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源电路的制作方法

2022-06-05 14:15: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电路。


背景技术:

2.电源电路是指为电路中的用电单元提供电能的电路。在家用电器中,导通的电源电路保障了家用电器按照预设运行参数的正常运行。
3.在家用电器的使用过程中,电源电路的突然断电导致家用电器未完成预设工作进程便停止工作,再次上电后不能按照断电时刻对应的运行参数继续工作,导致家用电器运行过程的连续性低。
4.因此,如何提高电源电路断电前后家用电器的运行过程的连续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源电路,用以解决电源电路断电前后家用电器的运行过程的连续性低的技术问题。
6.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源电路,包括:
7.可控电源,其设有输出端和控制端,其输出端用于连接用电单元的供电端,其用于在第一开启信号的控制下向用电单元供电,及在第二开启信号的控制下向用电单元供电;
8.第一控制单元,其设有第一端和控制端,其第一端与可控电源的控制端连接,其用于在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生成第一开启信号,在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下生成第二开启信号,以及在第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生成关闭信号;
9.第二控制单元,其设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第一端用于连接用电单元的锁定端,其第二端连接第一控制单元的控制端,其用于在用电单元输出电源启动信号时生成第一控制信号,还用于在用电单元输出电源关闭信号时先后依次生成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其中,电源关闭信号是用电单元在其锁定端产生的电压小于阈值电压时生成的。
10.可选地,电路还包括:
11.触发单元,其设有输出端,其输出端用于与用电单元的触发端连接,其用于接收开关信号,并根据开关信号生成触发信号;
12.其中,用电单元用于在本地存储的标志位为开机信号时根据触发信号生成电源启动信号;
13.用电单元用于在本地存储的标志位为关机信号时根据触发信号生成电源关闭信号。
14.可选地,电路还包括:
15.开关单元,其第一端与触发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用于生成开关信号。
16.可选地,电路还包括:
17.预导通单元,其连接于第一控制单元的第二端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其用于在接
收到开关信号时控制第一控制单元输出第三开启信号;
18.可控电源用于在第三开启信号的控制下向用电单元供电。
19.可选地,电路还包括:
20.上电单元,其第一端连接可控电源的控制端,其用于在可控电源初上电时生成第四开启信号;
21.可控电源用于在第四开启信号的控制下向用电单元供电。
22.可选地,可控电源包括:
23.第一开关管,其设有控制端、第一端和第二端,其控制端连接第一控制单元的第一端,其第一端连接电源;
24.电压转换单元,其使能端连接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其输出端连接用电单元的供电端;
25.或者
26.第一开关管,其设有控制端、第一端和第二端,其控制端连接第一控制单元的第一端,其第一端连接电源;
27.电压转换单元,其输入端连接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其输出端连接用电单元的供电端。
28.可选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
29.第一电阻,其第一端连接电源,其第二端连接可控电源的控制端;
30.第七电阻,其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其第二端连接预导通单元;
31.第二开关管,其第一端连接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预导通单元,其第二端接地,其控制端连接第二控制单元的第二端。
32.可选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
33.第六电阻,其第一端与第一控制单元的第二端连接后接地;
34.第二电阻,其第一端连接于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和第一控制单元的控制端;
35.第九电阻,其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其第二端连接用电单元的锁定端;
36.第九电容,其第一端连接于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第九电阻的第一端,其第二端接地。
37.可选地,触发单元包括:
38.第十四电阻,其第一端连接可控电源的输出端;
39.第十五电阻,其第一端连接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其第二端连接用电单元的触发端;
40.第十一电容,其第一端连接于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和用电单元的触发端,其第二端接地;
41.第二二极管,其第一端连接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其第二端连接于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和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
42.可选地,上电单元包括:
43.第四电阻,其第一端连接于可控电源的控制端和第一控制单元的第一端;
44.第五电容,其第一端连接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其第二端接地。
45.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源电路,包括:可控电源、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其中,
可控电源设有输出端和控制端,其输出端用于连接用电单元的供电端,其用于在第一开启信号的控制下向用电单元供电,及在第二开启信号的控制下向用电单元供电;第一控制单元设有第一端和控制端,其第一端与可控电源的控制端连接,其用于在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生成第一开启信号,在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下生成第二开启信号,以及在第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生成关闭信号;第二控制单元设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第一端用于连接用电单元的锁定端,其第二端连接第一控制单元的控制端,其用于在用电单元输出电源启动信号时生成第一控制信号,还用于在用电单元输出电源关闭信号时先后依次生成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其中,电源关闭信号是用电单元在其锁定端产生的电压小于阈值电压时生成的,电源电路通过用电单元在输出电源关闭信号后仍利用第二控制单元输出第二控制信号,以使第一控制单元生成第二开启信号,从而延长可控电源停止向用电单元供电的时间点,以提供用电单元储存运行参数的时间和电能,从而解决电源电路断电前后家用电器的运行过程的连续性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46.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47.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电路的应用场景图;
48.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49.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50.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51.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技术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技术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52.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5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本技术不同实施例中具有同样命名的部件、特征、要素可能具有相同含义,也可能具有不同含义,其具体含义需以其在该具体实施例中的解释或者进一步结合该具体实施例中上下文进行确定。
54.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文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
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
……
时"或"当
……
时"或"响应于确定"。再者,如同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有相反的指示。应当进一步理解,术语“包含”、“包括”表明存在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的存在、出现或添加。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或”、“和/或”、“包括以下至少一个”等可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例如,“包括以下至少一个:a、b、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和b和c”,再如,“a、b或c”或者“a、b和/或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和b和c”。仅当元件、功能、步骤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
55.应该理解的是,虽然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56.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
……
时”或“当
……
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57.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58.电源电路是指为电路中的用电单元提供电能的电路。在家用电器中,导通的电源电路保障了家用电器按照预设运行参数的正常运行。
59.在家用电器的使用过程中,电源电路的突然断电导致家用电器未完成预设工作进程便停止工作,再次上电后不能按照断电时刻对应的运行参数继续工作,导致家用电器运行过程的连续性低。
60.因此,如何提高电源电路断电前后家用电器的运行过程的连续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61.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电路,旨在解决提高电源电路断电前后家用电器的运行过程的连续性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构思是:通过在电源电路中设置具有储能功能的单元以使家用电器在运行过程中接收到掉电信号后延长家用电器停止运行的时间,以保证家用电器中的控制单元对掉电或者关闭前运行的参数进行存储,以使家用电器在上电或者开启后能够按照储存的参数继续运行,以提高电源电路断电前后家用电器的运行过程的连续性。
62.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电路的应用场景图,如图1所示,家用电器10包括电源电路11和用电单元12,电源电路11包括可控电源111和供电控制单元112,用电单元12包括控制单元121和执行单元122。其中,电源电路11与用电单元12连接,此外,家用电器10之外有外接电源13,电源电路11与外接电源13连接。电源电路11中,可控电源111和供电控制单元112连接。用电单元12中,控制单元121和执行单元122连接。更具体地,电源电路11用于提供用电单元12和供电控制单元112运行过程中所需的电能,供电控制单元112用于控
制可控电源111的导通与关断状态,控制单元121用于控制供电控制单元112的运行状态,还用于控制执行单元122的运行状态。
63.当家用电器10开始运行时,在控制单元121的控制下,供电控制单元112生成电源导通信号,并将该电源导通信号传输至可控电源111,为可控电源111提供导通的条件,可控电源111导通,外接电源13的电能通过可控电源111传输至用电单元12,即电源电路11为用电单元12提供电能,控制单元121按照预设控制程序控制执行单元122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执行对应的操作。家用电器10在运行过程中,在一实施例中,外接电源13与可控电源111之间断开连接,电源电路11能够提供的电压在逐渐降低,即家用电器10可获得的电能在逐渐下降,供电控制单元112利用内置的储能器件维持该供电控制单元112在预设时间范围内仍能向可控电源111生成电源导通信号,以使可控电源111仍能保持导通状态,用电单元12仍能获得电能,直至供电控制单元112中的储能器件中储存的电能消耗至无法使该供电控制单元112生成上述电源导通信号。外接电源13为电源电路11提供的电压在逐渐降低时,在供电控制单元112中的储能器件提供电能的作用下,用电单元12能够获得从可控电源111传输过来的电能,但是控制单元121仍能检测到用电单元12的输入电压和电能持续降低。控制单元121在获得持续降低的电能直至可控电源111停止供能的时间范围内,控制单元121将执行单元122的运行参数储存在本地,并将储存的标志位更新为预设中断值。
64.在另一实施例中,用电单元12的运行过程中,外接电源13与可控电源111之间的连接状态正常,控制单元121收到断电信号,用电单元12将该信号传输至电源电路11以控制电源电路执行断电操作,即供电控制单元112利用储存的电能延迟执行上述断电操作的时间点,以保证控制单元121对执行单元122的运行参数的存储,并将储存的标志位更新为预设中断值。
65.家用电器10停止运行后,若外接电源13再次向家用电器10提供电能,供电控制单元112再次生成电源导通信号,并将该信号传输至可控电源111,以使可控电源111向用电单元12提供电能。当用电单元12获取到电能后,查询储存在本地的标志位。若该标志位为预设中断值,获取储存在本地的运行参数,并根据该运行参数调整执行单元122的状态,并控制该执行单元122从上次断电结束的状态起继续运行。
66.当家用电器10中的执行单元122按照控制单元121中的运行程序完成所有运行操作后,进行正常断电时,控制单元121将储存在本地的标志位更新为默认值,其中,该默认值不同于上述预设中断值。若家用电器10再次上电运行时,控制单元121获得电能后,查询到储存在本地的标志位为默认值,则不再进行其他操作,直至控制单元121接收到输入的运行指令。
67.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电源电路20包括可控电源21、第一控制单元22和第二控制单元23,其中,可控电源21设有输出端211和控制端212,第一控制单元22设有第一端221和控制端222,第二控制单元23设有第一端231和第二端232。可控单元21的输出端211与用电单元24连接,更具体地,用电单元24包括供电端241和锁定端242,可控单元21的输出端211与用电单元24的供电端241连接,用电单元24的锁定端242与第二控制单元23的第一端231连接,第二控制单元23的第二端232与第一控制单元22的控制端222连接,第一控制单元22的第一端221与可控电源21的控制端212连接。
68.第二控制单元23的第一端231收到用电单元24产生的、从该用电单元24的锁定端
242传出的电源启动信号后,第二控制单元23根据上述电源启动信号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并将该第一控制信号从第二控制单元23的第二端232传输至第一控制单元22的控制端222,第一控制单元222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控制信号生成第一开启信号,并将该第一开启信号从其第一端221传输至可控电源21的控制端212,可控电源21在上述第一开启信号的控制下,向用电单元24供电。
69.在电源电路20供电过程及用电单元24的运行过程中,若用电单元24的锁定端242产生的供电电压小于阈值电压时,该用电单元24生成电源关闭信号,并将该电源关闭信号从用电单元24的锁定端242传送至第二控制单元23的第一端231。第二控制单元23根据上述电源关闭信号先后依次生成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并将上述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从其第二端232传输至第一控制单元22的控制端222。其中,第二控制信号是用于在电源关闭信号的指示下,仍使可控电源21向用电单元24提供电能,以使用电单元24中的控制单元根据断电状况向本地存储器储存标志位和运行参数。即若上述电源关闭信号为用电单元24完成所有运行操作后收到的关闭信号,则该电源关闭信号用于正常结束家用电器的运行进程,其更新的标志位为表示正常断电对应的默认值;若上述电源关闭信号为用电单元24进行运行操作的过程中收到的信号,则上述根据电源关闭信号生成的第二控制信号用于延迟可控电源21向用电单元24停止供电的时间,以使用电单元24中的控制单元储存执行单元的运行参数及更新储存在本地的标志位,该标志位为预设中断值。第一控制单元22还根据获取的第三控制信号生成关闭信号,可控电源21的控制端212将不再接收开启信号,可控电源21停止向用电单元24供电。
7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电源电路在家用电器掉电过程中,根据用电单元生成的信号,依次通过第二控制单元和第一控制单元生成开启信号和关闭信号,可控电源根据上述开启信号保持向用电单元持续供电的状态,以使用电单元能储存当前的运行参数和/或标志位,以使家用电器再次获得电能的时候能够根据标志位和运行参数执行对应的操作,从而提高了电源电路断电前后家用电器的运行过程的连续性。
71.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电源电路20在图2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触发单元25、开关单元26、预导通单元27和上电单元28,其中,触发单元25包括输入端251和输出端252,开关单元26包括第一端261,上电单元28包括第一端281,此外,第一控制单元22还包括第二端223,用电单元24还包括触发端243。开关单元26的第一端261与触发单元25的输入端251连接,触发单元25的输出端252与用电单元24的触发端243连接,用电单元24的锁定端242与第二控制单元23的第一端231连接,第二控制单元23的第二端232与第一控制单元22的控制端222连接,第一控制单元22的第一端231与可控电源21的控制端212连接,可控单元21的输出端211与用电单元24的供电端241连接。此外,开关单元26的第一端261还与预导通单元27连接,预导通单元27与第一控制单元22的第二端223连接,可控电源21的控制端212还与上电单元28的第一端281连接。
72.当家用电器开始工作时,可控电源21接收到外接供电单元的上电信号时,上电单元28也接收上述上电信号。上电单元28根据接收到的上电信号生成第四开启信号,并从其第一端281输出至可控电源21的控制端212。可控单元21根据其接收到的第四开启信号,开始从其输出端211向用电单元24的供电端241供电。用电单元24的供电端241接收到供电信号后,首先查询储存在本地的标志位,若该标志位为与中断断电对应的预设中断值时,直接
读取储存在本地的运行参数,并从其锁定端242向第二控制单元23输出电源启动信号,以使其根据该信号生成第一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一控制单元22生成第一开启信号并将该信号发送至可控电源21,以保证可控电源21在不需要开关单元26的开关信号的触发下持续向用电单元24持续供电,以使用电单元24在运行参数对应的状态下继续执行操作直至完成所有的运行操作;若该标志位为与正常关闭的标志位对应的默认值时,则在上述上电单元28生成并向可控电源21发送预设时长的第四开启信号后,停止向用电单元24供电,即在预设时长对应的时间范围内,可控电源21向用电单元24供电,超出该时间范围,可控电源21停止供电,以防止用电单元24待机过程中持续耗电,以提高家用电器对电能的利用率,实现节能。
73.在家用电器上电过程中,当开关单元26接收到开关触发信号后,生成开关信号,一方面将该开关信号通过其第一端261传输至预导通单元27,并通过预导通单元27传输至第一控制单元22的第二端223,以使第一控制单元22生成第三控制信号,并将该信号从其第一端221发送至可控电源21的控制端212,以使可控电源21在向用电单元24供电的过程中保持其供电状态,或者在可控电源21停止向用电单元24供电的情况下恢复供电,其中,可控电源21停止向用电单元24供电是由于其接收上电单元28的第四开启信号后实现向用电单元24供电预设时长后停止供电。另一方面,该开关信号通过开关单元26的第一端261传输至触发单元25的输入端251,触发单元25根据接收到的开关信号生成触发信号,并将该触发信号从触发单元25的输出端252输出至用电单元24的触发端243。
74.用电单元24根据该触发信号更新本地储存的、与开关触发信号对应的标志位,即将该标志位调整为开机信号对应的标志位。用电单元24根据该标志位生成电源启动信号,并将该电源启动信号通过用电单元24的锁定端242传输至第二控制单元23的第一端231。第二控制单元22根据获得的电源启动信号,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并将该第一控制信号从其第二端232发送至第一控制单元22的控制端222。第一控制单元22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控制信号生成第一开启信号,并将该第一开启信号从其第一端221发送至可控电源21的控制端212。可控单元21根据接收到的第一开启信号从其输出端211向用电单元24开始且持续的供电。
75.当开关单元26再次接受到开关触发信号后,再次生成开关信号,并将该开关信号仍通过开关单元26的第一端261传输至触发单元25的输入端251,触发单元25根据接收到的开关信号生成触发信号,并将该触发信号从触发单元25的输出端252输出至用电单元24的触发端243。用电单元24根据该触发信号更新本地储存的、与开关触发信号对应的标志位,即将该标志位调整为关机信号对应的标志位。用电单元24根据该标志位生成电源关闭信号,并将该电源关闭信号通过用电单元24的锁定端242传输至第二控制单元23的第一端231。第二控制单元22根据获得的电源关闭信号,依次生成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并在上述两种信号生成之后,依次通过从其第二端232发送至第一控制单元22的控制端222。其中,电源关闭信号表示用电单元24在其锁定端242产生的电压小于阈值电压时生成的。当第一控制单元22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时,根据该第二控制信号生成第二开启信号,并将该第二开启信号通过其第一端221传输至可控电源21的控制端212。其中,第二开启信号用于在家用电器接收到关闭指示后仍维持可控电源21向用电单元24提供电能,该信号是在第二控制单元23中的储能器件提供电能以持续产生,以延迟可控电源21向用电单元24停止供电的时间。当第一控制单元22接收到第三控制信号时,根据该第三控制信号生成关闭信号,该信号用于断开第一控制单元22和可控单元21之间的电信号传输。可控电源21的控制
端212接收不到控制信号后,开始接收上电单元28中根据其储存的电能生成的信号,以维持其仍可通过其输出端211向用电单元24供电,直至上电单元28中储存的电能不足以支持可控电源21继续供电,用电单元24停止运行。其中,上电单元28中储存的电能也用于延迟可控电源21向用电电源24停止供电的时间,在上电单元28和第二控制单元23利用其储存的电能延迟可控单元21停止供电的时间点的过程中,用电单元24根据其运行状态更新其储存在本地的标志位,并根据该标志位进行运行参数的储存,以保障用电单元24在下次接收到开机信号时按照储存的运行参数和标志位继续运行。在上述可控电源21向用电单元24供电的过程中,用电单元24的供电端241接收到的电压信号不变。
76.当家用电器运行的过程中,开关单元26未接受到开关触发信号,但可控电源21通过其输出端211向用电单元24的供电端241提供的电压持续降低时,用电单元24根据检测到的电压变化,开始更新储存在本地的标志位,使其更新为预设中断值,并储存用电单元24的运行参数。随着用电单元24的输入电压持续降低,其锁定端242产生的电压亦随之降低,当该电压小于阈值电压时,生成电源关闭信号,并将该信号通过其锁定端242传输至第二控制单元23的第一端231。与上述情况相似,第二控制单元23根据接收的电源关闭信号依次生成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并将该信号传输至第一控制单元22,以使第一控制单元22依次生成第二开启信号和关闭信号,并依次将两种信号传输至可控电源21的控制端212。由于可控电源21的电压持续下降,所以在掉电过程中,可控电源21的控制端212接收到的第二开启信号的持续时间更短,其接收到第二开启信号至可控电源21停止供电的时间范围相较于正常供电时接收根据关机信号产生的第二开启信号直至停止供电的时间范围短,且虽然第二控制单元23与上电单元28中存储的电能仍延迟可控电源21的控制端212只接收到关闭信号的时间点,但由于可控电源21的电压持续降低,更易达成实现关闭信号生成的条件,从而加快可控电源21向用电单元24停止供电的进程。但是,上电单元28及第二控制单元23中储存的电能仍能保证用电单元24从监察到可控电源21的供电电压下降起完成对运行参数的存储和标志位的更新,以保证再次上电后能后按照保存的运行参数继续运行。
7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用电单元运行过程中,可控电源在掉电或者用电单元接收产生关机信号的信号后,利用第二控制单元和上电单元中储能器件的储能作用,延迟可控电源停止向用电单元供电的时间,以提供用电单元储存运行参数、标志位的时间和电能,有助于用电单元再次得电后能够按照标志位和运行参数执行对应的操作,从而解决电源电路断电前后家用电器的运行过程的连续性低的技术问题。
78.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结构示意图与图3对应的实施例相对应,为该实施例的具体电路结构。如图4所示,可控电源21包括第一开关管q1和电压转换单元t,其中,该第一开关管包括场效应管和三极管。第一控制单元22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七电阻r7和第二开关管q2。第二控制单元23包括第六电阻r6、第二电阻r2、第九电阻r9和第九电容c9。触发单元25包括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一电容c11和第二二极管d2。上电单元28包括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容c5。开关单元26包括开关sw1,预导通单元27包括第一二极管d1。
79.可控电源21中,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s与电源vcc_bus连接,其第二端d与电压转换单元t的输入端和/或使能端连接,连接点的电压为vcc_ctl。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s还与第一控制单元22连接,更具体地,第一开关管q1和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
的第二端与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c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e接地,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b和第二控制单元23的第二端232连接,更具体地,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b和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还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和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e连接后接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第九电容c9的第一端,还与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连接,第九电容c9的第二端接地,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与用电单元24的锁定端242连接。更具体地,用电单元在一实施例中为单片机,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与单片机的锁定输出端o连接,单片机的触发输入端i与触发单元25的输出端252连接。更具体地,单片机的触发输入端i与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一端连接,还与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二端连接,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二端接地,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一端与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二端连接后与第二二极管d2的第二端连接,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和可控电源21中的电压转换单元t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第一端和开关单元26的第一端261连接,还与预导通单元27连接。更具体地,第二二极管d2的第一端与开关sw1的第二端连接,还与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连接,开关sw1的第一端接地,第一二极管d1的第二端和第一控制单元22的第二端223连接。更具体地,第一二极管d1的第二端和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c连接。此外,第一控制单元22的第一端221与可控单元21的控制端212连接,还与上电单元281的第一端连接。更具体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和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后与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g连接,还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与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接地。
80.更具体地,电压转换单元t包括四种电路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电压转换单元t1、第二电压转换单元t2、第三电压转换单元t3和第四电压转换单元t4,在实际电路连接结构中,电压转换单元t为上述四种电压转换单元中的任一单元。若电压转换单元t为第一电压转换单元t1时,第一电压转换单元t1包括第一电压转换芯片c1、第三电阻r3和第五电阻r5,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d连接第一电压转换单元t1的输入端vin和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压转换单元t1的使能端en和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接地,第一电压转化单元t1的接地端gnd接地,其输出端vout的输出电压为vcc,其中,第一电压转换单元t1的输入端vin和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的电压为vcc_ctl,使能端en的电压值为第五电阻r5和第三电阻r3在对电压vcc_ctl分压过程中,第五电阻r5的电压值;若电压转换单元t为第二电压转换单元t2时,第二电压转换单元t2包括第二电压转换芯片c2、第十一电阻r11和第十二电阻r12,第二电压转换芯片c2的输入端vin连接电源vcc_bus,使能端en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和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更具体地,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d,连接点的电压为vcc_ctl,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接地,此外,第二电压转换芯片c2的接地端gnd接地,其输出端vout的输出电压为vcc,其使能端en电压为第十一电阻r11和第十二电阻r12在对电压vcc_ctl的分压过程中,第十二电阻r12的电压值;若电压转换单元t为第三电压转换单元t3时,第三电压转换单元t3包括第三电压转换芯片c3、第八电阻r8和第十电阻r10,第三电压转换芯片c3的输入端vin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d,其连接点的电压为vcc_ctl,第三电压转换芯片c3的使能端en连接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和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更具体地,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电源vcc_bus,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接地,此外,第三电压转换芯片c3的接地端gnd接地,其输出端vout的输出电压为vcc,其使能端en的电压为第八电阻r8和第十电阻r10在对电源vcc_
bus的分压过程中,第十电阻r10的电压值;若电压转换单元t为第四电压转换单元t4时,第四电压转换单元t4包括第四电压转换芯片c4,该第四电压转换芯片c4与上述三种电压转换芯片的区别为,该第四电压转换芯片c4无使能端,此外,第四电压转换芯片c4的输入端vin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d,连接点的电压为vcc_ctl,第三电压转换芯片c4的接地端gnd接地,其输出端vout的输出电压为vcc。
81.家用电器工作时,电源vcc_bus上电,电源vcc_bus、第一电阻r1、第四电阻r4、第五电容c5和地线构成导通回路,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的电压,即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g的电压,是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容c5在该回路中对电源电压vcc_bus的分压。电源vcc_bus刚上电时,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s和控制端g之间的压差满足导通条件,第一开关管q1导通,电压转换单元t得电。以第一电压转换单元t1进行解释,其第一电压转换芯片c1的输入端vin和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得电,电压值为vcc_ctl。第一电压转换芯片c1的使能端en的电压值为第三电阻和第五电阻对电压值vcc_ctl分压得到的,该处电压值为第五电阻r5分到得电压值。第一电压转换芯片c1在其输入端vin和其使能端en均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将输入的电压值进行电压转换,并输出输出电压vcc。该输出电压vcc给单片机和触发单元25供电,一方面,触发单元25中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接收到输出电压vcc的电压信号,该电信号经过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五电阻r15到达单片机的触发输入端i,使该端为高电平。另一方面,单片机查询储存在本地的标志位。
82.若标志位为预设中断值,单片机读取储存在本地的运行参数,并从其锁定输出端o输出高电平,该高电平的电信号经过第九电阻r9传输至第二电阻r2和第九电容c9,一方面给第九电容c9充电,一方面将传输的电信号经过第二电阻r2到达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b和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并经过第六电阻r6到达接地端。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和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间的压差为第六电阻r6在第二控制单元的电路里的分压。当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的电压满足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b和第二端e之间的电压要求时,第二开关管q2导通,第一控制单元22中的电源vcc_bus、第一电阻r1、第七电阻r7和第二开关管q2组成的回路导通,第一电阻r1在该回路中的分压确定了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g和其第一端s间的电压值,该电压值满足第一开关管q1的导通电压值时,该第一开关管q1持续导通,则第一电压转换芯片c1持续输出输出电压vcc,单片机可持续工作,其控制关联的器件按照获取的运行参数继续运行,直至运行完成或者接收到指令信号。
83.若标志位为默认值,即该家用电器上次停止运行时为正常停止状态,单片机不再继续运行直至其触发输入端i接收到低电平电信号,并且,电源vcc_bus经过第一电阻r1、第四电阻r4向第五电容c5持续充电,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的电位值持续升高,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g和第一端s之间的压差越来越小,直至不满足第一开关管q1的导通要求,该第一开关管q1关断,第一电压转换芯片c1停止电压转换,其输出端的输出电压置0,用电单元24和第二控制单元23不再接收电能,停止耗电,第一开关管q1在开始导通的时间点到关断的时间点间的时长为预设时长。
84.在第一开关管q1的导通电压从开始持降低起,若开关单元26中的开关sw1接收到按压操作信号,在开关sw1被按压过程中,该开关单元sw1导通。一方面,电源vcc_bus、第一电阻r1、第七电阻r7、第一二极管d1和开关sw1导通,组成第一开关回路,第五电容c5、第四电阻r4、第七电阻r7、第一二极管d1和开关sw1也导通,组成第二开关回路,第七电阻r7的第
一端的电位值再次降低,该电位值为第一开关回路中第七电阻r7和第一二极管d1在该回路中的分压值,同时,第五电容c5开始通过第二开关回路放电,使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的电位值等于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的电位值,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g和第一端s之间的压差增加,第一开关管q1恢复或者保持导通状态。另一方面,第二控制电路23接收第一电压转换单元t1输出的电压vcc后,经过第十四电阻r14、第二二极管d2和开关sw1组成第一触发回路,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二端的电位值从原来的高电平被拉低为低电平,该低电平为第二二极管d2导通时的导通电压值,同时,第十一电容c11中储存的电能通过第十五电阻r15、第二二极管d2和开关sw1进行放电。此时,单片机的触发输入端i处的电位降低为低电平,单片机根据该低电平修改储存在本地的标志位,使其更新为开机信号对应的标志位。单片机根据该标志位将原本输出电平为低电平的锁定输出端o输出的电位转变为高电平,该高电平控制第二开关管q2导通,并根据该导通的第二开关管q2调整并保持第一开关管q1的导通状态,以使单片机持续获得供电电压vcc,其中,锁定输出端o输出高电平的电位直至单片机得到供电电压vcc的过程已进行解释,此处不再赘述。
85.在用电单元24运行过程中,若开关单元26中的开关sw1接收到按压操作信号,在开关sw1被按压过程中,该开关单元sw1导通。和上述回路生成和电压变化过程相同,第一触发回路再次导通,单片机的触发输入端i处的电位再次变为低电平,单片机根据该低电平修改储存在本地的标志位,使其更新为关机信号对应的标志位。单片机根据该标志位将原本输出电平为高电平的锁定输出端o输出的电位转变为低电平,并开使储存在本地的标志位更新为预设中断值,并储存当前时刻的运行参数。在储存过程中,第九电容c9开始放电,以保证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的电压值不会在锁定输出端o输出电位为低电平时迅速变为低电平,而是根据第二电阻r2和第六电阻r6对第九电容c9的第一端的持续降低的电压值进行分压获得持续降低的电压,在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的电压下降过程中,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b和第二端e之间的压差在逐渐减小,当上述压差小于第二开关管q2开启的第一压差阈值时,第二开关管q2关闭,第一电阻r1、第七电阻r7和第二开关管q2组成的回路断开,此时,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的电位值开始上升,该电位上升是由于电源vcc_bus通过第一电阻r1和第四电阻r4为第五电容c5充电导致的。当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的电压上升到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g和第一端s之间的压差小于第二压差阈值时,第一开关管q1断开,用电单元24及第二控制单元23不再获得电能,以阻断待机耗电。在开关sw1生成开关信号直至用电单元24不再接收电能的过程中,第五电容c5的充电和第十一电容c11的放电为单片机提供了储存运行参数及更新标志位的时间。
86.在用电过程,若电源vcc_bus与外界供电电源的连接断开,电源vcc_bus的电压持续降低,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d的电压也降低,第一电压转换单元t1的输出电压也持续降低。当单片机监测到持续降低的电压信号后,开始将储存在本地的标志位更新为预设中断值,并开始将当前时刻的运行参数开始储存。当单片机接收到的电压开始下降时,其锁定输出端o的输出电平也开始降低,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b的电位值跟随降低,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b和第二端e之间的压差降低,第二开关管q2关断,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的电位开始上升以导致第一开关管q1关断,第一电压转换单元t1停止为单片机和触发单元25供电。为了延迟第二开关管q2的关断时间点从而延长第一电压转换单元t1的供电时间,第九电容c9开始放电,以向第二电阻r2、第六电阻r6和第二开关管q2提供电能,以抑制第二开关管q2
的控制端的电位的下降速度,从而延长第二开关管q2的导通时间。
8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控制与第一开关管连接的上电单元中电容的充放电操作实现对第一开关管的导通状态的调整,以实现可控电源对用电单元、控制单元的供电过程的控制,降低用电单元待机状态下的耗电量,此外,第二控制单元中的电容结合上电单元中的电容延迟了用电单元在监测到掉电状态或者在运行过程中接收到关机指示时,可控电源对用电单元停止供电的操作,为用电单元对运行参数进行储存,并对对应的标志位进行更新的操作提供处理时间,以保障用电单元再次接收到电能时能够按照储存的运行参数继续运行,从而提高电源电路断电前后家用电器的运行过程的连续性。
88.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技术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技术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技术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89.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