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单相电能表参数显示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6-05 03:39: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能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单相电能表参数显示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对电的需求越来越大,不同时间用电量不均衡的现象也日益严重,因此对于测量电能单相电能表来说,其在一天工作中存在发热不均衡的情况,当用电量大的时候电能表发热严重,当用电量小的时候电能表处于正常温度。
3.现有技术中的单相电能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使用寿命的下降,例如:雨水侵袭、灰尘侵袭,以及电能表自身过热。
4.现时为了雨水侵袭和灰尘侵袭,会在电能表外罩设一个箱体,进而避免电能表受到雨水侵袭和灰尘侵袭,但该种箱体的设置导致电能表散热不佳。而为了提高电能表的散热效果,不使用箱体的情况下,又会导致电能表受到雨水侵袭和灰尘侵袭。
5.因此,现时的方案均无法同时实现防止雨水侵袭、防止灰尘侵袭,以及防止电能表自身过热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使电能表同时实现防止雨水侵袭、防止灰尘侵袭,以及防止电能表自身过热的效果。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相电能表参数显示系统,其包括:密封组件、驱动组件、具有腔体的箱体、设置在所述腔体内的电能表、设置在所述腔体内并用于与电能表导热的导热件,以及具有第一安装腔的安装盒;
8.所述箱体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贯穿所述安装盒并与所述第一安装腔相连通;所述安装盒上开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腔和腔体相连通的第二通风口;
9.所述密封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并用于封闭所述第二通风口;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在所述导热件到达预定温度时驱动所述密封组件打开所述第二通风口。
10.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滑动座;所述箱体的内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安装盒与所述滑槽的侧壁连接;所述滑动座滑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动座、所述滑槽的侧壁,以及所述安装盒的外表面之间围合形成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通过所述第二通风口与所述第二安装腔相连通;所述滑动座上开设有分别与腔体和所述第二安装腔相连通的第三通风口。
11.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用于推动所述密封组件沿所述预定直线方向移动的顶推机构和用于驱动所述滑动座沿所述预定直线方向滑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顶推机构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
12.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软管、波纹管、支撑柱,以及推板;所述滑槽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波纹管相适配的圆柱孔道;所述圆柱孔道的轴线延伸方向与所述预定直线方向相平行;所述波纹管位于所述圆柱孔道内;所述导热件具有第一容置腔;所述软管、所述
第一容置腔,以及所述波纹管内填充有气体;所述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相连通,所述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波纹管的第一端相连通;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波纹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板连接;所述滑动座支撑在所述推板上。
13.可选的,所述顶推机构包括:第二盖板、具有圆柱腔的座体,以及与所述圆柱腔同轴设置的圆柱筒体;所述座体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体,并与所述滑动座固定连接;所述圆柱腔的轴线延伸方向与所述预定直线方向相平行;所述圆柱筒体滑设在所述圆柱腔内;所述第二盖板覆盖在所述圆柱筒体靠近所述第二通风口的一端开口上,并且所述第二盖板位于所述密封组件的移动路径上。
14.可选的,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座、第一套筒,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套筒内并可沿预定直线方向压缩的弹性件;所述第一套筒的一端开口边缘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套筒内,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密封座和所述第一安装腔的侧壁;所述第二通风口位于所述密封座的移动路径上,在所述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密封座抵接在所述第二通风口的边缘以封住所述第二通风口。
15.可选的,所述密封座包括:第二套筒、第一盖板,以及第一顶推杆;所述第二通风口为圆形通风口;所述第一套筒、所述第二套筒,以及所述第二通风口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盖板覆盖在所述第二套筒靠近所述第二通风口的一端开口上;所述第一盖板背向所述第二套筒凸出形成与所述第二通风口相适配的半球状密封部;所述第一顶推杆穿设于所述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顶推杆的一端与所述半球状密封部连接,所述第一顶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顶推机构抵接,所述第一顶推杆可在所述顶推机构的带动下沿所述预定直线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半球状密封部沿所述预定直线方向移动。
16.可选的,还包括:用于支撑于所述电能表一侧的第一夹持机构和用于支撑于所述电能表另一侧的第二夹持机构;所述导热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气盒和第二气盒;
17.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柱、具有第一凹腔并固定设置在所述腔体内的第一u形挡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凹腔内并套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柱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u形挡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导向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盒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柱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热件和所述第一凹腔的侧壁相抵接;
18.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第二导向柱、具有第二凹腔并固定设置在所述腔体内的第二u形挡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凹腔内并套设于所述第二导向柱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u形挡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导向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盒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柱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导热件和所述第二凹腔的侧壁相抵接。
19.可选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腔体内并具有第二容置腔的定位座、可沿所述预定直线方向压缩的弹簧片,以及位于第二容置腔内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滑动座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侧壁连接,所述弹簧片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块连接;所述密封座抵接在所述第二通风口的边缘时,所述弹簧片处于自然状态;所述密封座脱离所述第二通风口的边缘时,所述弹簧片处于压缩状态。
20.可选的,所述密封组件、所述顶推机构、所述导热件、所述滑动座,以及所述安装盒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密封组件、多个所述顶推机构、多个所述导热件、多个所述滑动座,以及
多个所述安装盒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所述滑动座沿所述预定直线方向依次阵列排布。
21.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单相电能表参数显示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22.当电能表处于正常温度时,导热件也处于正常温度,密封组件封闭第二通风口,以使第一安装腔内的风无法进入腔体内;当电能表处于过热温度时,导热件也处于过热温度,驱动组件驱动密封组件沿预定直线方向移动以打开第二通风口,使箱体的外部的风能够通过第一通风口进入第一安装腔,第一安装腔内的风能够通过第二通风口进入腔体内,使风能够带走电能表上的热量,从而实现自动散热的效果和实现了自动化调节控制的效果,使电能表能够在长时间内并且无人工干涉的情况下实现自主温控调节,防止电能表过热或受到灰尘侵袭造成损坏的情况,从而增加了电能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顶推机构和密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安装盒、密封组件,以及顶推机构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28.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密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驱动组件与滑动座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30.图中,1、密封组件;101、密封座;101a、第二套筒;101b、第一盖板;101c、第一顶推杆;102、第一套筒;103、弹性件;2、驱动组件;21、滑动座;211、第三通风口;22、顶推机构;221、第二盖板;222、座体;223、圆柱筒体;23、驱动机构;231、软管;232、波纹管;233、支撑柱;234、推板;3、箱体;31、腔体;32、滑槽;33、第一通风口;4、导热件;41、第一气盒;42、第二气盒;5、安装盒;51、第一安装腔;52、第二通风口;6、第二安装腔;7、圆柱孔道;8、第一夹持机构;81、第一导向柱;82、第一u形挡板;821、第一通孔;83、第一弹簧;9、第二夹持机构;91、第二导向柱;92、第二u形挡板;93、第二弹簧;10、定位座;11、弹簧片;12、连接块;13、电能表;14、第三导向杆;15、第二圆形止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32.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所提到的顶部、底部、朝上、朝下等方位是相对于各个附图中的方向来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并且因此能够根据其所处于的不同位置和不同的实用状态而改变。所以,不应将这些或其他方位用于理解为限制性用语。
33.应注意,术语“包括”并不排除其他要素或步骤,并且“一”或“一个”并不排除复数。
34.此外,还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文的实施例中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在附图中示出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能够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组合,从而获得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
35.另外还应当理解的是,本文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
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36.应当注意的是,在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大致相同的组件。
37.如图1-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单相电能表13的散热箱,其包括:密封组件1、驱动组件2、具有腔体31的箱体3、设置在所述腔体31内的电能表13、设置在所述腔体31内并用于与电能表13导热的导热件4,以及具有第一安装腔51的安装盒5。
38.请参阅图4和图5,所述箱体3的内表面开设有滑槽32;所述安装盒5与所述滑槽32的侧壁连接,所述箱体3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口33,所述第一通风口33贯穿所述安装盒5并与所述第一安装腔51相连通;所述安装盒5上开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腔51和腔体31相连通的第二通风口52。
39.请参阅图4和图5,所述密封组件1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腔51,并用于封闭所述第二通风口52;所述驱动组件2用于在所述导热件4受热时驱动所述密封组件1沿预定直线方向移动,以打开所述第二通风口52。
40.其中,电能表13设置在腔体31内,箱体3起到对电能表13防水和防尘的功能。箱体3的内表面开设有滑槽32,该滑槽32沿预定直线方向延伸,安装盒5设置在滑槽32内,并且安装盒5的一侧壁与滑槽32的侧壁相连接,箱体3的侧面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口33,第一通风口33贯穿安装盒5的侧壁,使第一安装腔51通过第一通风口33与箱体3的外部连通,使箱体3外部的风能够通过第一通风口33进入第一安装腔51内。安装盒5上开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腔51和腔体31相连通的第二通风口52,使箱体3的外部的风能够通过第一通风口33进入第一安装腔51内,第一安装腔51内的风能够通过第二通风口52进入腔体31内。另外,导热件4设置腔体31内,并且导热件4与电能表13相贴合,使当电能表13在发热时能够将热量传递给导热件4。
41.密封组件1设置于第一安装腔51内,并且用于封闭第二通风口52,驱动组件2用于在所述导热件4受热时驱动所述密封组件1沿预定直线方向移动,以打开所述第二通风口52。也即是,当电能表13处于正常温度时,导热件4也处于正常温度,密封组件1封闭第二通风口52,以使第一安装腔51内的风无法进入腔体31内;当电能表13处于过热温度时,导热件4也处于过热温度,驱动组件2驱动密封组件1沿预定直线方向移动以打开第二通风口52,使箱体3的外部的风能够通过第一通风口33进入第一安装腔51,第一安装腔51内的风能够通过第二通风口52进入腔体31内,使风能够带走电能表13上的热量,从而实现自动散热的效果和实现了自动化调节控制的效果,使电能表13能够在长时间内并且不人工干涉的情况下实现自主温控调节,防止电能表13过热或受到灰尘侵袭造成损坏的情况,从而增加了电能表13的使用寿命。
42.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箱体3为透明箱体3,使从箱体3的外部能够贯穿箱体3内电能表13的数据。
43.在一可能的设计中,请参见图3、图4和图7,驱动组件2包括:滑动座21。所述滑动座21滑设于所述滑槽32。所述滑动座21、所述滑槽32的侧壁,以及所述安装盒5的外表面之间围合形成第二安装腔6。当密封组件1封闭第二通风口52时,第一安装腔51与第二安装腔6相隔绝。所述第一安装腔51通过所述第二通风口52与所述第二安装腔6相连通。所述滑动座21上开设有分别与腔体31和所述第二安装腔6相连通的第三通风口211。并且,本技术通过驱
动组件2带动滑动座21沿所述预定直线方向移动,以推动密封组件1沿预定直线方向移动。
44.更具体地,滑动座21呈方形罩体,并且滑槽32的宽度与滑动座21的宽度相适配,滑动座21在滑槽32内只能沿直线滑动,该直线与预定直线方向相平行,也即是滑动座21能够沿预定直线方向滑动,同时也能背向预定直线方向滑动。该方形罩体的一侧开口,并且该开口与滑槽32的底壁相抵接。并且,安装盒5呈长方体,安装盒5具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一个底面,以及一个顶面,第一侧面第三侧面相对设置。第一侧面、第三侧面,以及一个底面与滑槽32的内壁相抵接,使滑动座21、所述滑槽32的侧壁,以及所述安装盒5的外表面之间能够围合形成第二安装腔6,第一通风口33开设在安装盒5的顶面上,第二通风口52开设在第四侧面上。在滑动座21滑动的过程中,滑动座21相对安装盒5移动,但第二安装腔6始终只能通过第二通风口52与第一安装腔51连通,通过第三通风口211与腔体31相连通。
45.进一步地,请参见图4和图7,所述驱动组件2还包括:用于推动所述密封组件1沿所述预定直线方向移动的顶推机构22和用于驱动所述滑动座21沿所述预定直线方向滑动的驱动机构23;所述顶推机构22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6内,也即是驱动机构23带动滑动座21沿预定直线方向滑动,并且带动顶推机构22顶起密封组件1以使密封组件1打开第二通风口52。
46.在一可能的设计中,请参见图1、图3和图7,所述驱动机构23包括:软管231、波纹管232、支撑柱233,以及推板234。所述滑槽32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波纹管232相适配的圆柱孔道7,所述圆柱孔道7的轴线延伸方向与所述预定直线方向相平行。所述波纹管232位于所述圆柱孔道7内,使波纹管232能够在圆柱孔道7内沿预定直线方向伸缩。所述导热件4内部具有第一容置腔,所述软管2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相连通,所述软管231的另一端与所述波纹管232的第一端相连通。其中,第一容置腔、软管231,以及波纹管232内填充有灵敏发生热胀冷缩的气体。所述支撑柱233的一端与所述波纹管23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支撑柱233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板234连接,所述滑动座21支撑在所述推板234上,使当电能表13发热时,导热件4与电能表13相贴合,使电能表13的热量传递至第一容置腔内的气体,由于第一容置腔、软管231,以及波纹管232相连通,并且波纹管232具有可伸缩的特性,气体受热膨胀时能够使波纹管232沿预定直线方向伸长以推动推板234推动滑动座21沿预定直线方向移动。
47.为了使软管231能够与波纹管232相连通,在腔体31的内壁开设有分别与圆柱孔道7和腔体31相连通的通道,通道与圆柱孔道7相垂直设置,并且软管231通过通道分别与波纹管232和第一容置腔相连通。
48.具体地,导热件4为变压器集气盒。并且上述的灵敏发生热胀冷缩的气体可以为二氧化碳、空气等。
49.在一可能的设计中,请参见图4、图5和图7,顶推机构22包括:第二盖板221、具有圆柱腔的座体222,以及与所述圆柱腔同轴设置的圆柱筒体223。所述座体222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6内体,并与所述滑动座21固定连接。所述圆柱腔的轴线延伸方向与所述预定直线方向相平行,所述圆柱筒体223滑设在所述圆柱腔内,并且圆柱筒体223的外侧壁与座体222的内侧壁相抵接。所述第二盖板221覆盖在所述圆柱筒体223靠近所述第二通风口52的一端开口上,并且所述第二盖板221位于所述密封组件1的移动路径上。在滑动座21沿预定直线方向
移动时带动圆柱筒体223移动时,第二盖板221能够沿预定直线方向朝密封组件1的方向移动以推动密封组件1。
50.具体地,圆柱筒体223与座体222间隙配合。
51.在一可能的设计中,请参见图4、图5和图6,密封组件1包括:密封座101、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51内的第一套筒10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套筒102内并可沿预定直线方向压缩的弹性件103。所述第一套筒102的一端开口边缘与所述第一安装腔51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103位于所述第一套筒102内,所述弹性件103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密封座101和所述第一安装腔51的侧壁;所述第二通风口52位于所述密封座101的移动路径上,在所述弹性件103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密封座101抵接在所述第二通风口52的边缘以封住所述第二通风口52,以使第一安装腔51和第二安装腔6相隔绝。本技术的驱动组件2能够通过推动密封座101沿预定直线方向背向第二通风口52移动,以使密封座101脱离第二通风口52,并且此时的弹性件103处于压缩状态,那么当驱动组件2的力小于弹性件103的形变力或当弹性件103在没受到外力的状态下,弹性件103回弹使密封座101重新抵接在所述第二通风口52的边缘。
52.可选地,安装盒5的第二侧面和第四侧面呈平行设置,并且第一套筒102安装在第二侧面上。
53.具体地,弹性件103为弹簧,当然还可以是其他能够实现压缩回弹的部件。
54.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5和图6,所述密封座101包括:第二套筒101a、第一盖板101b,以及第一顶推杆101c。所述第二通风口52为圆形通风口。所述第一套筒102、所述第二套筒101a,以及所述第二通风口52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盖板101b覆盖在所述第二套筒101a靠近所述第二通风口52的一端开口上。所述第一盖板101b背向所述第二套筒101a凸出形成与所述第二通风口52相适配的半球状密封部,也即是半球状密封部通过其外表与第二通风口52的边缘相接触以实现对第二通风口52的封闭。
55.所述第一顶推杆101c穿设于所述第二通风口52,所述第一顶推杆101c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盖板101b连接,所述第一顶推杆101c的另一端与所述顶推机构22抵接,所述第一顶推杆101c可在所述顶推机构22的带动下沿所述预定直线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半球状密封部沿所述预定直线方向移动。
56.在一可能的设计中,请参见图1-图3,本发明还包括:用于支撑于所述电能表13一侧的第一夹持机构8和用于支撑于所述电能表13另一侧的第二夹持机构9,也即是第一夹持机构8和第二夹持机构9分设在电能表13的相对两侧,以实现对电能表13的夹紧。所述导热件4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气盒41和第二气盒42,第一气盒41和第二气盒42的结构一致。
57.第一夹持机构8包括:第一导向柱81、具有第一凹腔并固定设置在所述腔体31内的第一u形挡板8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凹腔内并套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柱81的第一弹簧83。所述第一弹簧8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热件4和所述第一凹腔的侧壁相抵接。所述第一u形挡板8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821。所述第一导向柱8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盒41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柱81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通孔821。
58.具体地,第一u形挡板8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第三侧板,其中,第一通孔821开设在第二侧板上,并且第一导向柱81贯穿第一通孔821。第一侧板、第二
侧板,以及第三挡板的两端分别与箱体3的内壁固定连接,以使第一u形挡板82固设在箱体3内,并且第一u形挡板82的开口朝向电能表13。第一导向柱81与第一通孔821间隙配合,使第一导向柱81只能沿其轴向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一导向柱81对第一气盒41起到导向作用。
59.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图3,本技术还在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上分别开设第一导向孔和第二导向孔,在第一导向孔和第二导向孔内分别滑设有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与第一气盒41连接,并且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以及第一导向柱81之间呈平行设置,使第一气盒41能够沿着第一导向柱81的方向移动,以保证第一气盒41与电能表13的侧面完全贴合,提高了第一气盒41的稳定性。
60.可选地,在第一导向柱81远离第一气盒41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圆形止挡板,第一圆形止挡板的直径大于第一通孔821的直径,以防止第一导向柱81在弹簧的作用力下滑出第一通孔821。
61.所述第二夹持机构9包括:第二导向柱91、具有第二凹腔并固定设置在所述腔体31内的第二u形挡板92,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凹腔内并套设于所述第二导向柱91的第二弹簧93。所述第二弹簧9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导热件4和所述第二凹腔的侧壁相抵接。所述第二u形挡板92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导向柱9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盒42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柱91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二通孔。
62.具体地,第二u形挡板9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侧板、第五侧板,以及第六侧板,其中,第二通孔开设在第五侧板上,并且第二导向柱91贯穿第二通孔。第四侧板、第五侧板,以及第六挡板的两端分别与箱体3的内壁固定连接,以使第二u形挡板92固设在箱体3内,并且第二u形挡板92的开口朝向电能表13。第二导向柱91与第二通孔间隙配合,使第二导向柱91只能沿其轴向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二导向柱91对第二气盒42起到导向作用。
63.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还在第四侧板和第六侧板上分别开设第三导向孔和第四导向孔,在第三导向孔和第四导向孔内分别滑设有第三导向杆14和第四导向杆,第三导向杆14和第四导向杆与第二气盒42连接,并且第三导向杆14、第四导向杆,以及第二导向柱91之间呈平行设置,使第二气盒42能够沿着第二导向柱91的方向移动,以保证第二气盒42与电能表13的侧面完全贴合,提高了第二气盒42的稳定性。
64.可选地,在第二导向柱91远离第二气盒42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圆形止挡板15,第二圆形止挡板15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径,以防止第二导向柱91在弹簧的作用力下滑出第二通孔。
65.具体实现中,第一气盒41与电能表13的贴合面和第二气盒42与电能表13的贴合面呈平行设置。
66.在需要夹紧电能表13时,通过朝相反的方向压置第一气盒41的第二气盒42,使第一气盒41和第二气盒42之间的间隙变大,此时第一弹簧83和第二弹簧93处于压缩状态。通过将电能表13放置到第一气盒41和第二气盒42之间,放开第一气盒41和第二气盒42,使第一弹簧83和第二弹簧93回弹从而实现对电能表13的夹紧。并且,本技术中第一夹持机构8和第二夹持机构9的设置,既能实现对电能表13的夹紧,又能实现第一气盒41和第二气盒42贴合电能表13,使电能表13的热量能够传递至第一气盒41和第二气盒42。
67.在一可能的设计中,请参见图4,本发明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腔体31内并具有第二容置腔的定位座10、可沿所述预定直线方向压缩的弹簧片11,以及位于第二容置腔内
的所述连接块12。所述连接块12与所述滑动座21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片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侧壁连接,所述弹簧片11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块12连接。所述密封座101抵接在所述第二通风口52的边缘时,所述弹簧片11处于自然状态。所述密封座101脱离所述第二通风口52的边缘时,所述弹簧片11处于压缩状态。使电能表13处于正常温度时,弹簧片11的设置能够推动滑动座21朝下压置,从而使密封座101始终封闭第二通风口52,以防止电能表13处于正常温度时灰尘从第二通风口52进入腔体31内。
68.在一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密封组件1、所述顶推机构22、所述导热件4、所述滑动座21,以及所述安装盒5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密封组件1、多个所述顶推机构22、多个所述导热件4、多个所述滑动座21,以及多个所述安装盒5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所述滑动座21沿所述预定直线方向依次阵列排布。并且推板234位于最底端的滑动座21的底部,使推板234能够同时推动多个滑动座21沿预定直线方向滑动,以使多个第一通风口33、第二通风口52,以及第三通风口211一一对应连通,以使更多的风能够进入腔体31内进而带走电能表13的热能。
69.具体实现中,所述密封组件1、所述顶推机构22、所述导热件4、所述滑动座21,以及所述安装盒5会设置两排,分设在电能表13的相对两侧,以使腔体31内形成气流通道,使提高散热效果。
70.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在电能表13处于正常温度时,第一气盒41和第二气盒42内部的热胀冷缩气体处于正常温度,此时波纹管232处于收缩状态,滑动座21在自身重力和弹簧片11的作用下沿预定直线方向推动第一盖板101b的半球状密封部封闭第二通风口52,以使第一通风口33与第三通风口211相隔绝,使腔体31形成封闭腔,避免灰尘进入腔体31内。在电能表13在发热时,电能表13的热量传递至第一气盒41和第二气盒42内的气体,第一气盒41和第二气盒42内部的热胀冷缩气体处于受热膨胀状态,从而使波纹管232沿预定直线方向伸长以推动推板234推动滑动座21沿预定直线方向移动,以使第一盖板101b的半球状密封脱离第二通风口52,以使第一通风口33与第三通风口211相连通,箱体3外部的风能够依次通过第一通风口33、第二通风口52,以及第三通风口211进入腔体31内进而带走电能表13的热量。当电能表13的热量逐渐降低时,第一气盒41和第二气盒42内部的热胀冷缩气体从膨胀状态变成收缩状态,从而使波纹管232沿预定直线方向缩短,以使第一盖板101b的半球状密封部重新封闭第二通风口52。
71.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单相电能表13的散热箱,其能够在电能表13的温度正常时,使腔体31形成密闭空间,从而避免灰尘进入腔体31内,解决了电能表13长期受到灰尘侵袭的困扰。并且,在电能表13在发热时,能够通过驱动第一盖板101b的半球状密封部离开第二通风口52,以使箱体3外部的风能够依次通过第一通风口33、第二通风口52,以及第三通风口211进入腔体31内进而带走电能表13的热量,从而实现自动散热的效果和实现了自动化调节控制的效果,使电能表13能够在长时间内并且不人工干涉的情况下实现自主温控调节,防止电能表13过热或受到灰尘侵袭造成损坏的情况,从而增加了电能表13的使用寿命。
72.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