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带有中水回用功能的管廊的制作方法

2022-06-05 20:03: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地下综合管廊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中水回用功能的管廊。


背景技术:

2.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地下隧道,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水、中水等多种市政管线纳入其内,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综合管廊内一般会设有集水坑,用于收集、排除结构渗漏水、管道检修放空水等积水。
3.城市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中水,中水是相对于上水(给水)、下水(排水)而言的,一般是污染较少、相对优质的杂排水,如厨房洗涤水、沐浴盥洗水等,将中水集中处理后,可回用于道路浇洒、绿化、消防用水,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4.现有中水回收处理的一般做法为,居民生活区的中水经长距离管道传输,统一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利用,但是,由于污水处理厂一般位于城市郊区,中水需要长距离输送才能到达污水处理厂,净化处理后的再生水又要经长距离输送才能回到城市中用于道路浇洒、绿化、消防用水,不利于环保节能。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出一种带有中水回用功能的管廊,能够将管廊附近生活区收集到的中水进行及时处理,既可以最大化挖掘管廊功能,又完美符合循环用水的环保理念。
6.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带有中水回用功能的管廊,其中,所述带有中水回用功能的管廊包括管廊本体、中水管道、再生水管道和中水处理设备,所述中水管道、所述再生水管道和所述中水处理设备均设置在所述管廊本体内,且所述中水管道、所述中水处理设备和所述再生水管道顺序连接。
7.如上所述的带有中水回用功能的管廊,其中,所述管廊本体底部设置有集水坑,所述中水处理设备安装于所述集水坑内。
8.如上所述的带有中水回用功能的管廊,其中,所述中水处理设备包括顺利连接的预处理装置、过滤装置和消毒装置,所述集水坑包括依次设置第一集水坑、第二集水坑和第三集水坑,所述预处理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水坑内,所述过滤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集水坑内,所述消毒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三集水坑内。
9.如上所述的带有中水回用功能的管廊,其中,所述预处理装置包括调节池和预处理池,所述调节池和所述预处理池之间以格栅隔开,所述调节池内设有第一潜水泵,所述第一潜水泵通过止回阀与所述中水管道相连通,所述预处理池内设有第二潜水泵,所述第二潜水泵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过滤装置相连通。
10.如上所述的带有中水回用功能的管廊,其中,所述预处理池底部设置有两个沉泥斗。
11.如上所述的带有中水回用功能的管廊,其中,所述过滤装置包括顺序连接的膜滤机、吸附罐和增压泵,所述膜滤机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预处理装置相连通,所述增压泵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消毒装置相连通。
12.如上所述的带有中水回用功能的管廊,其中,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吸附罐相连通,所述溢流管的另一端通过止回阀与所述消毒装置相连通。
13.如上所述的带有中水回用功能的管廊,其中,所述消毒装置包括消毒池和第三潜水泵,所述消毒池设置于所述第三集水坑内,所述第三潜水泵设置在所述消毒池内,所述消毒池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过滤装置相连通,所述第三潜水泵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再生水管道相连通,所述消毒池内设置有多个紫外线消毒灯。
14.如上所述的带有中水回用功能的管廊,其中,所述第一集水坑的顶端、所述第二集水坑的顶端和所述第三集水坑的顶端分别盖设有除臭盖板。
15.如上所述的带有中水回用功能的管廊,其中,所述第一集水坑的内壁、所述第二集水坑的内壁和所述第三集水坑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防水涂层。
16.本发明提出的带有中水回用功能的管廊具有如下技术特点和技术效果:
17.本发明提出的带有中水回用功能的管廊其在管廊本体内部设置有中水处理设备,利用中水管道将附近生活区收集到的中水输送到中水处理设备中进行及时的处理,再将处理后生成的再生水利用再生水管道提升输送至地面的道路绿化带内,用于浇洒道路、植物绿化、景观用水,实用性强,既可以最大化挖掘管廊功能,又完美符合循环用水的环保理念。
附图说明
18.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发明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发明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发明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发明。
19.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带有中水回用功能的管廊的工作示意图图;
20.图2为本发明中带有中水回用功能的管廊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中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中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中消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00、管廊
ꢀꢀꢀꢀꢀꢀꢀꢀꢀꢀꢀꢀꢀꢀꢀꢀꢀꢀꢀ
10、管廊本体;
26.11、第一集水坑;
ꢀꢀꢀꢀꢀꢀꢀꢀꢀꢀꢀꢀꢀ
12、第二集水坑;
27.13、第三集水坑;
ꢀꢀꢀꢀꢀꢀꢀꢀꢀꢀꢀꢀꢀ
14、除臭盖板;
28.20、中水管道;
ꢀꢀꢀꢀꢀꢀꢀꢀꢀꢀꢀꢀꢀꢀꢀ
30、再生水管道;
29.40、中水处理设备;
ꢀꢀꢀꢀꢀꢀꢀꢀꢀꢀꢀ
41、预处理装置;
30.411、调节池;
ꢀꢀꢀꢀꢀꢀꢀꢀꢀꢀꢀꢀꢀꢀꢀꢀ
412、预处理池;
31.413、格栅;
ꢀꢀꢀꢀꢀꢀꢀꢀꢀꢀꢀꢀꢀꢀꢀꢀꢀꢀ
414、第一潜水泵;
32.415、止回阀;
ꢀꢀꢀꢀꢀꢀꢀꢀꢀꢀꢀꢀꢀꢀꢀꢀ
416、第二潜水泵;
33.417、沉泥斗;
ꢀꢀꢀꢀꢀꢀꢀꢀꢀꢀꢀꢀꢀꢀꢀꢀ
42、过滤装置;
34.421、膜滤机;
ꢀꢀꢀꢀꢀꢀꢀꢀꢀꢀꢀꢀꢀꢀꢀꢀ
422、吸附罐;
35.423、增压泵;
ꢀꢀꢀꢀꢀꢀꢀꢀꢀꢀꢀꢀꢀꢀꢀꢀ
424、溢流管;
36.425、止回阀;
ꢀꢀꢀꢀꢀꢀꢀꢀꢀꢀꢀꢀꢀꢀꢀꢀ
43、消毒装置;
37.431、消毒池;
ꢀꢀꢀꢀꢀꢀꢀꢀꢀꢀꢀꢀꢀꢀꢀꢀ
432、第三潜水泵;
38.433、紫外线消毒灯。
具体实施方式
39.结合附图和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发明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4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存在居中元件。
41.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出的带有中水回用功能的管廊100包括管廊本体10、中水管道20、再生水管道30和中水处理设备40,中水管道20、再生水管道30和中水处理设备40均设置在管廊本体10内,且中水管道20、中水处理设备40和再生水管道30顺序串联。
42.本发明提出的带有中水回用功能的管廊100其在管廊本体10内部设置有中水处理设备40,利用中水管道20将附近生活区收集到的中水输送到中水处理设备40中进行及时的处理,再将处理后生成的再生水利用再生水管道30提升输送至地面再生水管线的道路绿化带内,用于浇洒道路、植物绿化、景观用水,实用性强,既可以最大化挖掘管廊功能,又完美符合循环用水的环保理念。
43.在本发明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管廊本体10底部设置有集水坑,中水处理设备40安装在集水坑内,进而节省管廊本体10的内部空间,同时,集水坑还能用于收集、排除管廊本体10内部的结构渗漏水、管道检修放空水等积水。
44.在该实施方式一个可选的例子中,中水处理设备40包括顺利连接的预处理装置41、过滤装置42和消毒装置43,集水坑包括依次设置第一集水坑11、第二集水坑12和第三集水坑13,预处理装置41设置于第一集水坑11内,过滤装置42设置于第二集水坑12内,消毒装置43设置于第三集水坑13内。预处理装置41用于清除待处理中水内颗粒较大的杂物,过滤装置42用于清除中水中较小的颗粒杂质,消毒装置43对中水进行灭菌消毒,由消毒装置43消毒后的水已达到绿化、景观等用水的水质标准,可称之为再生水。
45.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预处理装置41包括调节池411和预处理池412,调节池411和预处理池412之间以格栅413隔开,调节池411内设有第一潜水泵414,第一潜水泵414通过止回阀415与中水管道20相连通,预处理池412内设有第二潜水泵416,第二潜水泵416通过连接管道与过滤装置42相连通。中水管道20内的中水先流入调节池411中,调节池411可以有效调节待处理的中水流量,降低水力负荷变化系数,调节池内的中水流经格栅413进入预处理池412,格栅413可以清除待处理中水内颗粒较大的杂物,待处理中水在预处理池412中静置沉淀,沉淀物落入预处理池412底部,经过预处理后的中水经过第二潜水泵416流入第二
集水坑12中的过滤装置42中。当格栅413拥堵或者第二潜水泵416发生故障,调节池411中的水位将升高,升高到第一潜水泵414的启动水位时,第一潜水泵414就会自动启动,把调节池411中多余的中水输送到原中水管道20中(中水管道20输送中水向下游)。
46.进一步的,预处理池412底部设置有两个沉泥斗417,沉淀物下沉后进入沉泥斗417中,便于后续的清理和维护。
47.进一步的,第一潜水泵414和第二潜水泵416自动启闭式,当调节池411和预处理池412内的水位达到预设的启动水位时,第一潜水泵414和第二潜水泵416能够分别启动。
48.进一步的,格栅413可以选择细格栅,进一步加强对中水中大颗粒物质的清除。
49.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过滤装置42包括顺序连接的膜滤机421、吸附罐422和增压泵423,膜滤机421通过连接管道与预处理装置41相连通,增压泵423通过连接管道与消毒装置43相连通。
50.进一步的,膜滤机421内设置有超滤膜或微滤膜,用于截流水中大分子有机物、微粒和细菌。
51.优选的,吸附罐422内有上至下顺序填充有石英砂和活性炭。石英砂用于截除中水中较小的颗粒杂质,活性炭能够去除中水中的臭味,经吸附罐422处理完成的水质已基本达到再生利用的标准,
52.优选的,过滤装置42还包括溢流管424,溢流管424的一端与吸附罐422相连通,溢流管424的另一端通过止回阀425与消毒装置43相连通。当吸附罐422内水压过大或吸附罐422和消毒装置43之间的连接管道发生堵塞时,吸附罐422内的水可以经溢流管424流至消毒装置43,避免吸附罐422内的水流溢出,同时,止回阀425能够防止消毒装置内的水反流回吸附罐422。
53.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消毒装置43包括消毒池431和第三潜水泵432,消毒池431设置于第三集水坑13内,第三潜水泵432设置在消毒池431内,消毒池431通过连接管道与过滤装置42相连通,第三潜水泵432通过连接管道与再生水管道30相连通,消毒池431内设置有多个紫外线消毒灯433。紫外线消毒灯433对消毒池内的水进行灭菌消毒,经紫外线消毒后的水已达到绿化、景观等用水的水质标准,可称之为再生水,第三潜水泵432将再生水提升到道路绿化带内,用于道路浇洒、植物绿化、景观用水、消防用水等。
54.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第一集水坑11、第二集水坑12和第三集水坑13上分别盖设有除臭盖板14,第一集水坑11、第二集水坑12和第三集水坑13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防水涂层(图中未示出),除臭盖板14用于防止中水处理过程中的臭气进入集水坑上方,作业人员的活动区域;防水涂层用于防止中水处理设备40出现漏水等意外事故时,中水泄漏至管廊100之外的区域,避免环境污染。
55.进一步的,除臭盖板14为铸钢盖板,且在除臭盖板14内填充活性炭除臭包。
56.在本发明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中水处理设备40的用电来自于管廊本体10内部设置的电柜。
57.进一步的,预处理装置41、过滤装置42和消毒装置43均与电柜电连接。
58.在本发明一个可选的例子中,再生水管道30与位于道路绿化带内的地面再生水管线相连接,地面再生水管线的接口200位于道路绿化带内,该接口200暂时封堵,待需要时,可接出用于道路浇洒、植物绿化、景观用水、消防用水等。
59.请参考图1至图5,现结合一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提出的带有中水回用功能的管廊100的具体工作过程:
60.带有中水回用功能的管廊100附近居民区的中水排入中水管道20,中水管道20纳入管廊中,中水管道20内的中水流入调节池411中,调节池411可以有效调节待处理的中水流量,降低水力负荷变化系数,调节池411内的中水流经格栅413进入预处理池412,格栅413可以清除待处理中水内颗粒较大的杂物,待处理中水在预处理池中静置沉淀,沉淀物进入沉泥斗417中,经过预处理后的中水经过第二潜水泵416流入第二集水坑12中的膜滤机421。当格栅413拥堵或者第二潜水泵416发生故障,调节池411中的水位将升高,升高到第一潜水泵414的启动水位时,第一潜水泵414就会自动启动,把调节池411中多余的中水输送到原中水管道20中,中水管道20输送中水向下游即可。
61.预处理后的中水通过膜滤机421中的超滤或微滤膜,截流水中大分子有机物、微粒和细菌,膜滤机421出水进入吸附罐422,石英砂截除中水中较小的颗粒杂质,再经过活性炭除臭除味后,吸附罐422的出水水质已基本达到再生利用的标准,吸附罐422出水通过增压泵423流入消毒池431。
62.中水流经消毒池431前端若干排列的紫外线消毒灯433,达到灭菌消毒的作用,消毒池431后端的水已达到绿化、景观等用水的水质标准,可称之为再生水,消毒池431后端的第三潜水泵432将再生水经再生水管道30提升到道路绿化带内,不需要时暂时设盲堵封口,待需要时,可接出用于道路浇洒、植物绿化、景观用水、消防用水等。
63.针对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详细解释,其目的仅在于对本发明进行解释,以便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是,这些描述不能以任何理由解释成是对本发明的限制,特别是,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各个特征也可以相互任意组合,从而组成其他实施方式,除了有明确相反的描述,这些特征应被理解为能够应用于任何一个实施方式中,而并不仅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