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家用电器的制作方法

2022-06-05 20:47: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空调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和科技进步,人们追求更方便快捷的控制家用电器的方式,其中一种控制家用电器的方式就是通过敲击家用电器来控制家用电器,例如,通过敲击家用电器来控制家用电器开启或关闭)。但此种通过敲击家用电器来控制家用电器的方式容易出现“过灵敏”或“不灵敏”的现象(在“过灵敏”情况下,非敲击家用电器产生的声音也可能触发家用电器进行操作,在“不灵敏”情况下,敲击家用电器也可能无法触发家用电器进行操作),导致家用电器控制的准确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家用电器,旨在改善通过敲击家用电器来控制家用电器的方式中的“过灵敏”和“不灵敏”现象,以提高家用电器控制的准确性。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家用电器,包括:
5.壳体,包括被敲击件;以及
6.声音接收装置,设于所述壳体的内侧;
7.其中,所述声音接收装置包括振动传导组件及声波接收组件,所述振动传导组件与所述被敲击件紧贴,用于传导敲击产生的振动,并使得位于敲击声传递路径上的空气振动产生供所述声波接收组件接收的声波。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振动传导组件包括振动传导板,所述振动传导板具有位于所述敲击声传递路径上的接收侧及传导侧,所述接收侧与所述被敲击件紧贴。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振动传导板的厚度为0.5-5.0mm。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振动传导板的面积为5-50cm2。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振动传导组件还包括固定臂,所述固定臂设于所述传导侧上,所述振动传导组件通过所述固定臂与所述声波接收组件连接。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臂在所述敲击声传递路径上的高度为1-5cm。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臂包括连接部及插接部,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传导侧上,所述插接部设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传导侧的一端上,并与所述连接部呈夹角设置,所述插接部用于与所述声波接收组件插接。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厚度为0.5-5.0mm,所述插接部的厚度也为0.5-5.0mm,所述插接部在所述传导侧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小于2cm2。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臂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固定臂与第二固定臂,所述第一固定臂与所述第二固定臂分别设于所述振动传导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上,所述第一固定臂的所述插接部包括与所述振动传导板平行的平板部,所述第二固定臂的所述插接部包括朝向所述振动传导板弯折的勾部。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臂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固定臂与第二固定臂,所述第一固定臂与所述第二固定臂分别设于所述振动传导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上。
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声波接收组件包括声波接收模块、电路板及安装座,所述振动传导板及所述电路板均设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声波接收模块设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声波接收模块用于接受所述振动传导板产生的位于敲击声传递路径上的声波,其中,所述声音接收装置通过所述安装座设于所述壳体的内侧。
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振动传导板与所述电路板在所述敲击声传递路径上的间距为1-5cm。
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收声波接收模块及所述振动传导板均位于所述电路板的长度方向的一端。
2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与所述被敲击件围合形成中空腔,所述声波接收模块、所述电路板及所述振动传导组件均位于所述中空腔内,其中,所述安装座为隔声座。
2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家用电器为空调室内机。
2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被敲击件为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前面板。
23.在上述家用电器中,设置振动传导组件,并通过振动传导组件来传导敲击产生的振动,通过“振动传导组件来传导敲击产生的振动”这种固体传导方式使得敲击家用电器产生的声音的声损失系数大大小于非敲击家用电器产生的声音的声损失系数,从而敲击家用电器产生的位于敲击声传递路径上的声波可以有效的传导至声波接收组件,而非敲击家用电器产生的声音的声波很难传导至声波接收组件,从而有效改善“过灵敏”或“不灵敏”的现象,进而提高家用电器控制的准确性。也即上述家用电器中,通过规划敲击产生的声波到声波接收组件的传递路径,使得敲击声传递路径和非敲击声传递路径的声损失系数不同,从而有效改善“过灵敏”和“不灵敏”的现象,进而提高家用电器控制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所示的空调室内机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图1所示的声音接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图3所示的声音接收装置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29.图5为图3所示的声音接收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图5所示的声音接收装置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31.图7为图3所示的振动传导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8为图7所示的振动传导组件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33.图9为图7所示的振动传导组件的侧视图;
34.图10为沿图9中的a-a线的剖面示意图;
35.图11为另一实施例的振动传导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36.图12为另一实施例的振动传导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37.图13为另一实施例的振动传导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38.图14为另一实施例的振动传导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39.图15为另一实施例的振动传导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40.图16为图15中的隔声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1.图17为另一实施例的振动传导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42.图18为另一实施例的振动传导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43.图19为另一实施例的振动传导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44.图20为另一实施例的振动传导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45.图21为另一实施例的振动传导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6.图22为图21所示的振动传导组件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47.图23为另一实施例的振动传导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8.图24为另一实施例的声波接收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9.图25为图24所示的声波接收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50.附图标号说明:
[0051][0052][0053]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54]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55]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56]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57]
本发明提出一种家用电器。
[0058]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该家用电器10包括壳体12及声音接收装置14。声音接收装置14设于壳体12的内侧。如此,当用户敲击壳体12的外侧时,壳体12振动(固体振动)可以使得声音接收装置14周围的空气振动,并产生包括用户敲击信息的声波。声音接收装置14接收到包括用户敲击信息的声波后,即可获得客户的敲击信息。根据客户的敲击信息可以控制家用电器10进行相关操作。例如,当家用电器10处于关机状态时,用户敲击壳体12的外侧一次或两次时,家用电器10自动开机;而当家用电器10处于开机状态时,用户敲击壳体12的外侧一次或两次时,家用电器10自动关机。根据客户的敲击信息控制家用电器10进行相关操作,非常便于方便快捷的控制家用电器。
[0059]
在本实施例中,在敲击壳体12时,敲击与声音接收装置14对应的壳体12部分。如此,更利于声音接收装置14接收声波。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敲击壳体12的其他部分,包括用户敲击信息的声波能被声音接收装置14接收到即可。
[0060]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2包括前面板12a。声音接收装置14设于前面板12a的内侧。如此,更便于用户敲击与声音接收装置14对应的壳体12。
[006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6所示,声音接收装置14包括振动传导组件14a及声波接收组件14b。振动传导组件14a用于传导敲击产生的振动,并使得位于敲击声传递路径上的空气振动产生供声波接收组件14b接收的声波。当敲击与声音接收装置14对应的壳体12部分时,敲击方向与敲击声传递路径相同,而当敲击其他的壳体12部分时,敲击方向与敲击声传递路径不相同。
[0062]
在实际应用中,家用电器10自身的异响、家用电器10周围环境的嘈杂声等非敲击家用电器产生的声音也可能触发家用电器进行操作,导致通过敲击家用电器来控制家用电器的方式容易出现“过灵敏”现象;而在“不灵敏”情况下,敲击家用电器也可能无法触发家用电器进行操作。也即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敲击家用电器来控制家用电器的方式容易出现“过灵敏”或“不灵敏”的现象,导致家用电器控制的准确性不高。
[0063]
而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振动传导组件14a,并通过振动传导组件14a来传导敲击产生的振动,通过“振动传导组件14a来传导敲击产生的振动”这种固体传导方式使得敲击家
用电器产生的声音的声损失系数大大小于非敲击家用电器产生的声音的声损失系数,从而敲击家用电器产生的位于敲击声传递路径上的声波可以有效的传导至声波接收组件14b,而非敲击家用电器产生的声音的声波很难传导至声波接收组件14b,从而有效改善“过灵敏”或“不灵敏”的现象,进而提高家用电器控制的准确性。也即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规划敲击产生的声波到声波接收组件14b的传递路径,使得敲击声传递路径和非敲击声传递路径的声损失系数不同,从而有效改善“过灵敏”和“不灵敏”的现象,进而提高家用电器控制的准确性。
[0064]
在本实施例中,振动传导组件14a远离声波接收组件14b的一侧用于与被敲击件紧贴。振动传导组件14a与被敲击件紧贴,非常便于振动传导组件14a接收敲击产生的振动。
[0065]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图10所示,振动传导组件14a包括振动传导板200。振动传导板200用于传导敲击产生的振动,并使得位于敲击声传递路径上的空气振动产生供声波接收组件14b接收的声波。振动传导板200远离声波接收组件14b的一侧用于与被敲击件紧贴。
[0066]
在本实施例中,振动传导板200具有位于敲击声传递路径上的接收侧202及传导侧204。接收侧202用于与被敲击件紧贴。在本实施例中,被敲击件为空调室内机的壳体12。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当上述振动传导组件14a应用于洗衣机、烤箱等家用电器10中时,被敲击件可以为各家用电器10的壳体。
[0067]
在本实施例中,振动传导板200的厚度为0.5-5.0mm。振动传导板200的厚度太小,振动传导板200易振动,导致通过敲击家用电器来控制家用电器的方式容易出现“过灵敏”现象,而振动传导板200的厚度太大,振动传导板200不易振动,导致通过敲击家用电器来控制家用电器的方式容易出现“不灵敏”现象。综合上述因素,设置振动传导板200的厚度为0.5-5.0mm。
[0068]
在本实施例中,振动传导板200的面积为5-50cm2。振动传导板200的面积过大,会导致振动传导组件14a过大,而振动传导板200的面积过小,振动传导板200传导振动的效果越差,而且不容易敲击与振动传导板200对应的壳体12部分。综合上述因素,设置振动传导板200的面积为5-50cm2。
[0069]
在本实施例中,振动传导板200呈长方形。相对于圆形、方形,长方形的振动传导板200更利于传导敲击产生的振动。
[0070]
在本实施例中,振动传导板200的宽为振动传导板200的长的0.5-0.8倍。如此,更利于振动传导板200传导敲击产生的振动。
[0071]
在本实施例中,振动传导板200的材料为塑料或金属。如此,更利于振动传导板200传导敲击产生的振动。
[0072]
在本实施例中,振动传导组件14a还包括隔声圈300。隔声圈300设于传导侧204上,用于与声波接收组件14b在敲击声传递路径上插接,以隔绝声波接收组件14b在敲击声传递路径的周向上的声波。也即当声波接收组件14b插接于隔声圈300内时,非敲击声传递路径上的声波被隔声圈300隔绝,不能被声波接收组件14b接收。如此,可以进一步改善“过灵敏”或“不灵敏”的现象,进而提高家用电器控制的准确性。
[0073]
在本实施例中,隔声圈300的材料为塑性阻尼材料或弹性材料(例如,橡胶)。
[0074]
在本实施例中,隔声圈300具有收容腔302。收容腔302用于收容与隔声圈300在敲击声传递路径上插接的声波接收组件14b。振动传导组件14a及声波接收组件14b靠近振动
传导板200的一端能配合形成与外界隔绝的空气腔304,振动传导组件14a能使得空气腔304内的空气振动,以产生供声波接收组件14b接收的声波。
[0075]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10所示,振动传导组件14a还包括凸台400,凸台400设于传导侧204上。隔声圈300设于凸台400上。隔声圈300、凸台400及声波接收组件14b靠近振动传导板200的一端能配合形成空气腔304。通过设置凸台400来安装隔声圈300,更便于隔声圈300定位装配,且便于形成空气腔304。如此,当敲击壳体12时,壳体12振动的传递到振动传导板200上,振动传导板200及凸台400随之振动。
[0076]
在本实施例中,凸台400与振动传导板200一体成型。如此,更便于制作振动传导组件14a。
[0077]
在本实施例中,凸台400的高度小于等于5cm。如此,可以避免声波接收组件14b与振动传导板200之间的间距过大,导致声波损失过大。
[0078]
在本实施例中,在接收侧202至传导侧204的方向上,凸台400的外径逐渐缩小。如此,更利于凸台400振动。
[0079]
在本实施例中,凸台400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层凸柱410,在接收侧202至传导侧204的方向上,多层凸柱410的外径逐渐减小,且多层凸柱410同轴设置,从而相邻多层凸柱410之间形成台阶面。如此,不仅便于隔声圈300定位装配,而且还利于凸台400振动。
[008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隔声圈300直接设于传导侧204上。此时,凸台400可以省略。在本实施例中,隔声圈300具有相互连通的收容腔302及空气腔304。收容腔302用于收容与隔声圈300在敲击声传递路径上插接的声波接收组件14b。空气腔304相对于收容腔302更靠近振动传导板200。如此,当敲击壳体12时,壳体12振动的传递到振动传导板200上,振动传导板200随之振动,并使得空气腔304内的空气振动产生供声波接收组件接收14b的声波。
[0081]
在图10及图12-图14所示实施例中,隔声圈300具有收容腔302。收容腔302用于收容与隔声圈300在敲击声传递路径上插接的声波接收组件14b。凸台400远离振动传导板200的一端开设有凹槽402,凹槽402与收容腔302连通。凹槽402的槽底能与声波接收组件14b间隔,以形成空气腔304。空气腔304相对于收容腔302更靠近振动传导板200。如此,当敲击壳体12时,壳体12振动的传递到振动传导板200上,振动传导板200及凸台400随之振动,并使得空气腔304内的空气振动产生供声波接收组件接收14b的声波。
[0082]
在图10及图12-图14所示实施例中,凹槽402的壁厚为0.3-3.0mm。凹槽402的壁厚太小,凸台400易振动,导致通过敲击家用电器来控制家用电器的方式容易出现“过灵敏”现象,而凹槽402的壁厚太大,凸台400不易振动,导致通过敲击家用电器来控制家用电器的方式容易出现“不灵敏”现象。综合上述因素,设置凹槽402的壁厚为0.3-3.0mm。
[0083]
在图12所示实施例中,隔声圈300设于凸台400远离振动传导板200的一端上,收容腔302与凹槽402连通。声波接收组件14b可以伸入凹槽402内,也可以不伸入凹槽402内。其中,隔声圈300设于凸台400远离振动传导板200的一端上,利于隔声圈300远离振动传导板200的一端与振动传导组件14a紧贴。
[0084]
在图13所示实施例中,隔声圈300包括限位部310及凸起320。限位部310设于凸台400远离振动传导板200的一端上。凸起320位于凹槽402内,并与限位部310连接。收容腔302在敲击声传递路径上贯穿限位部310及凸起320。其中,限位部310设于凸台400远离振动传
导板200的一端上,利于隔声圈300远离振动传导板200的一端与振动传导组件14a紧贴,而凸起320位于凹槽402内,非常便于隔声圈300的定位装配。
[0085]
在本实施例中,凸起320与凹槽402接触配合。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凸起320与凹槽402也可以间隙配合或者过盈配合。
[0086]
在本实施例中,凸起320与凹槽402的槽底间隔。如此,凹槽402至少包括部分空气腔304。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凸起320也可以与凹槽402的槽底接触,此时,可以认为凹槽402不包括空气腔304。
[0087]
在图10所示实施例中,图10所示实施例为在图13所示的隔声圈300上增设套管330,套管330套设于凸台400外,并与限位部310连接。其中,凸起320位于凹槽402内,而套管330套设于凸台400外,非常便于隔声圈300的定位装配。
[0088]
在本实施例中,套管330与凸台400接触配合。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套管330与凸台400也可以间隙配合或者过盈配合。
[0089]
在本实施例中,套管330靠近振动传导板200的一端延伸至凸起320靠近振动传导板200的一端外。如此,凸起320与套管330可以实现对振动传导组件14a在敲击声传递路径的周向上的声波的双重隔绝,可以进一步改善“过灵敏”或“不灵敏”的现象,进而提高家用电器控制的准确性。
[0090]
在图14所示实施例中,隔声圈300包括限位部310及套管330。限位部310设于凸台400远离振动传导板200的一端上。套管330套设于凸台400外,并与限位部310连接。限位部310开设有与凹槽402连通的插接孔310a。收容腔302包括插接孔310a及套管330的腔体。其中,限位部310设于凸台400远离振动传导板200的一端上,利于隔声圈300远离振动传导板200的一端与振动传导组件14a紧贴,而套管330套设于凸台400外,非常便于隔声圈300的定位装配。
[0091]
在本实施例中,当振动传导板200的接收侧202与壳体12紧贴时,隔声圈300远离振动传导板200的一端与振动传导组件14a的电路板700紧贴。如此,可以有效避免非敲击声传递路径上声波从隔声圈300远离振动传导板200的一端与振动传导组件14a之间进入。
[0092]
如图15及图16所示,隔声圈300远离振动传导板200的一侧开设有挤压槽306,以在隔声圈300远离振动传导板200的一端与振动传导组件14a紧贴时(以在隔声圈300挤压形变时),收容隔声圈300的形变量。如此,更便于隔声圈300远离振动传导板200的一端与振动传导组件14a紧贴。在本实施例中,挤压槽306呈环形。
[0093]
在图17-图19所示实施例中,隔声圈300与凸台400在敲击声传递路径上插接。如此,非常便于隔声圈300的定位装配。需要说明的是,图10、图13及图14所示实施例也属于隔声圈300与凸台400在敲击声传递路径上插接的实施例,因前面已经详细介绍,这里不再重复介绍。
[0094]
在图17-图19所示实施例中,凸台400插接于隔声圈300内。
[0095]
在图17所示实施例中,隔声圈300远离振动传导板200的一端位于凸台400远离振动传导板200的一端外。隔声圈300具有相互连通的收容腔302及空气腔304,凸台400、空气腔304及收容腔302沿远离振动传导板200的方向排布。收容腔302用于收容与隔声圈300在敲击声传递路径上插接的声波接收组件14b。
[0096]
在图18所示实施例中,隔声圈300远离振动传导板200的一端位于凸台400远离振
动传导板200的一端外。凸台400远离振动传导板200的一端开设有凹槽402。隔声圈300具有收容腔302,收容腔302与凹槽402连通。收容腔302用于收容与隔声圈300在敲击声传递路径上插接的声波接收组件14a。凹槽402的槽底能与声波接收组件14a间隔,以形成空气腔304。空气腔304相对于收容腔302更靠近振动传导板200。其中,声波接收组件14a可以伸入凹槽402内,也可以不伸入凹槽402内。
[0097]
在图19所示实施例中,隔声圈300远离振动传导板200的一端与凸台400远离振动传导板200的一端齐平。凸台400远离振动传导板200的一端开设有凹槽402。收容腔302及空气腔304均位于凹槽402内。收容腔302用于收容与隔声圈300在敲击声传递路径上插接的声波接收组件14b,空气腔304相对于收容腔302更靠近振动传导板200。
[0098]
在图20所示实施例中,隔声圈300插接于凸台400内。在图20所示实施例中,凸台400远离振动传导板200的一端开设有凹槽402。隔声圈300插接于凹槽402内。隔声圈300具有收容腔302。收容腔302用于收容与隔声圈300在敲击声传递路径上插接的声波接收组件14b。凹槽402的槽底能与声波接收组件14b间隔,以形成空气腔304。空气腔304相对于收容腔302更靠近振动传导板200。
[0099]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9所示,振动传导组件14a还包括固定臂500。固定臂500设于传导侧204上。振动传导组件14a通过固定臂500与声波接收组件14b的安装座80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固定臂500与振动传导板200一体成型。如此,更利于制作振动传导组件14a。
[0100]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臂500在敲击声传递路径上的高度为1-5cm。如此,利于振动传导组件14a与声波接收组件14b装配后,在振动传导板200与声波接收组件14b的电路板700之间形成空气共振腔,对振动传导板200振动传递的声音放大,提高声音接收装置14对敲击产生的声波的敏感性。
[0101]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臂500包括连接部510及插接部520。连接部510设于传导侧204上。插接部520设于连接部510远离传导侧204的一端上,并与连接部510呈夹角设置。插接部520用于与安装座800插接。如此,利于固定臂500与安装座800连接。
[0102]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510的厚度为0.5-5.0mm,插接部520的厚度也为0.5-5.0mm,插接部520在传导侧204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小于2cm2。如此,可以避免固定臂500对振动传导板200的振动产生不良影响。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510的厚度、插接部520的厚度及振动传导板200的厚度相同。
[0103]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臂500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固定臂500a与第二固定臂500b。第一固定臂500a与第二固定臂500b分别设于振动传导板20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上。如此,更利于振动传导板200传导振动。
[0104]
在本实施例中,隔声圈300位于第一固定臂500a与第二固定臂500b之间。如此,更利于声音接收装置14接收声波。
[0105]
在本实施例中,插接部520包括与振动传导板200平行的平板部522a或朝向振动传导板200弯折的勾部522b。其中,第一固定臂500a的插接部520包括平板部522a,第二固定臂500b的插接部520包括勾部522b,也即第一固定臂500a与第二固定臂500b的结构不相同。如此,更利于固定臂500与安装座800插接。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固定臂500a与第二固定臂500b的结构也可以相同,此时,第一固定臂500a与第二固定臂500b的插接部520可以均包括平板部522a或均包括勾部522b。
[0106]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1及图22所示,固定臂500的上述插接部520可以省略。此时,固定臂500的端部可以作为插接部。
[0107]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6所示,声波接收组件14b包括声波接收模块600、电路板700及安装座800。电路板700设于安装座800上。声波接收模块600设于电路板700上。振动传导组件14a通过固定臂500设于安装座800上,并位于电路板700远离安装座800的一侧。隔声圈300远离振动传导板200的一端与电路板700紧贴。声波接收模块600插接于隔声圈300中。
[0108]
声波接收模块600可以将声信号(声波信号)转化电信号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声波接收模块600的声灵敏度能够调节,从而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要调节声波接收模块600的声灵敏度。在本实施例中,声波接收模块600为麦克风。在本实施例中,声波接收模块600与隔声圈300过盈配合。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声波接收模块600与隔声圈300也可以接触配合或者间隙配合。
[0109]
电路板700可以接收声波接收模块600转化的电信号,并将声波接收模块600转化的电信号输出至家用电器10的控制板,从而控制家用电器进行相应操作。
[0110]
在本实施例中,振动传导板200与电路板700之间的间距为1-5cm。如此,可以在振动传导板200与电路板700之间形成空气共振腔,对振动传导板200振动传递的声音放大,提高声音接收装置14对敲击产生的声波的敏感性。
[0111]
在本实施例中,收声波接收模块600及振动传导组件14a均位于电路板70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如此,可以使得声音接收装置14的整体结构更合理,利于获得体积较小的声音接收装置14。
[0112]
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700与安装座800的长度方向相同,振动传导板200的长度方向与电路板700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如此,可以使得声音接收装置14的整体结构更合理,利于获得体积较小的声音接收装置14。
[0113]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800用于与家用电器10的壳体1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当安装座800与壳体12连接时,振动传导板200的接收侧202与壳体12的内壁紧贴。
[0114]
可以理解,当接收侧202的形状与壳体12的内壁的形状匹配时,接收侧202能与壳体12的内壁更好的紧贴。接收侧202的形状可以根据壳体12的内壁的形状来设计。在图2-图6所示实施例中,振动传导板200呈长方形,接收侧202呈平面状,此时,振动传导板200能与具有平面状的内壁的壳体12紧贴。在图23所示实施例中,振动传导板200呈弧形,接收侧202呈弧面状,此时,振动传导板200能与具有弧面状的内壁的壳体12紧贴。
[0115]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800能与壳体12围合形成中空腔,声波接收模块600、电路板700及振动传导组件14a均位于中空腔内。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800呈半框状。如此,安装座800非常便于与壳体12围合形成中空腔。
[0116]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800与壳体12可拆卸连接。如此,方便拆装。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800的边缘设置有螺丝孔和/或卡槽,安装座800与壳体12通过螺钉设于壳体12上,或者安装座800通过自己的卡槽与壳体12上的卡扣卡接。
[0117]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800为隔声座。如此,可以大大提高非敲击声传递路径的声损失系数,可以有效改善“过灵敏”现象的发生。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800的材料为金属材料、阻尼材料或者复合材料,其中,复合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阻尼材料及塑料中的至少两种。
[0118]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800的壁厚为1-10mm。安装座800的壁厚过小,隔声效果有
限,且安装座800的强度有限,而安装座800的壁厚过大,会导致声音接收装置14的体积过大。综合上述因素,设置安装座800的壁厚为1-10mm。
[0119]
在图1-图23所示实施例中,隔声圈300属于振动传导组件14a。在图24及图25所示实施例中,隔声圈300属于声波接收组件14b。
[012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上述空调室内机10。
[012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