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桥梁运营性能测试方法、系统及工艺

2022-06-05 14:23: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桥梁运营性能测试方法、系统及工艺。


背景技术:

2.为节约土地资源,我国高速铁路采用了“以桥代路”的设计理念,桥梁占比一般高达50%以上,部分线路桥梁占比甚至高达90%。而为了满足高平顺性和安全运营的要求,桥梁结构必须具有足够的稳定性,运营列车作用下结构振动响应需要满足限值要求,因此,桥梁运营性能测试就成为高速铁路运营维护的一项重要工作,桥梁跨中垂向及横向振动加速度是两项重要的评价参数。
3.对于高铁桥梁运营性能试验测试而言,目前规范要求将传感器刚性安装在桥面位置,继而完成振动响应测试,但现有的测试方法和技术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不适用性。首先,振动传感器及配套设备相对于铁路系统为外来物,对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营产生威胁;其次,传感器的安装需要较多的辅助工具(打磨机、粘结剂、传感器底座等),这些零碎的工具容易遗落于桥上,从而也会对列车运行产生严重威胁;最后,测试系统的安装调试需在非常有限的高速铁路“天窗”时间内完成,测试周期大大延长,试验测试比较复杂。
4.高速铁路桥梁为提高桥梁刚度,常采用箱型截面,并且预留有进入孔,以方便对支座及箱梁内部进行检查维修,箱梁内传感器安装与调试不受高铁“天窗”时间限制。高铁箱梁内部是相对封闭的空间,外界声波会因为梁体混凝土的阻抗特征而较难传播入梁体内部,而梁体内部会因桥梁振动造成内部声压发生变化,通过测试声波变化来反映结构振动变化成为一种可行的方法。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箱梁内部声压变化测试桥梁振动加速度的方法,可以摒弃“天窗”时间和高铁运营安全的限制,有效降低因传感器安装对高速列车安全运行的威胁,同时简化传感器的安装过程(仅需要支架将声传感器架立起来即可),提高试验测试科学性和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总的来说是提供一种桥梁运营性能测试方法、系统及工艺。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桥梁运营性能测试方法,包括
8.s1,首先,基于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方程的式1,确定梁体在荷载作用下的振动,
[0009][0010]
其中,mb、cb、kb分别为梁体的质量、阻尼及刚度矩阵,{x}分别为梁体对应的加速度、速度及位移列向量,{f}为作用于梁体上的荷载列向量;
[0011]
然后,基于不失一般性设其复数形式的激励{p}e
iwt
等技术特征及步骤;
[0012]
一种桥梁运营性能测试实施过程,首先,安装声压传感器,声压传感器其测点数量大于或等于桥面振动加速度需求点的个数,并确定声压传感器相对箱梁的空间坐标;然后,
将声压传感器传输线与数据采集仪器连接,并测试高速列车通过桥梁时的声压变化时程数据;
[0013]
一种桥梁运营性能测试系统,其应用于桥梁,在桥墩组件上设置有箱梁组件;通过测试系统在箱梁组件内侧壁设置有测试部件;在箱梁组件内侧壁预制有连接紧固件;
[0014]
一种桥梁运营性能测试工艺,其特征在于:用于布置测试部件于箱梁组件(1)内壁上;执行以下工艺;
[0015]
步骤一,首先,在箱梁组件内侧壁分段预制连接紧固件,在存储组件中预存测试部件,在装丝机构中预存螺母,在涂胶管路组上端预制待涂抹胶管的胶枪;然后,将第一行走部及第二行走部通过底部工艺开口或侧部工艺开口装入箱梁组件内腔中,并通过连接弹簧连接,将牵拉弹簧线缆穿过一导向圈与对应的一牵拉圈连接等。
[0016]
本发明设计合理、成本低廉、结实耐用、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节约资金、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发明的桥梁使用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是本发明的桥梁内部及底部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是本发明的行走部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是本发明的传感器正反面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是本发明的牵拉部使用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行走部结构示意图。
[0023]
图7是本发明的安装摆动工位结构示意图。
[0024]
图8是本发明的平行四边形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行走部使用结构示意图。
[0026]
其中:1、箱梁组件;2、桥墩组件;3、工艺支撑架;4、挡板组件;5、底部工艺开口;6、侧部工艺开口;7、测试部件;8、连接紧固件;9、螺纹部;10、导向端;11、开槽孔;12、第一行走部;13、第二行走部;14、传感架体;15、下部传感器;16、电插孔;17、弹性钢球卡接部;18、指示灯;19、连接卡槽;20、背贴合面;21、牵拉弹簧线缆;22、牵拉圈;23、导向圈;24、主体架;25、修整组件;26、存储组件;27、安装组件;28、升降支撑座;29、外套升降座;30、支撑外套;31、密封缓冲垫;32、升降中心旋转磨头;33、中心抽气管路;34、存储通道;35、存储十字槽;36、底部横向通道;37、下输出口;38、底部托板;39、推送座;40、仿形豁口;41、下落通孔;42、平行四边形机构;43、升降托板;44、弹性斜向载板;45、升降支撑座;46、内六方槽;47、侧壁开槽;48、涂胶管路组;49、螺母存储架;50、六方存储通道;51、输出v型侧推手;52、侧输出底板;53、单向上翻输出端板;54、终端下落通道;55、载物工位;56、装丝工位;57、安装工位;58、连接弹簧;59、行走架体;60、行走轮;61、气弹簧支杆;62、出线通槽;63、线轱辘部;64、横档板;65、行走升降座;66、u型叉头;67、接线端子;68、下台阶面;69、上台阶面;70、卡接槽;71、接线端头;72、定位止口面;73、定位上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作为实施例,如图1-9,对于桥梁,基于有限元方法可将其简化为多自由度系统,则
利用多自由度系统振动理论,即箱梁及箱梁内部空气是存在声固耦合效应,由于梁体内空气对结构施加的强迫力对结构响应影响甚小,因此本发明将不考虑声固耦合效应对梁体的振动响应的影响,以垂向荷载为例,横向荷载作用下的原理一致。
[0028]
s1,首先,基于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方程如式1,确定梁体在荷载作用下的振动,
[0029][0030]
其中,mb、cb、kb分别为梁体的质量、阻尼及刚度矩阵,{x}分别为梁体对应的加速度、速度及位移列向量,{f}为作用于梁体上的荷载列向量;
[0031]
然后,基于不失一般性设其复数形式的激励{p}e
iwt
,则式1为:
[0032][0033]
其次,可得梁体j点输入荷载对应依附于梁体任一点k点对应的位移传递函数为k点的位移及加速度分别为:
[0034][0035]
再次,依据式3得到加速度列向量为:
[0036][0037]
得到加速度对应的传递函数矩阵为:
[0038]-w2hb(w)
ꢀꢀꢀꢀꢀꢀꢀꢀꢀꢀ
(式5);
[0039]
s2,首先,由于流体和结构在接触界面处,因此,结构运动使得空气受到动荷载,则梁体内空气对应的振动方程为:
[0040][0041]
式中mf、cf、kf分别为梁体内部空气的质量、阻尼及刚度矩阵;r为梁体内空气与梁体的耦合矩阵,在梁体内表面与空气交界面σ上的各离散点对应位置非零,其他位置为零,{p}、为声压、声压的一阶及二阶导数;ρf为梁内部空气的密度;然后,将式4代入式6可得:
[0042][0043]
令:ρfw2rhb(w){p}={pf}
ꢀꢀꢀꢀꢀꢀꢀꢀꢀ
(式8);
[0044]
则有:
[0045]
s3,对比式9与式2具有对称结构,可得依附于空气的k点对应的声压传递函数为j为梁体内表面与空气交界面σ上的一点;设梁体内表面与空气交界面σ上离散节点个数设为m,则k点的位移及加速度分别为;(梁体内表面与空气交界面σ上离散节点个数设为m):
[0046][0047]
将式8带入式10可得:
[0048]
{p}=ρfw2hf(w)rhb(w){p}e
iwt
=h
fz
(w){p}e
iwt
ꢀꢀꢀꢀꢀ
(式11)
[0049]
箱梁与其内部空气在列车载荷作用下是存在耦合效应的,因此箱梁内部空气声压的传递函数h
fz
(w)为
[0050]
ρfw2hf(w)rhb(w)
ꢀꢀꢀꢀꢀꢀꢀꢀꢀꢀ
(式12)
[0051]
以上是在单一方向荷载作用下的结果,而高速列车通过桥梁时,同时存在垂向及横向荷载;因此,箱梁内部一点的声压是有梁体垂向及横向振动共同引起的,因此有:
[0052]
{p}=h
fzc
(w){pc}e
iwt
h
fzh
(w){pj}e
iwt
ꢀꢀꢀꢀꢀꢀꢀꢀꢀꢀ
(式13)
[0053]
式中下标c、h分别表示垂向和横向。将采用频域表示为:
[0054]
p(w)=h
fzc
(w)fc(w) h
fzh
(w)fh(w)
ꢀꢀꢀꢀꢀꢀꢀ
(式14)
[0055]
对于桥梁振动加速度采用频域的表示方法:
[0056][0057]
由于实际需要确定桥梁加速度测点数量忽略不计,因此h
bc
(w)、h
bh
(w)一般不是方阵,故采用矩阵的广义逆确定,式15修改为:
[0058][0059]
将式16带入式14可得:
[0060][0061]
进行测试。
[0062]
作为实施例,如图1-9,实施过程:
[0063]
实施过程:
[0064]
(1)安装声压传感器(其测点数量应不小于桥面振动加速度需求点的个数),并确定声压传感器相对箱梁的空间坐标;
[0065]
(2)将声压传感器传输线与数据采集仪器连接,并测试高速列车通过桥梁时的声压变化时程数据;
[0066]
(3)对声压传感器测试数据进行预处理(主要包括野点的处理、趋势项的消除等),经过预处理后的声压时程数据进行离散傅里叶变化,确定不同声压测点幅频值,并利用多测测点数据构造矩阵p(w);
[0067]
(4)依据所测桥梁结构基本参数(包括材料、几何尺寸、相互之间连接性能等)、梁内部空气基本参数、声压测点空间位置、桥梁振动加速度需求点位置,基于理论(包括有限
元)或者试验(各类模态识别方法等)方法,确定梁体垂向振动的传递函数矩阵h
bc
(w)、桥梁横向振动的传递函数矩阵h
bh
(w)、梁内部空气与梁体耦合矩阵r、箱梁内部空气的传递距离h
fc
(w)、h
fh
(w);
[0068]
(5)依据桥梁振动加速度需求点位置、h
bc
(w)、h
bh
(w)及梁体振动加速度传递函数式5,确定测试点为输出点的垂向及横向振动加速度传递函数矩阵h
abc
(w)与h
abh
(w)(由于梁体振动加速度需求点个数不小于2,故其传递函数为矩阵而非向量);
[0069]
(6)依据声压传感器测试位置空间坐标、r、h
fc
(w)、h
fh
(w)及式12,确定义声压传感器位置为输出点的声压传递函数矩阵h
zfc
(w)和h
zfh
(w);
[0070]
(7)采用扫频的方式,以为未知量,依据式17针对每个频率w构建方程组;1)若声压测点个数大于桥面加速度需求点个数,则会存在多余方程,利用最小二乘法等优化方法确定位置参数取值;2)若声压测点个数等于桥面加速度需求点个数,此时方程数与未知数个数相等,直接求解;从而确定在各频率对应的值;
[0071]
(8)将已求的进行离散傅里叶拟变化,得到箱梁振动加速度需求点位置的振动加速度时程曲线;
[0072]
(9)利用梁体振动加速度时程曲线进行服役状态评估。
[0073]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桥梁运营性能测试系统,其应用于桥梁,在桥墩组件2上设置有箱梁组件1;通过测试系统在箱梁组件1内侧壁设置有测试部件7;在箱梁组件1内侧壁预制有连接紧固件8;
[0074]
测试系统包括在箱梁组件1内腔中行走且通过连接弹簧58柔性连接的第一行走部12及第二行走部13,
[0075]
测试部件7包括传感架体14;在传感架体14上设置有下部传感器15及与连接紧固件8对应的连接卡槽19,在传感架体14下表面设置有电插孔16;
[0076]
在电插孔16插入口处设置有弹性钢球卡接部17;
[0077]
在传感架体14上表面设置有背贴合面20,用于与箱梁组件1内侧壁贴合;
[0078]
在第一行走部12与第二行走部13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牵拉弹簧线缆21,在第一行走部12与第二行走部13上分别设置有牵拉圈22及导向圈23;
[0079]
牵拉弹簧线缆21一端外露于第一行走部12与第二行走部13,另一端用于穿过一导向圈23与对应的一牵拉圈22连接;
[0080]
第一行走部12包括主体架24;在主体架24上设置有用于对箱梁组件1内侧壁进行修磨的修整组件25、用于存储测试部件7的存储组件26及用于将测试部件7安装在箱梁组件1内侧壁上的安装组件27。
[0081]
修整组件25包括设置在主体架24上的升降支撑座28;在升降支撑座28上设置有外套升降座29,在外套升降座29上设置有同轴设置有支撑外套30及升降中心旋转磨头32,在支撑外套30上端设置有密封缓冲垫31,用于与对箱梁组件1内侧壁接触,升降中心旋转磨头32在支撑外套30中旋转,对内侧壁修磨;升降中心旋转磨头32中心低凹,边缘高起;
[0082]
升降中心旋转磨头32具有中空通道,在中空通道下端连接有中心抽气管路33,在主体架24中设置有存储吸收杂物的回收部;
[0083]
存储组件26,包括设置在主体架24上且具有竖直存储十字槽35的存储通道34,在
存储通道34的下输出口37下方设置有底部托板38,在存储通道34的下输出口37下部设置有位于底部托板38上的底部横向通道36;在底部托板38输出端设置有下落通孔41;
[0084]
在底部横向通道36中设置有由推杆驱动在底部托板38上活动的推送座39,在推送座39前端设置有仿形豁口40用于承接从下输出口37下落的测试部件7,推送座39的上表面用于封堵下输出口37;
[0085]
安装组件27包括设置在存储组件26一侧的平行四边形机构42,在平行四边形机构42上端铰接有升降托板43,在升降托板43上探出有与下落通孔41对应的弹性斜向载板44,在升降托板43上设置有升降支撑座45,在升降支撑座45中设置有内六方槽46,用于存储并驱动螺母旋转,在升降支撑座45上设置有与内六方槽46通透的侧壁开槽47;在存储通道34输出一侧上方设置有涂胶管路组48,用于在背贴合面20涂抹粘接胶;
[0086]
平行四边形机构42驱动升降托板43摆动升降经过载物工位55、装丝工位56及安装工位57;
[0087]
在载物工位55,进行测试部件7的装载;
[0088]
在装丝工位56,设置有装丝机构,用于将螺母送入内六方槽46中;
[0089]
在安装工位57,用于将背贴合面20贴合在内侧壁上且通过螺母固定;
[0090]
装丝机构包括设置在主体架24上且具有竖直的六方存储通道50的螺母存储架49;在六方存储通道50下方侧向设置有输出v型侧推手51,输出v型侧推手51用于将下落螺母侧向推出并阻挡后续螺母下落;在输出v型侧推手51下方设置有侧输出底板52,在侧输出底板52输出端铰接有具有终端下落通道54的单向上翻输出端板53。
[0091]
在第二行走部13的主体架24上表面纵向设置有出线通槽62,在出线通槽62两端设置有横档板64;
[0092]
在第二行走部13的主体架24内腔中旋转设置有线轱辘部63,在主体架24上与出线通槽62平行的导轨,在导轨中行走有行走升降座65,在行走升降座65悬臂端设置有u型叉头66,
[0093]
在出线通槽62上端口分布有若干定位止口面72,在出线通槽62上表面分布有若干定位上端面73,定位上端面73位于定位止口面72正上方;
[0094]
在出线通槽62中设置有接线端子67,接线端子67电连接的电线缠绕在线轱辘部63上,在接线端子67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接线端头71、卡接槽70、上台阶面69及下台阶面68,下台阶面68用于与定位止口面72定位接触,上台阶面69用于与定位上端面73定位接触;在接线端头71下部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定位凹槽74,用于与弹性钢球卡接部17卡接;
[0095]
u型叉头66用于夹持卡接槽70,带动接线端子67上升插入到电插孔16中。
[0096]
在箱梁组件1底部设置有底部工艺开口5和/或侧部设置有侧部工艺开口6;
[0097]
在桥墩组件2上设置有箱梁组件1,在桥墩组件2上端设置有与底部工艺开口5和/或侧部工艺开口6连接的工艺支撑架3,以供人行走和/或配件的运送;
[0098]
在底部工艺开口5和/或侧部工艺开口6处设置有挡板组件4。
[0099]
连接紧固件8包括根部内嵌在箱梁组件1中的螺纹部9;在螺纹部9端部具有导向端10,在螺纹部9中空设置,在螺纹部9侧部侧壁上通透有开槽孔11;
[0100]
在主体架24下部的行走架体59的轮轴上设置有行走轮60,
[0101]
在轮轴与行走轮60之间分布有若干气弹簧支杆61;
[0102]
在第一行走部12及第二行走部13上设置有摄像头。
[0103]
作为实施例,如图1-9,本实施例的桥梁运营性能测试工艺,用于布置测试部件7于箱梁组件1内壁上;执行以下工艺;
[0104]
步骤一,首先,在箱梁组件1内侧壁分段预制连接紧固件8,在存储组件26中预存测试部件7,在装丝机构中预存螺母,在涂胶管路组48上端预制待涂抹胶管的胶枪;然后,将第一行走部12及第二行走部13通过底部工艺开口5或侧部工艺开口6装入箱梁组件1内腔中,并通过连接弹簧58连接,将牵拉弹簧线缆21穿过一导向圈23与对应的一牵拉圈22连接;其次,合上挡板组件4;
[0105]
步骤二,首先,通过牵拉弹簧线缆21的推拉作用下,结合第一行走部12的行走力,在箱梁组件1内腔中行走到指定位置;然后,对贴合位置进行修磨;
[0106]
步骤三,在载物工位55,进行测试部件7的装载并涂胶;
[0107]
步骤四,在装丝工位56,装丝机构将螺母送入内六方槽46中;
[0108]
步骤五,在安装工位57,将背贴合面20贴合在内侧壁上且通过螺母固定;
[0109]
步骤六,通过第二行走部13,将接线端子67插入测试部件7;
[0110]
步骤七,将牵拉弹簧线缆21回拉到底部工艺开口5或侧部工艺开口6,取出线轱辘部63进行外接;
[0111]
步骤八,重复步骤一至七,对另一侧的箱梁组件1内腔中安装测试部件7。
[0112]
测试部件7包括声压传感器;
[0113]
借助于平行四边形机构42摆动驱动升降托板43平行升降,使得驱动升降托板43经过载物工位55、装丝工位56及安装工位57;
[0114]
在步骤二中,首先,升降支撑座28上升,使得密封缓冲垫31与对箱梁组件1内侧壁接触;然后,升降中心旋转磨头32上升旋转进给对箱梁组件1内侧壁修磨平,同时,中心抽气管路33抽气吸收磨削下落的杂物到回收部中;
[0115]
在步骤三中,首先,推送座39的仿形豁口40承接下落的最底层的测试部件7横向推送到下落通孔41,同时,推送座39的上表面用于封堵下输出口37;然后,在推送的过程中,通过涂胶管路组48在背贴合面20涂抹粘接胶;其次,测试部件7移动到位于下落通孔41处的弹性斜向载板44,弹性斜向载板44上摆动;
[0116]
步骤四,在装丝工位56,首先,输出v型侧推手51将下落螺母侧向推出并阻挡后续螺母下落;然后,螺母通过终端下落通道54下落到内六方槽46中;其次,驱动升降托板43上摆动,使得单向上翻输出端板53克服扭簧力及重力向上摆动,弹性斜向载板44从而离开装丝工位56;
[0117]
步骤五,在安装工位57,首先,连接卡槽19咬合连接紧固件8并随着弹性斜向载板44上摆动,使得背贴合面20与箱梁组件1内侧壁贴合;然后,侧壁开槽47部分进入连接紧固件8下部后,内六方槽46旋转并上升,使得螺母经过导向端10连接在螺纹部9上,并借助于第一行走部12上的摄像头观察检测;
[0118]
在步骤六中,u型叉头66沿轨道移动咬合对应接线端子67的夹持卡接槽70,带动接线端子67上升插入到电插孔16中,并通过定位凹槽74与弹性钢球卡接部17卡接固定;
[0119]
在步骤七中,将牵拉弹簧线缆21回拉到底部工艺开口5或侧部工艺开口6,取出线轱辘部63进行外接布线。
[0120]
本发明针对桥梁运行测试,进行了全方位自主化设计,从而避免提高了测试的有效性,解决了人工进入箱梁组件1中,因振动,噪声,回声共振,粉尘、安装空间的问题对人体损坏,减少了人工成本,巧妙利用若干距离位置的桥墩组件2安装工艺支撑架3(可以是钢结构梯子或架子等常规结构,方便搬运,避免坠落)实现梁外安装作用,可以配合起重机,随车吊,作业方便,移动方便,挡板组件4实现遮挡,方便行走部行驶,避免老鼠等动物进入,仅在作业时打开,底部工艺开口5,侧部工艺开口6其可以提前预制,测试部件7为传感器等通用测试部件,连接紧固件8可以在预制或在梁场配焊,螺纹部9实现螺纹紧固,导向端10为倒角,方便刃入螺母,开槽孔11使得螺纹部微微外张开实现防松,第一行走部12,第二行走部13优选电动,从而实现线性布置,节约横向空间,为了方便自动化安装,传感架体14采用大致m型结构,下部传感器15为通用传感器或集成,电插孔16实现快插,可以是通用接口,航插等,弹性钢球卡接部17优选派克结构,从而避免电线受力而掉落,当然,可以采用其快接方式,指示灯18实现电路状况监控,连接卡槽19实现配合工艺设计合理,背贴合面20可以环氧树脂、水泥胶等,为了方便操控,牵拉弹簧线缆21实现电接入,其包括线缆与牵拉弹性钢丝(软轴等)实现电输入与人工牵拉线性定位,作为优选,在行走部(小车)上安装横向两侧推杆,从而实现安装时候的对正,减少安装误差,通过牵拉圈22,导向圈23实现对钢丝的端部固定,通过钢丝实现对线缆的保护,作为载体的主体架24,其可为小车结构,其上集成电路等所需部件。修整组件25用于将内壁修磨平以便安装平整,存储组件26用于暂存一定数量的传感器,安装组件27利用平行四边形实现平稳的水平升降,为了防止扬尘,设计了二级升降,升降支撑座28进行升降与旋转,外套升降座29,支撑外套30,密封缓冲垫31实现了密封阻挡,防止扬尘,升降中心旋转磨头32进行修磨,中心抽气管路33实现抽风吸尘吸杂物,通过存储通道34实现暂存,通过存储十字槽35实现定方向存储,底部横向通道36,下输出口37,底部托板38实现承载,推送座39实现推送与阻挡,仿形豁口40实现定形推送,下落通孔41进行输出,作为具体结构平行四边形机构42巧妙利用纵向空间,分摊高度横向两方向空间,升降托板43带动弹性斜向载板44实现工位架体,通过弹性实现缓冲,避免损伤传感器,通过升降支撑座45,内六方槽46实现螺母安装,侧壁开槽47工艺合理,减少高度,涂胶管路组48实现涂胶,通过螺母存储架49,六方存储通道50,输出v型侧推手51实现螺母从底部横向输出,侧输出底板52实现承载,单向上翻输出端板53通过扭簧实现复位,终端下落通道54从而实现了下落与避免挡碍,载物工位55,装丝工位56,安装工位57完成不同的动作,连接弹簧58等软轴实现柔性牵拉,行走架体59,行走轮60,气弹簧支杆61实现行走,出线通槽62,线轱辘部63,横档板64,行走升降座65,u型叉头66,接线端子67实现了电线接通,下台阶面68,上台阶面69,卡接槽70,接线端头71,定位止口面72,定位上端面73,巧妙设计,实现了定位,安装与插件,其布线合理,使用后,将挡板打开,与小车分离即可,将导线接通,实现监控。
[0121]
本发明充分描述是为了更加清楚的公开,而对于现有技术就不再一一列举。
[0122]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多个技术方案进行组合是显而易见的。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发明未详尽
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