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2022-06-05 16:19: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2.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不仅满足多种业务需求,还提供更广的业务覆盖。卫星以其通信距离远、覆盖范围广、组网灵活、不受地理环境条件限制以及不受地面设备条件限制等特点,为地面的终端设备提供广域覆盖的通信服务。因此,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在无线通信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同一小区中不同终端设备因所处位置不同,从而与卫星之间的单向传输时延也不同,使得所述不同终端设备在所述卫星通信时互相干扰。并且在目前非地面网络(non-terrestrial network,ntn)中,卫星(也可以理解为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单向传输时延至少在66.7us至120ms,显然该传输时延无法满足第五代无线接入网络——新空口(new radio,nr)网络中终端设备初始接入通信系统能够指示的最大时延。
4.现有上行同步技术中通过卫星向其波束覆盖范围内的终端设备传输公共时延信息,以解决上述问题。然而,卫星向其波束覆盖范围内的终端设备传输公共时延信息时,往往会存在一些风险,导致终端设备不能正确的接收该公共时延信息,从而无法准确接入卫星进行通信。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用于保证ntn系统中公共时延信息传输的准确性,使得第二通信装置准确接入卫星进行通信。
6.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和第一公共时延信息,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波束覆盖范围内的第二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之间传输的最小公共时延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加扰信息,对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通过所述目标信道发送所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
7.通过该设计,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根据该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确定加扰信息,使用该加扰信息对待发送的第一公共时延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第二时延信息,进而将所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通过该目标信道进行发送。该方案第一通信装置利用信道特征信息确定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信息,从而可以保证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一时延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受其它信道的干扰,使得第二通信装置通过该信道能够接收到准确的第一公共时延信息。
8.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获取所述波束的方向信息和/或多普勒信息,根据所述波束的方向信息和/或多普勒信息,确定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
9.通过该设计,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根据其波束的方向信息和/或多普勒信息,灵活且有效的确定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
10.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预设的扰码序列信息中包含的黄金gold序列,确定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信息,所述gold序列的初始值由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所在小区的标识信息确定的。
11.通过该设计,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根据已确定的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和第二通信装置所在小区的标识信息确定预设的扰码序列信息中包含的gold序列的初始值,进而根据所述gold序列确定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信息,该方案中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信息与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相关,以保证使用该加扰信息处理后的时延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易受到其它信道的干扰,且第二通信装置也可以根据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准确的获取该第一公共时延信息。
12.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设的扰码序列信息中包含的n位gold序列,n为正整数值;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gold序列,确定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包括m比特,m为大于0的整数值;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n位gold序列中确定m位gold序列,将所述m位gold序列作为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序列。
13.通过该设计,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包括的比特量,在gold序列中准确的选取相应的位数的加扰序列,从而可充分利用加扰序列,而不产生额外序列的浪费。
14.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预设的第一查询表,以及预设的第一序列公式,确定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信息。
15.通过该设计,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根据已确定的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通过预设的第一查询表和第一序列公式,确定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信息。从而可以保证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一公共时延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受其它信道的干扰,使得第二通信装置通过该目标信道能够准确的接收到该第一公共时延信息。
16.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预设的第一查询表,以及预设的第一序列公式,确定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包括的比特数量m,确定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序列需包含m位,m为正整数值;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序列需包含m位,确定预设的第一查询表长度为m;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一查询表中包含不同索引值与不同预设φ(m)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每个索引值对应m个不同的预设φ(m)值,m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值;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确定在所述预设的第一查询表中对应的索引值为i,i为正整数值;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预设的第一查询表中,确定所述索引值为i对应的m个不同的预设φ(m)值;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将所述索引值为i对应的m个不同的预设φ(m)值分别代入所述预设的第一序列公式中,计算得到m个序列值r(m),并将所述m个序列值r(m)作为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m位加扰序列;所述预设的第一序列公式满足以下:
17.r(m)=e
jφ(m)π/4
18.其中,j用于表示复数的指数形式中的虚数单位,r(m)表示第m个序列值。
19.通过该设计,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包括的比特量相等的对应位数的加扰序列,从而可充分利用加扰序列,而不产生额外序列的浪费。
20.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加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序列;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加扰信息,对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使用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序列对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进行加扰,得到所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
21.通过该设计,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可以通过加扰信息中包含的加扰序列,对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直接进行加扰,从而得第二公共时延信息,从而保证了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公共时延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22.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加扰信息,对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加扰信息和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得到数字签名,将所述数字签名和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作为所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或者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加扰信息和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得到数字签名,将所述数字签名和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作为所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
23.通过该设计,第一通信装置根据加扰信息,并结合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或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得到数字签名,将该数字签名与所述第一时延信息一起作为第二时延信息,并通过目标信道发送,该数字签名既可以指示第二时延信息的来源,同时第二通信装置在接收到第二时延信息时,利用该数字签名进行判断,以确保接收到的第二时延信息为该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进而可以获取到准确的第一时延信息。
24.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二通信装置通过目标信道接收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二公共时延信息,并确定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确定解扰信息;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根据所述解扰信息,对所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波束覆盖范围内的第二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之间传输的最小公共时延信息。
25.通过该设计,第二通信装置根据该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确定相应的解扰信息,使用该解扰信息对接收到的第二公共时延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第一时延信息。该方案第二通信装置根据与第一通信装置相同的目标信道的信道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的解扰信息,从而可以保证所述第二通信装置获取由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准确性。
26.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确定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装置通过所述目标信道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参考信号,对所述目标信道进行测量,得到所述目标信道的测量结果;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目标信道的测量结果,确定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
27.通过该设计,所述第二通信装置通过对传输第二公共时延信息的目标信道进行测量,灵活且有效的确定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
28.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的解扰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根据预设的扰码序列信息中包含的黄金gold序列,确定所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的解扰信息,所述gold序列的初始值由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所在小区的标识信息确定的。
29.通过该设计,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也根据已确定的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和第二通信装置所在小区的标识信息确定预设的扰码序列信息中包含的gold序列的初始值,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根据所述gold序列,可以确定准确的所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的解扰信息,进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根据该解扰信息,能够正确的对所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进行处理,以获取准确的第一公共时延信息。
30.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设的扰码序列信息中包含n位gold序列,n为正整数值;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根据预设的扰码序列信息中包含的gold序列,确定所述解扰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确定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包括m比特,m为正整数值;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n位gold序列中确定m位gold序列,将所述m位gold序列作为所述解扰序列。
31.通过该设计,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包括的比特量,在gold序列中准确的获取相应的位数的解扰序列,从而可充分利用解扰序列,而不产生额外序列的浪费。
32.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确定解扰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预设的第一查询表、预设的第一序列公式,确定所述解扰信息。
33.通过该设计,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根据已确定的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通过预设的第一查询表和第一序列公式,可以确定正确的解扰信息,进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根据该解扰信息,能够正确的对所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进行处理,以获取准确的第一公共时延信息。
34.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预设的第一查询表、预设的第一序列公式,确定所述解扰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包括的比特数量m,确定解扰序列需包含m位,m为正整数值;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根据所述解扰序列需包含m位,确定预设的第一查询表长度为m;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一查询表中包含不同索引值与不同预设φ(m)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每个索引值对应m个不同的预设φ(m)值,m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值;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确定在所述预设的第一查询表中对应的索引值为i,i为正整数值;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预设的第一查询表中,确定所述索引值为i对应的m个不同的预设φ(m)值;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将所述索引值为i对应的m个不同的预设φ(m)值分别代入所述预设的第一序列公式中,计算得到m个序列值r(m),并将所述m个序列值r(m)作为m位的解扰序列;所述预设的第一序列公式满足以下:
35.r(m)=e
jφ(m)π/4
36.其中,j用于表示复数的指数形式中的虚数单位,r(m)表示第m个序列值。
37.通过该设计,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根据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包括的比特量相等的对应位数的解扰序列,从而可充分利用解扰序列,而不产生额外序列的浪费。
38.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解扰信息包括解扰序列;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根据所述解扰信息,对所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使用所述解扰序列对所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进行解扰,得到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
39.通过该设计,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可以通过解扰信息中包含的解扰序列,对所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直接进行解扰,从而得到正确的第一公共时延信息。
40.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中包含时延信息和第一数字签名,所述解扰信息包括解扰序列;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根据所述解扰信息,对所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将所述解扰序列,作为所述时延信息的加扰序列;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根据所述时延信息和所述时延信息的加扰序列,生成第二数字签名;或者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和所述时延信息的加扰序列,生成第二数字签名;当所述第二数字签名与所述第一数字签名相同时,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确定所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中包含的时延信息为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
41.通过该设计,第二通信装置根据解扰信息,并结合第二公共时延信息中时延信息或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得到新的数字签名,将该新的数字签名与第二公共时延信息中的第一数字签名进行比较,以确定新的数字签名与第二公共时延信息中的第一数字签名是否一致,从而准确的确定第一公共时延信息为第二公共时延信息中的时延信息。
42.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信息传输装置,该装置可作为第一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上述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比如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
43.该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和第一公共时延信息,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波束覆盖范围内的第二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之间传输的最小公共时延信息;该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信息;根据所述加扰信息,对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
44.该通信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目标信道发送所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
45.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信息传输装置,该装置可作为第二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上述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比如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
46.该通信单元,用于通过目标信道接收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二公共时延信息,并确定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
47.该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确定解扰信息;还用于根据所述解扰信息,对所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波束覆盖范围内的第二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之间传输的最小公共时延信息。
48.第五方面,本技术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软件程序,该软件程序在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并执行时可实现第一方面或其中任意一种设
计提供的方法,或者可实现第二方面或其中任意一种设计提供的方法。
49.第六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上述第一方面或其中任一种设计提供的方法被执行,或者使得上述第二方面或其中任一种设计提供的方法被执行。
50.第七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第一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或者用于支持第二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
5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第二通信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52.第八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其中任一种设计提供的方法的第一通信装置,和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其中任一种设计提供的方法的第二通信装置,以及用于实现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之间进行通信的传输信道。
53.第九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输入/输出接口和逻辑电路,所述输入/输出接口,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其中任一种设计提供的方法的第一通信装置时,可以用于输出第一波束配置信息;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输入/输出接口还可以用于获取核心网网元发送的第二波束配置信息。所述逻辑电路,可以用于确定第一波束配置信息。
54.第十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输入/输出接口和逻辑电路。所述输入/输出接口,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其中任一种设计提供的方法的第二通信装置时,可以用于输入第一波束的配置信息;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输入/输出接口还可以用于输出随机接入请求。所述逻辑电路,可以用于根据第一波束配置信息确定第一波束的模式,以及可以用于根据第一波束模式与第二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55.上述第三方面至第十方面中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可以参照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设计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说明,这里不再重复赘述。
附图说明
56.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应用的一种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57.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与卫星基站传播时延的示意图;
58.图1c为本发明实施例应用的一种上行同步技术的示意图;
59.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60.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卫星信道的多普勒与波束方向的示意图;
61.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设的第一查询表的示意图;
62.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公共时延信息的示意图;
63.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成数字签名的示意图;
64.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65.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66.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6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68.以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69.1)、本技术实施例中涉及的第一通信装置,可以为网络设备,也可以为能够支持网络设备实现其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网络设备中。
70.其中,网络设备可以为非地面网络(non-terrestrial networ,ntn)中的非地面通信设备,所述非地面通信设备可以与地面设备(例如第二通信装置)进行通信,为所述地面设备提供广域覆盖通信服务。
71.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所述非地面通信设备,例如卫星,该卫星可以作为地面设备的接入点,类似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例如长期演进的网络(long term evolution,lte)/nr网络中的基站。卫星与第二通信装置可以通过无线信号进行通信,其涉及的通信协议可以为地面移动通信协议的任一种以及其变形协议,对此本技术不做具体的限定。
72.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涉及的第一通信装置(网络设备)也可以为地面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设备,例如接入设备。所述接入设备可以为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5g网络或者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基站,宽带网络业务网关(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bng),汇聚交换机或非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接入设备等,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可选的,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基站,例如: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接入点、下一代基站(gnodeb,gnb)、传输点(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tp)、移动交换中心以及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车辆外联(vehicle-to-everything,v2x)、机器到机器(machine-to-machine,m2m)通信中承担基站功能的设备等,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73.2)、本技术实施例中涉及的第二通信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也可以为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实现其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终端设备中。本技术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7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可以以终端设备为例描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用于实现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功能。
75.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可以简称为终端,也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终端设备是用户侧的一种用于接收或发射信号的实体,如手机ue。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terminal、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固定的或者移动的。本技术的实施例对终端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76.3)、本技术实施例中涉及的波束,可以为卫星设备的天线发射出来的电磁波在地球表面上形成的形状,就像手电筒的光束有一定的范围。例如全球波束、点形波束、赋形波束。且波束的形状由卫星设备的发射天线决定的。
77.4)、本技术实施例中涉及的加扰信息,可以为不同设备通信时所相互约定的加扰/加密信息,或者为不同设备通信时所涉及的特征信息确定的特定加扰/加密信息,主要用于对待传输的特定信号、信息,或数据等做加密或防干扰的处理,以防止传输发生失误,或被其它设备轻易获取并使用。例如,作为发送端的发送设备可以使用该特定的加扰信息,对待发送的信号、信息或数据进行加扰或加密的处理,以保证只有该发送设备对应的接收设备才能使用该信号、信息或数据。
78.本技术实施例中涉及的解扰信息,可以为不同设备通信时所相互约定的解扰/解密信息,或者为不同设备通信时所涉及的特征信息确定的特定解扰/解密信息。解扰信息与所述加扰信息相对应,主要用于对待传输的加密/加扰的特定信号、信息,或数据等做解扰/解密处理,以准确的获取解扰/解密后的特定信号、信息,或数据等。其中,解扰/解密与加扰/加密为互逆的操作。
79.5)、本技术实施例中涉及的多个,是指大于或等于两个。
80.另外,需要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81.请参考图1a,其为本技术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该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卫星基站与终端设备(例如同小区的终端设备1和终端设备2)通过无线信号通信,通信协议可以是地面移动通信协议的任一种以及其变形协议。卫星基站与地面站通过无线相连,该链路通常叫做馈电链路,提供数据回程。卫星基站通常形成多个波束,每个波束类似地面移动通信系统(例如lte/nr)中的小区/扇区。
82.在同一小区中包含多个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1和终端设备2,终端设备1与卫星基站之间的距离与终端设备2与卫星基站之间的距离不同,因此,终端设备1与卫星基站单向传输的时延和终端设备2与卫星基站单向传输的时延也不同,如图1b所示,终端设备1与卫星基站之间的距离和单向传输时延分别为1086km、3.62ms,终端设备2与卫星基站之间的距离和单向传输时延分别为1308km、4.4ms,因此,终端设备1和终端设备2分别与所述卫星基站通信时将互相产生干扰。并且在目前非地面网络ntn中,卫星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单向传输时延至少在66.7us至120ms,显然该传输时延无法满足现有nr网络中终端设备初始接入通信系统能够指示的最大时延。
83.在现有技术中,通过上行同步技术使得终端设备1到达卫星基站的时延和终端设备2到达卫星基站的时延几乎相同。在上行同步技术中,将卫星基站同一波束范围内的终端设备与该卫星基站之间的单向传输时延主要分为公共时延和差分时延,如图1c所示,其中,公共时延为该波束覆盖范围内终端设备与所述卫星基站之间传输的最小公共时延,差分时延大小则取决于终端设备自身实际所处的位置。因此,每个终端设备可根据接收到的公共时延信息,确定公共时延,并将总的传输时延减去接收到的公共时延,得到差分时延,进而终端设备在向卫星基站发送请求接入的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 access preamble,ra preamble)时,可以根据自身的差分时延进行预补偿,以保证接入该卫星基站实现通信。
84.然而,现有技术中当卫星基站向其波束覆盖范围内的终端设备传输公共时延信息
时,往往会存在一些风险,导致终端设备不能接收到正确的公共时延信息,进而导致终端设备无法准确接入卫星进行通信。例如,出现伪卫星向合法卫星的波束覆盖范围内的终端设备传输相同下行同步序列,以及包含错误公共时延信息的系统信息时,从而导致合法卫星的波束覆盖范围内的终端设备无法准确接入合法卫星进行通信。
85.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不限于卫星和终端设备之间传输公共时延信息,还可以为其它的广播信息等,本技术不做具体限定。另外,本技术还可以为其它非地面网络的通信装置或地面网络的通信装置与地面的终端设备之间传输信息时,存在传输信息安全性较低,而导致所述终端设备无法接收到正确的信息的问题。
86.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该方法中,第一通信装置先确定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和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然后,根据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信息;其次,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加扰信息,对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最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通过所述目标信道发送所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第二通信装置通过所述目标信道接收该第二公共时延信息之后,对所述目标信道进行测量,得到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然后根据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确定解扰信息,进而根据所述解扰信息,对所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该方案中,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均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信道特征信息,确定对应的加扰信息和解扰信息,既可以保证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传输的安全性,也可以保证第二通信装置接收到正确的第一公共时延信息,以准确接入该第一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87.请参考图2,其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的实施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图1a-1b所示的通信系统,当然也可应用于除此之外的非地面通信系统或地面通信系统,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参阅图2所示,该方法可包括如下处理流程。
88.s201: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和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第一公共时延信息为第一通信装置的波束覆盖范围内的第二通信装置与该第一通信装置之间传输的最小公共时延信息。
89.可选的,第一通信装置可以为非地面网络中的通信设备,其功能类似于地面网络中的基站,以卫星为例,第二通信装置以终端设备为例。卫星可以与其波束范围内的已接入终端设备进行通信。
9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且不限于以下方式:
91.第一通信装置获取其波束的方向信息和/或多普勒信息,根据波束的方向信息和/或多普勒信息,确定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
92.需要注意的是,多普勒的变化趋势与卫星和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位置相关,因此,当存在伪卫星,则伪卫星与第二通信装置的多普勒数值和变化值,与合法卫星与第二通信装置的多普勒数值和变化值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卫星通信网络可以根据多普勒的信息,确定卫星与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信道特征信息。
93.示例性的,以卫星作为第一通信装置,根据图3所示以及公式一,可知卫星信道的多普勒与波束方向、卫星所在的轨迹存在对应关系,因此,当确定多普勒信息时,即可确定波束的方向信息。反之当确定波束的方向信息时,即可确定多普勒信息。
94.多普勒频移式中fc表示载波频率。vd指卫星指向地面终端的速度,c表示光速。
[0095][0096]
其中,re=6356.75km,表示地球半径;μ=398601.58x109m3/s2,表示开普勒常数,θ表示仰角,l
t
表示终端维度。h表示卫星距离地表的高度。
[0097]
具体的,第二通信装置接入卫星移动网络时,已知卫星的轨迹信息,该轨迹信息包含轨道高度与轨迹。卫星已知波束方向,对波束方向角或者多普勒进行n比特量化作为信道特征信息,也可以是最简单的划分,例如,对0~99度方向角划分8个区域,每12度为一个区域,共输出3比特信道特征信息。因此,可以将该3比特信道特征信息作为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
[0098]
s202: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确定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信息。
[0099]
在执行步骤s202时,本技术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种实施方式实现(但不限于以下两种实施方式):
[0100]
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通信装置根据预设的扰码序列信息中包含的黄金gold序列,确定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信息,所述gold序列的初始值由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所在小区的标识信息确定的。
[0101]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预设的扰码序列信息可以为5g标准中采用的加扰序列信息,该5g标准中采用的加扰序列信息中可以包含gold序列,还可以包含其他的序列,以用于实现信息或数据的加扰/加密处理,本技术不做具体限定。
[0102]
其中,gold序列生成方式可参考3gpp ts38.211 5.2.1pseudo-random sequence generation。其中,该gold序列的初始值满足公式:c_int=n_id^cell v,其中,n表示获取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量为n比特,id表示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所在小区的标识,v表示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因此,将n比特的目标信道特征信息v和小区的标识输入到该公式,即可确定gold序列的初始值。
[0103]
具体的,预设的扰码序列信息中包含n位gold序列,n为正整数值,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第一公共时延信息包括m比特,m为正整数值;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在n位gold序列中确定m位gold序列,将该m位gold序列作为该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序列。
[0104]
当上述的m值小于n值,即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序列位数大于gold序列的位数时,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在该n位gold序列中,任意选取m位gold序列,将该m位gold序列作为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序列。
[0105]
当上述的m值等于n值时,即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序列位数等于gold序列的位数时,第一通信装置将该n位gold序列作为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序列。
[0106]
当上述的m值大于n值时,即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序列位数小于gold序列的位数时,第一通信装置将该n位gold序列作为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部分加扰序列,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剩余的部分加扰序列可以复用该n位gold序列。
[0107]
例如,当m-n的值小于n值,即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剩余的部分加扰序列的位数小于gold序列的位数时,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再从该n位gold序列中,任意选取m-n位的gold序列,将m-n位的gold序列作为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剩余的部分加扰序列。
[0108]
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通信装置先根据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确定在预设的第一查询表中对应的信息;然后,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预设的第一查询表中对应的信息和预设的第一序列公式,确定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信息。
[0109]
具体的,第一步骤:第一通信装置先根据第一公共时延信息包括的比特数量m,确定该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序列需包含m位,m为正整数值。
[0110]
第二步骤: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序列需包含m位,确定预设的第一查询表长度为m;其中,预设的第一查询表中包含不同索引值与不同预设φ(m)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每个索引值对应m个不同的预设φ(m)值,m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值。
[0111]
第三步骤,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序列需包含m位时,可以在现有的5g标准中采用的查询样表中,选取前m列,将该前m列的查询样表作为预设的第一查询表。
[0112]
第四步骤: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确定在预设的第一查询表中对应的索引值为i,i为正整数值;第一通信装置进一步在预设的第一查询表中,确定索引值为i对应的m个不同的预设φ(m)值。
[0113]
具体的,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确定在预设的第一查询表中对应的索引值,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
[0114]
第一种方式:第一通信装置根据可以根据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与预设的第一查询表中索引值的映射关系s(v,i),确定对应的索引值,其中,v表示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的量化值,i表示对于的索引值。
[0115]
第二种方式:已知函数公式f(v),其中,函数公式的计算输入值为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量化值v,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将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量化值v代入该函数公式f(v)中,计算得到输出值,将该输出值作为预设的第一查询表中对应的索引值。
[0116]
第五步骤:第一通信装置将所述索引值为i对应的m个不同的预设φ(m)值分别代入所述预设的第一序列公式中,计算得到m个序列值r(m),并将该m个序列值r(m)作为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m位加扰序列。
[0117]
示例性的,本技术可以通过3gpp ts38.2115.2.2low-papr sequence generation生成m位加扰序列,具体序列可由预设的第一序列公式计算得到。具体地,预设的第一序列公式可以满足以下公式要求:
[0118]
r(m)=e
jφ(m)π/4
[0119]
公式二
[0120]
其中,j用于表示复数的指数形式中的虚数单位,r(m)表示第m个序列值。
[0121]
例如,当m=18时,确定预设的第一查询表包括18列,如图4所示,当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根据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确定索引值为5时,通过图4中所示的预设的第一查询表,确
定索引值序号为5所对应的一行18个φ(m)值,将该18个φ(m)值分别代入上述公式二中,得到18个序列值,进而将该18个序列值作为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序列。
[0122]
s203:第一通信装置根据加扰信息,对第一公共时延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
[0123]
在执行步骤s203时,本技术可以通过以下两种实施方式实现(但不限于以下两种实施方式):
[0124]
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通信装置使用加扰信息中包含的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序列,对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直接进行加扰,得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
[0125]
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通信装置根据加扰信息和第一公共时延信息,得到数字签名,将该数字签名和第一公共时延信息作为第二公共时延信息;或者第一通信装置根据加扰信息和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得到数字签名,将该数字签名和第一公共时延信息作为第二公共时延信息。如图5a所示,第二公共时延信息包括第一公共时延信息和数字签名。
[0126]
针对第二种实施方式,如图5b所示,第一通信装置中可以包括一个数字签名生成模块,将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和第一公共时延信息输入该模块,即可得到相应的数字签名。
[0127]
具体的,第一通信装置具体如何根据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和第一个公共时延信息,确定数字签名,可以通过以下两个示例实现(可不限于以下两个示例):
[0128]
第一示例: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序列为m位,m为正整数值,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用x表示。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一公共时延信息x和预设的第一截断公式,确定在m位加扰序列中的截断位置ts(ts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值),在m位的加扰序列中的第ts位开始截断,获取m位的加扰序列中从第一位至第ts位之间的l位加扰序列,且l位加扰序列包括第一位加扰序列和第ts位加扰序列,将该l位加扰序列作为数字签名。预设的第一截断公式满足:ts=x modm。
[0129]
例如,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序列位数m=5,即第1位、第2位、第3位、第4位、第5位,每位都对应一个加扰序列。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一公共时延信息和预设的第一截断公式,计算得到ts=3,即在5位加扰序列中的截断位置为第3位。第一通信装置从第3位加扰序列开始截断,获取第1位、第2位、第3位对应的3个加扰序列,并将该3个加扰序列作为数字签名。
[0130]
另外,第一通信装置根据加扰信息和第一公共时延信息,得到数字签名时,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0131]
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第一公共时延信息包括m比特,m为正整数值,可以表示为d(0),...d(m-1)。第一通信装置确定加扰信息包含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序列为m位,即表示为r(0),...,r(m-1)。第一通信装置通过预设的第一生成公式,计算得到m位生成序列,并从m位生成序列中任意选取l位作为数字签名。其中,预设的第一生成公式满足:s(m)=(r(m) d(m))mod 2。m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值。
[0132]
例如,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第一公共时延信息包括5比特,可以表示为d(1),d(2),d(3),d(4),d(5);加扰信息包含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5位加扰序列分别表示为r(1),r(2),r(3),r(4),r(5),通过预设的第一生成公式,计算得到5位生成序列分别为s(1),s(2),s(3),s(4),s(5)。第一通信装置在生成序列中任意选择l位生成序列作为数字签名(l为小于或等于5的正整数)。其中,l具体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0133]
第二示例:第一通信装置确定加扰信息包含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序列为m位,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用v表示。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v和预设的第二截断公式,确定在m位加扰序列中的截断位置ts(ts小于或等于m值),对m位的加扰序列在第ts位开始截断,获取m位的加扰序列中从第一位至第ts位之间的l位加扰序列,且l位加扰序列包括第一位加扰序列和第ts位加扰序列,将该l位加扰序列作为数字签名。预设的第二截断公式满足:ts=v modm。
[0134]
例如,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序列位数m=6,即第1位、第2位、第3位、第4位、第5位、第6位,每位都对应一个加扰序列。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和预设的第一截断公式,计算得到ts=2,即在5位加扰序列中的截断位置为第2位。第一通信装置从第2位加扰序列开始截断,获取第1位和第2位对应的2个加扰序列,将该2个加扰序列作为签名数字。
[0135]
s204:第一通信装置通过目标信道发送第二公共时延信息,第二通信装置通过目标信道接收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二公共时延信息,并确定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
[0136]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通信装置确定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0137]
第二通信装置通过目标信道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参考信号,例如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或者上行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等,对该目标信道进行测量,得到该目标信道的测量结果;第二通信装置根据目标信道的测量结果,确定该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例如第二通信装置可以将目标信道的测量结果作为该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
[0138]
可选的,第二通信装置还可以通过监听下行导频,例如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辅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估计频偏,从而估计目标信道的特征,进而确定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
[0139]
需要注意的是,第二通信装置确定的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与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的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主要为不同装置或设备确定同一信道的特征信息,第二通信装置确定的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和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的特征信息中包含的数据越接近,则第二通信装置确定解扰信息的准确性越高。
[0140]
s205:第二通信装置根据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确定解扰信息。
[0141]
第二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确定解扰信息,可以通过以下两种实施方式实现(但不限于以下两种实施方式),具体可参考步骤s202。
[0142]
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根据预设的扰码序列信息中包含的黄金gold序列,确定解扰信息,gold序列的初始值由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和第二通信装置所在小区的标识信息确定的。具体的,可参考步骤s202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确定加扰信息的过程,这里不再具体赘述。
[0143]
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第二通信装置根据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预设的第一查询表、预设的第一序列公式,确定解扰信息。具体的,可参考步骤s202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确定加扰信息的过程,这里不再具体赘述。
[0144]
s206:第二通信装置根据解扰信息,对第二公共时延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该第一公共时延信息为第一通信装置的波束覆盖范围内的第二通信装置与第一
通信装置之间传输的最小公共时延信息。
[0145]
第二通信装置接收的所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可能存在两种情况:
[0146]
第一种情况,第二公共时延信息是由第一通信装置根据加扰信息直接对第一公共时延信息进行加扰得到的,此时,解扰信息包括解扰序列,第二通信装置可以使用该解扰序列对第二公共时延信息直接进行解扰,得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
[0147]
第二种情况,第二公共时延信息中包含时延信息和第一数字签名,此时,解扰信息包括解扰序列,第二通信装置首先将该解扰序列作为第二公共时延信息中包含的时延信息的加扰序列;然后,第二通信装置根据第二公共时延信息中包含的时延信息和该时延信息的加扰序列,生成第二数字签名;或者第二通信装置根据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和该时延信息的加扰序列,生成第二数字签名;其中,第二通信装置生成第二数字签名的方式,具体可参考上述s203步骤中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时延信息和加扰序列得到数字签名的过程,这里不再赘述。
[0148]
最后,第二通信装置将生成的第二数字签名与第二公共时延信息中包含的第一数字签名进行比较,当第二数字签名与第一数字签名相同时,第二通信装置确定第二公共时延信息中包含的时延信息为第一公共时延信息。当第二数字签名与第一数字签名不相同时,第二通信装置确定第二公共时延信息中包含的时延信息为非正确的第一公共时延信息,不被第二通信装置使用。
[0149]
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中,第一通信装置先确定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和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然后,根据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确定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信息;其次,第一通信装置根据加扰信息,对第一公共时延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最后,第一通信装置通过目标信道发送第二公共时延信息。第二通信装置通过目标信道接收该第二公共时延信息之后,对目标信道进行测量,得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然后根据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确定解扰信息,进而根据该解扰信息,对第二公共时延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该方案中,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均根据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信道特征信息,确定对应的加扰信息和解扰信息,既可以保证第一公共时延信息传输的安全性,也可以保证第二通信装置接收到正确的第一公共时延信息,以准确接入该第一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0150]
基于同一技术构思,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息传输装置,具有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或第二通信装置的行为功能。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操作/步骤/动作所一一对应的模块或单元,该模块或单元可以是硬件电路,也可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电路结合软件实现。该装置可以具有如图6所示的结构。
[0151]
如图6所示,该装置600可包括通信单元601以及处理单元602,下面对各单元进行具体的介绍。
[0152]
当所述信息传输装置为第一通信装置时,处理单元602可以用于确定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和第一公共时延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波束覆盖范围内的第二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之间传输的最小公共时延信息;然后处理单元602可以根据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信息;进一步的根据所述加扰信息,对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通信单元601可以用于通过所述目标信道发送所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
[0153]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602,在确定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时,具体可以通过所述通信单元601获取所述波束的方向信息和/或多普勒信息,再根据所述波束的方向信息和/或多普勒信息,从而可以确定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
[0154]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602,在根据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信息时,具体可以根据预设的扰码序列信息中包含的黄金gold序列,确定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信息,其中,所述gold序列的初始值可以由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所在小区的标识信息确定的。
[0155]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设的扰码序列信息中包含的n位gold序列,n为正整数值;所述处理单元602,在根据所述gold序列,确定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信息时,具体可以先确定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包括m比特,m为正整数值;再从所述n位gold序列中确定m位gold序列,进而将该m位gold序列作为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序列。
[0156]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602,在根据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信息时,具体可以根据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预设的第一查询表,以及预设的第一序列公式,确定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信息。
[0157]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602,在根据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预设的第一查询表,以及预设的第一序列公式,确定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信息时,具体可以先根据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包括的比特数量m,从而确定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序列需包含m位,m为正整数值;然后根据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序列需包含m位,确定预设的第一查询表长度为m;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一查询表中包含不同索引值与不同预设φ(m)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每个索引值对应m个不同的预设φ(m)值,m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值;其次再根据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确定在所述预设的第一查询表中对应的索引值为i,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值;在所述预设的第一查询表中,确定所述索引值为i对应的m个不同的预设φ(m)值;最后,将所述索引值为i对应的m个不同的预设φ(m)值分别代入所述预设的第一序列公式中,计算得到m个序列值r(m),并将所述m个序列值r(m)作为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m位加扰序列;
[0158]
所述预设的第一序列公式可以满足以下:
[0159]
r(m)=e
jφ(m)π/4
[0160]
其中,j用于表示复数的指数形式中的虚数单位,r(m)表示第m个序列值。
[0161]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加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序列时,所述处理单元602在根据所述加扰信息,对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时,具体可以使用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的加扰序列对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进行加扰,得到所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
[0162]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602在根据所述加扰信息,对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时,具体可以根据所述加扰信息和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得到数字签名,再将所述数字签名和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作为所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或者还可以根据所述加扰信息和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得到数字签名,再将所述数字签名和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作为所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
[0163]
当所述信息传输装置为第二通信装置时,通信单元601,用于通过目标信道接收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二公共时延信息,并确定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
[0164]
处理单元602,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确定解扰信息;然后根据所述解扰信息,对所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可以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波束覆盖范围内的第二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之间传输的最小公共时延信息。
[0165]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602,在确定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时,具体可以通过所述目标信道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参考信号,然后对所述目标信道进行测量,从而可以得到所述目标信道的测量结果;进一步再根据所述目标信道的测量结果,以确定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
[0166]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602,在根据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的解扰信息时,具体可以先根据预设的扰码序列信息中包含的黄金gold序列,确定所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的解扰信息,其中,所述gold序列的初始值可以由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所在小区的标识信息确定的。
[0167]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设的扰码序列信息中包含n位gold序列,n为正整数值;所述处理单元602,在根据预设的扰码序列信息中包含的gold序列,确定所述解扰信息时,具体可以先确定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包括m比特,m为正整数值;然后在所述n位gold序列中确定m位gold序列,进而将所述m位gold序列作为所述解扰序列。
[0168]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602,在根据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确定解扰信息时,具体可以根据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预设的第一查询表、预设的第一序列公式,确定所述解扰信息。
[0169]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602,在根据所述预设的第一查询表中对应的信息和预设的第一序列公式,确定所述解扰信息时,具体可以先根据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包括的比特数量m,确定所述解扰序列需包含m位;所述m为大于0的整数值;从而可以根据所述解扰序列需包含m位,确定预设的第一查询表长度为m;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一查询表中包含不同索引值与不同预设φ(m)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每个索引值对应m个不同的预设φ(m)值,m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值;进一步可以根据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确定在所述预设的第一查询表中对应的索引值为i,i为正整数值;在所述预设的第一查询表中,确定所述索引值为i对应的m个不同的预设φ(m)值;最后将所述索引值为i对应的m个不同的预设φ(m)值分别代入所述预设的第一序列公式中,从而计算得到m个序列值r(m),并将所述m个序列值r(m)作为m位解扰序列;
[0170]
所述预设的第一序列公式可以满足以下:
[0171]
r(m)=e
jφ(m)π/4
[0172]
其中,j用于表示复数的指数形式中的虚数单位,r(m)表示第m个序列值。
[0173]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解扰信息包括解扰序列;
[0174]
所述处理单元602,在根据所述解扰信息,对所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时,具体可以使用所述解扰序列对所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进行解扰,得到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
[0175]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中包含时延信息和第一数字签名,所述解扰信息包括的解扰序列;所述处理单元602在根据所述解扰信息,对所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时,具体可以先将所述解扰序列,作为所述时延信息
的加扰序列;然后可以根据所述时延信息和所述时延信息的加扰序列,生成第二数字签名;或者还可以根据所述目标信道的特征信息和所述时延信息的加扰序列,生成第二数字签名;当所述第二数字签名与所述第一数字签名相同时,则可以确定所述第二公共时延信息中包含的时延信息为所述第一公共时延信息。
[0176]
此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息传输设备,该设备可以具有如图7所示的结构,且具有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或第二通信装置的行为功能。如图7所示的信息传输设备7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02,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702用于与存储器703耦合(本技术实施例存储器703可以不限于这种耦合形式,还可以为其它形式存在,例如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702分开设置,或者置于为该装置700以外),读取并执行存储器703中的指令以实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第一通信装置或第二通信装置涉及的步骤。可选的,该装置7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701,用于支持装置700进行信令或者信息的接收或发送。
[0177]
当该传输设备作为第一通信装置时,所述装置700中的收发器701,可用于实现上述图6中第一通信装置的通信单元601所具有的功能,例如,收发器701可用于装置700执行如图2所示的信息传输方法中的s204所示步骤,所述处理器702可用于实现上述图6中第一通信装置的处理单元602所具有的功能,例如,所述处理器702可用于装置700执行如图2所示的信息传输方法中的s201-s203所示步骤。可选的,所述装置7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703,其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存储器703可以与所述处理器702和/或所述收发器701耦合,用于支持所述处理器702调用所述存储器703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实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第一通信装置涉及的步骤;另外,所述存储器703还可以用于存储本技术方法实施例所涉及的信息或数据,例如,用于存储支持收发器701实现交互所必须的数据、信息和指令,和/或,用于存储装置700执行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方法所必须的配置信息。
[0178]
当该传输设备作为第二通信装置时,所述装置700中的收发器701,可用于实现上述图6中第二通信装置的通信单元601所具有的功能,例如,所述收发器701可用于装置700执行如图2所示的信息传输方法中的s204所示步骤,所述处理器702可用于实现上述图6中第二通信装置的处理单元602所具有的功能,例如,所述处理器702可用于装置700执行如图2所示的信息传输方法中的s205-s206所示步骤。可选的,所述装置7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703,其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存储器703可以与处理器702和/或收发器701耦合,用于支持处理器702调用存储器703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实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第二通信装置涉及的步骤;另外,存储器703还可以用于存储本技术方法实施例所涉及的信息或数据,例如,用于存储支持收发器701实现交互所必须的数据、指令和信息,和/或,用于存储装置700执行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方法所必须的配置信息。
[0179]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息传输装置800,该装置可以具有如图8所示的结构,该装置800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第一通信装置或第二通信装置的功能,该装置800还可以是第一通信装置或者第二通信装置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800包括:
[0180]
至少一个输入/输出接口801和逻辑电路802。所述输入/输出接口801可以是输入/输出电路。所述逻辑电路802可以是信号处理器、芯片,或其他可以实现本技术方法的集成电路。
[0181]
其中,至少一个输入/输出接口801用于信号或数据的输入/输出。举例来说,当该装置作为第一通信装置或者用于第一通信装置时,输入/输出接口801用于输出第一波束配
置信息,输入/输出接口801还可以用于获取核心网网元发送的第二波束配置信息。当该装置作为第二通信装置或者用于第二通信装置时,输入/输出接口801用于输入第一波束的配置信息,输入/输出接口801还可以用于输出随机接入请求。
[0182]
其中,逻辑电路802用于执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逻辑电路可以实现上述装置600中的处理单元601、装置700中的处理器701所实现的功能。举例来说,当该装置作为第一通信装置或者用于第一通信装置时,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各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第一通信装置执行的步骤,例如逻辑电路802用于确定第一波束配置信息。当该装置作为第二通信装置或者用于第二通信装置时,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通信装置执行的步骤,例如逻辑电路802用于根据第一波束配置信息确定第一波束的模式,以实现与第一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0183]
基于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构思,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一些指令,这些指令被计算机调用执行时,可以使得计算机完成上述方法实施例、方法实施例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涉及的方法。本技术实施例中,对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做限定,例如,可以是ram(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等。
[0184]
基于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构思,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被计算机调用执行时可以完成方法实施例以及上述方法实施例任意可能的设计中所涉及的方法。
[0185]
基于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构思,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可以包括处理器以及接口电路,处理器用于通过接口电路获得计算机程序指令和数据,以完成上述方法实施例、方法实施例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涉及的方法,其中,“耦合”是指两个部件彼此直接或间接地结合,这种结合可以是固定的或可移动性的,这种结合可以允许流动液、电、电信号或其它类型信号在两个部件之间进行通信。
[0186]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技术实施例可以用硬件实现,或固件实现,或它们的组合方式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上述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此外。任何连接可以适当的成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传输的,那么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所属介质的定影中。如本技术实施例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光碟(compact disc,cd)、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digital video disc,dvd)、软盘和蓝光光碟,其中盘通常磁性的复制数据,而碟则用激光来光学的复制数据。上面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
质的保护范围之内。
[0187]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的揭露,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