一连接件3穿过通槽12与第二连接件11连接,从而实现第一连接件3与固定架1之间的联动效果。
34.支架2整体固定于底盘8上,支架2与底盘8可以为斜向连接,也可以为垂直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支架2与底盘8为斜向连接。支架2上设有联动件21以及滑槽22,联动件21一端穿过滑槽22固定于支架2内,另一端与第一旋转件4以及第二旋转件5连接,通过第一旋转件4以及第二旋转件5的配合,从而实现了联动件21与第一连接件3的联动,实现了固定架1相
对于支架2的上下滑动设置。
35.联动件21上设有主体211以及转动部212,主体211穿过滑槽22伸入至支架2内固定,主体211位于滑槽22上呈滑动连接设置,从而实现固定架1的上下滑动效果,实现电脑支架2对显示屏的升降功能。转动部212朝向固定架1凸出设置,转动部212与主体211的连接处呈弧面设置,第一旋转件4位于转动部212的顶面,第二旋转件5位于转动部212的底面,通过该种结构的设置,使得转动部212与第一旋转件4、第二旋转件5之间的联动效果更好,结构更稳定。
36.转动部212上设有第一通孔213、卡槽214、转动柱215、限位螺栓216以及第四通孔217。
37.第一通孔213位于转动柱215适配,转动柱215穿过第一通孔213实现对第一旋转件4以及第二旋转件5的连接固定。
38.卡槽214位于转动部212的顶面以及底面,卡槽214与转动柱215上的第一卡件2151配合,从而增强了转动柱215与转动部212之间的连接效果。在本实施中,卡槽214数量为六个,其中三个卡槽214位于转动部212顶面,另外三个卡槽214位于转动部212的底面。
39.转动柱215主要用于与第一旋转件4、第二旋转件5的固定以及配合,从而实现整体的左右旋转功能。转动柱215上设有第一卡件2151以及第二卡件2152,第一卡件2151与卡槽214配合,第一卡件2151数量为两个,并分别固定于转动部212的顶面与底面,第一卡件2151上设有朝向转动部212设置的第一凸出部2153,第一凸出部2153数量为三个,且第一凸出部2153与卡槽214适配。第二卡件2152数量为两个,并分别朝向第一旋转件4以及第二旋转件5设置,第二卡件2152上设有第二凸出部2154,第二卡件2152通过第二凸出部2154实现对第一旋转件4或第二旋转件5的连接固定。通过第一卡件2151以及第二卡件2152的设置,转动部212、第一旋转件4以及第二旋转件5三者之间的连接效果更好,结构强度更高,使得整体在旋转过程中,不易断裂。
40.限位螺栓216固定于转动部212的顶面并靠近第一通孔213的一侧,限位螺栓216主要起到限位作用,第一旋转件4与限位螺栓216的运动轨迹上存在交集,能够有效防止第一旋转件4过度旋转,导致显示屏损坏。
41.第四通孔217位于转动部212的侧面并朝向固定架1的一侧,第四通孔217与第一通孔213呈垂直连通设置,第四通孔217主要用于与保护套6螺栓连接,从而实现对保护套6的固定效果。
42.第一连接件3主要起到连接作用,第一连接件3一端与第二连接件11螺栓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旋转件4以及第二旋转件5连接,从而实现固定架1与支架2之间的联动效果。第一连接件3上设有第一固定部31以及第二固定部32,第一固定部31与第二固定部32均为折弯成型。在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整体为一体成型。第一固定部31与第一旋转件4螺栓连接,从而实现与第一旋转件4的连接固定效果。第二固定部32与第二旋转件5螺栓连接,从而实现与第二旋转件5的连接固定效果。通过该种结构设置,当旋转时,第一连接件3同时与第一旋转件4、第二旋转件5实现联动,使得整体转动时更加平稳,不易断裂。
43.进一步,第二固定部32朝向第二旋转件5一侧还设有支撑凸起321,支撑凸起321与第二旋转件5相抵,主要起到对第二旋转件5的支撑作用,便于第二旋转件5的固定。
44.第一旋转件4位于转动部212的顶面,整体呈l型状,第一旋转件4头部两侧呈弧形
凸出设置,且该凸出部位与上盖71相抵,第一旋转件4主要用于与转动柱215配合,从而实现转动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件4的头部为朝向联动件21的一端。第一旋转件4上设有第二通孔41、限位槽42、第一定位孔43以及第一接触部44,第二通孔41位于第一旋转件4头部中央,第二通孔41与第一通孔213连通且呈同轴心设置,转动柱215穿过第二通孔41伸入至第一通孔213内固定,从而实现第一旋转件4的转动以及固定。限位槽42位于第一旋转件4头部上,并朝向限位螺栓216设置,限位槽42整体呈弧形,限位槽42与限位螺栓216配合,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第一旋转件4过度旋转,导致第一旋转件4断裂。第一定位孔43位于第二通孔41下方,第一定位孔43主要用于与上盖71的第一定位柱711连接,起到定位固定的效果,使得上盖71安装更为方便,实现了上盖71与第一旋转件4之间的联动效果。第一接触部44位于第一旋转件4朝向第一连接件3一端,第一接触部44为折弯成型,第一接触部44与第一固定部31相抵,且第一接触部44与第一固定部31螺栓连接,从而实现第一旋转件4与第一连接件3之间的连接固定。
45.此外,第一旋转件4上还设有第一插槽45,第一插槽45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位于第二通孔41的两侧,第一插槽45与第二凸出部2154适配,第二凸出部2154伸入至第一插槽45内固定,从而实现第二卡件2152对第一旋转件4的固定效果,增强了整体的结构强度,使得整体旋转效果更好。
46.第二旋转件5位于转动部212底面,整体同样呈l型状,第二旋转件5主要用于与转动柱215以及第一旋转件4配合,从而实现整体的左右旋转功能。第二旋转件5上设有第三通孔51、第三凸出部52、第二定位孔53以及第二接触部54,第三通孔51位于第二旋转件5头部的中央,第三通孔51与第一通孔213、第二通孔41呈连通且同轴心设置,通过第一通孔213、第二通孔41以及第三通孔51的配合,实现转动柱215对第一旋转件4以及第二旋转件5的固定效果,从而实现第一旋转件4与第二旋转件5之间的旋转联动。第三凸出部52位于第二旋转件5头部,并朝向联动件21凸出设置,第三凸出部52主要用于与下盖72配合,从而实现下盖72套设在第二旋转件5上,使得下盖72不易掉落。第二定位孔53位于第三通孔51下方,第二定位孔53主要用于与下盖72的第一定位柱711连接,起到定位固定效果,便于下盖72的安装以及下盖72与第二旋转之间的联动。第二接触部54位于第二旋转件5朝向第二固定部32一端,第二接触部54折弯成型,第二接触部54与第二固定部32相抵,且与第二固定部32螺栓连接,从而实现第二旋转件5与第一连接件3之间连接固定。此外,第二固定部32上还设有缺口55,缺口55与支撑凸起321适配,支撑凸起321伸入至缺口55内与第二接触部54相抵,从而起到支撑作用。
47.第二旋转件5上还设有第二插槽56,第二插槽56数量为两个,并位于第三通孔51的两侧,第二插槽56与第二凸出部2154适配,第二凸出部2154伸入至第二插槽56内固定,从而实现第二卡件2152对第二旋转件5的固定效果
48.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件4与第二旋转件5为平行设置,使得二者之间的联动效果更强,旋转功能更好。
49.保护套6套设在联动件21上,保护套6上设有保护部61、第三卡扣部62以及螺纹孔63,保护部61呈中空结构,保护部61与转动部212整体外形适配,从而实现保护部61与转动部212之间的配合,使得转动部212整体隐藏在保护部61内,整体更加美观。第三卡扣部62位于保护部61的侧壁上,并朝向转动部212设置,第三卡扣部62数量为四个,第三卡扣部62与
转动部212的侧面相扣,从而实现保护套与联动件21之间的固定。螺纹孔63与第四通孔217呈连通设置,固定时,保护套6通过第三卡扣部62套设在联动件21上,同时螺栓穿过螺纹孔63伸入至第四通孔217内固定,进一步增强了保护套6与联动件21之间的固定效果,连接更牢固。通过保护套6的设置,使得整体的外形更为美观。
50.旋转盖7套设在第一旋转件4、第二旋转件5以及转动部212上,具体的,旋转盖7包括上盖71以及下盖72,上盖71套设在第一旋转件4上,下盖72套设在第二旋转件5上,且上盖71与下盖72配合形成腔室,腔室与保护部61外形配合,进一步使得整体的外形更加美观。
51.上盖71上设有第一定位柱711、限位部712以及第一卡扣部713,第一定位柱711位于上盖71内壁,并朝向第一旋转件4凸出设置,第一定位柱711与第一定位孔43适配,第一定位柱711伸入至第一定位孔43内固定。限位部712位于上盖71内壁侧面,并朝向第一旋转件4的头部设置,限位部712与第一旋转件4头部的凸出部位相抵。第一卡扣部713位于上盖71朝向下盖72一侧,第一卡扣部713与下盖72的卡接槽723相扣,实现了上盖71与下盖72之间的连接固定。通过上盖71的结构设置,当第一旋转件4旋转时,该凸出部位与限位部712相抵,进而带动上盖71与第一旋转件4同向旋转,从而实现上盖71与第一旋转件4之间的联动。
52.下盖72上设有第二定位柱721、第二卡扣部722以及卡接槽723,第二定位柱721位于下盖72内壁底面,并朝向第二旋转件5凸出设置,第二定位柱721与第二定位孔53适配,第二定位柱721伸入至第二定位孔53内固定。第二卡扣部722位于下盖72的侧壁上,并朝向第三凸出部52设置,第二卡扣部722扣在第三凸出部52上,实现了下盖72与第二旋转件5之间的固定效果。卡接槽723位于下盖72侧壁上,并朝向第一卡扣部713设置,卡接槽723与第一卡扣部713相扣,实现了上盖71与下盖72之间的连接,也实现了上盖71与下盖72之间的联动。
53.底盘8主要用于放置在桌面等平面上,起到固定的作用,底盘8通过支架2与固定架1连接,从而实现整体的固定效果。底盘8可以为圆盘状,也可以为矩形状,也可以为v型支脚状等等,在本实施例中,底盘8采用v型支脚状。
54.当旋转时,第一连接件3与第一旋转件4、第二旋转件5联动,第一旋转件4以及第二旋转件5通过转动柱215实现了相对于联动件21的转动设置,进而第一旋转件4带动上盖71,第二旋转件5同步带动下盖72,使得旋转盖7整体相对于保护套7转动,从而实现了固定架1相对于支架2的转动设置,实现了电脑支架整体的左右旋转功能。
55.故采用上述结构设置,通过联动件21、第一连接件3、第一旋转件4以及第二旋转件5的配合,从而实现固定架1与支架2之间的联动效果,此外,通过转动部212与转动柱215的的设置,实现了第一旋转件4、第二旋转件5与联动件21的联动效果,从而实现了固定架1相对于支架2的左右旋转效果,使得在旋转过程中,整体的结构强度更高,转动更加稳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