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中药敷贴的制作方法

2022-06-07 21:06: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敷贴。


背景技术:

2.贴敷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草药制剂,施于皮肤、孔窍、腧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治病方法,属于中药外治法。它不仅在外、骨伤、皮肤、五官、肛肠等科疾病的治疗方面显出特色,而且对内科、妇科疾病也有显着疗效,尤对老幼虚弱之体,攻补难施之时或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更有内服法所不具有的诸多优点。现有技术中,大多数中药敷贴是医护人员将中药涂抹在宣纸上,折叠,然后用医用胶布粘贴于合适位置,展开贴敷。上述操作,存在如下缺点:1、药液粘稠容易污染护士的手,沾染病人的衣服;2、手工折叠费时费事;3、需要另用胶带固定;4、无法书写取下敷贴药物的时间等。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研究设计了一种中药敷贴,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卫生、省时省力、便于书写、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的中药敷贴。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5.一种中药敷贴,其特征在于:由外向内依次包括透明膜层、中药敷贴层、盖膜层,所述中药敷贴层背面通过第一粘贴层与透明膜层固定连接,并位于透明膜层正中间位置,所述透明膜层透明部位的内侧面通过第一粘贴层与盖膜层的内侧滑膜面相连接,透明膜层的一侧内侧面上设置有条状揭膜层,透明膜层通过第一粘贴层与条状揭膜层内侧面连接,条状揭膜层外侧面为不粘面,使得条状揭膜层与盖膜层之间形成一定的揭膜空间。
6.所述透明膜层、盖膜层整体为方形。
7.所述中药敷贴层整体形状为圆形。
8.所述透明膜层的外侧面通过第二粘层粘贴有登记贴层,第二粘贴层位于登记贴层的内侧面。
9.所述登记贴层为方形。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设计新颖,设置的透明膜层便于观察中药贴敷处治疗期间局部皮肤情况,同时透明敷贴粘贴紧密,与皮肤贴合度高,不易脱落,有弹性,方便活动,不会被衣服的摩擦力影响;设置的中药敷贴层对患者需敷贴的穴位以及患处进行有效治疗;设置的登记贴层便于登记患者相关信息,及时取药;设置的条状揭膜层以及条状揭膜层与盖膜层之间形成的揭膜空间,能够方便快捷地将盖膜层与透明膜层剥离,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15.其中:1、透明膜层,2、中药敷贴层,3、盖膜层,4、条状揭膜层,5、登记贴层,6、第一粘贴层。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17.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中药敷贴,由外向内依次包括透明膜层1、中药敷贴层2、盖膜层3,中药敷贴层2背面通过第一粘贴层6与透明膜层1固定连接,并位于透明膜层1正中间位置,透明膜层1透明部位的内侧面通过第一粘贴层与盖膜层3的内侧滑膜面相连接,透明膜层3的一侧内侧面上设置有条状揭膜层4,透明膜层3通过第一粘贴层6与条状揭膜层4内侧面连接,条状揭膜层4外侧面为不粘面,使得条状揭膜层4与盖膜层3之间形成一定的揭膜空间,透明膜层1、盖膜层3整体为方形,中药敷贴层2整体形状为圆形,透明膜层1的外侧面通过第二粘层(图中未标示出)粘贴有登记贴层5,第二粘贴层(图中未标示出)位于登记贴层5的内侧面,登记贴层5为方形。本实用新型具有不同的大小型号,可以根据患处面积,选择相应的型号。
18.具体使用过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条状揭膜层4与盖膜层3之间形成的揭膜空间,医护人员快速地将盖膜层3从透明膜层1上剥离,找准中药敷贴层2所对应的患者穴位或者患处,透明膜层1透明部位的内侧面通过第一粘贴层6与患者皮肤固定连接,条状揭膜层4从透明膜层1上剥离,剩余透明部位的内侧面继续通过第一粘贴层6与患者皮肤固定连接,通过透明膜层1外侧面上的登记贴层5书写患者敷药、需要取药的时间等信息。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透明膜层1便于观察中药贴敷处治疗期间局部皮肤情况,同时透明敷贴粘贴紧密,与皮肤贴合度高,不易脱落,有弹性,方便活动,不会被衣服的摩擦力影响;设置的中药敷贴层2对患者需敷贴的穴位以及患处进行有效治疗;设置的登记贴层5便于登记患者相关信息,及时取药;设置的条状揭膜层4以及条状揭膜层4与盖膜层3之间形成的揭膜空间,能够方便快捷地将盖膜层3与透明膜层1剥离,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19.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中药敷贴,其特征在于:由外向内依次包括透明膜层、中药敷贴层、盖膜层,所述中药敷贴层背面通过第一粘贴层与透明膜层固定连接,并位于透明膜层正中间位置,所述透明膜层透明部位的内侧面通过第一粘贴层与盖膜层的内侧滑膜面相连接,透明膜层的一侧内侧面上设置有条状揭膜层,透明膜层通过第一粘贴层与条状揭膜层内侧面连接,条状揭膜层外侧面为不粘面,使得条状揭膜层与盖膜层之间形成一定的揭膜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中药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膜层、盖膜层整体为方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中药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敷贴层整体形状为圆形。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中药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膜层的外侧面通过第二粘层粘贴有登记贴层,第二粘贴层位于登记贴层的内侧面。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中药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登记贴层为方形。

技术总结
一种中药敷贴,由外向内依次包括透明膜层、中药敷贴层、盖膜层,中药敷贴层背面通过第一粘贴层与透明膜层固定连接,并位于透明膜层正中间位置,透明膜层透明部位的内侧面通过第一粘贴层与盖膜层的内侧滑膜面相连接,透明膜层的一侧内侧面上设置有条状揭膜层,透明膜层通过第一粘贴层与条状揭膜层内侧面连接。本实用新型中透明膜层便于观察中药贴敷处治疗期间局部皮肤情况,同时透明敷贴粘贴紧密,与皮肤贴合度高,不易脱落,有弹性,方便活动,不会被衣服的摩擦力影响;中药敷贴层对患者需敷贴的穴位以及患处进行有效治疗;登记贴层便于登记患者相关信息,及时取药;条状揭膜层能够方便快捷地将盖膜层与透明膜层剥离,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员的工作效率。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葛来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宿迁市中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1.24
技术公布日:2022/6/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