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植入物疲劳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6-07 20:49: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植入物疲劳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2.植入物疲劳测试设备是用于对各种类型的外科植入物(例如心脏瓣膜、血管瓣膜、血管支架、血管内衬、封堵器等)进行循环形变耐久性测试,旨在测试运行期间向测试样品提供重复的加载条件,以模拟随时间推移人工血管或心脏人工瓣膜或其他植入物的典型或特定生理负荷状况,以确定设备的功效、弹性和磨损。
3.以血管支架为例,与血管支架有关的循环形变耐久性测试包括:轴向拉伸与压缩、弯曲、扭转、径向膨胀收缩,其中,弯曲测试包括轴向压缩弯曲、芯轴弯曲和无芯轴弧形弯曲。如图1所示,轴向压缩弯曲测试中,支架1在模拟血管2中释放后,将模拟血管2固定到一套弯曲固定装置3中,这些弯曲固定装置3可以使模拟血管2的末端旋转,将弯曲固定装置3安装到一个可以持续向模拟血管2传送周期性轴向运动的设备上,当两个弯曲固定装置3之间的距离缩短时,模拟血管2的末端会旋转,装载有支架1的模拟血管2将会弯曲到一定曲率半径,从而测试支架1的轴向压缩弯曲耐久性。
4.但如何将驱动设备的周期性轴向运动转换为弯曲固定装置的周期性轴向运动还是存在问题,尤其是大部分植入物疲劳测试设备会将设备主体,例如工作机组、固定装置等均装载在基板上,重量较大,影响振动,进而影响测试准确性。
5.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植入物疲劳测试设备,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植入物疲劳测试设备,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基板和底座,所述基板用于承载设备主体的基板,设备主体包括振动驱动件,振动驱动件连接有用于连接植入物测试件的主振动轴,主振动轴垂直贯穿基板,且基板和设备主体的重心位于主振动轴的轴线上,所述基板和底座之间设置有主导向立柱,底座上开设有贯通其厚度方向的光孔,主导向立柱的一端与基板连接,另一端穿过光孔并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
9.优选地,所述底座的下方设置有辅助梁,辅助梁位于光孔的正下方,辅助梁朝向光孔的方向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穿过光孔的主导向立柱及螺纹连接于其上的锁紧螺母。
10.优选地,所述振动驱动件设置于基板上,振动驱动件的驱动端连接有振动轴座,振动轴座上设置有主振动轴,振动驱动件通过振动轴座带动主振动轴上下振动,振动轴座的侧边设置有缓存机构,缓存机构包括与主振动轴同轴向设置的两个缓存弹簧,一缓存弹簧设置于振动轴座的上方,且另一端与定位件抵靠,另一缓存弹簧设置于振动轴座的下方,且另一端与另一定位件抵靠。
11.优选地,所述振动驱动件为直线电机或电磁振动器,且振动驱动件竖直设置。
12.优选地,所述基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振动驱动件的立座,立座上还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位于振动驱动件的下方,固定座与滑座的一端滑动连接,滑座的另一端与振动驱动件的驱动端连接,滑座与固定座连接的一端还设置有振动轴座。
13.优选地,所述固定座或立座上设置有磁弹簧固定板,磁弹簧固定板上设置有磁弹簧,且磁弹簧的定子与磁弹簧固定板连接,磁弹簧的动子与滑座连接。
14.优选地,所述主振动轴与振动驱动件的驱动端平行设置。
15.优选地,所述主振动轴与振动驱动件的驱动端同轴设置。
16.优选地,所述设备主体包括上固定机构和下固定机构,上固定机构连接于基板的下方,下固定机构与主振动轴连接,植入物测试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上固定机构和下固定机构之间。
17.优选地,所述主振动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导向滑套和下导向滑套,上导向滑套与基板连接,下导向滑套与上固定机构连接。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基板和设备主体的重心位于主振动轴的轴线上,使得主振动轴的移动轨迹与整体重心在竖直方向位于同一直线,没有偏心力矩,从而使得主振动轴运行更平稳,避免主振动轴产生非需求晃动,进而提高测试准确性,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并且通过底座开设光孔,主导向立柱穿过光孔并螺纹连接锁紧螺母实现对主导向立柱定位,避免螺钉打孔连接导致的螺纹孔与底板垂直度低的问题,并且通过光孔实现对主导向立柱径向约束,进一步提高主导向立柱的垂直度,进而提高基板水平度,提高主振动轴运行稳定性。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血管支架轴向压缩弯曲测试的示意图;
22.图2为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的植入物疲劳测试设备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23.图3为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的机壳的爆炸示意图;
24.图4为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的振动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振动驱动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的升降驱动件以及升降机的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机的抱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的抱紧座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0为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爆炸示意图;
31.图11为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的测试固定装置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32.图12为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的力值传感器及其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3为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的力值传感器及其夹具的爆炸示意图;
34.图14为实施例2中本实用新型的植入物疲劳测试设备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35.图15为实施例2中本实用新型的植入物疲劳测试设备的另一角度立体放大示意图;
36.图16为实施例2中本实用新型的植入物疲劳测试设备的剖视示意图。
37.具体地,1、支架;2、模拟血管;3、弯曲固定装置;
38.100、机壳;110、前罩框;111、前盖板;120、后罩框;121、后盖板;130、左上侧梁;131、左盖板;1311、左通风区;140、右上侧梁;141、右盖板;1411、右通风区;151、上盖板;152、拖链座板;
39.200、基板;210、转接法兰;
40.300、主导向立柱;301、吊环孔;310、支撑板;320、主导向滑套;330、锁紧螺母;331、平垫圈;332、波形垫片;
41.400、底座;410、底板;420、过线座;421、电器接口盒;422、公头座;430、胶垫;440、辅助梁;441、凹槽;
42.500、振动驱动件;501、立座;502、固定座;503、滑座;504、磁弹簧固定板;505、振动轴座;
43.510、主振动轴;511、上导向滑套;512、下导向滑套;
44.520、缓存弹簧;521、导柱;522、定位件;
45.600、升降驱动件;610、升降机;611、丝杠;620、抱紧机构;621、抱紧座;6211、机器安装槽;6212、夹持块ⅰ;6213、夹持块ⅱ;6214、夹持孔;6215、缓冲槽ⅰ;6216、缓冲槽ⅱ;6217、紧固孔;622、顶盖;
46.700、控制器;
47.800、上固定机构;801、挂架盘ⅰ;802、挂架盘ⅱ;803、挂架盘ⅲ;810、力值传感器;811、滑柱;8111、螺纹段;812、调整螺母;813、安装座;8131、连接孔;820、下固定机构;821、副振动轴;822、下夹具;
48.900、环境模拟箱;910、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4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5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
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2.实施例1:
53.如图2所示,一种植入物疲劳测试设备,包括设备主体,设备主体包括工作机组。工作机组安装在基板200上的机壳100内,基板200的下方连接有上固定机构800,上固定机构800下方设置有下固定机构820,且下固定机构820与工作机组连接,植入物测试件装夹在上固定机构800和下固定机构820之间,工作机组带动下固定机构820相对上固定机构800上下振动,实现对植入物测试件的测试。基板200通过分设在其两侧的两个主导向立柱300和丝杠611悬设在底座400上方,为上固定机构800和下固定机构820的安装提供空间。
54.如图3所示,机壳100采用模块拼接结构,从而能够根据维护需求选择性拆开,无需整体拆卸。具体地,机壳100包括相对设置的前罩框110和后罩框120,前罩框110、后罩框120和基板200均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前罩框110和后罩框120之间通过螺钉可拆卸设置有左上侧梁130和右上侧梁140。机壳100通过前罩框110、后罩框120以及左上侧梁130和右上侧梁140形成框架主体结构,且在框架主体结构上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有前盖板111、后盖板121、左盖板131、右盖板141和上盖板151,使得各个盖板以及前罩框110、后罩框120、左上侧梁130和右上侧梁140均可以单独拆卸,从而可以根据维护需求选择性拆开,使得维护人员能够维护其内部的对应工作机即可,无需整体拆卸。并且本设备通过强度较大的框架结构,使得机壳100稳定,同时相对的,盖板可以采用薄板,从而使得机壳100重量较轻。
55.一般而言,盖板采用嵌入框架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从而使得机壳100表面尽可能平整,并且需要经常维护的工作机靠近前盖板111安装,从而常规维护中仅需拆卸前盖板111。为进一步方便拆卸,前罩框110的底部和顶部设置贯通螺纹孔供螺钉穿过以分别与前盖板111的底部和顶部连接,两处螺纹孔同轴相对设置,安装时,首先前罩框110的底部与基板200通过螺钉固定,然后前盖板111嵌入前罩框110内,再通过螺钉贯穿前罩框110顶部与前盖板111顶部连接,螺钉贯穿前罩框110底部与前盖板111底部连接,从而使得前盖板111通过其上下两侧固定在前罩框110内,拆装便捷,并且当螺钉因振动松脱时,上方的螺钉能够因重力,如销钉一样滞留在孔内,不会脱落,从而提高设备安全性。其余盖板,如后盖板121、左盖板131、右盖板141和上盖板151,边缘与框架主体结构通过螺钉连接。左盖板131和右盖板141上分别设置有左通风区1311和右通风区1411,左通风区1311和右通风区1411呈对角线分布,从而利于空气流动穿过整个机壳100内部,实现均匀散热。
56.工作机组设置在基板200上,并被罩设在机壳100内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工作机组包括振动驱动件500及其传动组件。振动驱动件500为上固定机构800、下固定机构820的相对运动提供动力。工作机组还包括升降驱动件600及其传动组件,升降驱动件600为基板200的升降提供动力,从而调整上固定机构800和下固定机构820的高度位置。工作机组还可以包括控制器700,控制器700与振动驱动件500、升降驱动件600相连,以控制两者作业。
57.本设备的振动驱动件500连接有主振动轴510。主振动轴510垂直贯穿基板200设置,且上固定机构800与基板200固定,下固定机构820与主振动轴510连接,振动驱动件500
驱动主振动轴510上下振动,从而带动下固定机构820相对上固定机构800上下振动。振动驱动件500可以为直线电机或电磁振动器、磁致伸缩振动器、电动或非电动机械振动装置等,优选采用音圈电机。主振动轴510的近端套设有上导向滑套511,远端套设有下导向滑套512,通过双点支撑,提高了主振动轴510上下移动的稳定性和轴向保持性,具体地,上导向滑套511与基板200固定,下导向滑套512与上固定机构800固定。
58.为使得主振动轴510运行平稳,基板200和设备主体的重心位于主振动轴510的轴线上,也即基板200和设备主体作为一个整体,其重心位于主振动轴510的轴线上,主振动轴510的移动轨迹与整体重心在竖直方向位于同一直线,没有偏心力矩,从而使得主振动轴510运行更平稳,避免主振动轴510产生非需求晃动,进而提高测试准确性,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59.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振动驱动件500竖直设置,即垂直基板200,减小了所占面积,并减少传动部件,提高了设备空间利用率。为安装振动驱动件500,基板200上设置有立座501,立座501包括垂直基板200设置的背板,背板顶端水平设置有上板,振动驱动件500与上板固定,且驱动端朝向下方。立座501的两侧还设置有筋板,从而提高整体强度,进而提高振动驱动件500运行的稳定性。
60.振动驱动件500的驱动端连接有振动轴座505,振动轴座505连接主振动轴510,主振动轴510贯穿基板200后连接下固定机构820。立座501上还设置有固定座502,振动驱动件500的驱动端连接有与固定座502滑动连接的滑座503,滑座503上设置振动轴座505,从而实现振动驱动件500带动主振动轴510稳定上下移动,提高了主振动轴510周期性轴向运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测试准确性。
61.本实施例中,固定座502位于振动驱动件500的正下方,采用滑座503,滑座503的一端与驱动端连接,另一端与振动轴座505连接,从而使得滑座503可以尽可能薄,从而减小驱动端负载,提高振动驱动件500运行的稳定性。同时,该设置使得主振动轴510和振动驱动件500的驱动端平行设置,即振动轴驱动件、主振动轴510和缓存机构依次并排设置,从而方便针对不同部件进行维护,并且多个部件依次水平排布,利于减小装置高度。
62.滑座503和固定座502之间可以设置有交叉轨道507,交叉轨道507又称交叉滚子轨道或交叉滚柱轨道。交叉轨道507中的一个轨道设置于滑座503上,另一个轨道设置于固定座502上,从而提高了滑座503的往复直线运动精度,进而提高了测试精度。并且,本实施例中,固定座502的侧面设置凸棱,凸棱两侧均设置交叉轨道507的一个轨道,滑座503的对应面设置凹槽,且凹槽两侧均设置交叉轨道507的另一个轨道,从而实现双边滑动,在提高滑座503的往复直线运动精度的同时,提高了两者连接处的强度,提高运动稳定性,进而提高测试准确性。
63.固定座502或立座501上还设置有磁弹簧固定板504。本实施例中,磁弹簧固定板504设置于固定座502上,磁弹簧固定板504上设置有磁弹簧,磁弹簧的定子与磁弹簧固定板504连接,磁弹簧的动子与滑座503连接,磁弹簧拉动滑座503,使得振动驱动件500的驱动端负载接近于零,以当振动驱动件500振动的时候,在上下两个振动周期内,能够尽可能地减少重力造成的负载力偏差,进而提高振动驱动件500的运行精度,以及延长振动驱动件500的使用寿命。
64.本设备中的磁弹簧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磁弹簧,例如m-spring恒力磁弹簧,在
整个振动驱动件500行程范围内提供恒定的推力或者拉力,通过磁场来实现重力的补偿或抵消。
65.缓存机构设置于振动轴座505的侧边,可以设置1个、2个或多个。本实施例中,设置一个缓存机构,且设置于振动轴座505相对振动驱动件500的另一端,基本关于主振动轴510与振动驱动件500对称设置。
66.缓存机构包括与主振动轴510同轴向设置的两个缓存弹簧520,一个缓存弹簧520设置在振动轴座505的上方,底端与振动轴座505抵靠,顶端与位于振动轴座505上方的定位件522抵靠,另一个缓存弹簧520设置在振动轴座505的下方,顶端与振动轴座505抵靠,底端与位于振动轴座505下方的定位件522抵靠。
67.缓存弹簧520能够为振动轴座505、主振动轴510以及其负载,例如固定装置,提供支撑力或拉力,从而减小振动驱动件500的驱动端负载,延长振动驱动件500的使用寿命。优选地,两个缓存弹簧520设置有预压缩量,从而提供一定弹力,用于抵消振动驱动件500驱动端的负载,同时提高两缓存弹簧520的运行稳定性。并且,两个缓存弹簧520分别对振动轴座505有向下的推力和向上的推力,两者的推力在振动驱动件500没有上电或者振动驱动件500没有输出驱动力的时候会自动有一个力平衡位置,因此一方面,在振动驱动件500断电后,可使得主振动轴510自动回复到力平衡点;另一方面,在振动过程中,每一次主振动轴510在距离平衡点(也就是真的起点)最大位移处,例如向上振动到最大位移处时,此时上面缓存弹簧520压缩量最大,上面缓存弹簧520压缩量大于下面,因而上下两个缓存弹簧520的合力向下,而此时振动驱动件500需要提供向下的驱动力来驱动主振动轴510向下运动,这时缓存弹簧520的内应力就会为振动驱动件500节省一部分向下的驱动力,有利于振动驱动件500的长期稳定运行和提升振动驱动件500驱动电路寿命。
68.优选地,振动驱动件500达到极限运动行程时,缓存弹簧520被压缩并且提供的弹力≤40%振动驱动件500的额定持续推力。如果缓存弹簧520压缩反弹力过大,也会增加振动驱动件500推动到极限位置时负载,所以建议不大于40%。
69.本实施例中,缓存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基板200上的导柱521,缓存弹簧520套设在导柱521上,两个定位件522均为环形块,套设在导柱521上,并与其固定。导柱521与缓存弹簧520保持内部间隙不小于1mm,避免压缩后缓存弹簧520与导柱521碰触摩擦,同时不大于5mm,提高空间利用率。
70.本设备通过振动驱动件500的驱动端连接振动轴座505,振动轴座505连接主振动轴510和缓存机构,并且缓存机构包括与主振动轴510同轴向设置的缓存弹簧520,通过缓存弹簧520进一步减小振动驱动件500的驱动端负载,延长振动驱动件500的使用寿命,并且使得振动驱动件500保持平衡,从而使得主振动轴510带动植入物测试件在平衡点上下振动,提高主振动轴510周期性轴向运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测试准确性。
71.如图6所示,为本设备振动驱动件500和主振动轴510的另一种连接结构。本结构中,主振动轴510与振动驱动件500的驱动端同轴设置,从而避免弯矩产生,提高主振动轴510负载能力,且提高主振动轴510周期性轴向运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测试准确性。
72.主振动轴510的径向上设置有悬臂梁,悬臂梁上设置有缓存机构,优选地,对称设置有两个缓存机构。
73.如图7所示,升降驱动件600竖直设置在基板200上,升降驱动件600为基板200的升
降提供动力,从而调整上固定机构800和下固定机构820的高度位置。传动组件至少包括t型联轴器,从而使得升降驱动件600的动力均匀传导到两侧,使得基板200在任何状态下均保持平整,进而为其他零部件的装配到位提供基础,提高整机的刚度,实现良好锁紧,进而提高振动稳定性。升降驱动件600可以为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等,其通过传动组件连接升降机610。本设备采用丝杠升降机,丝杠611与主导向立柱300平行设置,且固定在底座400上,升降机610设置在基板200上,即采用丝杠611固定,升降机610内部螺母转动方式,带动基板200上下运动。丝杠611和主导向立柱300的顶端连接有支撑板310,从而使得丝杠611和主导向立柱300成为一个整体,刚性更佳,提高对基板200支撑的稳定性。
74.此时,基板200及其上的工作机组依靠丝杠611与螺母的螺纹啮合实现相对固定,为进一步提高基板200的稳定性以及防止基板200坠落,升降机610通过抱紧机构620与主导向立柱300实现抱紧效果。具体地,如图8所示,抱紧机构620包括抱紧座621和顶盖622,除升降机610与基板200固定外,抱紧座621也与基板200固定,升降机610设置在抱紧座621内,抱紧座621的上方设置有顶盖622,以实现防尘。如图9所示,抱紧座621包括并排设置的机器安装部和立柱安装部。机器安装部设置有机器安装槽6211,升降机610卡设在机器安装槽6211内,机器安装槽6211朝向联轴器一侧设置有避让开口。立柱安装部包括夹持块ⅰ6212和夹持块ⅱ6213,抱紧座621由左到右依次为机器安装部、夹持块ⅰ6212和夹持块ⅱ6213,三者结构紧凑。夹持块ⅰ6212和夹持块ⅱ6213的相向侧均设置有圆弧槽,以形成抱持主导向立柱300的夹持孔6214。夹持块ⅰ6212和夹持块ⅱ6213通过一端连接,另一端两者之间有一距离,使得夹持孔6214的大小可以调整。夹持块ⅱ6213朝向夹持块ⅰ6212设置有紧固孔6217,以供螺丝穿过锁紧夹持块ⅰ6212和夹持块ⅱ6213,从而使得夹持块ⅰ6212和夹持块ⅱ6213抱紧主导向立柱300,进而在丝杠611固定基板200的基础上,通过抱紧座621抱紧主导向立柱300达到固定基板200的目的,提高基板200的稳定性,减小振动。为避免螺丝紧固导致夹持块ⅰ6212和夹持块ⅱ6213连接端过度变形断裂,在两者的连接端外侧开设有缓冲槽ⅰ6215,缓冲槽ⅰ6215贯穿连接端的高度方向。在两者的连接端内侧还开设有缓冲槽ⅱ6216,缓冲槽ⅱ6216贯穿连接端的高度方向,缓冲槽ⅱ6216使得夹持块ⅱ6213受螺丝作用力朝向夹持块ⅰ6212变形时,夹持块ⅱ6213的圆弧槽较为均匀的朝向夹持块ⅰ6212的圆弧槽变形,从而确保与主导向立柱300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对主导向立柱300的抱紧稳定性。夹持块ⅰ6212和夹持块ⅱ6213的连接端,也即缓冲槽ⅰ6215和缓冲槽ⅱ6216相夹持形成区域,其强度满足支撑整个基板200及连接于其上的设备主体的重力总和,以防止在两台升降机或者升降驱动件600失效,无法提供对支撑力后,基板200及设备主体不会由于重力跌落下来,出现事故。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左右两组抱紧座621,因此,一组夹持块ⅰ6212和夹持块ⅱ6213的连接端强度≥1/2基板200及设备主体的重力,进一步地,有20%左右的过盈量,以保证有足够的安全系数。
75.使用时,基板200通过升降机610移动到指定位置,再通过抱紧座621抱紧主导向立柱300,从而使得测试环境更为稳定。升降机610工作时,主导向立柱300同时为升降机610提供升降导向,基板200上还设置有主导向滑套320,主导向滑套320套设于主导向立柱300的外侧,主导向滑套320的材质为工程塑料,利用工程塑料的高强度、耐疲劳、带磨损、自润滑、减震特性,提高基板200移动的稳定性,并且本设备中的主导向滑套320长度为1/7-1/5主导向立柱300长度,从而充分保证主导向滑套320与主导向立柱300的接触面积,并且在竖直方向且相同接触面间隙下,主导向立柱300对主导向滑套320沿轴向的矢量方向偏差较小,从
而提高其移动稳定性和重载保持性。
76.为使得抱紧座621抱紧主导向立柱300时,基板200更稳定,主导向立柱300设置有两个,且两个主导向立柱300关于主振动轴510对称设置。主导向立柱300的顶端还可以设置有吊环孔301,以供安装吊环,从而使得设备可以通过吊装转移。
77.如图10所示,主导向立柱300以及丝杠611与底座400连接。底座400包括底板410,丝杠611通过法兰与底板410固定,主导向立柱300穿过底板410连接有锁紧螺母330,锁紧螺母330和底板410之间设置有平垫圈331、波形垫片332,平垫圈331用于增大锁紧螺母330和主导向立柱300的接触表面面积,降低单位面积压力,并保护两者表面不被损坏,波形垫片332用于防止锁紧螺母330松动,减缓冲击。进一步地,主导向立柱300的底端为台阶状,从而通过通过台阶轴断面与底板410进行压紧,并通过锁紧螺母330进行锁紧。本实施例中,通过光孔,即内壁光滑的通孔,实现对主导向立柱300径向约束,提高安装时的垂直度,并且光孔的加工精度远高于螺纹孔,孔位置精准度高,从而在安装前也确保了主导向立柱300的垂直度,另外,底板410一般采用铝合金材质,主导向立柱300和锁紧螺母330采用钢材质,铝合金相对钢较软,加工螺纹如果要保证机械强度,需要采用粗牙螺纹,粗牙螺纹在振动的时候容易松掉,而采用高硬度高强度的刚质螺母,可以采用细牙螺纹,在强度满足的情况下,有能满足很好的自锁防松效果。
78.主导向立柱300与底座400,即与底板410连接的一端开设有环形槽,底板410的侧面朝向环形槽设置有立柱锁定孔,立柱锁定孔与光孔连通,以安装螺栓抵靠位于光孔内的环形槽槽底,实现对主导向立柱300径向上的固定,进一步提高主导向立柱300的稳定性,提高升降支架的稳定性。
79.底板410下方还对称设置有两个辅助梁440,两个辅助梁440分别设置于两侧丝杠611、主导向立柱300的正下方,从而提高对设备支撑的平稳性,并且减小设备与地面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振动传导,避免对实验室内其他设备产生影响。进一步地,为防止锁紧螺母330松动脱落,辅助梁440的上方设置有凹槽441,锁紧螺母330锁紧主导向立柱300后嵌于凹槽441内,凹槽441的深度与锁紧螺母330的厚度相适配以阻挡锁紧螺母330与主导向立柱300脱离,即凹槽441的底面与锁紧螺母330之间的空隙不足以使得锁紧螺母330脱离主导向立柱300,限制锁紧螺母330脱落,从而提高设备稳定性和安全性。辅助梁440的两端下方还可以设置有减震地脚或减震橡胶垫430。为进一步减震,底板410上方还铺设有胶垫430,胶垫430覆盖整个底板410,并贴合丝杠611和主导向立柱300边缘,从而吸收由两者传导下来的振动。
80.本设备的工作机组线缆由机壳100顶端伸出,并接入底座400上设置的电气接口盒内。如图2和图3所示,机壳100的上盖板151边缘开设有通孔,以供工作机组的线缆伸出,并且通孔处安装有拖链座板152,使得机壳100和电气接口盒之间的线缆通过拖链排布。如图10所示,底板410在对应拖链座板152的位置设置有过线座420,过线座420上安装有电器接口盒421和对应的公头座422,从而使得线缆与升降机610升降同步移动,避免线缆混乱。
81.如图11所示,基板200下方设置有上固定机构800和下固定机构820。上固定机构800通过转接法兰210与基板200连接,从而便于根据测试类型以及植入物测试件种类的不同更换上固定机构800。下固定机构820与贯穿基板200和上固定机构800的主振动轴510通过法兰连接,主振动轴510带动下固定机构820相对上固定机构800上下振动,从而对植入物
测试件进行测试。上固定机构800上还设置有力值传感器810,植入物测试件的两端分别与力值传感器810、下固定机构820连接,从而检测其受力情况。
82.上固定机构800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连接的挂架盘ⅰ801和挂架盘ⅱ802,挂架盘ⅰ801与转接法兰210连接,主振动轴510贯穿挂架盘ⅰ801和挂架盘ⅱ802,力值传感器810通过安装座813设置在挂架盘ⅱ802的下方。如图12和图13所示,挂架盘ⅰ801的盘体和挂架盘ⅱ802的盘体贯穿有滑柱811,滑柱811底端与安装座813连接,位于挂架盘ⅰ801的盘体和挂架盘ⅱ802的盘体之间的滑柱811上设置有螺纹段8111,且其外侧套设有调整螺母812,通过旋转调整螺母812使得滑柱811带动力值传感器810上下移动,从而调整上固定机构800和下固定机构820之间距离,进而使得位于两者之间的植入物测试件初始受力为0,便于统一测试。进一步地,挂架盘ⅱ802的盘体侧面朝向滑柱811侧面设置有滑柱锁定孔,以供螺栓抵靠锁定滑柱811。安装座813侧面开设有连接孔8131,以供螺钉穿过使得安装座813与滑柱811连接。再进一步地,滑柱811对应位置为平面结构,从而便于螺栓端面抵靠锁定。
83.下固定机构820包括与主振动轴510可拆卸连接的副振动轴821,副振动轴821的尾端连接有下夹具822,下夹具822根据植入物测试件类型选择。
84.实施例2:
8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4-图15所示,实施例2中,本设备还设置有环境模拟箱900,以模拟植入物测试件所处实际环境,提高测试精准度。如图16所示,本设备的剖视示意图,本设备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86.环境模拟箱900可以为水箱,也可以是空气箱,从而为植入物测试件提供一定温度、压力等设定的测试环境。测试准备时,通过升降机610将位于上固定机构800和下固定机构820之间的植入物测试件移动至环境模拟箱900内。
87.环境模拟箱900设置在底座400上,具体地,胶垫430裁剪有与环境模拟箱900底面相适配的避让区域,避让区域内嵌设有垫板,垫板一般采用金属件,,垫板与底板410连接,以承载和固定环境模拟箱900,垫板上可以预设有多个螺纹安装孔,以方便后续更换不同尺寸的环境模拟箱900或者其他结构件。环境模拟箱900的侧边设置有侧翼板,侧翼板用于与垫板连接。环境模拟箱900包括顶板910,用于测试时封闭箱体,避免杂物落入干扰测试精准性,并且,以水箱为例,顶板910能够降低水喷溅出来的风险,同时也会降低水分挥发对测试产生的影响。顶板910设置于上固定机构800上,具体地,挂架盘ⅱ802的下方设置有挂架盘ⅲ803(参考图11),顶板910与挂架盘ⅲ803连接,从而通过上固定机构800实现开合环境模拟箱900,。环境模拟箱900的前后面板设置为可拆卸式,从而可以通过拆卸环境模拟箱900的的前后面板更换植入物测试件或检查植入物测试件,而无需调整基板200高度。
88.本实施例中,电器接口盒421设置距离底板410有一定距离,对应的,最下方公头座422设置也距离底板410一定距离,例如20~30mm,从而避免在环境模拟箱900,尤其是水箱破裂时,液体淹没电气接口,导致设备损坏。
89.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